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壹读 | 从一颗沙粒看见世界



读者朋友们,晚上好。《每周壹读》又与大家见面啦!总有一段文字,影响生命的成长;总有一段经历,唤起心灵的共振。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是——《从一颗沙粒看见世界》。

                                          
钟钰仪
 

 阳光穿透玻璃,散射的光点打在我办公桌的一摞摞书上面,星星闪闪,错落有致,柔软的氛围像玫瑰色的海浪盖过了我。


 我从小就爱读书,最爱读的是文学经典,我有关读书的记忆也与阅读过的文学经典有关。多年阅读,让我越发觉得,读经典说到底是对“人”的发现与视野的开阔,经典的魅力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化为自己的精神。


记得小时候,把家里的《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浮生六记》《生死场》这些藏书看完后,我就经常到新华书店晃悠。我要从一条小路转到一条大路,从城市的一边到另一边,也许是因为心生期待,无论走了多久,都觉得一下子就到了。


 我轻快的脚步在书店一排排整齐的书架过道上来回穿梭,小地方的新华书店只有6楼一个书架是有文学书籍的。也许是被封面吸引,一个美丽的公主一双大眼睛凝望着前方,像隐藏着什么秘密,又像在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这画面驱使我翻开这本叫《莎乐美》的书。就像李安导演第一次看伯格曼大师电影作品的感受一样,“看不懂,但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这就是我对打开阅读这个新世界大门最初的感受和最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写的独幕剧,而我喜欢的《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这些童话也是他写的,这种奇妙的连接,带我像游戏通关一样走过阅读世界一个又一个大门,我看了《简爱》《红与黑》《卡门》《罪与罚》《茶花女》《呼啸山庄》等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然后又看了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波拉尼奥、冯内古特等,看着小说这门艺术从讲故事到不讲故事又回归到讲故事。我一个人在阅读世界里探索,在为古往今来文人学者的精巧雕琢而感动时,也逐渐开始理解,阅读不是一种敷衍与消遣,而是一种更新和再造。后来,我也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作品。


       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也成立了家庭,但我一直没有放弃阅读,总会想办法挤出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就像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所说的:“我知道叶子,花瓣,核仁,球果和茎干为何物,也知道你们在四月和十二月会发生什么事。虽然我的好奇未获回报,我仍乐于为你们其中一些弯腰屈身,为另外一些伸长脖子。”阅读所带来的这种主动追寻的动力,似一种力量,带领着我去参加了很多文学活动。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在当代文学研究学者申霞艳教授的一个讲座上,她从分享她孩子的学琴经历引到艺术理解。她说,陪着孩子学琴,有一天,发现孩子弹到高阶作品的时候,乐曲的动听度会不升反降,她觉得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其实不是那么“好听”。


万紫千红才是春  摄影:钟颖


我对这个观察的角度非常有触动。因为工作后,人生进入到另一个阶段,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虽说一直没有放弃阅读的习惯,但是不知不觉中,阅读就从“必选项”变成了“可选项”,我也偶尔会产生阅读懈怠,不一定是行动的懈怠,更多的是头脑的懈怠,对于像《魔山》《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大部头”,基本都是翻翻停停,没有下苦功去读完;对于一些需要攻克的、难度大的作品也会望而却步,缺乏深入的精研细读。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也像未经复烤的干硬面包,枯燥无味,营养价值无法很好地发挥。


       后来,我听从申教授的意见,重新调整了阅读的节奏,无论身在何处,环境如何变化,我基本都会专注眼前,打开书本,开始自己的阅读旅程,尽可能简单纯粹,从一颗沙粒看见世界。

主播:司壹闻

监制:孙毓泽

  策划:司壹闻 高锦怡

音频制作:高锦怡

制图: 高锦怡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

责任编辑:高锦怡 (010)61930136


每周壹读 |  贾平凹《丑石》

每周壹读| 巴金《海上的日出》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