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修行,你遇到的失败一定比成功多得多
文 | 希阿荣博堪布
节选自 ∣《前行笔记》“依止上师”—修有所成
我有时听人谈修行的体会,说到佛法多么神奇,自己在短时间内变化多么大,我会猜想他要么是只说了好的顺利的方面,所谓报喜不报忧,要么是还没有真正开始修行。
闻思修,闻是听法,思是思考,修是在自己的身语意上实践。说实践可能不够准确,实际情况是跟自己根深蒂固的各种习惯开战。刚开始修行时(不一定像听上去那么短,“刚开始”有可能是许多年),你遇到的失败一定比成功多得多。我说的是实修,不是闻思。闻思较容易带来满足和成就感,你能明显知道自己懂得更多了,而且只要你坚持,进步也很可计量;实修就不一样了,最简单的东西也会让你焦头烂额,至于说进步,经常的情况是进一退十。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实修,把学来的佛法用于解除自身的烦恼。在这里,我们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需要耐心。
我们学到的法那么好,那么合理,可运用到自己身上来,却发现好难。比如说忍辱,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抽丝剥茧般细致地讲述了忍辱的意义、方法,你也深为认同,但真正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怒火,忍辱的教言不知忘到哪里去了,即使有时能想起来,也是全无心力跟自己讲道理。
其实不用说止息烦恼,比那更容易也更基本的觉察心念,比如生气时知道自己在生气,嫉妒时知道自己在嫉妒,贪求时知道自己在贪求,恐怕都不太能够做到。不少人学佛多年,一直都没有比较认真去训练过自己的觉察力。我们常说的正知正念,基本功便是觉察。
佛教中有许多方法教你如何把心带回当下,对流水般身语意活动的生住灭保持觉知。然而,你总没有时间去实践哪怕一种方法,比如对呼吸的觉察。方法其实不复杂,但要持续练习才会有效果。就像健身,只有肯花时间不断重复那些简单的动作,才能长出肌肉来,否则只是知道方法不去做,又有什么用呢?
修行的体验总是很美好吗?当然不。别把修行的画面想象成修饰过的广告片里那样,优美的环境中,焚香,静坐,微风徐来,衣裾飘飘。那样的时刻或许有,但绝大多数时候你还是在琐碎、窘迫的当下面对自己的混乱、孤独和力不从心。尤其座下修行,当你从蒲团上的观修回到嘈杂、不停有麻烦发生的日常生活里(当然,蒲团上也不轻松,你差不多从头到尾是在跟自己太过僵硬的身体和太过灵活的心思作斗争),你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比烦恼慢一步或许多步。
你真正体会到对治烦恼有多难,会觉得自己再怎样努力也是没希望的,有时你想到放弃现在的修行,或者去试一试其他看上去更轻松的办法,而最终你还是会回到佛法修行的路上来,一次次岔出去或者停滞不前,所起的作用只是一次次向自己证明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佛法的实修。
我们常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但有没有好好想过“无始以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如果某种习惯是无始以来不断熏习养成的,它会有多强大顽固,我们又怎能期待靠几天几个月的修行就能扭转它,更何况大家现在的修行大多数时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续绵密的巩固之力。
当年,米拉日巴尊者经历重重苦行和等待的煎熬,终于等到上师玛尔巴尊者向他传法。得法后,他立即去山洞里专修。为了减少干扰,也为坚定自己的决心,他用石头把洞口砌死,完全与外界隔离开,在狭小的山洞里夜以继日修法,因很少起座,即使在冬天蒲团也从没冷过。这样一住十一个月,直到上师来询问修法的进展情况,他仍迟迟舍不得打墙出来,他说,怕一出去,修法中断了就很难再继续。
希阿荣博堪布
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实修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是我们能献给上师的最好的供养。
关注“PTZ随身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