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OSS直聘知乎马蜂窝 “洗脑广告”真的低俗吗? 叶茂中回应所有争议

聚前沿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030期文化产业评论


世界杯期间,全世界的球迷都在狂欢,中国足球队虽然没去,可是中国球迷的热情丝毫不衰。巨大的流量,让广告主早就盯紧了这块市场,然而这洗脑的魔性广告,让人猝不及防。15秒“洗脑”是必须要点亮的天赋,消费者的感知空间或许说心智是有限的,你不占领就有其他人占领,而在某种程度上简单粗暴就意味着立竿见影,各大广告主纷纷利用睡眠效应让自家产品在消费者这里“刻骨铭心”。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综合

编辑 | 文嫣

 

已经在6月14日拉开帷幕的第二十一届世界杯,毋庸置疑的将承包接下来一个月里全世界球迷的关注。不过围绕世界杯这场盛宴,参与者并不只是足球产业本身,在比赛间隙,央视插播的广告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找工作!”“上!BOSS直聘!”BOSS直聘广告找工作,洗刷着人们的大脑,网友纷纷想“砸电视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6946w5tq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同样受到观众批评的还有马蜂窝的广告。在马蜂窝的广告中,一名扮演唐僧的演员不断追问着“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片尾的“嗡嗡嗡”也成了网友的槽点之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6948irk1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借着这波热潮,网友套用知乎广告文案,发明了一种“知乎体”:装知乎,上知乎,问知乎,刷知乎,卸知乎,删知乎。其中,“卸知乎,删知乎”成了世界杯期间一句广泛流传的口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97mazb8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与众不同的“广告”世界杯中,虽然骂声不断,但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它的确达到了营销者的营销目的,令人们记忆深刻。

 

简单粗暴加强记忆,“洗脑”营销

 

对于创业者和营销人来说,15秒“洗脑”是必须要点亮的天赋。众所周知,消费者的感知空间或许说心智是有限的,你不占领就有其他人占领,而在某种程度上简单粗暴就意味着立竿见影,用重复的声音、最简练的内容来突出产品卖点,也是此类广告中屡试不爽的法宝。

 

其实,这种“洗脑”营销由来已久。实质上是一种将睡眠者效应由负面效果转向正面效果的呈现。睡眠者效应指的是,人们忘记说服者因威信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看起来低端粗俗的广告,可能从负面效果转向正面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提出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所解释的,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将经历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3个层次的评价。随着时间流逝,当初那个单一口号重复千百遍的广告,在人们出现求职、旅游、送礼需求时,他们会忘记当初看世界杯被广告打扰的厌恶,忘记对粗俗广告创意的不屑,而变成一种情感认同,又因为记忆深刻的广告语,当有购买需求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商家,让当初挨骂的广告产生惊人的营销魔力

 

魔性广告:世界“负极”

 

这波营销也是老厉害了,一点不输当年的“送礼就送脑白金”,可是话说回来,世界杯这世界级的赛事,是不是得匹配世界级的广告?虽然咱中国队除了足球没去,但毕竟联合国大使穿球衣合影的时候,中国代表都拿着“吊打”世界的乒乓球拍了,这世界级的倔强也是老牛了!可咱这“魔性广告”也是让人无奈,这世界“负极”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 广告要符合法律法规

 

广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既然是宣传自己,免不了说点好话,但这种宣传也应该讲境界、讲艺术、讲审美。这也决定了一个好的广告,心中要有同行,而不是竭力贬损所有同行;心中要有消费者,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而不是一味挑战消费者的底线;要有法律法规,而不是一再游走于边缘,甚至直接无视法律法规。也只有这样的广告,才会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纵观出现在面前的一些世界杯广告,距离消费者的期望甚远,不足以体现中国艺术实力。



  • 广告要讲求审美性

 

“广告既要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公平性、也要讲究品味讲究审美。要想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不能依靠洗脑式的重复,也不能依靠‘绝对化用语’。好的广告要尊重广大受众的审美诉求,应该是有故事的、有温度的、有情感的、积极的、让人愉悦的。”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

 

同时,世界杯广告也得有点世界水准,应拒绝“简单直接粗暴”。我们的足球没能走出去,主要是因为不具备世界水准。而“其他都去了”,就得具备和体现世界水准,也希望借此机会,中国广告能认真反省一下自身存在的一些顽固性问题。


 

在大家吐槽广告的同时,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到底这些广告是谁拍的?下面来通过一位万能的大叔与广告的拍摄者叶茂中的对话,来了解一下。

 

对话:“粗暴”广告的“始作俑者”——叶茂中



  • 目前网上很多人质疑世界杯的几个洗脑广告,您怎么看?

 

叶茂中:从广告的目的角度来说,有一部分批评的声音肯定比观众完全视而不见要好很多。消费者也会分为冲突的两面,有质疑,也有理解的;有吐槽,也有接受的。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4.0里面提到:有时候品牌需要负面口碑才能激发粉丝群体的正面拥护,两相交锋之下,其实又可以为品牌带来二次传播。要知道一个广告投入到世界杯的舞台,最害怕的就是没有任何冲突和波澜的完美主义,什么都对,什么都美美的,但没人留下印象,没人评价你,没人消费你,肯定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一件事情。

 

其实,现在的消费者都是很明智的,谁都无法替他们思考, 世界杯的广告因为密集的投放,尤其对于那些真球迷而言,制造了冲突,自然会听到更多吐槽的声音,从人性的本质探寻,是没有人喜欢广告的,更何况在钟爱的足球面前。但令人冲突就是,在4年一见的热点面前,我们必须干扰人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记住我们,记住我们的产品,我们不能甘于只是做正常的广告。

 

  • 好多人说互联网公司的世界杯广告毫无创新,只会简单粗暴,您认同吗?

 

叶茂中:广告创意的审美和品味是很主观的东西,因人而异。但不管是俗还是雅的创意,关键在于是否触动了受众,是否制造了冲突,是否在消费者记忆中留下了触点按钮,让人能在世界杯嘈杂喧闹的传播环境中关注我们,记住我们,并且在对应的消费场景下回忆起我们的品牌。

 

至于说简单粗暴,这并不是衡量一个广告成功与否的标准。客户找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更多人下载他们的APP。要知道这些互联网品牌在我们看来或许很熟悉,但面对电视前的全国观众,他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品牌,他们要的就是老百姓能记住品牌的名字,知道他们能解决什么冲突。

 

之所以把广告做得简单,是因为我们只用说清那一个核心冲突就能吸引新用户;之所以粗暴,是因为重复才是最佳的记忆方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达成商业目的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如此昂贵的15秒,是不允许我们有过多的细枝末节的,必须是一招致胜的解决消费者的冲突,打个比方,你只有15秒向女神表白,你是不是该把自己最大的优点告诉女神?起码,要让女神记住你的名字,不是?

 

  • 有一种说法是,马蜂窝、知乎和BOSS直聘的三个广告都是您策划的,是这样吗?

 

叶茂中:马蜂窝和知乎是我们策划的。可能是因为BOSS直聘和我们的广告经常连着播放,再加上投放密度也比较大,所以才让大家有了这种错觉。

 

  • 你的“冲突”理论,我很早就看到了,能否说说在“马蜂窝”和“知乎”两个案例中的运用?

 

叶茂中:简单来说,马蜂窝通过“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这一战略诉求,给消费者制造了“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的心理冲突,给消费者预留下了一个悬念,那么等到他们有旅游需求的时候,就会在这个没解决的冲突的驱使下,先下载一个马蜂窝看看。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强敌林立的旅游市场中,占据流量入口,不管对手诉求什么,用户都会先来马蜂窝瞅一眼。

 

知乎这个项目中,从小知乎到大知乎的战略转移——我们洞察到了互联网用户“需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大多数平台信息良萎不齐”的潜在冲突,通过“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四连问的冲突诉求来激活并放大消费者冲突,进而为知乎制定了“有问题,上知乎”的全新战略,以此推动知乎成为互联网高质量信息内容平台的代名词。

 

  • 还有人分析,说现在网上骂的人,都不是目标用户,所以没关系,您怎么看?

 

叶茂中:其实吐槽我们广告的人里面,一定包含有我们的用户,或者潜在用户。我们当然不希望被人讨厌,但在世界杯传播的节点上,我们要理清传播的首要冲突和次要冲突。

 

如果第一要务是让更多的人,更快的知道“我是谁,我能干嘛?”那我们还是要解决首要冲突;消费者不爱广告,过去是,现在也是,世界杯尤其是;所以,在制造了消费者观看比赛的冲突后,广告的诉求,必须解决消费者的核心冲突,让他们在讨厌你的时候,也能记住你能干嘛?在卸载你之后,某一天他们的冲突爆发的时候,依旧会想起你!

 

我们珍惜每一个用户的价值,只是在世界杯的黄金时期,面对传播的冲突,我们有所取舍! 但我们相信客户的产品力,和他们解决消费者冲突的能力,支撑品牌美誉度的关键还是产品力,产品解决消费者冲突的能力越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和粘度就越高。反之,产品不好,广告做的越感人,越美好,对品牌反而是一种透支,不是吗?

 

  • 对目前的网络一些声音,品牌主给你的反馈是什么?

 

叶茂中:知乎、马蜂窝的总裁以及投资人徐新对投放结果都非常满意。从百度指数和下载量等数据以及网上争议四起的现象看,我们已经在世界杯这个流量池内砸出了巨大的水花。

 

  • 用户口碑对任何品牌来说,在现如今,都是珍贵的,引起讨论甚至争议也是品牌想要的,声誉和声量之间,怎么平衡?

 

叶茂中:声誉和声量之间其实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声誉好坏主要看产品是否真的解决了消费者冲突,而声量大小是看你广告投放的多少。

 

一个品牌的崛起必然离不开这两个因素,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什么时候该做声誉,什么时候该做声量。很显然知乎和马蜂窝在产品的打造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小众人群里也积累了很好的口碑。下一步要做的,其实就是由小众走向大众,这既是互联网赋予大多数APP的使命,也是应对竞争升级的一个必然选择。

 

  • 过去几年的大赛,好像没有如此广泛地对中插广告的讨论,您怎么看这次这种现象?会不会有一个底层逻辑是因为正好这三个风格一致,且被放在一起,再加上伪球迷太多,大家没办法聊太多的球,只能扑向了吐槽广告呢?

 

叶茂中:其实每年世界杯期间都有洗脑广告,消费者也都会有情绪,只不过在互联网没有常态化之前,是缺乏爆发的渠道的,而如今消费者可以在很多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加上这次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比赛开始的时间非常友好,因此关注世界杯、看广告的人数也多了不少,吐槽的声量自然也就大了起来。

 

  • 我算是专注研究公关的,不懂广告,而您是广告界的大咖,操盘了很多案例,您现在怎么看广告、公关、营销与品牌这四层关系?您认为一个好的广告的标准是什么?

 

叶茂中:这几个都是行业的一些分类,各有分工。

 

在我看来,品牌是一个结果,是通过长时间的营销工作做出来的,广告也好,渠道建设也好,是最终建设出来的一个结果。营销是一个体系,广告也好,公关也好,都在营销的体系之下。

 

至于什么是好广告,关键在于核心诉求是否解决了消费者的核心冲突。冲突的营销思维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先找到消费者的冲突,将企业的解决方案打造成消费者冲突的解决方案,广告只是激活冲突并传播解决方案的手段之一。



// 主题阅读 //


// 推荐阅读 //


高薪诚聘:合作作者(点我了解详情)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够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