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层面首次』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文化节日,哪里不一般?

文化产业评价作者 王军 文化产业评论 2019-06-30


第2028期文化产业评论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6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可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农时农事,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纷呈。


 

作者 | 王军(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一条令人惊喜的重磅消息,让沉寂的中国农村沸腾了!

 

据中国政府网6月21日消息,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笔者查询发现,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日期为2018年9月23日,农历戊戌年八月十四,恰逢中秋假期。设立这个节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从社会进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诞生彰显了人民情怀

 

一个属于中华大地十多亿农民自己的节日就这么喜从天降!这是为什么呢?不免让大家有诸多猜测。难道政府看我们的节日还不够多,要多找一些理由让农民也放假,从而拉动假日经济吗?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回顾“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诞生过程,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这是我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创举。


 

诚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所言,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以文铸魂、以景绘魂、以情述魂、以节为媒,让人们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业是最辛苦的行业,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农业、农民的奋斗史。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中国农民摆脱饥饿和贫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和中国改革开放生动写照。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诞生蕴含了政策导向

 

目前,按照国家户籍人口统计,我国还有将近8亿多农民,实际上,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早已没有这么多,但农民仍然是一个大的群体,是一个必须投入足够关注目光的群体。更重要的,农民不只是一种职业,还是农村的代表,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集中表现。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中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真正让粮食丰起来、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既体现了中央对农民的尊重、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也蕴含了中央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导向。


 

一是唤醒全社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从国家层面营造了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凝聚起了全社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同时,对各级政府如何从政策、资源、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激发广大农民致富奔康的内生动力。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既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农村发展和农村建设中,只有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础才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厚实。


 

三是搭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诚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其言,“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提升了广大农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搭建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动员起来、聚集起来,唱响“发展三农事业、推动乡村振兴”主旋律;同时,以丰收节系列活动为载体,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特色品牌和乡村旅游景点线路发布推介,拓展农民“丰收增收”的市场空间。

 

四是赋予中国传统节气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凝聚了中国古代先人的伟大智慧,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最具生命力的实践成果。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农民最重视的节气之一。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赋予秋分这个重要节气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而且更能够有效增进各民族团结和区域人文交流,让优秀文化传统更深入人心。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诞生内催生了创新活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正是中央顺应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领导中国“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

 

目前,距离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还有约3个月的时间,如何组织筹备这个节日?倍受各界的关注和期待。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首届“丰收节”将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遵循“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原则,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办节日,二是坚持节俭热烈办节日,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四是坚持开放搞活办节日。

 

我国节庆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和消费观念的冲击下,许多地方在举办节庆活动时,片面地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导向,使节庆活动逐渐沦为办展会搞促销的消费盛宴,无论是举办方式还是活动内容都缺乏创新,有的甚至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导致一些原本有深厚传统文化沉淀的节日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全国性的,广大农民参与的节日,具有一定的社会开放性和广泛性。所以,要将这个节日办好办实、办出特色,既要充分发挥地方和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还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让“丰收节”真正成为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助丰收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筹划。


 

一是要有鲜明的主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丰收的礼赞,更是国家通过节庆这种特定的方式给予农民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褒扬。在活动主题策划中,必须放大“农民和丰收”这两个关键词,突出“礼赞丰收,致敬农民,感恩土地,振兴乡村”这个主题,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是要创新活动形式。

 

秋分时节是农村里一年中最美的时候,不仅可以看到丰收的庄稼,还能欣赏到风光宜人的乡村美景。今年首届“丰收节”恰与中秋节紧挨,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做好统筹指导,深入挖掘“两节”的文化内涵,广泛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悉心听取农民主体办节的意见建议,探索和创新节日活动的举办形式和内容,使其成为家喻户晓、极具传承魅力的“三农名片”。

 

三是要盘活区域资源。

 

区域资源优势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核心要素,要在节庆活动中融入本地资源优势,加快促进节庆活动与区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例如: 办节中,既要组织开展好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也要充分依托文化旅游资源,隆重推出丰收展销、观花赏景、农事体验、农业嘉年华等大众化参与的特色项目,大力营造“有文气、添喜气、汇人气、聚商气、鼓士气”浓厚氛围。

 

四是要抓好典型宣传。

 

丰收节”强调的是“丰收”,那么农民的丰收何以才能实现?显然要靠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要靠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真抓实干、致富奔康,要靠新型农业带头人、农民企业家、青年创业者等新型农民群体示范引路,才有可能实现大丰收、大增收。为此,在举办“丰收节”前,树立和表扬一批先进典型集体和个人,通过他们的感人事迹凝聚起振兴农业、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


 

结语

 

伴随着“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诞生,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指导下,脱贫攻坚战斗一定会奏响胜利的凯歌,亿万农民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透过广袤田野的蓬勃生机,我们仿佛看到金秋时节,广大农民在辛勤耕耘后庆祝丰收、享受幸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唯美画面。听,丰收的歌声笑声正在希望的田野此起彼伏!!



// 主题阅读 //


// 推荐阅读 //


高薪诚聘:合作作者(点我了解详情)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够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