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资办数据“失航”背后:在线票务平台、市场大盘、引进片谈判谁是“主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Author 庞宏波
第2342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有消息称从今年5月1日开始,专资办将正式停止对社会同步票房数据。专资办数据是许多影视人的票房数据“风向标”,2015年10月,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官方的票房统计平台,并且在2017年上线了APP“中国电影票房”。如今,专资办停止同步数据,具体后续并没有公布。但无论是改成周报、月报,对于在线票务平台实时数据的权威性或多或少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 | 庞宏波
来源 |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去看一下专资办数据”。
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票房数据“风向标”,即便如今猫眼、灯塔数据如此全面且实时的情况下,专资办数据依旧是留在数据”权威“背后的最后一道屏障。
2015年10月2日,专资办数据正式推出,成功国内第一个官方数据统计平台。但在专资办数据推出的背后,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背景。
1、在专资办数据对外公布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查看已经经历了微博---公众号---票务平台三个阶段,但是由于统计的“不权威”,被诟病的问题过多,甚至屡次引发业内争议。
2、2014年和2015年,国内电影市场的大盘迅速扩大,在电影市场规则重塑的关键阶段,偷票房等票房造假现象屡见不鲜,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声誉形成了极大的影响。
3、2015年,中美签订了《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这是2012年《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的业内正式合同。虽然整体内容保持同步,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是,中国首次允许国外公司审计中国的票房数据。
此时,专资办数据选择停止向社会同步数据,也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背景。
1、2019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损失了将近一亿人次的观影人次。其中四五线城市的降幅增加。中国电影人次首次面临“人荒”,这给2019年大盘持续增长添加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整个上半年国产片的表现极其惨淡,和去年占大盘近六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复联4》目前的票房走势很有可能突破40亿票大关,为国产片体量打开新的领域。今年进口片支撑起了大盘,而在月初,外媒报道中美关于引进片新一轮谈判重启。
3、今年院线形成了新一轮洗牌,而在《复联4》的高票价背后,是院线APP和在线票务平台的直接角力。
目前,已有多位不同领域的业内人士证实,但并没有明确通知下发。只是结合目前的市场趋势,关于专资办数据停止对社会同步所来的影响可能需要值得关注。
皆“准”皆“不准”的在线票务巨头
如今的在线票务平台,早就不再是当初的“中介”角色。
从网售票平台到结合预测、受众分析的数据平台,再到猫眼和淘票票充分上游成为互联网宣发平台,如今的猫眼和淘票票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非常巨大。
首先,2018年国内电影市场网售票占比已经能够达到84.5%,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大票务平台,淘票票和猫眼拥有了非常大的流量。
其次,猫眼和淘票票在“功能型”上的补强,让其2C的数据分析非常多元化和精细化,从预测到用户画像再到票价、上座率、黄金场占比,已经充分吸引了2B的流量。
但是,猫眼和淘票票数据很难达成完全“一致”。例如就5月1日的票房数据统计,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为59425.1万,灯塔专业版数据为59523.55万,而专资办官网数据显示为59496.99万。
对于猫眼和灯塔来说,其数据基本上是“接入式“的。就是根据所连影院数据进行估算,次日会根据专资办数据进行校正。但是从5月1日,三方三个数据来说,很难达到完全校正。
专资办数据一旦不对社会同步数据,那么也就让猫眼和灯塔丧失了次日校正数据的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用户在引用数据时,更多是加上了“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专资办的“官方出生“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如今,专资办停止同步数据,具体后续并没有公布。但无论是改成周报、月报,对于在线票务平台实时数据的权威性或多或少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往好处想,这或许是流量最大的两大数据:平台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重新进行使用率洗牌的拐点。在现有对于市场和受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如何增强自身数据的权威性,决定了其未来的市场占有率。
但往坏了想,从票补19.9元的“限补令“再到如今权威实时票房的”失航“,在线票务平台市场主动权是否被限,可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无论如何,专资办更希望掌控实时票房数据发布的权威性。这给在线票务平台,无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019年上半年失守和实时票房数据关系大吗
低迷。
这是整个上半年,大盘呈现出的最大特点。
从观影人次来说,据艺恩数据显示2019年截至目前减少了将近一亿人次。其中,四五线城市的降幅最为明显。从春节档开始,高票价成为了讨论的热点。虽然票价整体涨幅不大,但是在热门档期或者热门影片上映时,票价上升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如今,低价票补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四五线城市,大批因为票补培养起来的“新观众”来说,迅速退场似乎并不意外。
从档期来看,元旦档、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国产片的实际表现并无法满足外界对于后600亿时代国产片的设想。其中,元旦档、五一档本身是因为大体量国产片缺失而导致的失守。
从大盘表现来看,《复联4》上映之前的市场极其惨淡,整个市场大盘开始“触底”,甚至倒退回了几年前。这带来的直接影响,除了是对大盘的忧虑外,是对片方档期选择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影视产业的大环境不及预期。2019年,新开机项目数量下滑。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2019年3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中,对比去年同期2019年3月整体备案通过的故事片数量下降了65部。
接下来,电影大盘想要实现同比增长的“容错率”大大降低。然而目前,暑期档定档影片的整体水准和往年相比并不高,而国庆档同类型“扎堆”严重。这对于2019年整个大盘来说,情况并不乐观。
虽然外界认为,专资办实时数据不同步,是数据透明化的倒退。但是专资办并非完全“封锁”票房数据,并不排除官方对于档期可能会有新的调控政策出现。从大的方向考虑,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更需要的是对国产片进行“激活”,而非引发更大焦虑。
进口片谈判的两个“敏感点”
《毒液》+《海王》拯救了2018年贺岁档,《复联4》强行“复苏”五一。
进口片从去年年末开始,似乎一扫之前的阴霾,开始在国内电影市场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权。尽管从整体来说,2018年进口片票房占比仅为四成,但如果分割时间线,进口片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表现的非常强势。
今年上半年,引进片成为了“救市主”。尤其是《复联4》在市场形成的“一片流”,带给市场的影响绝对是长线的。
4月4日,根据美国影视资讯网站Deadline报道,中美双方的代表正在商讨全新电影贸易。可以说,如今恰逢双方寻求主动权的关键期。两年前,为期五年的电影协议到期。随后虽然多次传出重启,但是依旧没有落定。
据悉,双方一直存在两大分歧,主要是美方提出将34部分账片提升到50部,美方票房分账从25%提升至40%两大基本诉求。
而从《毒液》到《复联4》,好莱坞引进片的强势表现无疑增强了美国电影协会谈判的筹码,这对于国内电影市场和国产片来说并不有利。
2015年,专资办实时票房数据上线,有一个被忽略的背景。据《好莱坞报道》报道,双方在签署协议时,中方主要进行了两个让步。其中一个是允许国外第三方公司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进行审计,而事实上此后美国电影协会就委托普华永道对中国票房进行审计,结果查出了2016年有9%票房瞒报,大约损失了4000万美元的票房。
从专资办数据“一开一合”两个关键节点来看,这个时机选择有些“敏感”。
据悉,专资办数据“停止更新”并非第一次,此前同样出现了停更状况。而一旦专资办实时票房数据证实停止向社会实时同步,所带来的影响显然不止是当下权威数据的“失航”。
//主题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