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成交150亿?全国唯一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
第2164期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企业“马蹄急”,那一定缘于南京文化产业“春风起”。十一月以来,南京的“文化圈”热闹非凡——从2018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到“文化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再从南京市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到全国文化金融中心联盟的成立;从“文化和科技融合十大技术应用场景”到“中国文化科技融合TOP30企业品牌”……短短三天,有太多的奇迹在金陵城中上演。处在人文和科技的交汇时代,如何打通产业链把好创意变成“四季爆款”?如何贯通资金链为金融与文化“搭鹊桥”?南京,让这些答案都得到了最佳诠释。
作者 | 梁鑫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张颂阳
《乔布斯传》曾这样记录乔布斯的成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认为自己的人文气质更浓厚些,但是我喜欢电子产品……后来我读到一些东西,看到关于那些能够站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的人们的重要性时,我开始决定我要做的是什么了”。
2018,南京终于走到了这个“十字路口”,期待世界也能见证千年古都的蜕变。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融交会”)上,“万物有灵”数字文博展为你叩开千年前的南唐韩府;游戏文化内容圆桌论坛带你体验电竞运动的最前沿;还有“声音邮局”“会说话的明信片”向你呈现智能生活的无限遐想……的确,“文化×科技”的力量就是如此,它们对于再塑社会美好具有不可思议的天赋。
数字文创,声色灵动:金陵城里熠熠生辉
11月2日,融交会正式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汇聚了全国超300家文化科技融合名企、上万名文化产业从业者。前九届会议累计签约总额达到413.4亿元,客流量近100万人次,广泛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在历年文交会的蓬勃基础之上,本届融交会适时转型而生,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会展品牌,在全国率先打造起首个文化科技融合的服务平台。
该展以“新时代、新业态、新生活”为主题,将主会场划分三个展区:4号馆承载“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果展”“全国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智能制造与文化融合”和“全国文化科技融合企业-传统文化的科技再生”;5号馆承载“全国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数字创意与美好生活”;6号馆承载“江苏文化科技融合展”和“南京文化科技融合展”。
据统计,本届参展阵容辐射全国,聚合了国内12个省直辖市、8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领军企业,其中包括上海、广州、杭州、宁波、青岛、常州、武汉等城市。上海科技馆、敦煌研究院、利亚德光电、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咪咕互娱、酷狗音乐、蓝色光标、福建福昕软件、华博创意、江苏金刚科技等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带来了众多文化科技装备惊艳亮相,展陈质量大幅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融交会的“文化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主论坛上,与会人员重点关注于数字文博、科技和新文创、阅读终端、数字视频、数字艺术等文化科技融合成果领域;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五位演讲嘉宾围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机遇”这一话题进行了多角度阐释:
——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带来了题为“数字敦煌的构建与发展”的演讲,介绍了敦煌石窟和相关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和存储等技术,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球推广,让更多敦煌石窟艺术借助各类平台走出敦煌,走到百姓身边;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凌云以“书写新智慧-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数字阅读生态发展”为题,提出通过推动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超级智慧的内容交互平台;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分享了“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快速变革,并且极大程度影响了以IP为核心的内容生态圈;
——腾讯集团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治的演讲题为“科技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他围绕腾讯公司“科技+文化”的战略,介绍了科技助力文化传承、游戏跨界、电竞发展、网络文化、科技文化扶贫、强化数字内容等方面的认识与具体举措;
——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利亚德集团执行总裁代旭带来了“文化科技融合驱动的文商旅商业模式创新”主题演讲,并通过具体案例向大家分享了如何破解文化旅游商业多元融合产业化升级的共性问题。
除此之外,作为本次论坛的重头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现场发布了“文化和科技融合十大技术应用场景”“中国文化科技融合TOP30企业品牌”两大成果。
上个世纪,阿瑟·施莱辛格曾十分肯定地认为“科学与技术彻底改变了生活,但记忆、传统和神话限定了我们的反应”。当时间行进到21世纪,这个论断已然无法容纳更多的想象与思考。创新,往往从科技领域肇始,通过创新技术驱动文化领域,让传统文化产业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产生颠覆性变化。
2018年,南京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了更加深刻地把握文化与科技的关联性,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在科技与文化融合上创新举措、持续发力,以全球视野为南京规划崭新“路线图”,在“世界语”框架中演绎着活色生香的“南京话”。
人才云集,战略先行:奔赴“高原上的高峰”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原因何在?信息不畅。信息不畅往往导致好的创意“养在深闺”,好的作品“不接地气”,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彼此割裂。
比如说,南京的云锦、金箔这些非遗文化怎样摆脱曲高和寡?南京的“民国风”怎样由抽象变具体?南京众多高校院所里的创意设计怎样转化成文化产品?南京的城市特点是“山水城林”,可是这四个汉字怎样由一个“概念”变成可感可售的终端消费品?
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江苏在科技创新、创新型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高原,南京理应成为这个高原上的高峰。”诚然,为了着力打造“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和“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城市”,南京在围绕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对接、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实践上,形成了独特的“南京优势”和“南京模式”:
三个富集
首先,高校资源富集。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大陆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目前,全市拥有高等院校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国家重点学科均居大陆第三。全市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5年,教育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其次,创新人才富集。南京拥有84万在校大学生、82位两院院士、417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40多万科研人员,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研究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二。尤其在科技前沿领域,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于南京成立了“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仅短短数月就落户了12个“AI+”孵化项目,集聚了一批一流的研究人才。
最后是新平台富集。融交会之际,2018南京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之“金梧桐文创项目投资人对接会”同步召开。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为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建设起一条“文化+金融”并驾齐驱的高速公路;着力培育一批融合领域的新业态、新企业和新成果,主动联合广州、北京、陕西、天津等省市发起成立“全国文化金融中心联盟”,构建联动全国的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组织。真正做到了把政策“嚼碎”,俯身送到小微企业嘴边。
“121”战略
“1”就是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南京创新名城的具体内涵是打造“五名”标志,即“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成为“五最”城市,即建设开放创新氛围最佳城市、创新效率最高城市、资金流信息流等枢纽功能最强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和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2”就是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个中心”。其中,关注三个层面的融合创新。
第一个层面,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步伐,采用混合所有制、人才团队持大股的模式组建,实行企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间的双向通道;
第二个层面,推进创新与产业融合,在坚持主导产业基础上,围绕本土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从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转变,从宽泛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形成南京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
第三个层面,推进高校与高校融合。南京有仙林、江宁和浦口3个大学城,明确目的就是要加快推动“校校融合”,推进大学城向创新城跨越。
另一个“1”就是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围绕“南京十三五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建成秦淮、环南艺等5个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示范功能区;建成12个创意产业功能区。以此为依托,优化南京文化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条件下,南京提出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城市愿景,更把创新名城建设提高到城市定位的高度;为了打通文化产业与优质资本对接的重重阻隔,力争做到不但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还要落地“最后一米”。我们相信,最是创新能致远,南京这座城,未来可期。
文化书写,科技编码:“南京故事”方兴未艾
对于文化科技与城市的关系,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轮值主席郭梅君博士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文化是“金线”的话,科技就是那根“金针”,一针一线,在城市肌理中织就文化活力与城市效率”。
众所周知,文化和科技融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命题。“从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到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我见证了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科技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中科院研究员张树武说,南京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科教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一度没有创新标杆企业,经过这几年发展,出现一批亮点企业和创新品牌,文化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南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抢抓数字文化机遇,加快以“科技+文化”打造“城市数字名片”,进而助力“数字文化中国”的建设;努力发掘自身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为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历史底蕴厚重、地域特色鲜明的动力。这正是一座新文明城市独有的创造力,更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新时代表达。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