【e医疗原创】衡反修:精准医疗所需的那些数据库落地有多难?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专栏作家: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副主任
说到在医疗圈刷屏的“精准医疗”,不过是今年初才热起来的概念。它是指在大样本研究获得疾病分子机制的知识体系基础上,以生物医学特别是组学数据为依据,根据患者个体在基因型、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特异性,应用现代遗传学、分子影像学、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医学等方法与手段,制定个性化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
确切地说,精准医疗也并不是全新的概念。早在2011年,美国NRC(国家研究委员会)就提出这一概念。最近火热的原因是年初奥巴马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一个精准医疗计划,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更是风闻国家将投入数百亿资金用于精准医疗研究。
与以“群体”为诊疗对象的传统医学不同,精准医疗可以从根本上精准优化诊疗效果,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降低医疗成本。正因为如此,精准的概念得到了医疗界共识,毕竟想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特别是肿瘤等慢病的治疗效果,仅靠临床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进步。
如何实现“精准医疗”,是医疗基础科研和临床人员的事儿,笔者作为外围HIT人员,想结合自身的工作来谈一谈。
结合对精准医疗的定义和认识,笔者所在肿瘤医院的专科特性,正是精准医疗落地的恰好领域。
从技术角度来看,医院要建立三大资源数据库——基于患者的生物样本库,生物基因库和临床资料库,以及最后形成资源共享可供临床决策分析的精准医疗数据库。
对IT而言,生物样本库的建设难点不大,患者组织标本从采集到处理、转储,到利用和基因分析,都必须做到和临床信息的关联精准无误。标本库的自动化冰柜、温控和仓位管理等,都是实现精准的必备条件。而对于生物基因库,我们都知道基因测序后数据的存储需求量巨大,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找到特性,可能目前还需要专业的运算方法和工具,不是IT部门能力所实现的。至于精准临床数据库,则应尽早引起重视,及早实现数据积累。
不过,与业内热建的CDR相比,所谓的精准临床数据库也是临床数据仓库,它又有什么不同呢?
CDR包括了患者个人信息、服务信息、临床信息、经济信息等几乎所有在单体医院产生的信息资料,强调的是“全”,反映的是医疗过程主客观记录。而精准临床数据库,强调的是精准,“精”就是数据颗粒度精细,强调的是结构化数据,那种粗略的描述和记录,以及非机构化的数据,在目前和可见的未来还缺少精准提炼并加以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所谓的大数据工具),所以结构化数据采集和存储是临床数据精细化必须的前提。“准”,对医疗数据而言有些复杂,客观的数据,比如检验、DNA分析等数据基本是具有客观性的,但大量的数据有其主观性和模糊性,比如检查结果、病理结果,都与检查医师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准”呢?目前而言只能是相对普通诊疗结果的“准”,比如加强质控关节,提高数据的“准”入门槛。
也就是说,精准临床数据库是CDR的子集,或者是CDR的交集。建立精准临床数据库是进行精准临床研究的必须条件,虽然投入的精力大、成本高,但如果忽略了其高水准的要求,那么基因研究水平再高,样本库建立得再大再好,精准医疗也难以落地。
样本库、基因库、临床数据三大库在单体医疗机构可以建立,但数据集过小,精准医疗对大族群的研究需求是达不到的。剩下的问题是医疗机构互联、样本和数据共享,那将是我们精准医疗梦想实现过程中不可逾越但又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需要国家主管机构思考的问题。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0月刊
十月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重要行业资讯
刊首语
推荐关注
e医疗2015年10月刊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