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大韩晗:后疫情时代,区块链技术如何塑造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783期文化产业评论


经过了“区块链之年”和“后全球化元年“,新兴的区块链能否造福文化产业的未来呢?本期文化产业评论将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韩晗副教授,为您解读在这样一个“后全球化时代”,区块链如何影响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让我们看看当文化产业碰撞上区块链技术,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作者 | 韩晗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编辑 | 黄颖琦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729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如果要问刚刚过去的2019年最热门的技术词汇是什么,当然非“区块链”莫属,在目前所见的十余个事关“2019年关键词”排行榜中,“区块链”都位列其中,甚至有观点认为,2019年是“区块链之年”。但立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视角,我们发现,2019年其实还是“后全球化”的元年。这一年,霸权国家自信缺失、发展缓慢引发的发展焦虑与全球化进程中被掠夺者的觉醒,以及转移国内矛盾和政治压力等各种因素叠加,不断刺激“逆全球化”膨胀,推动人类进入“后全球化”时代。


“文化产业”是“后全球化”时代的关键词,是目前人类文化交易的最高形态,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参照,是目前人类文化生产、传播与存在的主要形式。中文学界对区块链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还处于起步期,目前仅停留在一些报刊述评上,相比英文学界的研究则相对成熟且深入,如马考斯·欧达尔(Marcus O' Dair)的专著DistributedCreativity:How Blockchain Technology willTransform the Creative Economy(Springer,2018)阐释了区块链技术之于创意产业的转型,在相关研究当中具有代表性;莱切·欧道耶(Rachel O’Dwyer)以Monegraph和Associate两家创新企业为例,探讨了使用区块链参与数字艺术创意的方式;艾力·瑞恩妮(Ellie Rennie)则基于有关文化政策提出“产业效用”(industryutility)的概念,认为区块链可以有效地改善文化政策,但中外学界关于区块链技术对未来文化产业影响的宏观研究则基本处于空白。


本文即以“后全球化时代”下区块链技术对未来文化产业的宏观影响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呈现出来的若干现象与关键问题进行学理探索,提供相关学术论说并给予学理性展望。



一 、后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意义

“后全球化”时代是受到近年来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概念,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较有代表的论说是英国历史学家芬巴尔·利夫西(FinbarrLivesey)在《后全球化时代:世界制造与全球化的未来》中的定义:“在过去十几年中,全球经济的运行模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落伍了。如果我们依然坚持认为继续发展全球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那么我们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人类历史上全球化的巅峰是20世纪末冷战的结束与欧盟的成立,但这并未持久。2000年“911事件”意味着人类即将告别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并逐渐进入“后全球化”时代。因此,主张“反全球化”的“逆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识形态。


“后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产业的意义不容忽视,盖因“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由三个彼此呼应的特征所建构:一是政治单边主义,二是贸易保护主义,三是文化帝国主义。这三个特征环环相套,形成巨大的耦合效应。如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美国优先”政策的提出等,使全球化进程阻碍重重。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促使各国以关注自己内部事务为主,这必会导致“后全球化”程度的深入。在“后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在政治、贸易与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1.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以经济为推动力的全球意识形态流动

政治单边主义作为一种“筑墙”行为,对态的全球化传播显然有百害而无一利。文化产业以资本流动的形式推动人类文化交流,对日渐横行的政治单边主义来说显然有“绕墙”的意义,尤其在自媒体引导的“互联网+”时代,世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影响与收益最大的是国产电视剧,其中一个很大因素就是国产电视剧的国际化传播完全是按照文化交易的形式完成的,对在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文化产业对消除人为政治单边主义壁垒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国产剧出海

2.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化贸易体现,对抵抗贸易保护主义的意义不可忽视
由于文化产业是高科技附加值行业,因此目前世界文化市场很大程度上由虚拟商品构成,如付费下载、在线充值、应用商店与虚拟会员制度等。以俄罗斯为例,该国并非国际文化产业大国或强国,但2018年该国全年文化产业中的虚拟商品交易占总量的35.3%,从世界文化产业总量上来说比重或更大。虚拟商品的交易多半通过国际信用卡或支付平台完成,形成“全球云上经济”。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全球化下的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维护贸易全球化的一股重要新生力量。

△反贸易保护主义

 3.文化产业是遏制文化帝国主义的重要杠杆

文化帝国主义使得文化从多极化走向一元化,而文化一元化却与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相悖。文化生产源自文化需求,而人类文化需求远非极少数几种文化类型所能满足,而是基于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消费。世界文化产业体系并非哪一国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目前参与世界文化产业分工的国家多达100余个,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化市场占据世界文化产业的绝对优势,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的美国,全球市场份额也不过为37.8%(2017年数据)。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商品的供给本身建构在文化多元化这一基础之上,从消费需求出发,文化产业之于文化帝国主义的遏制作用不言而喻。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后全球化”时代飞出的一只“黑天鹅”,成为“后全球化”时代一个重要的标签。疫情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大跌,美国股市连续出现多次“熔断”,影响了全球期货、外汇与供应链等相关市场,全球可能将进入一个经济增长低迷、消费降级与投资萎靡的下行趋势。文化产业作为非必需性消费的发展或并不乐观,之前大量依赖现场消费的文化业态将转移至线上,全球文化产业体系的转型、洗牌已迫在眉睫,我们更应未雨绸缪。


二、文化产业领域区块链技术何为?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被视为“后全球化”时代的“第一技术”,2008年署名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一篇文章《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以比特币为对象提出区块链这一技术构想,在当时被看作天方夜谭。但十余年间,区块链不但引发了银行业和金融业的一场革命,而且成为人类目前在数据计算、储存领域最领先的技术之一。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其用途广泛,就文化产业本身的需求而言,区块链的如下几点功用值得关注。


△比特币
1. 去中介化与反抗技术霸权

从技术的分类来看,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数据记录技术。数据记录是人类最古老的能力之一,互联网时代提升了人类的数据记录能力,同时也对人类数据记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互联网数据记录技术必须依靠第三方记录,即数据的记录载体,而区块链在技术上并不依赖载体技术,而是依靠共识机制、签名验签、链式存储结构、P2P通信等核心技术记录数据,每一个数据(包括数据记录者)都在互联网上居于同等地位,所有的信息都转化为区块链的通行语言——哈希散列函数。一切数据及其记录者共同构成一个信息链条,以往被称为“中心”的中介不复存在。这不仅是一种算法的革新,还代表着观念的更新,是互联网平权与民主化目前所能达到的极致。全球文化产业涉及信息与资本的复合流动,因此去中介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2.共同体化与超主权数字化

2013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共同体化”是“后全球化”时代人类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超越意识形态与局部利益的全球化,其目标是将人类整体作为一个族群来应对人类共同的危机——如瘟疫、战争与各种自然灾害。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后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挑战,如何寻找推动“共同体化”的技术策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区块链无疑在“共同体化”进程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技术,区块链本身不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真正纯粹意义上的区块链是对人类“共同体化”的一种维护,也是对人类“信息共同体”的捍卫。


互联网时代下,“共同体”与“超主权”也是人类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人类文化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一国文化当然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在“后全球化”时代下,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既要捍卫人类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共同体,也要有全球文化市场观念,打破“逆全球化”思潮的束缚,利用前沿科技,推动人类文化的互鉴、交流与发展。


三、区块链技术何以影响未来文化产业?

目前全球文化产业领域对于区块链的应用仍处于试验期,中国也不例外。但其重要性已经受到各方瞩目,在“新冠疫情”之下,区块链之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块链与其他前沿科技一样,已经逐步介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形成文化、科技与资本的三者紧密融合。具体来看,区块链技术或将在资本流通与知识产权保护两个方面影响“后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产业。


1. 提高资本流通速度

“后全球化”时代之所以蔓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下行,这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周期有一定关系,也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的生产、消费萎缩与人类交流的普遍降低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升资金周转及货币流通速度显得非常重要。


文化产业属于轻资产领域,大部分产品可以线上交易,较少受到交通运输、疫情战乱等客观环境影响。可以说,作为横跨第二、三产业的文化产业,是“后全球化”时代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合作化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全球文化产业不同程度地呈现“文化科技融合”特征,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断为文化生产消费赋能,不仅为文化消费提供沉浸式体验,而且从整体上综合提升了文化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加持使得文化产业形成“云上文化产业”大格局,而与这一格局相匹配的正是金融、资本的数字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作为‍前沿技术之一,不仅以去中介的形式提升了文化企业生产、营收、消费等数据记录、保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依赖数据记录工作的效率与协作性。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的普及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化产业的资本流通速度,提升文化供给与消费的效率,具有较为开阔的前景。


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智能合约,可以协助艺术创作者管理数字版权,尤其在音乐数字版权的保护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温特格林市场分析机构(WintergreenResearch)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在全球市场价值超过7亿美元,到2024年可能达到600亿美元。事实上,目前传统合约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依据,虽然“后全球化”时代下的艺术市场与区块链技术都是跨国界的,但随着“逆全球化”的加剧,智能合约在国际版权原则法律与惯例中有多大的适用空间,还需进一步细化。


△防止音乐侵权
2.提供知识产权保护

区块链有一个特征,就是每一个记录者在整个链条上的权力都是一致的,除非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区块链数据记录的资源,才具有数据的修改权,但以目前区块链的体量来看,没有哪一个人甚至机构、国家具有这样的能力。这也是区块链被视作“最安全的数据库”之一。因为其这一特性,目前国内外之于区块链对于文化产业的应用范畴,多半集中在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这个层面。


“后全球化”时代更需要保护文化原创性,而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区块链特殊的存储性使其被公认为最安全的存储器,但这实际上与对区块链的客观认识存在一定出入。在笔者看来,区块链在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主要有如下几点功用。


首先,区块链提升了原创性的保护级别。显而易见的是,目前相关工作并未规模化发展,但可以预见的是,区块链可以成为作品的“首发地”,作品相关信息一经以哈希值的方式写入区块链技术,便永远不能修改,其上传时间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起始时间。由于区块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音视频或文字转为文档格式上传,而是转换为哈希值加密,这显然提高了原创作品的保护级别。以美国柯达与中国百度这两家掌握区块链技术的科技公司为例,它们都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保护和管理网络上流传的照片知识产权,但方法不尽相同:柯达使用一种独特的加密货币,以方便用户在其平台上购买图片;而百度则依赖一个区块链应用程序,其知识产权信息用区块链技术编写。


其次,区块链可以联合创意者,形成创意产业的协作共同体,从而在更广义的范畴下保护创意群体的共同利益。比如,英国伦敦米德塞克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就设有“创意产业区块链小组”,该小组除了承担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还从事文化产业顾问与实践工作,探讨如何在新的商业和经济模式下为创意产业者提供谋生的方法,以及协助他们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进行数字取证。



此外,由于去中介化是区块链的重要特征,因此区块链可以联合创作者形成一个联合体化的虚拟拍卖行。例如,Maecenas Fine Art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艺术品拍卖的先驱,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艺术家联合与艺术品拍卖。在这个平台上,卖家可以对艺术品进行挂牌,投资者可以在“链上”购买,从而取消了中介与佣金,降低了运营成本,这只有依托区块链的透明性、可追踪性和速度才能实现。


保护知识产权这一功能的基础正是区块链“稀缺性”这一特征,它在艺术品交易中应用非常广泛,即杜绝造假或复制,这可以为艺术品的交易提供一种唯一性。当艺术品从一个买家转移到另一个买家时,能够对艺术品的进行身份验证,并生成独一无二的交易档案。早在2018年11月13日,著名拍卖行佳士得的Barney A. Ebsworth Collection(巴尼·艾伯斯渥斯珍藏)就在区块链上进行托管拍卖,共拍得3.18亿美元。区块链拍卖模式对于“新冠疫情”之后的拍卖行业的转型启示重要,这次疫情必然会对艺术品拍卖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依靠人流聚集的传统拍卖方式或需转移线上。但线上拍卖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拍卖品本身的真实性显然不如现场所见直接,如何防止拍品造假甚至掉包?二是线上拍卖交易过程显然也不如现场透明,因此区块链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有观点认为,区块链将重绘文化创意产业的版图。笔者部分支持这一说法,但必须认清一个现实的问题:文化产业是一个前沿技术高度融合的领域,区块链作为技术之一,难以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全部。“后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所承担的功能及其所能接受科技的介入程度,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期望发展。重视区块链技术之于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不能将其视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结语:两个可能的风险


目前所有事关区块链的研究,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提到区块链可能存在的风险,因为区块链本身建构在虚拟货币的交易基础之上。目前保证区块链安全的是庞大的虚拟货币交易,这会让人想到建构在美元信用之上的微软windows系统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软件,它们几乎控制了全球的电脑,形成一个近似于“微软帝国”的虚拟空间。


因此,我们要警惕两个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是今日的区块链是否会成为明日的“区块链帝国”?区块链的提出是为了遏制政治、经济与文化霸权,而不是相反。人类当然不会让虚拟货币成为黄金、美元一样的通行货币,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区块链“一家独大”并非没有可能。这是否会挟持文化产业服务于未来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而且,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潜在经济危机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或交易机制在信用上值得全人类信赖。


二是当区块链与传统经纪人(出版商或唱片公司)形成竞争关系时,在没有传统经纪人的帮助下,创作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营销和推广其创意产品?短期内他们如果完全依赖区块链收入显然会减少,而他们本来可以从传统经纪人的支持中受益。如一度以内容生产与媒体制作领先的内容区块链项目Content-Blockchain.org,目前也进入了注册用户流失的瓶颈期,类似问题如何破解?


新旧交替虽是历史必然,但我们应当注意到,“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似乎无法避免,全球文化产业将受到一定冲击。尤其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后疫情”时代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与区块链的接触也处于初步阶段,因此,我们不仅不能“拿来主义”对待区块链,还须有“他山之石”的审慎态度避免落入技术崇拜的窠臼,对区块链技术介入文化产业可能导致的未来风险保持应有的警惕。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区块链前景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向业内大号「文化产业评论」投稿
欢迎韩晗打赏,你的支持就是他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