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应援集资,撕开了文化集资的伤口

王东雄 文化产业评论 2019-06-30


第2064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随着《创造101》落下帷幕,应援集资引发的轰动也随之浮出水面,相继传出了“粉头跑路”“节目被查”等负面新闻。而伴随着应援集资负面新闻的发酵,引发出了更多关于文化集资的话题。虽然集资的形式解决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激发了经济活力,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往往因为操作方式而不小心踏入了灰色地带,甚至踩到法律的红线。


 

作者 | 王东雄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1004月



《创造101》落下帷幕,应援集资引发的轰动正式浮出水面。继《偶像练习生》的2000万集资到《创造101》的4000万集资,在参与者的质疑和媒体的报道之下,随着网传的“组织者”卷款跑路,101集资被查以及相关艺人被限制出演节目,应援集资的负面逐渐被放大。这个群体内部的操作方式也逐渐的呈现在公众的眼前,集资款项的流向成了所有人头顶上的一团疑云。

 

而伴随着应援集资的发酵,引爆了更多关于文化集资的话题。近些年来,不管是传统领域还是互联网领域中,集资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行业中,其中文化集资更甚。虽然集资的形式解决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激发了经济活力,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往往因为操作方式而不小心踏入了灰色地带,甚至踩到法律的红线。

 

应援集资撕开了文化集资隐藏起来的伤口

 

“应援”这个词最早起源于韩国娱乐圈,粉丝在偶像演出现场以灯牌、服装、颜色以及相关的肢体动作和语言统一配合为其加油打气,或者通过场外的物资捐赠方式对偶像进行支持,从而保持或者提高其人气,在互联网社交网络发达起来之后,线上应援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刷榜、控评、投票、购买代言产品等不同的形式围绕着偶像相继展开。


 

而近几年以来,在快速“造星”的时代背景下,应援也“入乡随俗”,演变成了更快更便捷的方式——直接用钱砸,“应援集资”逐渐在粉丝和偶像之间开始流行,迅速扩张,成为了双方彼此心照不宣的看似非官方的主要应援方式。

 

有数据表明,早在4月7日,《偶像练习生》的出道战两个月之前,应援集资就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据粉丝影院平台owhat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偶像练习生》的前20名练习生将近50个粉丝组织总共集资1300余万,再加上4月份的总决赛之前的集资和同款、周边购买,总计2000万都不止。

 

 

而在随后的《创造101》应援集资中表现的更为高调,提前一个月上线定制卡,放宽游戏规则,以金钱成为投票的唯一条件。据数据显示,《创造101》成员中,孟美岐和吴宣仪两个人的粉丝累计集资数额高达2000万,其中孟美岐个人粉丝集资数额超1200万。而决赛当天总计4000万的集资在高调的宣布之后相继传出了“粉头跑路”、“节目被查”等负面新闻。

 

 

应援集资涉及的不仅仅是《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作为一种新型的红利,已经成为各明星、工作室、粉丝应援会和粉丝之间心照不宣的一项公开的秘密。粉丝的自发组织、官方的牵头带动和网友的积极响应,在各大社交平台、粉丝集散地屡见不鲜。

 

在应援集资卷款跑路的新闻迅速成为各大门户网站的热门话题之后,讨论点逐渐开始向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的文化集资领域蔓延。文化集资的隐藏起来的伤口被撕开。

 

名目繁多的文化集资在灰色地带玩火

 

其实此次爆出来的应援集资并不是明星和粉丝们的独创产物,追溯文化产业的发展,集资由来已久。



从产业的角度来说,集资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渠道,借助互联网的传播特性,能够极大的挖掘其“门槛低、人数多、金额少”的特性,从而解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依靠民间力量或者网络力量,推动产业的发展高度和速度。但是随着集资的纵深发展,逐渐发展到在灰色地带玩火、随时都可能掉入犯罪的深渊。

 

  • 电影集资,成了一种伤痛

 

电影集资发起方一般会承诺,参与电影项目的集资就可以指定让自己的“爱豆”饰演其中的某个戏份,甚至还能与偶像同台搭戏,并且获得丰厚的回报,陷阱就此开始。此前有媒体披露,广东某影业集团公司,也电影项目作为集资手段,短短几个月时间集资金额达2亿元,最终被直接查处。



早在2015年,以拍摄电影的名义展开的集资就曾经引起了数次风波,其中《叶问3》也深陷其中。近20万投资人的100亿元兑付资金陷入危机,砸碎了“叶问”系列苦苦经营起来的招牌。除了电影制片方主动发起的集资项目之外,还有一些机构打着制片方的名义进行集资,《大闹天竺》和《摆渡人》就因此蒙受不白之冤。2016年前后,分别被“19号贺岁影视基金”和“娱乐宝1号”集资事件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着近几年影视产业的升温,投资门槛的降低,以电影集资的名义实施的诈骗开始大行其道,严重损害了电影市场的良性发展,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至今仍然是积极参与者们心头的一段伤痛。

 

  • 文化原始股融资,成了一摊烂账

 

在文化集资繁多的类目中,股权融资作为其中的一项,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极具代表性,以“预消费”的模式或者“团购+预购”的模式形成的股权集资,起初以新鲜的姿态呈现出来,成为企业所有者的一座灯塔,也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争相参与之下,问题随之而暴露。



不少人盯着互联网的利好,通过互联网建立的“文交所”经营文化原始股权,以“文化+金融+互联网”新金融概念展开集资行为。江苏一家企业就以兜售各种文化产权股票原始股为噱头,以高收益作为诱饵,引诱180余名投资者集资1600余万元,一度在网上掀起了一场针对文化原始股集资的全面讨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原始股以及相关的股权集资项目中,往往存在投资人的利益保护无法实现,集资者的增值服务无法兑现,有效的信用机制暂未建立等问题。面对参与人数庞大的巨额融资,资金安全成为参与者心头的一团迷雾,随着集资的进一步扩张,在缺乏有效的股东权利保障和后续的运营监督之下,资金就成了谁都说不清楚的一本烂账,问题也随之被暴露并且进一步放大。

 

  • 艺术品集资,成了一个毒瘤

 

传统经济模式在互联网的出现后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借助互联网的外壳,面对更为庞大的人群,巧立名目展开了种类繁多的集资形式。借助互联网的“云端”操作,艺术品也免不了这一趟浑水。原本更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品在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理念下,以新的方式粉墨登场。用集资的形势进行艺术品的交易和拍卖,最终演变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癌症、毒瘤。



据报道,近几年以来,分别在全国多地爆发了艺术品市场的集资引发的话题,其中一个名为孙广信的画家,500幅作品被评估到500亿的高价。而与此类似的,包括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家的作品也无一幸免。在互联网金融理念下,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的艺术集资制造出来的资本泡沫在近几年造成的负面层出不穷,但是屡禁不止。

 

除此之外,以虚拟货币、电子商务、消费返利、爱心公益、高科技生物产品、理财、众筹、私募、期权等方式进行集资,实现资本运作的目的,这一类事件也时有发生。然而这一场共同演绎的财富梦在市场经济规律,资金运转缺陷以及资金链条随时可能断链,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结语

 

应援集资掀起的风浪,一方面是其行业本身具有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特性以及层出不穷的问题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文化集资的一个缩影,由其撕开文化集资的伤口引发人们对整个集资的吐槽和征讨。但是尽管如此,在各种领域中以不同的名目作为外衣引诱投资者的深入,再加之私心和利益的驱动,仍有络绎不绝、前赴后继的追随者,相继跳入这个没有回头路的大坑。



// 主题阅读 //


// 推荐阅读 //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