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全文下)
文化产业评论:12月8日,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家版权局局长聂辰席发表了主旨演讲。同时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网络视听领域呈现5大趋势:网络视频消费的全民化趋势、网络视频传播大IP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视频付费观看行为的新常态、视频网站竞争格局马太效应日趋显著,以及智能电视进入发展快车道。
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董莹
第五章:网络视频用户消费行为
一、网络视频行业用户画像
1.性别结构
2016年 6 月 CNNIC 第 3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结果显示,网络视频用户占整体网民的 72.4%,视频网民的性别构成与整体网民相当,男女比例为 53.1:46.9,男性占比比女性高出 6.2 个百分点。
2.年龄结构
从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网络视频用户相对年轻化,年龄在 29 岁以下的用户占比为 57.4%,比整体网民高出 3.9 个百分点,40 岁以上用户占比相比较小。
3.学历结构
从学历结构来看,网络视频用户学历相对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占 23.3%,比整体网民高出 2.9 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占 13.7%,比整体网民高出 2.2 个百分点。
4.职业结构
从职业结构来看,与整体网民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中,在校学生相对较多,农民、退休人员相对较少;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企业/公司一般职员是视频网民的主要职业构成。
5.收入结构
从收入结构来看,网络视频用户收入相对较高,月收入 3000 元以上的用户占 45.2%, 比整体网民高出 2.2 个百分点。
二、网络视频用户节目内容偏好
1.用户对不同网络视频节目的偏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是电影,81.1%的用户经常在视频网站上看电影,其次是内地电视剧、综艺、新闻资讯节目,60%以上的用户经常在视频网站 上收看这些类型的节目。据主要视频网站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电影、内地电视剧、综艺、新闻资讯节目数量和时长均占整体的 70%左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 440.69 亿元, 比 2014 年增长 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大型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电影创作生产,视频网站更是成为电影观看的重要平台,81.1%的网络视频用户过去半年内经常在视频网站看电影。
电影作为网络视频用户最经常收看的节目类型,不同人群的喜好也略有差异:男性、高中及以上学历、39 岁以下年轻用户在视频网站上收看电影的比例显著较高,视频网站的大电影制作、电影宣传以及广告投放可更多地考虑这部分人群的喜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统计,2015 年全年全国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剧目共计 394 部,较 2014 年的 429 部有一定下降,但是集数却由 15983 集 上升至 16540 集,单部剧时长在增加。国产电视剧长期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近年电视剧产量逐年下降也是行业逐步去库存的表现。
内地电视剧作为各大视频网站数量最大、播放次数最多的节目类型,72.6%的用户经常收看,用户喜好度仅次于电影,排在第二位。内地电视剧的受众人群与电影有显著差异,女性、初高中学历、19 岁以下、30-39 岁用户群体对内地电视剧的收看比例明显较高。
随着视频网站自制能力的增强,综艺节目成为各大视频网站自制的主要节目类型,也是各视频网站的特色所在。过去半年内,68.5%的用户经常在视频网站上收看综艺节目,仅次于电影和电视剧。分人群来看,不同学历受众对综艺节目的偏好无显著差异,女性、19 岁以下年轻用户爱看综艺节目的比例相对较高。
新闻资讯类节目一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随着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快,网络媒体也成为信息资讯类内容重要的播出平台,61.8%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视频网站上经常看信息资讯类内容。除了转播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之外,视频网站的信息资讯自制内容也逐渐成规模。此外,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社交媒体的普及,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者,网友 UGC 信息资讯内容也成为一大亮点。
从人群分类来看,不同性别用户对新闻、信息资讯类节目的喜好无显著差异,中高学历受众更爱看新闻、信息资讯节目,19 岁以下用户对新闻、信息资讯类节目的偏好相对较低。
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7日期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设置了统一后台的网络问卷链接,调研主要视频网站9用户过去一年内收看过哪些电视剧、综艺节目,共收到网民主动填答问卷20909份。
从广义电视剧概念来看,《盗墓笔记》《花千骨》《余罪》《太阳的后裔》《欢乐颂》是网民过去半年内收看比例最高的电视剧,其余十部收看比例较高的电视剧见下图所示。在这15 部剧中,有视频网站的自制剧、专业的PGC剧目、境外版权购买剧目、内地版权购买剧目兼而有之,呈现强大的IP效应。网民调研结果顺序见下图:
热门综艺节目在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同步播出,为视频网站带来流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
三、网络视频用户收看行为
本次网络视频用户 CATI 调研显示,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94.9% 的视频用户选择使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手机成为视频用户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最主要设备;台式电脑的使用率为 54.1%,排在第二位;使用智能电视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占 比为 47.5%,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了一倍以上,智能电视的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娱乐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网络盒子等设备的使用率都在30%以上,不同收看设备满足了不同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娱乐需求,网络视频收看设备呈现多样化趋势。
从常用率上来看,80%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经常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与其他设备 间拉开非常大的距离,手机作为网络视频第一收看终端的地位稳固。未来,以电视屏为代表手机端实现在高位的持续增长,电视端的使用率则翻了一番以上,不同收看设备满足了不同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娱乐需求,网络视频收看设备呈现多样化趋势。
网络视频满足的是用户娱乐需求,收看网络视频节目在网民生活中是一种高频行为。结果显示,过去半年内收看过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中,几乎每天都看的用户占 46.4%,每 周看 5-6 天的用户占 5%, 网络视频成为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方式。经常使用各类终端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中,智能电视、网络盒子由于其在客厅中的重要地位,其用户最为忠诚,分别有 56.4%、64.5%的用户几乎每天都看网络视频节目。
四、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行为
2010 年,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尝试付费服务,主要涉及在线点播和会员付费,内容以好莱坞电影为主,辅之以少量国产新片。2013年以前,各视频网站版权库储量较少,加之电影窗口期较长、更新较慢,网上支付技术也不够成熟,操作复杂,这些都限制了会员付费业务的增长。
2014年后,国家打击盗版的力度不断加大、移动支付便捷,为视频行业付费会员规模的快速增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片库的极大丰富,让越来越多用户关注和使用视频付费服务。目前,各大视频网站在自制剧、独播剧、演唱会、纪录片、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未来针对付费会员的用户增值业务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1.付费视频使用情况
2015年,主流视频网站联合各方力量,打击盗版盗链,营造了行业健康的影视版权环境,再加之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给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用户付费体验,整体行业的付费用户迎来了快速发展,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2016年,一方面各大视频网站继续通过热门剧目的差异化编排来吸引付费用户,另一方面,影视版权方逐步缩短窗口期,视频网站成为电影重要发行渠道,付费内容向多元化发展,带动用户迅速增长。
调查结果显示,过去半年内,35.5%的网络视频用户有过付费看视频的经历,在去年基础了增长了 18.5 个百分点,实现了近几年内最为快速的增长。
2.付费用户构成
本次调查的视频付费用户中,男性占 59%,女性占 41%,与整体视频用户相比,男性 占比高 5.9 个百分点。
从视频付费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39岁以下用户占 90.7%,其中 20-29 岁之间的用户占 比为 44.2%,年轻用户有较强的付费意愿,且对网络支付的使用更为熟练,是付费用户的主 体。
从学历结构来看,付费用户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用户占 62.1%,比整体视频用户的占比 高近 10 个百分点,中高学历受众更愿意为视频内容付费。
从收入结构来看,付费用户中个,个人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用户占 54.6%,比整体 用户占比高出 9.4 个百分点,其中月收入在 8000 元以上的用户占 12.6%,比整体高出 3.8 个 百分点,收入状况良好的视频用户更容易为内容付费。
此外,付费后“清晰度更高”、“下载速度快”也是吸引付费用户的重要原因,但不会换 10.9% 一般,有考虑换 18.3% 不满意,不会购买会员了 5.4% 不确定/不好说 10.4% 付费会员,60%以上的人愿意为之付费;此外,用户对独播网络剧、电视上热播剧的付费意愿也相对较高,50%左右的人愿意为之付费;愿意为独家自制综艺节目、动漫、体育节目/直播 等付费的用户比例分别为 35.9%、31.4%和 26.2%。
3.付费支付情况
中国网络视频付费主要有三种形态,即单次点播、去广告服务和包期服务。通常,我们把后两种付费形态的个人用户视为付费会员。单次点播就是指用户单次点播视频内容收取一定费用。这种付费形态多见于视频付费的早期阶段以及现在的好莱坞大片专属,用户可以按照单部进行购买,一般用于电影内容的观看,每次点播付费 5 元,在有限时效内(如 48 小时)可以无限次点播该内容。
会员模式,指用户通过付费买断一定时间段视频内容服务的行为,这些用户被称为视频企业的“会员”。按照不同目的,会员模式分为两种,即为达到去除广告的目的支付费用以及为长期享有优质视频内容产生的包期支付,一般有月包、季包和年包三种不同期限。
在会员模式下,纯粹去广告(白银会员)的包期行为仅是出于观看省时的便捷需求,而为追求优质内容(黄金会员)的包期行为才是我们普遍认知中的最精准的会员付费。对比可以发现,去广告的白银会员在资费上往往比黄金会员便宜很多。
对于付费会员来说,包月是主要的付费方式,过去一年内,63%的人采用包月的方式付费。此外,电影作为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各大视频网站上的热门电影大都在会员包月之外仍需要用券(即点播付费)观看,因而单次点播依然在付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有 23.4% 的付费用户采用单片付费的方式,这部分人群主要为爱看的电影买单,未来随着网络大电影的扩大、院线电影“窗口期”的缩短,视频网站必将成电影重要发行渠道,对“热映电 影”单片付费的用户比例将进一步增长。包年相对于包月而言,有一定的优惠,有 13.2%的 忠实用户选择包年的方式。包季度、包半年的用户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4.1%、3.8%。
4.非付费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
“到免费了再看”、“可以找到免费的节目资源”是非付费用户不愿意付费的主要原因,占比均在 70%以上;此外, 54.2%的非付费用户是因为不经常使用视频网站而没有付费,48.2%的非付费用户则是因为只为了一两部剧而开通 VIP 付费用户,“性价比不高”而选择不付费,另外也有 39.4%的非 付费用户觉得“视频网站的片库资源太少”而选择不付费,各大视频网站可以针对潜在付费用户的具体原因,采取合适的策略,进一步扩大付费用户比例。
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目前尚未为视频网站付过费的用户中,3.2%的用户表示未来一年内肯定会付费,33.1% 的用户表示“如果有特别想看的内容,不介意付费”,另外有 57.7%的用户表示“绝对不会 考虑付费”。未来视频网站如能进一步提供制作水准精良的多元化内容,付费用户将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五、网络视频用户广告消费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视频广告的到达率为 45.5%,这部分人在视频节目出现广告时会选择收看,与去年相比,这一比例下降了 7.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5.8%的用户会使用白银会员13 “去广告功能”,比去年提升了 8.2 个百分点,随着视频网站用户增值服务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付费换取好的用户体验。此外,有近 40%的用户在放广告时会“离开一会 再回来”或者“先在网上看点别的”,对于这部分用户而言,广告的传播效果相对较差,植入广告、中插小剧场等广告形式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看广告的用户而言,能忍受的广告时长也是有限度的,71.5%的用户能忍受 60 秒以内的广告,其中 12.8%的用户对广告的忍受度是 15 秒,16.9%的用户对广告的忍受度是 30 秒,四成以上用户能忍受 60 秒以内的广告。
广告时长设定在用户能忍受的范围之内,一方面能实现较高的广告触达率,另一方面不会引起用户反感,是双赢的选择。视频网站在创新广告形式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广告时长。
第六章:国家重点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广播电视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媒体融合已经从一个形式上的“合”转入全方位“融” 的时代。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深入转型、深层融合、深度洗牌,正在整个行业内不断上演。
近年来,全国各级广电机构积极探索、奋力开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省级以上广电机构、绝大部分城市广电机构和部分市县广电机构“两微一端一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一云多屏、多屏互动、城市信息云平台、中央厨房式智慧融媒体中心等不断涌现。
还出现了以新兴媒体、新业务为依托和纽带,进行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跨媒体联合发展、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融媒体平台联合体。 此外,传统报业集团也创新媒体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转变媒体发展理念与思维,整合平台与渠道,重构媒体商业模式。各大报业集团拓展渠道,开门办报;搭建平台,试水电商,线上线下抢占市场;报商结盟,战略投资社会项目;股份制改革,筹措上市,中国报业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央视网——融合创新,一体发展
2015-2016年,央视网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媒体机构,在助力中央电视台推进台网深度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央视网的做法与思考,可以概括为“重视”“重点”“创 新”三个关键词。
1.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工程”是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依靠一把手亲自协调和直接推动。中央电视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台长工程、 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明确提出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新闻为龙头,以视频为重点,以用户为中心,以“三微一端”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央视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为此,成立了全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聂辰席台长任组长,明确“节目和职能部门要积 极主动地谋划设计新媒体应用,使之发挥更大效用;央视网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方式, 创新技术应用,主动对接,提供平台和技术手段。”为央视网在全台媒体融合发展中明立了定位和使命。 央视网紧紧围绕这个定位,积极与台内容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接,在提供平台和技术手段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聚焦重点,以重点项目示范效应带动融合发展
央视网按照中央部署和台里的要求,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明确方向,打牢基础,聚焦重点,围绕核心资源,找准突破口,进行台网融合重点项目设计。
(1) 全面改版升级,打造主流新媒体领域的领军者。 2016年年初,央视网全面改版升级,突出“平台化、智媒体、新主流”,聚焦主题主线宣传,全力打造“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改版后,央视网首页总点击量增长 30%以上,央视节目官网首页独立访问用户量提升 31%,CCTV 智能电子节目单独立访问用户量增长 155%,央视网视频日均播放时长同比增长 70.6%,进一步提升央视新媒体传播能力和水平。
(2) 探索重大宣传报道台网“同频共振”。 在全台统筹下,央视网在 9.3 胜利日、全国两会、高访等重大报道实践中,以独家资源为依托,快速形成融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台网紧密结合的宣传报道“大合唱”。 在“9.3 大阅兵”新媒体报道中,央视新媒体多终端直播、点播独立用户(UV)达 7800 万人,视频直点播收视次数(VV)为 1.2 亿次,分别是 2009 年阅兵当日的 2.2 倍和 4.5 倍; 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 621.5万,比 2009年阅兵增长137%,比 2015 年春晚增长119%,创下视频直播在线人数最高纪录。
中央电视台特别给予了新媒体九路独家信号,央视新闻中心和央视网共同制作了百余条与电视屏幕差异化的大阅兵微视频,打通了电视和小屏。“V 观大阅兵”微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 1亿次。 央视网将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在 Facebook、YouTube 等海外社交平台形成 CCTV 全球、CCTV 中文等账号集群。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央视 网海外社交平台账号总粉丝数已超过 3812 万。2015 年,央视网系列账号在海外社交平台共发布习近平主席相关报道 4800 条,海外总曝光量达 8.3 亿,独立用户访问量达 4.7 亿,收到 网友点赞、转发、评论等互动共 2321 万,视频观看总量超过 1450 万。
(3) 以春晚等现象级节目为引领,凸显融合传播效应。 通过猴年春晚、中国谜语大会、六一晚会等现象级节目的融合传播,实现内容、频道、平台的“三个打通”,努力实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 通过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实现电视观众向“新媒体用户”的不断转化与沉淀,将内容优势快速转化为覆盖优势和积聚用户优势。截至 2016 年 8 月,央视网月度独立访问用户 5.1 亿,“央视影音”客户端用户下载总量超过5.2 亿次,是中央主流媒体中下载量最大的新媒体产品。跟踪前沿技术,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互为驱动对于媒体融合而言,内容是根本,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驱动力。央视网以持续的内容创 新需求驱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又以技术创新的成果驱动和刺激新媒体内容产品的持续创新。
(4 )用虚拟现实、无人机、移动直播等视听新技术,创新主题主线宣传报道。 央视网运用 VR 虚拟现实、移动直播、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创新主题主线报道。从今年 两会报道开始大规模地应用 VR 和无人机技术。央视网首次将主题主线宣传与无人机、虚拟 现实(VR)全景 720°拍摄等新兴技术有机融合,推出《两会新视角》原创产品,中央网 信办向全网推送,Facebook相关账号总浏览量超过 1145 万次。在 2016 两会视听新媒体优秀报道评选活动中,“两会新视角”获最高奖项“年度大奖”。
2016年七一期间,央视网推出了大型移动多点直播报道《道路:回望 1921》,选取 12 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地点,以移动视频多点直播的方式进行了 10 个小时的直播,多终端独立 访问用户为 445 万人,视频收视次数达 768 万次。这是目前为止业界移动直播时长最长,全 程无缝连接,安全顺畅的主题主线直播中最成功的案例。央视网还制作 H5 交互产品《重温 入党誓词》,以党的发展历程中的 12 个典型地点和场景为主要内容,设计场景选择、交互任务、虚拟宣誓等系列互动,增添动画特效,重温入党誓词并进行社交化分享传播。
(5) 建设“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提升技术支撑服务能力。 目前,央视网已建成“一云多屏、全球传播”新媒体传播体系,包括桌面互联网(央视 网)、移动互联网(手机央视网、央视影音客户端、公共场所视频传播平台、4G 视频集成播 控平台)、宽带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社交媒体(“两微”矩阵、海外社交媒体 账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视频数据库、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全球网络视频分发体系等基础设施,实现“用户在哪里,央视的服务就在哪里,央视的覆盖就在哪里”。
阅兵新媒体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 621.5 万,创下新媒体视频直播在线人数的最高 纪录。2016 年 8 月 21 日,奥运女排决赛,央视网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 545 万人,创奥 运报道以来新高。重大活动的巨大访问量又倒逼技术支撑能力的提升,促使央视网开发国内 最强的视频直播技术。
央视网聚焦用户最为关注的视频观看体验,提升视频支撑能力。CDN 带宽提升五倍, 直点播码率最高提升至 2M,启用自主研发的 H.265 高清视频编码,清晰度提升 69%,画面 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并提供多终端多码率自适应服务。此外,利用云技术在直播过程中提供即时回看等功能,让用户不会错过每个精彩瞬间,全面提升收视体验。
(6) 建设“融媒体云平台”,推动实现内容与平台的有机融合。2015 年,“9.3 大阅兵”大型融媒体报道要覆盖多终端、多网络、多平台、多语种、多国家。央视网配合内容部门,开发了各类专题页面、多屏互动、客户端改造、H5 轻应用, 搭建“V 观”采编发平台、数据采集平台、网络安全及播控平台等,利用 P2P 大规模并发 直播技术进行实时互动直播。 目前,央视网正在建设“融媒体云平台”,为全台频道和栏目提供“存、用、播”全流程、一站式、智能化的新媒体运营支撑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实现内容与平台的有机融合; 建设用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技术,推动节目内容的精准化传播。
二、人民电视——加速跑进“融”时代
2015年至 2016 年,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下,人民电视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 与人民日报的不断融合、联动,同时在报道形式、技术应用等方面谋篇布局、大胆尝试,推出了大量优质的视频报道作品,传播力建设不断加强,既保持了鲜明的党媒属性,又具备较 强的互联网特色。
1.融合发展之:技术创新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所说:传统媒体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着力推动不同渠道、平台间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应当是对内打通体系内各类媒体形态,对外无缝对接各类平台资源,从而实现全媒体传播渠道的融通共享。人民电视在媒 体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技术创新立足,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可以说技术创新支撑起了融合发展之“形”。
2016年 2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人民日报社调研,人民电视首次启用网络卫星双报告,让习近平总书记与两千公里之外的福建宁德赤溪村视频连线,实现视频直播连线,为此人民电视团队制订了 4 套直播预案,启用卫星+网络双重保障,开创了人民网异地视频连线直播的先河;
2016年 3 月,人民网携手美国高通公司、零度智控在京启动无人机报道战略, 三方共同组建无人机新闻报道的“国家队”,开启新闻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时的“飞行模式”;
4 月,经过悉心准备后,由中央网信办作为指导单位、人民网主办的系列微纪录片项目—— 《启航:新棋局 瞰长江》正式启动,这是人民网无人机团队的正式亮相;VR 全景视频作为今年的视频新技术,人民电视第一时间进行了技术储备,了解业界动态,对 VR 的拍摄和播放技术做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春运、两会等活动,制作了 VR 视频,并且开发 了 VR 播放器,实现了 PC 和手机的 VR 播放器自适应。
2.融合发展之:多报道形式的融合
人民电视在新闻报道和新闻策划方面,时刻牢记党媒属性。做到正本清源,力图靠近第一现场,做最真实、最客观、最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把握好舆论导向,并且进行主流媒体 传播形态的创新和探索。同时,人民电视始终坚持紧扣热点,做到有深度、有张力、表现力强,以音视频、图文等方式制作并形成多屏多端传播常态化。
时政报道有新意,创新表达获点赞。时政主题报道、重大主题宣传,是人民网工作的重点,也是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优势所在。在一系列重大时政主题报道中,人民网 认真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摸准网民脉搏,创新表达与传播形式,实现“重”主题与“轻”表 达的有机统一。
大型策划显深度,有态度更有温度。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人民电视策划的《启航:新棋局 瞰长江》系列微纪录片也同期上线。这也是内容创造收益 的一次有益尝试,优质的内容往往带来优质的价值,美国高通公司成为《启航:新棋局瞰长江》项目的联合出品方,不仅在摄制过程中提供无人机及技术支持,还全程赞助本次线下活 动。未来美国高通公司将与人民电视在更多优质视频栏目上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
文化节目有看头,立体传播效果好。人民电视《传家》《倾城》等多项文化类产品品牌,以精良的制作逐渐赢得口碑。《传家:非遗背后的故事》在拍摄手段、画面风格方面都进行 了诸多尝试,一步步确定栏目的品牌,成片以非遗人物故事为主线,展现人物情怀,揭示传统手工艺,制作精良,品质极佳。目前和文化部非遗司进行了一些初步合作,参与了果洛非遗文化回访之旅,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内核和外延。
互联网+体育,试水垂直领域新阵地。2016年 3 月,人民电视全新打造的原创体育视频 栏目《体育公开课》正式上线。人民电视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拍摄上,采用多机位拍摄,并注重运动镜头的运用,旨在呈现示范教练的动作细节,既确保了动作要领的全方位展示, 又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目前电视媒体、各体育网站和商业网站的体育频道多将报道重心放在专业体育赛事上,对普通网友日常运动的关注普遍不够。《体育公开课》栏目的上线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也为人民网打造全新的体育报道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原创内容资源。
3.融合发展之:跨平台传播的融合
人民电视已初步形成多平台传播格局。在优酷、土豆、搜狐手机客户端建立专区,其中 2014 年在优酷的访问量超过 200 万。优质节目落地电视台已成常例:《一说到底》节目落地 8 家电视台,《两会 e 客厅》落地广东卫视和湖北卫视,《抗战记忆:70 年 70 人》落地广东 教育电视台。 人民电视积极应对移动化传播的挑战。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强大资源,人民电视在其中开辟二级视频栏目,成为在无线端推广视频内容的主要渠道之一。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装机量达到 7000 万,视频栏目极大地丰富了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内容,也是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后 将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人民电视自行研制开发了微站,节目实现了网页版、移动版、客户端、微博等同步推送。
4.融合发展之:品牌栏目走进“融”时代的升级改造
人民电视围绕聚合人民日报、人民网资源,经过多年谋篇布局,在栏目建设方面已经形成团队建设、内容研创、招商创收等全要素生态链。目前,自制栏目共有《一说到底》《十 分感动》《朋友别慌》《51 搞笑》《51 看电影》等 6 档周播品牌栏目,以及《两会 e 客厅》《超 级专车》《创客讲堂》等数十档季播策划栏目。原创网络栏目精品化建设、品牌化建设取得 长足发展,节目质量保留 TV 水准,同时又去 TV 化,贴近网络传播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实现双营利。此外,海外商业化高端节目制作堪称人民电视新的业务增长点,完善了人民电视的现有 节目体系,赢得了高端品牌对人民电视的认可,对人民网的经营形成有利的支撑和补充。
三、湖南台——以我为主、融合发展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2014 年 4 月 20 日,湖南台走上了“以我为主、融合发展”的路子。湖南台的“互联网+”行动,可以用平台化、引擎化、 资本化三个关键词来梳理:
1.平台化
在未来的全媒体大格局中,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内容提供者,还是平台建设者,出发点不一样,归属也不一样。目前,由传统电视台出发做媒体融合的,绝大多数是采取捆绑社会新 媒体的做法,不能参与新媒体的正面竞争。湖南台率先打破了这一格局,整合了旗下所有的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8 新媒体业务,用互联网的办法做自己的平台,一云多屏,以芒果 TV 为品牌,打造自己的新 媒体,展开与互联网企业的正面竞争。
一是独立。在建立与互联网的关系上,提出“湖南卫视+@”,变“异体共生”为“一 体共生”,也就是变“它加我们”为“我们加它”,建设“为我所有”的互联网媒体平台。
二是独播。湖南台率先启动了芒果 TV 独播战略,自有版权在一定时间内暂时不再向社 会视频媒体分销,只在自主网络视频、IPTV和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平台播出。
三是独特。秉承“独播”的原则,芒果 TV 通过自制、定制、购买等方式,不断实现内容的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已成为娱乐视频第一媒体,被看成是电视台对网络媒体的成 功“逆袭”,也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 独播一年多来,包括 PC 端、移动端和 OTT 在内,芒果 TV 已实现全平台日均活跃用户 超过 3500 万,日点击量峰值突破 1.37 亿;移动端以每月 10%、日均新增 30.3 万人的增速, 累计下载量突破了 2 亿次。它的成长速度比较快,比如累积一亿用户的时间,比微信少用了 103 天。
2.引擎化
湖南台的发动机是单一的,只有湖南卫视,其它各个业态是附着于它的,芒果 TV 也不例外。随着芒果 TV 不断地迭代升级,它也正在加速从“附着”的地位变成了“独 立”的平台,越来越具有“引擎”的价值。
在战略定位中,湖南台领导层提出,芒果 TV 的 终极表达不是当网上“专卖店”,在互联网上做传统媒体的业务,而是要加速成为又一个 “引擎”,与湖南卫视形成“双平台”带动、全媒体发展的新格局。
也就是说,芒果 TV 今 后要不断“去湖南卫视”化,不再被动接受来自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是湖南广电的新发动机。
一是效益增长的引擎。2015年,芒果 TV 广告收入已超过 7 个亿,同比增长了 10 倍之多,总体收入过 10 亿,2016年的目标是翻番。与之相反,大部分地面媒体广告在普遍下滑, 加起来已经不到 10 个亿。假以时日,新老媒体的收益对比,很有可能发生倒挂。
二是内容创新的引擎。芒果 TV 节目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模式:
模式一:将传统电 视 IP 品牌搬入芒果 TV(案例:《爸爸去哪儿》4 和《超级女声》),将湖南卫视的强 IP 品牌 搬入芒果 TV,发挥长尾效应。
模式二:芒果 TV 做新的品牌,反过来反哺湖南卫视(案例: 《明星大侦探》等)。芒果 TV 完全自制的网络综艺,数量较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四挡:《明星大侦探》《开普勒》《黄金单身汉》《完美假期》等。
模式三:网络剧会员先看,先网 后台(案例:《青云志》)。今年暑期的热播剧《青云志》尝试芒果 TV 和腾讯会员先播,湖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9 南卫视再播的先网后台模式。
模式四:先台后网(案例:《我们来了》)。湖南卫视制作的《我们来了》大型季播节目,先湖南卫视播出,然后再在芒果 TV 播出。
模式五:与国外电视台 同步播出(案例:《云画的月光》)。芒果 TV 购买了韩剧《云画的月光》的网络独播版权, 采用网上与韩国的传统电视台 KBS 同步播出模式。
模式六:购买国外演唱会和颁奖典礼的 网络独播权(案例:奥斯卡颁奖典礼等)。芒果 TV 已经购买了 2017 年国外所有著名演唱会 以及影视颁奖典礼的独播权。比如,奥斯卡、艾美奖、格莱美等将在芒果 TV 同步播出。其中奥斯卡颁奖典礼免费分享给了电影频道的“1905”网站,但仅限于网站,不能在电影频道同步首播。
三是生态聚合的引擎。在芒果 TV 的平台上,率先发力互联网视频,在用户聚合到一定 规模后,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多元产业生态演化。一年多来,芒果 TV 与三星、飞 利浦、TCL、创维、长虹、华为、海美迪和清华同方等 40 多家企业合作,推出芒果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和机顶盒系列产品,已经拥有了 1600 万用户,实现飞速成长。
另外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互联网视频、影游互动、网络新闻以及“芒果铺子”视频购物等领域布局发力。在遵循广电总局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湖南台准备对软硬件领域进行双向渗透,研发 OS 操作系统,甚至自主生产芒果电视。同时,全台在按照“双引擎”的格局,尤其是以芒果 TV 的发动机效应为重点,创新管理和组织结构,比如建立版权管理和授权体系,等等。
3.资本化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快速完成产业整合,实现整体战略布局,才能建立起一定的规模优势。为此,湖南台战略性地选择了资本运作,打造一个巨大的传媒生态圈。
一是引资改制。2015年 6 月,芒果 TV 完成了 A 轮融资,实现投后估值超 70 亿,资本 对价增长 10 倍以上。目前,芒果 TV 已启动了 B 轮融资,有超过60 家机构申报,总计超过 200 亿资金认购,预计投前估值将超 120 亿。对芒果 TV 的发展来说,股份多元化打开了资 金渠道及来源,也有利于解决市场化人才机制问题。
二是战略投资。2015年以来,芒果传媒发挥战略投资的主体功能,在推进媒体融合、新媒体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比如:完成对中国最大音频内容原创平台荔枝的投资,推动广播与互联网融合,构建继芒果 TV 之后的音频新媒体平台;以OTT 为战略 发展方向,直投国内领先的智能微投企业极米科技,进入到智能硬件领域;实现对环塔汽车 越野拉力赛、移动互联网音乐社交平台“唱吧”的股权投资,旨在打造出体育、音乐、动漫等全新的业务单元;此外,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游戏团队成立的合资公司,从品牌电视节目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60 功衍生开发了《爸爸去哪儿》、《武媚娘传奇》、《花儿与少年》等热门手游,目前公司已进入 A 轮股权融资阶段。
三是基金运作。由湖南台联合海通证券、厦门建发、中南重工等战略合作伙伴,2014 年正式成立芒果海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资本的杠杆来撬动社会资本构建大芒果生态圈。 基金以 TMT 和泛文化产业为重点,完成投资大道行知、精灵数字、顺荣三七、华尔街见闻 等 10多个项目,并在视音频、动漫、数字营销、手游、大数据、社交、安全等方面储备了 30 多个项目。芒果基金首期 5 亿已投完,第二期规模 25 亿,募资已经超额完成。
此外,湖南台将以荔枝、芒果 FM 为平台,设立面向内部为主的音频孵化基金;以芒果TV 为平台, 设立面向影视内容创作为主的视频孵化基金;以境外文创投资标的为重点,设立并购基金和专项基金。
第七章:互联网电视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互联网电视是指以公共互联网为传输介质,以绑定特定编号的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智能电视机)或机顶盒为输出终端,并由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集成 平台向全国范围内用户提供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及其他相关增值业务的服务。互联网电视是一种具备传统媒体特色,并通过新型媒介传播手段提供以电视节目服务为基础业务的新兴媒 体服务。
针对互联网电视的规范化管理始于 2009 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在 2009 年相继发布了《互 联网电视内容管理规范》和《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形成了对互联网电视的集成服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为了便于内容管理,总局给互联网电视播出机构颁发两种牌照:
一是集成业务牌照。二是内容服务牌照。
截至 2014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颁发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 7 家,分别是中 央电视台(未来电视)、上海广播电视台(百视通)、浙江电视台和杭州市广播电视台(华数 传媒)、广东南方广播电台(南方传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银河互联网电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广东方)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 TV)。另有包括北京广播电视台、江苏广 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城市联合电视台(CUTV)、中国电影网等 机构共获得 15 张内容服务牌照。
根据原国家广电总局 2011 年 10 月发布的 181 号文件《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规定,电视机厂商和商业视频网站只能与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商即各中央级和省级 (含部分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合作,嵌入其客户端,不得自建内容发布平台。
2016年 5 月 4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6 号令),并于 2016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6 号令的发布施行为互联网电视行业设定了更清晰的监管规则,为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6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文给 7 大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牌照的申领电视台。就关于做好互联网电视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知中指出,根据前一阶段的检查来看,各互联网电视集成许可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产品不符合规定,与相关企业合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在传播的内容上存在不合法合规的情况出现,因此要求各大牌照机构就现存问题进行整改,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1、各持牌机构必须对自身负责集成的各 类型互联网电视终端严格把关,从内容源、应用接入、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做到可管可控。
2、严格按照 6 号令和 181 号文的规定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不能用 OTT 平台 变相开展 IPTV 业务,不得擅自开展 IPTV+OTT 业务。与电信企业合作开展的电视业务,要按三网融合规定(65 号令)等有关 IPTV 的法规予以规范。
3、各持牌机构做好对现有业务, 产品及合作企业的梳理,凡不符合规定的,视情况采取软件升级或关停并转等方式进行整改。
一、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
随着网络视听产业生态的建立,智能电视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广义互联网内容的扩张, 包括传统电视内容、联网游戏、社交功能、网络购物等一系列联网产业链的发展,电视作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显现。
从互联网电视的终端规模来看,截至 2016 年 9 月底,互联网电视累计覆盖终端达到 1.96 亿台,激活终端 1.10 亿台,激活率达到 56.0%;其中一体机覆盖终端 1.34 亿台,激活终端 7787 万台,激活率达到 58.2%;OTT 机顶盒覆盖终端 6185 万台,激活终端 3164 万台,激 活率达到 51.2%。16 图 40 中国互联网电视各接入设备规模 从互联网电视用户的分布来看,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苏省互联网用户规模 最大,占整体的 10.7%,其次是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用户占比在 5%-10%之间,这五 个省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占全国整体用户的 38.1%。
二、互联网电视用户行为分析
1.节目类型 2015 年 9 月至 2016 年 8 月,综合未来电视、银河互联网电视、芒果 TV、南方传媒、 国广东方等五家的数据来看,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电视剧节目的时长最长,达 21.7 万小时, 其次是综艺节目,总时长为 14.4 万小时,动漫、电影、纪录片的节目总时长分别为 6.3 万、 5.8 万、3.7 万小时,排在第三至第五位。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的节目类型以长视频为主,这也吸引了用户长时间观看,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用户的日均开机时长为 298 分钟,将近 5 小时,远高于传统电视。
从各时段活跃终端的数据来看,用户对互联网电视的收看习惯与传统电视类似,凌晨 3:00-5:00 间收看比例最低,5:00 之后用户逐渐攀升,在午间 12:00-13:00 之间达到一个小高 潮,然后又缓慢下降,傍晚 16:00 开始又逐步提升,在晚间 20:00-21:00 之间达到高峰,随 后开始缓慢下降。一天的收视高峰集中在晚间19:00-22:00,尤其是 20:00-22:00 时段,此外,午间 11:00-14:00 之间有个小高峰,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连。
第八章: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趋势
1. 移动网络成为个人网络视频服务的最重要渠道,家庭网络视频蓄势待发,助力家庭娱乐生态圈建立 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视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 为 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 24.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17。从 本次调查网络视频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手机、智能电视、网络盒子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94.9%、47.5%和 30.7%,经常使用这三类设备的用户分别占 80%、13.1%和 5.5%。手机成为个人网络视频服务中最重要的一屏,智能电视/盒子的共享性、 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娱乐需求,为视频用户的增长开拓了新的空间,未来有良好的 发展空间。
2. 网络视频付费产业崛起,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繁荣自 2015 年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大、网络支付的便捷、网 民付费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我们对正版内容的需求,共同促进了视频付费产业的崛起。各大视频网站通过大剧排播模式创新、VIP 会员内容的有效开拓,积极拓展会员服务在网民中的 渗透。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内,35.5%的网络视频用户有过付费看视频的经历,在 去年基础了增长了 18.5 个百分点,实现了近几年内最为快速的增长。随着网络付费用户的迅速增长,影视版权方逐步缩短窗口期,视频网站成为院线电影的 重要发行渠道,院线电影从而也能获得更高的分账收入,用户、片方和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当前在美国和英国电影院线后付费市场是院线期间的 1.8 倍,日本则高达3.3 倍,而该数据 今年在中国市场预计为 20%左右,电影在中国的院线后收入拥有极大增长空间。
3. 政策、市场共同推动网络自制剧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 国内网络自制剧从 2008 年开始发展,2010 年以后逐渐形成规模,2014 年作为自制剧元 年,自制剧已被各大视频网站上升到战略层面,2015-2016 年自制剧在数量、质量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自制剧独播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差异化特性和吸引付费会员的重要方式。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综合统计,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各视频网站制作网络原创节目 5162 部、90747 集,原创自制节目时长总计 10981 小时。中国网络自制剧走出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开始步入了稳定发展期。 数据来源:CNNIC 第 3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66 在自制剧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迎合部分群体需求,以低俗内容来博取关注的现象, 2016 年 1 月、10 月,接连发生两起自制剧大规模下架事件,政策监管进一步趋紧,未来这将成为影响自制剧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让朋友们更懂文化产业
交流/合作/应聘
请加微信号:7759813投稿:whcypl@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