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汽车开进电影院是好生意吗?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3116期文化产业评论


发源于美国的汽车影院在欧美国家经历了起起落落,但在中国从未火起来过。2020年疫情黑天鹅,让这个复古的娱乐方式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就观影感受而言,汽车影院并不专业,甚至不合格。然而,对于汽车影院来说,提供影片观看也并不是他们的唯一的功能。



作者 | 前夕(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王梦宇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4314字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近日,《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数部春节档影片先后宣布延期至4月中旬,也就是说,今年的春节档红利余温将覆盖到清明假期。“史上最强春节档”导致传统影院一票难求,更是带火了长期以来不愠不火的“汽车影院”。

 

据《中国电影报道》两会特别策划节目,2021年春节档,上海以超3.66亿元总票房统计数据大幅领先,位居全国城市票房榜第一名。身在上海“就地过年”的笔者屡屡抢票失败,最终受朋友之邀前往偏远的汽车影院,才体验了一把火爆的春节档。

 


笔者所去的汽车影院,是目前上海仅有的一家汽车影院,位于被戏称为“闵大荒”的闵行区。影院排片与普通院线同步,一车一票,票价根据放映时间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不同于传统影院的是,这里购票一次可以连续观看3场电影。

 

就观影感受而言,声音来自汽车收音机、银幕清晰度受周边灯光影响,均逊色于专业的室内影院。但汽车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提供了更自由的观影氛围,无论是进食还是讲话都更为自由。

 

作为一个舶来品,汽车影院在国内的发展一直磕磕绊绊,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娱乐产业的日臻成熟以及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助推,汽车影院有望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期,但受位置、场地、技术、观影感受等因素限制,注定其还是一种属于小众的娱乐形式。

 

△法国巴黎近郊圣蒂博得维涅拍摄的汽车电影院,来源:新华社(奥雷利安·莫里萨尔摄)



美国汽车工业的衍生品

 

汽车影院是汽车工业高度发达所衍生的汽车文化娱乐方式,其历史要追溯到二战前的美国。

 

戴姆勒在1886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但是把汽车带到普通家庭中的却是福特。福特的T型车(Model T)是全世界第一款流水线生产的汽车,从最初每台车售价850美元,福特通过不断地简化生产工艺,在1927年停产之时将售价降为260美元。T型车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景观——公路、加油站、汽车修理厂、汽车旅馆以及各类“drive through”免下车基础设施纷纷涌现,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文化随之兴盛。

 

1933年6月,美国新泽西州的RichardM. Hollingshead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电影院——一张40英尺×30英尺的银幕+一个大喇叭+一个大型停车场。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郊区化发展趋势,城区影院因人口迁移而走向衰败,汽车影院在郊区兴起,成为了周末举家娱乐的流行方式。风靡北美的汽车影院,与汽车改装、汽车赛事等共同组成了极具特色的北美汽车文化。


△早期汽车影院

 

二战之后,汽车工业成为欧美各国的发展重心,汽车保有量暴增,汽车影院也逐渐向全球普及开来。

 

舶来品的折戟沉沙

 

1997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影院“枫花园汽车电影院”落户北京朝阳。彼时,中国汽车保有量仅为1219万辆,私家车尚未普及,能开着车去汽车影院看电影,就像民国时期到和平饭店喝咖啡一样,格外拉风。

 

据《北京日报》1999年7月的文章《在汽车影院看电影》,当年枫花园汽车影院的电影银幕面积约有170平方米,整个影院广场可停放150辆汽车。不管是宝马、捷达、桑塔纳还是“小面包”,每辆车收取80元钱。影院放映时间从晚8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每晚放映三场电影。

 

△枫花园汽车电影院


不过,那个时候汽车影院的电影和普通院线不同步,基本相当于那个年代的户外录像厅,过去户外银幕+大喇叭的观影模式演变成了户外银幕+汽车广播调频接受声音。

 

2005年左右,我国居民汽车保有量已接近500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汽车影院在各地悄然兴起。

 

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汽车影院发展迅速,但是没过多久,投资人就都发现,现实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般美好。不符合当时的娱乐方式、汽车人均保有量低,是汽车影院的致命硬伤。

 

一方面,美国的汽车影院兴盛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彼时的美国,地广人稀,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相较于现在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就像几十年前,父辈们吃过晚饭,拎着马扎儿,和亲朋好友相约去看露天电影一样,这是在贫乏年代的娱乐刚需,但是迈入21世纪后,电视、在线观影方式的普及,让人们几乎没有走出家门的动力。即便出门,当时大众的休闲方式也普遍停留在“逛街、吃饭”上。

 

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虽然上升,但人均保有量依然很低。2005年,汽车人均保有量第一名的卢森堡是每千人114.07台,而在我国,这一数字仅为4.42。如此低的人均保有量,根本无法支撑汽车影院的经营,不久之后,我国汽车影院就迎来了大规模倒闭潮。

 

根据拓普电影数据库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票房产出的汽车影院共28家,仅占全国影院数量的0.24%。汽车影院的票房收入更不甚理想,除一家独大的北京枫花园汽车电影院年度票房到了七百万元,其余的汽车影院年度票房产出均不足40万元,甚至多家影院票房收入不足10万元。

 


疫情下迎来“第二春”

 

2020年,疫情席卷下的普通电影院线不得不关闭,观众坐在独立空间里看露天电影的汽车影院优势凸显——无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可以全程无接触观影。就此,汽车影院意外迎来客流增长和发展良机。

 


在疫情最为紧张时期的德国,汽车影院因被排除在禁令外而成为唯一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鼎盛时期到2020年,德国的汽车影院数量从41家下降到了十余家,疫情导致原有汽车影院一票难求,遂出现了不少用停车场改建而来的临时汽车影院。

 

在美国,大部分影院暂停营业。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河滨市的范布伦汽车影院,甚至登顶全美票房第一的影院。2020年3月27日至29日,动画电影《1/2的魔法》在全美19家影院上映,其中14家是汽车影院。

 

英国《镜报》报道,疫情期间,女王将其最喜欢的私人宅邸之一桑德林汉姆庄园作为汽车影院向公众开放,票价为32.5英镑。该活动的网上广告写道:“坐在舒适的车里,在桑德林汉姆国家公园的美妙环境里,欣赏你最喜欢的电影。”“我们挑选了一些很棒的街头小吃摊贩参加我们的每场演出。”“只需7.5英镑就可以升级你的车票,并在车的一侧增加一张帆布躺椅、一张桌子、一份爆米花和一个单独的区域。”

 


在中国,防疫常态化同样助推了汽车影院的波澜。之前默默无闻的汽车影院,到了2020年,虽谈不上雨后春笋,但也冒出了不少新店甚至网红店。重庆的喵儿石汽车影院、上海的格里芬汽车影院等等老牌影院都成了网红打卡点,更有不少像河南郑州奥斯卡老龙窝汽车主题影院一样在疫情期间开业的新影院,填补着各地汽车影院的空白。

 

未来路在何方?

 

然而,疫情期间的特例并不能代表汽车影院业的现状。即便是在汽车文化兴盛的美国,汽车电影院的数量也不到100家,在4000多家的总量里显得微不足道。

 

汽车影院的客观条件限制,让其难以成为主流。一方面,汽车影院场动辄几百个车位的体量需要很大的场地,为了降低租金成本,选址都较为偏远。另一方面,声音来自汽车自带收音机,画面受光污染、天气等因素影响,观影体验无法匹敌室内影院。

 

那么疫情过后,我国汽车影院是否会再次没落呢?笔者认为,汽车影院只要抓准了长尾用户,小众市场也大有作为。

 

近年来,国内外的汽车影院都在尝试电影与其它娱乐活动的结合,挣脱单纯观影的束缚:户外烧烤、朋友聚会、老爷车展览、景区夜游、后备箱市集等等。也有不少商场借这个复古的娱乐方式来做为自己的品牌做加法,沃尔玛在2020年将美国160家门店的停车场改造为临时汽车影院,提供将零食饮料直接送到车上的服务。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北郊的沃尔玛临时影院,来源:新华社


从成熟市场来看,汽车影院的数量在下降到某个临界点后,维持住了数量的平衡状态,同时市场总额是在逐渐攀升的。以德国汽车影院为例,德国联邦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影院售出的电影票达到31万张,同比增长15.2%;营业总额达到260万欧元,同比上涨20.5%。也就是说,这块蛋糕的总体积是在增加的。

 

反观中国,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2.8亿台,每千人保有量近200辆,与2005年的每千人4.42辆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在政策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量已经不用赘述,加之夜间经济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全国各地提振经济的新增长点,相信汽车影院这种夜间经营的娱乐模式可以大展拳脚,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多样化起到一定推动。

 

△成都太平洋影院的临时汽车影院+后备箱集市活动


在过去的2020年,“汽车影院”已经多次被官方提及。例如2020年4月四川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中,提出将汽车影院作为新兴文旅消费热点项目来培育;又如11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枫花园汽车影院评选为“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上榜单位等等。

 

相信随着市场的日臻成熟和政策的助推,这个汽车和电影的交集还可以让那一小部分人从斑驳的光影中找到不一样的精神享受。




 话题互动 
您对汽车影院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感想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吴遇利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