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改名频繁,成IP凋零原罪,版权、政策、立意要如何权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娱 Author 锋芒智库
第2202期文化产业评论
2018年综艺市场竞争激烈,在版权、政策、利益的三重考量下,《偶像练习生》《演员的诞生》《奔跑吧兄弟》等热门综艺纷纷改名。综艺更名现象波及各大门类的综艺,似乎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对于一些已然成为品牌IP的综艺而言,更名显然会对认知度带来不小的伤害。然而在改名后老观众流失、新观众不买账、最终落得IP凋零现象的背后,改名不是原罪,对于IP的压榨与团队品牌作茧自缚才是。
作者 | 沐渔
来源 | 锋芒智库 清娱(ID:fm-qingyu)
编辑 | 顾君盈
正文共3465字 |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近日,“偶练”第二季宣布定档,该节目的名称也终于尘埃落定,从《偶像练习生》到《年少有你》再到《青春有你》,去除“偶像”二字,以“青春”强调正能量,以“有你”凸显观众作为全民制作人的参与意义。
综艺名称不仅是一档节目的称呼,字词组合之间除了要朗朗上口便于观众熟记,还要能够传达节目所要表达的深意,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并顺利通过总局审核。因此,想要取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名称并不容易。
男神、女神、偶像到我们、青春
综艺更名常态化
从今年播出情况来看就有综N代《中国好声音》拿回了原名称、《中国有嘻哈》更名《中国新说唱》、《演员的诞生》更名《我就是演员》,今年招商会上《二十四小时》也正式宣布更名《青春环游记》。同时部分新综艺宣传初期与实际播出名称亦有变动,如《真相吧!花花万物》此前网传名为《真相吧!花花世界》,《我是大侦探》网传名为《全民大侦探》。
而再往前追溯,《非诚勿扰》改名《缘来非诚勿扰》、《超级女声》改名《快乐女声》、《我是歌手》改名《歌手》、《中国好声音》改名《中国新歌声》、《奔跑吧兄弟》改名《奔跑吧》、《偶像来了》改名《我们来了》……从音乐、真人秀等大众类型到演技竞技、悬疑推理、脱口秀等细分品类,从头部到腰部、尾部,综艺更名波及范围极广,但我们仍能从中发现一些共性。
从类型上看,音乐、真人秀占比最多;从具体更改情况来看,“男神”“女神”“偶像”等词汇是被更改的高频词,而“我”“我们”“青春”等词汇则备受青睐。如综艺节目曾用名《花样男神》《战斗吧男神》《女神的选择》《女神的新衣》《偶像来了》《偶像练习生》,以及更改后出现的《我们的挑战》《我们战斗吧》《我们的选择》《我的新衣》《我们来了》《青春有你》等等。
从“男神”“女神”“偶像”到“我”“我们”“青春”,折射了综艺节目的一个去明星化,星素结合不能只体现在镜头寥寥无几的素人嘉宾上,在至关重要的节目名称上更需要凸显出来,通过使用第一称谓、常用词语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彰显节目嘉宾的多元属性。
版权纠纷、政策限制、优化立意
更名背后的各方权衡
对于一档成熟的综艺节目尤其是已经形成综艺品牌的IP而言,放弃原名称对已有的国民认知度无疑是一次不小的伤害,因此综艺节目主动更名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致使综艺改名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1.版权纠纷
纵览近年来更名的近20部综艺名单,其中闹得沸沸扬扬的要数《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所属版权方与制作方之间的对簿公堂。2016年1月《非诚勿扰》被诉商标侵权,并被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该栏目名称;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好声音》同样因荷兰版权方将“好声音”名称授权给了唐德,而唐德与节目制作方灿星未能达成一致共识,因此不得不进行更名,直到今年三方和解,才得以恢复名称。
《缘来非诚勿扰》增加的“缘来”二字即强化了节目相亲交友的性质,同时“缘来”与“原来”谐音,意在向观众表明节目还是原来的。而与此相反的是,《中国新歌声》的名称则重在用“新”,强调节目是一档全新的原创节目,如今即便恢复原名,节目依然强调其在原版基础上的创新。
2.限韩令
受中韩关系影响,2017年国内大批从韩国引进的版权综艺或有韩国团队参与制作的综艺面临整改风波。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便是引进自韩国SBS的综艺节目《RunningMan》,这档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的综N代,2017年便正式改名《奔跑吧》。
此外,相同命运的还有《我是歌手》改名《歌手》、《花样姐姐》改名《旅途的花样》、《蒙面歌王》改名《蒙面唱将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战》改名《我们的挑战》、《丛林的法则》改名《我们的法则》。以改名的方式实现将节目从“引进”到“原创”的转变,虽是自欺欺人,但也确实能够蒙混过关。
3.限娱令
在总局早前发出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中曾明确提及:“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随后《女神的新衣》《女神的选择》《偶像来了》等全明星节目纷纷加入了素人嘉宾,星素结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综艺必备,而除了内容层面,节目名称自然也得响应这一变化。
《我的新衣》《我们的选择》《我们来了》,通过简单字词上的变化,传达节目从全明星到星素结合的改变,同时第一人称显得更为亲近。节目名称随着节目内容的变迁进行调整,至今的存活率却极低。
4.限秀令
今年7月在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11月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
一时之间,偶像养成、团体选秀充满了不确定性,“团体”“偶像”更是成了选秀节目的敏感词。爱奇艺“偶练”第二季经过多次调整后最终更名《青春有你》,去除“偶像”二字,整体名称更加强调节目的积极意义。而境遇截然不同的是,12月7日优酷《以团之名》发布会取消,节目亦陷入停拍风波,这虽不是一个名称导致的,但“以团之名”的称谓难免与总局政策相悖。
5.其他政策
2017年一档定位Hip-hop的垂直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爆火,然而节目双冠军之一的PG One随后却陷入个人品行失德的旋涡之中,遭到主流媒体痛斥,关于嘻哈文化的讨论一时之间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对于《中国有嘻哈》的第二季而言如何更好诠释这一舶来品在中国本土化中展现的正面价值尤为重要。
从《中国有嘻哈》到《中国新说唱》,指代范围更加细化的同时,采用了这一黑人俚语更加本土化的翻译,“新”则意在强调节目区别于传统街头文化的叛逆低俗,更加健康向上。如何通过节目名称准确传达节目立意,并得到总局的认可对于综艺而言往往是决定生死的重要一关。
6.优化立意
曾经《演员的诞生》闹出不少“幺蛾子”也顺利获得了不少流量,但大众的眼光中却多少夹杂着鄙夷的色彩,因此节目第二季急需为自身的专业正名,除了请来名导助阵,也将节目更名为《我就是演员》,试图摆脱“诞生”二字带来的幼稚、不成熟之感,口语化的“我就是”除了能在节目嘉宾言谈中被反复cue到点题,还能通过这一肯定的判断句式表示强调。
今年招商会中,还有一档节目宣布更名,那便是《二十四小时》改名为《青春环游记》,曾经的《二十四小时》是由制作团队在不同国家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制的方式进行拍摄,显然这一命名是从制作的角度,而并非从节目主旨或观众的角度出发,相反《青春环游记》则更加贴合受众角度。命名视角的变化,折射了节目从制作为本到用户为本的转变。
改名改掉了收视率
综艺取名真有“玄学”?
细数近年来这些改名的综艺,十分巧合的是,节目名称变了之后,节目影响力、收视率竟也都纷纷应声倒下。
据CSM数据显示,《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推出第一季以来,可谓红遍大江南北,首季“巅峰时刻”收视率高达6.1%,之后每季都展现出了绝对的市场占有优势,更名前夕2015年的“巅峰对决”收视为6.8%,但在2016年节目正式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后收视却陡然下跌,总决赛只有3.9%,2017年这一数据更是跌至2.2%,如今拿回“好声音”名称的《中国好声音2018》“巅峰之夜”则以1.7%的收视再创新低。
不仅是《中国好声音》,《奔跑吧》《歌手》《快乐女声》《我们来了》《缘来非诚勿扰》以及今年的《中国新说唱》《我就是演员》,这些曾经占尽眼球的综艺节目改名后影响力、号召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滑。那么改名是否真的有“玄学”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我们却不可忽视改名对一档节目的影响。
辛苦经营多年的老牌综艺改名,“对外”难免会影响一档节目过去在观众心中的品牌形象,因此我们也能看到许多被迫改名的节目大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尽可能得降低改名对观众感官造成影响波动。
如《奔跑吧兄弟》和《奔跑吧》、《我是歌手》和《歌手》、《非诚勿扰》和《缘来非诚勿扰》、《超级女声》和《快乐女声》等等,但观众是挑剔的,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观众“这不是以前那档节目了”。
而改名“对内”同样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大多改名的综艺都已存在一定问题,版权纠纷、模式老化、抄袭成疾,而如今政策收紧,监管红线越来越严,内容制作方虽想要突破,但苦于创新乏力,一时“后继无人”因此不得不选择将已有IP压榨到最后,因此,改名也正是在向一个IP的生命敲响警钟。
改名不可怕,可怕的是改名后老观众流失、新观众不买账,最终落得一蹶不振的下场;改名不是原罪,原罪是改名使团队品牌重建信心受损,拘泥于老品牌最后作茧自缚。面对波诡云谲的综艺竞争市场:一个好名字不会成就一档好综艺,但一个坏名字却能结束一档综艺的生命。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在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