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参与税收立法,企业准备好了吗?

康晓博 中国税务报 2021-01-12


  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速度明显加快,“开门立法”已成常态。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一个重要问题: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税收立法?对此,业界专家表示,从意识层面看,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参与税收立法的重要意义,提高参与度;从短期看,企业需要把握“黄金期”,精准而有效地提出建议;从长期看,企业需要夯实研究基础,提升参与能力。



制图:刘耘


认识“新特征”,提高税收立法参与度


  在2020年之前,我国要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根据这一目标,我国税收立法不断提速。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税收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在过程中十分注重“开门立法”——这已经成为我国税收立法新的常态和特征。

  

  这一年,《资源税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耕地占用税法实施办法》《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土地增值税法》等相继发布征求意见稿。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税收立法更加紧锣密鼓——在2019年最后两个月时间里,作为我国重要税种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均迈出实质性立法步伐,出台了征求意见稿;《城市维护建设税法(草案)》和《契税法(草案)》,则双双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实际上,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以来,我国税收立法就已开始大踏步前进。第六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立信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顾春晓长期关注税收立法的动态。在他的印象中,最近几年,我国不仅发布的税收法律征求意见稿越来越多,而且财税部门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也非常重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顾春晓服务的不少大企业客户,都曾经参与过税收立法的调研。“公开征求意见,不仅是一种立法姿态,而且是立法思维的根本转变。”顾春晓说。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高税收立法质量。”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大基本原则,《立法法》《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决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各层级法律、法规的制定作出规范,其中均蕴含这三大原则,强调立法程序的公开透明。

  

  近年来,税收立法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循这三大原则,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民主立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开门立法”,这一特征也在税收立法中得到了良好体现,有关部门在立法过程中,常通过网络、信件、座谈会、听证会、调研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敞开大门”,让包括纳税人、行业协会、业界专家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表达诉求,集思广益,形成共识。

  

  施正文告诉记者,纳税人应关注“开门立法”的趋势,充分认识参与税收立法的意义,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纳税人参与立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税收法律法规更加公平、合理、完善;另一方面,“开门立法”也是对纳税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通过积极参与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此外,纳税人参与立法,还能够从源头上深入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和考量,对税法有更深的领会和掌握,从而便于后期的贯彻执行,更好地遵从税法、防范税务风险。

  

把握“黄金期”,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那么,纳税人具体该如何增强税收立法参与能力、提升参与效果?多位业界专家告诉记者,纳税人有必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下好功夫、做好准备。从短期来看,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布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后,一般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在30天以上,而这段时间是企业参与税收立法的“黄金期”。

  

  顾春晓表示,企业一定要把握好短暂的“黄金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密切关注税收立法的资讯动态,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相关建议,并尽可能提升建议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然后通过网络、信件、座谈会、调研等渠道和方式,及时、全面地反馈建议。

  

  曾在Z银行担任税务经理的朱纯,迄今还记得2016年参与营改增时的经历。她告诉记者,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了解到情况后,Z银行组织企业财税人员第一时间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并迅速对营改增后的税负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存在的困惑和建议列出详细清单,逐一研究各项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结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将相关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馈。“欣喜的是,相关部门后来听取了企业的部分建议,并将其融入了后期出台的补丁性文件中。”朱纯说。

  

  在第六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中税集团高级税务经理郭治国看来,税收法律法规发布征求意见稿后,相关部门短期内会收到海量的意见和建议。基于此,他建议企业可以在这短暂的“黄金期”内,加强与其他企业、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外部力量的沟通合作,共同研讨相关问题,去粗取精、提高质量,把握共性问题、凝聚建议共识、形成建议合力,然后进行集中反馈,提高建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这方面,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做了一些尝试。2019年7月,《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迅速组织了一场研讨会,包括碧桂园、万科、恒大、华润、融创等在内的近20家房地产领军企业财税负责人齐聚一堂,针对《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的内容逐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围绕这些企业关注的共性问题,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两份很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报告,提交给国家有关部门,并得到了充分肯定。

  

注重“积跬步”,做好日常基础性研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将企业参与税收立法的过程比喻为“长跑”的话,那么公开征求意见的“黄金期”就是“冲刺”阶段,这一阶段需要企业有迅速响应能力、快速解读和掌握政策的能力、精准而高质量地提出建议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而这些能力并非短期内就能练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扎实修炼,才能形成。“毕竟,只有经过前期的起跑和加速,才能在冲刺阶段形成良好的‘爆发力’。”顾春晓说。

  

  顾春晓告诉记者,企业参与税收立法,一定要在平时不断积累,提升解读和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能力——不仅要对政策内容十分熟悉,而且要对自身所处的行业特征、经济环境、业务情况等有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在征求意见的关键阶段迅速行动、“有的放矢”,提出更精准的意见和见解,更好地表达自身的诉求。

  

  对此,第六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阳光城集团税务副总监于佳十分认同。她向记者表示,企业参与税收立法的过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与立法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合作的过程,因而企业在提升政策解读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日常经营中所遇到的涉税难题保持高度敏感。尤其当企业在税法遵从中遇到困惑难题时,不仅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深入研究,而且要与财税部门充分交流、换位思考,从政府治理和税收征管角度去考量和研究困惑难题,总结症结和对策建议,这样才能在税收立法征求意见的阶段,针对这些核心难题快速响应、有效发声,从而提升建议的质量与沟通效果。

  

  “实际上,企业参与税收立法的过程,对于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能力,也是一次检验。”第六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高级主管戴重辉向记者表示,企业是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是否建立了税务管理体系、拥有相应的人才队伍,是否能够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生产特点,对日常涉税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决定了企业能否在税收立法过程中有效参与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身诉求。因此,企业在平时不断夯实税务管理能力、充实人才队伍十分重要。

  

  戴重辉介绍,目前,中国核电已经建立了覆盖约50家子公司的税务管理组织,税务团队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比如,针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他们每年都会对国家发布的免税目录和不免目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政策分析连接政策执行和企业经营决策。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辅助的同时,他们也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收集、分析、研究,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正是由于平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在2019年11月发布后,中国核电迅速组织企业一线税务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对征求意见稿进行深入解读和研判,整理出了可能影响企业今后业务决策及合规管理的14个主要变化点,并在进一步研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建议,反馈给了相关部门。“倘若没有完善的税务管理架构及相应的人才队伍,我们可能无法这么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响应。”戴重辉说。

  

  从记者采访、调查的情况看,尽管不少企业对参与税收立法有一定的热情,但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此进行过深入、系统的思考与研究,也缺乏参与的经验和技巧。对此,施正文表示,除了帮助纳税人不断提高税收立法参与能力外,国家层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以更好鼓励纳税人主动参与、理性参与、高效参与。

  

  (参与本文采写的还有施宏、白玉明、周益衡、薄玉迎)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国税务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0年1月6日B1版



本报记者 康晓博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易敏敏  (010)61930075


  更多


残保金实行分档征收,30人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

钢铁买卖“循环局”背后的玄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