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灌顶”有误解,后果很严重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0-10-23


现在很多人只是听说什么地方有灌顶就马上赶过去参加,也不问灌什么顶,也不问灌顶的是哪位上师,或者知道是谁,但仅限于久仰大名,再多一点就不知。这一方面说明大家很愿意学习密法,因为不经过灌顶就没有学密法的资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灌顶存在误解。


也许在有些人心里,灌顶只是相当于一种入会仪式,经过这个仪式后,便成为“密法俱乐部”的会员,可以看只对会员开放的书籍和参加会员内部活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情况可能更简单,灌顶只是喝一些水,吃一些东西,看一场浸入式表演,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


然而,他们不知道,灌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受戒,接受灌顶就是受密乘戒。受戒之后一旦违犯,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我很怀疑,人们知道这一点后还会对灌顶趋之若鹜,毕竟持守戒律是不容易做到的。




关于守戒、破戒的问题,有人会说:破戒的前提是得到了戒体,若一开始就没有得戒,后面也就无所谓破戒。如果上师没有灌顶的资格,或者弟子没有希求灌顶的心,那么灌顶可能就不会发生。即使弟子从头到尾一直在现场,他也不会得到戒体,因此与上师的关系也就不受密乘戒的束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然而我们仍然无法据此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守持与上师之间的三昧耶戒(密乘戒)。为什么呢?


首先,

上师有没有灌顶的资格,我们是很难仅从表面判断的。可能所有人都认为有资格的人,实际上并没有资格,而大家都认为没资格的人,可能有资格。


其次,

弟子有没有希求灌顶的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说得清的。我们惯于散乱,常常不能清楚了知自己的念头。


再次,

即使弟子在灌顶过程中,心里始终有清晰的想法“我不要得到这个灌顶”,这样可能的确不会得到灌顶,但只要你人在现场,不论你愿不愿听,听不听得懂,口传都是得到了的而口传的内容往往涉及续部教言或密法修行窍诀,这么一来,上师会不会就成为给你传密续的上师了呢(即便他不是给你灌顶的上师)?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想一想。因果深奥难测,务必谨慎对待。



以前,法王如意宝常对弟子们说:



我在世时,你们聚在一起比较容易,趁这个机会相互求一求显宗论典比如五部大论及其注释等的传承,是很好的。等我不在了,你们也不容易常相聚。有些传承比较稀有,以后你们在别处不一定能再遇到持有这些传承的人。


求了显宗法的传承后,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不需因此高过金刚道友之间的信心和恭敬。但如果是进一步求续部尤其是大圆满法的传承,相互间的关系就超过了金刚道友间的信心和恭敬了。


可见,对授予自己续部传承的人,是需要以特别的敬信待之的。



不论你去参加灌顶是碍于情面,人家发来邀请,不好意思不去,去了也主要是在敷衍,还是为了陪朋友参加,自己也顺便看看热闹,还是各种各样其他情况,都不要轻易断定自己没得到灌顶因而不用在意密乘戒的问题。


而且,以敷衍、凑热闹、玩一玩的心态去参加法会,听受佛法,你真的觉得这样好吗?会不会对佛法太不珍惜,太不恭敬了呢?诸佛菩萨往昔修行时,往往为了求一句法而历尽艰辛、舍身忘死。佛陀说法时,心开意解、获得法益的不仅是弟子们,连无意中飞到现场来的小鸟也受益匪浅,因为听闻佛法的功德而转生三十三天。佛法如此珍贵,能有闻法的机会是多么难得,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随顺自己的无知和轻慢,而应该生起对佛法的珍惜之心。




密乘戒的具体内容根据灌顶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但都包括与上师有关的根本戒,即不得轻视根本上师,视其为凡夫,违背其教言然而许多人灌顶之后并没有重视这条戒律,反而开始观察、评判给自己灌过顶的上师,觉得他这样不如理,那样不如法,然后决定舍他而去,也劝别人远离这位上师。这显然是有违密乘戒的。


观察上师是否合格,只能是发生在灌顶、传授密续或传窍诀之前,一旦已经成为自己的根本上师,就不能再去做那样的评判,而只能把上师的一切言行看作殊胜、善妙的示现和引导。这是密法很独特的地方,背后有极深刻的道理。


因为对弟子来说,与根本上师的关系是没有退路的,处理不好,便会涉及密乘戒的问题,而不是换一位上师重新开始那么简单,所以历代祖师大德才一再强调要事先检视上师。



莲师说:“不察上师如饮毒。”等毒药下肚,毒性发作了,你再后悔、再抱怨不公平也没办法。以根本上师为对境破密乘戒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人为规定的。若是,你可以去据理力争、讨价还价,说“这样不公平”,要求改变结果。


它是法尔规律,佛陀看到如是因有如是果,便告诉了大家。他只是陈述事实,而没有制定规则。就像大人告诉孩子火会烫手,不是他规定这样或者他想让孩子被烫伤,其实他说不说,火都会烫手,而他说了,是为了保护孩子。孩子若不听,偏要伸手去试,结果烫伤了,他没法怪罪别人,更重要的是,他得自己承受烫伤的痛苦,没人能代替。


事先观察,一方面是为了解一个人是否真正具有功德,真正有能力引导我们修行乃至解脱,一方面我们也是藉此对照自心,反复确认自己的印象和了解是否与事实相符,不要等到灌顶后才发现很多事原来只是自己的想象,然后很失望,不由自主生起怨恨,甚至开始怀疑佛法。要知道,这样做影响不到别人,只会伤害到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