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木兰》:迪士尼的野心与溃败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2935期文化产业评论


真人版《花木兰》估计是影史上第一部还未正式登陆影院、恶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制作电影。那么,《花木兰》真的有大家所评论的那么烂吗?当网友们将其评论为“烂片”时,它“烂”的本源又是什么呢?(不涉及剧透,请放心食用)


作者 | 安冬阳(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 枉文雨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3960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9月11日,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登陆国内影院,首日票房5374万元,豆瓣评分4.8。

△《花木兰》豆瓣、IMDB评分皆未过6分

《花木兰》国内首日票房表现低于迪士尼其他真人电影,其中真人版《狮子王》的国内首日票房为9000万元,《美女与野兽》的首日票房为8300万元,《奇幻森林》的首日票房为7800万元,以上三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分别是7.4、7.2、7.8。
 
而疫情后国内首部登陆影院的大制作《八佰》首日票房为1.4亿元。
 
根据“花木兰”的原型,与刘亦菲、巩俐等演员在国内的知名度,以及迪士尼真人电影在中国的首日票房表现以及疫情后的中国的电影市场环境,我们可以简单评估:《花木兰》较为合理的首日票房成绩应在8000万至1亿元左右(同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美合作的《功夫熊猫3》国内首日票房为1.07亿元)
 

然而《花木兰》的首日票房仅为5369万元,由于电影还未上映却口碑崩坏,以及网络盗版先行,《花木兰》首映日至少损失了3000万到5000万元的票房。

与此同时,猫眼预测《花木兰》的最终票房约为3.1亿元,但事实上,由于它拥有大量的女性观众以及四线城市观众作为受众群体,且国庆档还有近20天才到,《花木兰》有望冲击5亿左右的票房。这一估计是参考了春节档一些口碑极差的大制作电影,它们的票房也能达到10亿+,而这正是因为三四线城市的观众贡献了极大的票房比例,而这部分观众也有可能为口碑崩坏的《花木兰》贡献后续的票房增长。
 
即使《花木兰》的票房勉强达到5亿,这个成绩仍然远低于迪士尼真人版《狮子王》《美女与野兽》《奇幻森林》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以上这些电影的票房成绩分别为8.33亿、5.90亿、9.76亿元。
 
而《花木兰》在中国的票房对于迪士尼而言有多重要呢?
 
在《好莱坞报道》2月份的采访中,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迪士尼总裁肖恩·贝利(Sean Bailey)坦言:“如果《花木兰》不在中国发行,对迪士尼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导演妮琪·卡罗(Niki Caro)也表示“《花木兰》在中国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属于中国。”所以当疫情过后,中国影院开放大门,《花木兰》即刻迅速上映,成为疫情后登陆中国影院第二部的国际大片(第一部是诺兰的《信条》)
 
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给了迪士尼狠狠一大巴掌,这一巴掌还挺疼,让迪士尼受尽了国内外观众的嘲笑与差评。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迪士尼真人电影票房与口碑榜看看迪士尼对《花木兰》巨大期待与野心。

△2010-2020迪士尼真人电影全球口碑与票房


《花木兰》是近年来最贵的迪士尼动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其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人民币13.67亿元),全球广告营销成本达5000万美元(人民币3.42亿元,《Varitey》预估)根据2010-2020迪士尼动画真人版电影的全球口碑与票房表现,迪士尼对《花木兰》的理想预期应该是在中国实现10亿元+的票房,在全球实现10亿美元+的票房。

△《奇幻森林》是目前迪士尼在国内最卖座的真人动画电影,累计票房9.76亿
荣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同时,《花木兰》还奔着次年的奥斯卡大奖而去。全球票房在5亿美元+、以及10亿美元+的迪士尼真人电影大多获得了奥斯卡提名(目前获奖的只有《奇幻森林》)迪士尼没有理由放弃角逐奥斯卡的雄心,不然迪士尼绝对不会给出最高的制片成本。
 
可惜《花木兰》的理想票房不会有了,奥斯卡大奖也基本不会有了。
 
《花木兰》目前的豆瓣评分为4.8,IMDB评分5.4,是迪士尼真人电影全球口碑最最最差的一部,是唯一一部中国与海外观众同样给出了低于6分评分的“真烂片”!
 
外国观众对《花木兰》给出的评价关键词是:

毁经典(Classic destroyed by Disney);

毁童年(Stop ruining my childhood);

缺少灵魂的(soulless);

纸板式表达( Cardboard expressions)……

总而言之:相信差评,这不是木兰(Trust the Bad reviews,this is NOT Mulan.)。

△国内观众无法get的妆容
 
国内观众给出的评价关键词是:

人物扁平;

故事无聊;

审美有毒;

脱离中国文化……

总而言之:垮得彻底。
 
那么,《花木兰》在国内外观众心中垮得如此彻底的原因是什么呢?

影片类型与受众定位模糊:
青少年看缺乏想象力与欢乐,大人看平平无奇

真人版《花木兰》最初的影片类型与受众定位其实很清晰,迪士尼和导演想要拍史诗级别的大制作,想面向成年化的受众群体,毕竟小孩子不是票房贡献的主力军。所以真人版《花木兰》最后在美国的评级为PG-13(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需家长陪同与留意),由于国内没有分级制度,《花木兰》在国内的宣传中并没有提出不太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可见迪士尼还是希望国内的小观众能尽可能多的买单。

1998年动画版的《花木兰》电影评级为G(大众电影,儿童可独立观看)而真人版电影改编想要超越原版、却又受制于原版,拍出了一部大人小孩都不喜欢的作品。

△女皇巩俐饰演的“女巫”可化身为鹰
女巫的死被观众嘲笑婉如射大雕...

在追求“史诗”级视听效果的基础上,真人版《花木兰》去童话、去魔法、去喜剧元素,这就导致较低年龄段的观众会觉得《花木兰》缺少想象力与欢乐时刻。然而在创作过程中,迪士尼又是要挽留低龄观众,所以电影还是拥有奇幻元素,即外国人所理解的中国的“气”,一只飞来飞去的特效“凤凰”,以及巩俐饰演的“女巫”。
 
真人版《花木兰》并未在创作中达成童话、奇幻、史诗与中西方文化的和谐,都很不中国味、很尬。如果去掉气、凤凰和女巫等辅助元素,彻底的放弃一些低龄化以及臆想中的中国元素的表达,专心的讲述木兰的成长、心理变化以及艰苦的战斗史,这才是一个女性的“史诗”,这才符合迪士尼和导演最初想要的“史诗”效果,以及长期宣传和观众想要看到的关于木兰的“史诗”。

硬凹正确的意识形态:
角色与故事改编平庸,华人演员全员工具人
 
《花木兰》上映首日,“刘亦菲的演技”登上热搜,许多观众嘲笑《花木兰》没有宣发点,只能尬吹刘亦菲的演技了。尽管一些观众并不认可刘亦菲的演技,但事情的实质是,《花木兰》的剧本没有给到刘亦菲演技发挥的空间。花木兰出场就是一个武功高手,她身上缺少女性的特质,她的人物弧度没有变化,她只需要如同影片中其他华人角色一样,大家一起认真地念完台词输出正确的价值观,认真地拍完打斗戏,流水线般地完成故事走位然后杀青结束即可。
 
《花木兰》上映第二日(本周六),除持续的妆容丑、剧情无聊等诸多差评外,《花木兰》尚无任何正向记忆点引发国内观众的热烈讨论,对比疫情后登陆国内影院的众多影片,《八佰》的煽泪戏、《信条》的海量剧情解谜,《花木兰》的正向热度十分苍凉。
 
包括角色和故事在内没有任何闪亮记忆点给到观众,《花木兰》的改编真的是很失败的。而没有一个人物立起的《花木兰》,华人演员不过全体工具人。
 
正如《好莱坞报道》一针见血的评价:

刘亦菲作为主角魅力十足,但剧本没有给她足够的深度以及合作的意义
 
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华人演员无一不是同样情况。
 
所以《花木兰》的失败,华人演员们没有必要成为背锅侠。

△《花木兰》的剧照还是比较精彩的
 
尽管影片输出的女性的成长与崛起,以及忠、孝、勇、真等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十分正确且正能量,但观众看电影不是来看喊口号的,硬凹正确的意识形态不如全球观众们集体在家默念一百遍“忠、勇、真”!观众大可不必花费30到50元进电影院,在平庸的剧情中熬过两小时;老外也不必花29.99美金(人民币204元)在Disney+煎熬两小时,然后大呼童年被毁。


许多国内观众评价迪士尼主创傲慢,对中国文化不了解与想当然,因此注定会失败。所以,对于讲述中国故事的好莱坞电影来说,不要只是请中国演员,更需要中国导演、编剧、制片等主创深入其中,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展开更大的可能性。《花木兰》没有聘请中国主创、没有像《功夫熊猫3》那样选择中美合拍片形式,这说明了迪士尼想保留对此IP的绝对控制权。
 
据悉,真人版《花木兰》续集尚在开发中,所以迪士尼想要继续犯错吗?《功夫熊猫》续集尚且没有勇气独立完成,在首部真人版《花木兰》折戟的情况下,《花木兰2》还要讲一个外国人想象中的中国故事吗?

结语
 
《花木兰》的烂不是偏见,不是恶意评价,不是文化差异。
 
它是女性意识与家国意识“正能量”包裹下的平庸乏味的大制作,迪士尼主创以为抱住正确的价值观就和一个国内外观众家喻户晓的IP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讲故事,这与国内贩卖青春情怀、爱国情怀的烂片一样,忽略了电影的本质是要讲一个好故事,以及如何正确地尊重历史与传统文化。
 
《花木兰》让我们看到了迪士尼的野心、自负与溃败,希望外国人不要再糟蹋了中国故事,也希望我们自己不要糟蹋属于我们文化的好故事。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花木兰》的失败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安冬阳打赏,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