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基金由中宣部和财政部共同发起设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定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已募集资金317亿元。这是否就像当年成立首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样,是国家对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引导的新信号?文化产业投资是否真的迎来了春天?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围绕落实国家文化战略和规划积极发挥作用,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吸引各方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支持文化企业改制重组和并购,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受资本寒冬和新冠黑天鹅双重打击,今年以来文化产业投资一片萧条。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的成立,对于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从设立背景、基金目标、投资方向上看,其意义和作用远远超过了2011年首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必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加速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寒冬的破冰之路。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各类退出方式实现资本增值收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专业性扩展分支,是指对具有潜在价值的未上市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制度。该项基金对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解决其融资问题以及介入性经营服务方面成效显著。回顾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十年磨一剑”。为应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市场活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投资渠道不畅等问题,2009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印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要求由中央财政出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11年7月6日,我国首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基金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41亿元,财政部出资5亿元。基金项目投资封闭运行10年,前5年为投资期,后5年为退出期。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时间看,正是2011年国家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振兴文化产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次创新实践。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的重要事件。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政府引导基金,有别于一般的金融基金,除了基金的金融属性外,还有着十分明确的投资方式和方面。它主要以股权投资方式,扶持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娱乐休闲及相关重点文化行业,通过基金投资封闭运行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其市场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区别与市场开放式基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文化产业投资界的唯一“国家队”,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业内异常低调,甚至很多人对基金近年来的业绩以及投资项目知悉不多。据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9月15日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负责基金运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其出资比例,在5家合伙中仅占2.87%(见下图)。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官网资料显示,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对新华网、中国出版传媒、中投视讯、百事通、万方数据、欢瑞世纪、开心麻花、华视、微影时代、芒果TV、洛可可、蜻蜓FM等39家优秀文化企业股权投资,以及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电影《绝地逃亡》《栀子花开》和网剧《老爹的烦恼》等影视项目的投资,累计投资金额达到35亿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支持文化企业改制重组(并购)和上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如,2015年11月至12月,“开心麻花”“心动游戏”先后登陆新三板;2016年10月28日,“新华网”成功登陆A股;2017年8月21日,“中国出版传媒”A股股票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除了与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合作外,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参与投资了多家民营企业,其中典型案例有:2015年参与投资微影时代C 融资,2015年11月参与投资百词斩 B轮融资,2016年2月参与投资蜻蜓FMD轮融资等。总体而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相对系统化,基本覆盖文化产业中多个大类。其中,传统文化传媒(新闻出版)、新媒体领域是其最为专注的领域,分别占投资40%和30%,其他文化相关行业约占30%。从投资事件看,2011至 2016 年之间最为活跃,此后逐渐进入退出期。截至2019年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共有12个退出案例,退出比例高达34%。△2019年10月中文投转让开心麻花11.33%股权从无到有,十年磨一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自2011年成立运营至今,整整走过了10个春秋,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领域运营最久,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产业基金,在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文化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和参考经验。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019年,我国发起设立了500多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其中207支披露首期募资规模共计3291.27亿元(平均每支基金募集15.90亿元),348支基金披露总募资规模共计17397.58亿元(平均每支基金募集49.99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据国家统计测算,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在我国文化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的路上,离不开金融这支“杠杆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攀升的特殊时期,除了银行金融“活水”的助力,政府引导基金显得尤为可贵。然而,政府主导的产业引导基金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国家层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标非常明确,即是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战略和规划,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吸引各方资本投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但从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向看,即使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更倾向于文化优势产业投资,对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及文基础设施投入比例偏低,既不符合健全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也严重违离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初心。
文化产业具有区别于一般行业的特殊性,高度依赖专业化公司和专业化人才。纵观近年来,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基金合作项目,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约束和基金投资管理规则,导致很多非文化专业领域的资金跨界进入文化行业,打乱了文化产业原有规则,增大基金控制风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房地产行业。如,截至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先后与万达集团合投4次。因此,出台针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规范基金进入、运行及退出规则,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大多数致力于投资高收益的新闻信息服务、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数字化文化新业态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集中在大热的影视、电视综艺、互联网视频、线上游戏等能够较快变现的行业,鲜有对于文化旅游、文化制造、文化教育等传统行业以及中下游产业链的投资,既不利于由核心层到外围层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也违背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的初衷。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存续期限一般为5-10年,包括3至5年的投资期和2至5年的退出期。如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项目投资封闭运行10年,前5年为投资期,后5年为退出期。从股权投资趋势来看,大多数股权投资机构更倾向投资商业模式成熟、营收和市场地位处于行业龙头的成熟期企业投资,通常参与文化企业的B轮或C轮投资后退出。
由于存续周期短及项目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基金对A轮及更早阶段的融资则轻易不出手,导致早期文化创业企业股权融资难度很大。因此,如何确定科学合理投资期和退出期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的是“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并引导社会资金在行业的高效快速运转。但在不少地区仍然存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顶层设计不足等问题,片面扩大基金的“输血”功能,用财政资金无偿的支持产业项目,导致政府投资风险加剧、杠杆率倒挂。因此,必须按照商业化的模式设立引导基金,根据区域经济实际和重点产业领域,合理设置财政出资和社会资本进入的比例,确保基金保持强有力的杠杆效应和造血功能。那么,文投母基金的启航,会对未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利好和影响呢?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综合分析认为,尽管2020年文化产业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线下消费遭受巨大冲击,行业整体投资开始放缓。随着国内文化旅游行业稳步复苏,未来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资虽有风浪,但更充满机遇和阳光。
文投母基金主要投向新闻信息服务、媒体融合发展、数字化文化新业态等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以及与文化产业高度相关的旅游、体育等相关行业,支持电影等重点行业发展。与首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相比,更加符合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更加聚焦新技术推动下的新兴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业态,兼顾旅游和体育等高度融合行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到2025年,培育20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5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 未来技术引领型的新兴文化产业投资将会成为大趋势。
中文投母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已募集资金317亿元。目标规模和首期已募集资金分别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41亿元)的2.5倍和7.7倍,成为目前最大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尽管目前参与首期出资的地区和企业尚未对外发布,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在收集相关信息中发现,上海市、山东省、广州市、厦门市早已捷足先登,并获得基金理事会、管理公司董事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等席位。
从相关媒体发布的信息显示,在中文投母基金首期募集的317亿元资金中,上海盛浦江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轮认缴出资40亿元(其中上海国盛集团认缴出资25亿元),占比12.62%;广州城投集团认缴出资40亿,占比12.62%;山东首轮认缴出资2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拟出资4亿元)占比6.3%;厦门象屿集团代表厦门市出资30亿元,占比9.46%。未来,这些地区将会率先得到重点支持。
从公开发布的信息看,文投母基金将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文化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据天眼查显示:10月20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户上海杨浦区,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除了参与首轮认缴出资地区外,特别值得关注的还有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在10家股东中,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就有6家,分别是上海盛浦江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文化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有限公司、山东齐鲁汇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突显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地位。
与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时相比较,此次中文投母基金并未透露投资运行模式和存续周期(投资期与退出期)。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背景看,中文投母基有望在存续周期上实现创新突破,构建出更加拉长的投资链条,广泛渗透和覆盖到全国重点地区和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中,全面放大资金总和以及聚合杠杆作用。
因此,对区域发展而言,积极参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出资,将其设立的子基金纳入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统筹运作和管理,同时享受有关政策优先支持;对追求长期效应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者而言,中文投母基金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投资风险,为投资企业带来更长成长周期和投资空间。
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对文化建设作出规划和设计,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到2035年实现国家强国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成立的目的和意义不言而喻,它必将推动文化产业这艘航母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你对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