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文化产业年会 | 揭开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轨迹的面纱

高彦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206期文化产业评论


2018年12月15日至16日,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成功举办。本次年会在“强网络、强文化、强产业”总主题下,围绕今年文化领域两大热现象——数字文化与文旅融合展开,透过2018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文旅融合、数字文化正在释放的消费红利与市场机遇,我们看到了数字文化产业正在摆脱乱象丛生、盲目迷信IP的疯狂,向着更理性、更有价值趋向的数字文化内容形态转型升级。



作者 | 高彦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编辑 | 鄢悦


正文共3683个字 |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18年对于文化产业是非凡的一年,在纷繁的现象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数字文化助力文旅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全面升级注定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作为行业思路策源地、产业发展风向标的“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迎来了第四届,正如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庹祖海先生在年会开幕致辞:“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当前文化产业,我想可以用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内容创造和价值选择来概括。”

 


2018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动漫集团、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本次年会在“强网络、强文化、强产业”总主题下,围绕今年文化领域两大热现象——数字文化与文旅融合展开,聚焦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着力探讨数字化形势下文化产业的变革和发展,解读产业发展脉络,探寻行业发展路径。

 

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旅融合发展可以说今年乃至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音。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上确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我们看到文化和旅游正在顶层设计和融合路径两大层面不断革新、创新、更新,为文旅产业的新业态、新形势、新趋势助力。

 

在大会15日下午的“数字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发展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先生认为,文化和旅游的双链互动、诗意和远方的双向共振,促进文旅融合是时代所趋。

 

而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文旅融合大趋势的政策信息不断释放。今年3月份的国家部委机构改革中,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一处,文化和旅游部就此成立。“诗和远方”的携手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奠定了顶层设计的基础。在场景上,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在类型上,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红色旅游等细分旅游产品正在向着丰富人们美好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路径上发展。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动情的分享到:“今天的游客仍然需要美丽风景,更要美好生活。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人们更愿意与本地居民分享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休闲场所和公共服务。”当旅游让人民的视野投向远方,当文化把人民的心灵带来诗意,文旅融合的大时代将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同时,带来巨大的产业空间。

 

数字文化产业&文旅融合:新业态 新市场 新未来

 

互联网的发展则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多样、有效可行的融合路径。从供给角度上,数字文化产业促使了文旅融合新业态的产生;从传播上,数字文化产业为文旅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新途径;从消费上,数字文化产业提高了文旅产品的新体验。

 

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业态的新变化。当数字技术介入到传统文化和文博产品当中,我们看到了数字敦煌、数字故宫、清明上河图沉浸式展览、数字3D重现《千里江山图》等数字产品,用数字技术再现文物、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更使得以传统文化、文物博物馆为主题和载体的旅游产品在消费群体中再度火热起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科技司)罗静在大会上分享到:“逾5000家,每年展览数量超过两万个,文物博物馆单位已成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到文博单位‘打卡’成为一种时尚。”

 


在传播途径上,文旅融合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启示。同程旅游联合创始人吴剑女士认为,当OTA去拥抱内容的时候非常重要的就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容。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讲,它既是意识形态和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是流量和内容的融合,科技互联网的融合包括全域旅游+产业链模式的融合。因此,当下在线旅游服务与文化内容的相互交织已经蔚然成风。曾经的OTA在线旅游服务逐渐向内容产业靠拢,而一些文化内容企业则开始着力OTA在线旅游服务。

 

在消费需求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一步对接着用户真实有效的消费需求,挖掘消费者真正的诉求,从底层推动供给提升,为消费者提升更优质的体验。穷游网总裁蔡景晖先生在演讲中提出,用户的这个需求从哪里来?在哪里去找用户?假设我们发现了这些闪光的东西怎么能让欣赏的人跟他结合起来?这正是一个技术公司应尽之责。门户网站、APP应用程序、自媒体、小程序等移动技术构建起来的移动定位、移动支付、移动信息、信息互动等智能服务,正在为文旅消费者提供着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数字内容产业的全面升级

 

以网络文学、网络电影、网络电视、网络综艺、漫画、动画、游戏、网络短视频为主的数字内容产业构成了数字文化产业的主体。从2014年以来,数字内容产业的一大发展主题就是依托文化IP为核心的内容转化生产。2018年,我们看到IP经济正面临着两大问题:其一,头部IP的数量和生命力将要枯竭;其二,IP整体质量的价值有待提升。这些问题从论坛期间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网络文化产品用户评价报告》可见一二。

 

在经济效益上,数字内容产业已然获得巨大成功。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营收2036.1亿元,其中移动游戏占比57%,游戏用户达到5.83亿;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已经突破4亿,人均消费30.9元,销售量约120亿;作为文化IP源头,网络文学改编电影累计1195部,改编电视剧1232部,改编游戏605部,改编动漫712部;网络大电影全网上线网大约1973部,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共创造了79.46亿的点击量;网络综艺共上线159部,投资规模达43亿,播放量超500亿。

 


产量和产值的庞大数字背后,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在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上的考量显得更为重要。本次论坛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网络文化产品用户评价报告》就以社会效益、艺术品质与体验两大维度全面考量了游戏、网文、漫画、动画四大领域的百大IP。在数字内容IP价值提升方面,以最近几年饱受争议的游戏为例。报告显示,游戏IP的社会效益和艺术品质较低。“在用户评论整个群落中,游戏显得位置偏低。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沉迷、诱导消费和赌博,引发了大量负面的用户评论,使游戏在社会效益上得分偏低。”瞭望智库副总裁、《财经国家周刊》常务副总编辑程瑛解读道。

 

最近两年来,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低俗广告、赌博等不良现象让游戏市场饱受争议。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上,游戏企业也在做努力。在这个问题上,网易公司的副总裁庞大智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回归游戏本质、回归玩法本质:“所有的玩法它本质上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当通过游戏的玩法可能解决现实的一个问题,游戏的社会效益、社会功能、社会价值或许将带来更多双效统一、叫好叫座的游戏新产品。以《榫卯》《折扇》《我的世界》等功能游戏、《尼山萨满》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题材游戏、以及《Sky光·遇》《纪念碑谷》等艺术向游戏的引进,都昭示着游戏产业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的新态势。

 

数字文化产业的2019

 

对于数字文化产业来讲,2019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从技术基础的角度上,商用5G技术上马在即,移动互联网的新动力即将更新;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端计算的逐渐成熟,将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新服务与新支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沉浸式体验的逐渐完善,智能音箱、机器人等自主性设备与智慧空间的出现与普及,这都将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载体和使用场景。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上,2018年,政策红利仍在释放当中。8月,国家统计局印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其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文化新业态成为分类统计的最大亮点;11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对促进文化和旅游、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文化项目采用PPP模式。

 

从文化企业的角度上,“泛娱乐”经济转型升级为“新文创”,更注重文化IP的人文关怀、文化内蕴、正能量的行业共识正在成型;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将为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带来何种机遇令人期待;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和内容主旨的文化产品迸发着更多活力;功能游戏、文化综艺、电子竞技、融媒体、沉浸式展览、智慧博物馆等新业态将为社会大众更多高品质文化产品与服务。

 

结语

 

透过2018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我们看到了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文旅融合、数字文化正在释放的消费红利与市场机遇,我们看到了数字文化产业正在摆脱乱象丛生、盲目迷信IP的疯狂,向着更理性、更有价值趋向的数字文化内容形态转型升级,我们期待2019年的文化产业,也期待着2019年的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还可以点击“阅读全文”,在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