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吃不胖,熟读诺贝尔著作,扭曲明星人设的背后……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3158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天王”“玉女”到2005年的“萌妹子”“中性风”“女汉子”以及到如今的“仙女”“学霸”“老干部”“锦鲤”“注孤生”“总攻”等,明星人设发生了几代的变革。其中有的人因某一深入人心的形象而家喻户晓,也有的人因为人设的倒塌而一夜之间被娱乐圈淘汰……如今,人设与娱乐造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一种新型文娱产业,那么这些明星人设是怎样生成的?又是怎样维持的?明星人设崩塌又会造成哪些影响?


作者 | 陈爽(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王梦宇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5426字 | 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人设”,即人物形象的设定,原是指小说、电影、动漫作品中作者在人物家庭、外貌、性格、穿着、造型等方面的设定。明星人设在当代已成为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和独特的文娱产业,这些看似简单的明星人设标签背后却蕴含着一套复杂的产业运作逻辑:

 

首先,资本根据大众及粉丝心理和明星自身特质对明星进行人设包装,向观众传递独特的文化形象,而公众也会将自我对明星角色的期待投入到其文化标签的生产。其次,明星人设的维持需要传媒、明星自身和粉丝的共同维护,任何一方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明星人设的崩塌。就此,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试图从产业的角度来解释明星人设的生成、维持和崩塌。

 共谋:明星人设的生成

 

明星人设是资本、明星和公众多方共谋的产物。


资本:商业逻辑下的人设符号生产


在消费时代要想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要成为符号——让.鲍德里亚

 

在当今消费时代,明星人设成为一种商品。资本公司从需求端出发,根据大众和粉丝的需求,秉持“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设,我就生产什么样的人设”的原则,为明星披上鲜明文化特色的标签外衣,将明星人设塑造成广大民众喜爱的符号。

 

无论是在影视剧、综艺节目,还是在商业广告中,明星人设的生成都可以嗅到浓厚的资本气息。


一是影视剧中的明星人设生产。


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大都有一个符合自身定位的形象,即角色人设。角色人设的塑造包括人物造型、服装风格、人物性格等。这些剧中人设的成功塑造是影视剧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早些年,国内影视剧沉溺于打造“傻白甜”“玛丽苏”“圣母”“白莲花”这类人设,如《还珠格格》中的紫薇和《克拉恋人》中的米朵等,这也曾在一段时间内风靡全国。
 

△左边紫薇,右边米朵


然而,随着这类同质化的符号人设的不断堆砌,观众已不再为此买单。

 

因而,资本又将魔爪伸向了全新领域,开始打造一些高颜值、高智商、高情商的反套路化的角色人设,这其中以《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的“黑莲花”人设为代表,她十分睿智(对比傻白甜)、不沉迷于情爱(对比恋爱脑)、自由任性(对比贤惠乖巧)、有仇必报(对比圣母),这一颠覆传统的女主人设使得魏璎珞一角广受观众喜爱,而《延禧攻略》也一度爆火,这类角色人设的塑造也成为资本逐利之路上的新风向。

 


另外,影视剧中的角色也面临人设崩塌的风险,当观众觉得其人设崩塌后便有弃剧的风险。如最近爆火的《山河令》中“温客行”一角,则由于剧情后期弱化了温客行的“疯批人设”,导致大量原著粉的不满。


 

二是综艺节目中的明星人设生产。


综艺节目需要人设。

 

在综艺节目中,嘉宾的选择是决定节目质量与收视的关键之一,按照“剧本”给嘉宾建构合理的人设,不仅能提升嘉宾的人气,还能提升节目热度和口碑。

 

一类是明星综艺节目的人设生产。

 

在明星综艺节目中,每个嘉宾都有固定的角色人设定位,在特定场景下能增添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且嘉宾们的人设设置都很多元化,比如“女汉子”“吃货”“游戏黑洞”等等。通过后期剪辑、字幕、特效等制作,放大嘉宾人设特点,如《奔跑吧兄弟》中杨颖的“女汉子”人设、郑凯的“小猎豹”等人设深入人心,不仅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记住他们,这也是这档综艺节目能够持久办下去的重要原因。


△《奔跑吧兄弟》嘉宾人设

 

第二类是选秀综艺节目中的人设生产。

 

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众多选手竞相加入了“人设”生产流水线。

 

在选秀节目中,资本公司通过提升选手人气来增加节目话题感和曝光度,按照“剧本”为一些选手打造人设,如草根人设、富二代人设、卖惨人设、励志人设等,这些人设有的是将明星自身一些属性无限放大,如“村花”杨超越;而有的则是反向捏造,这主要以卖惨人设为主,在前几年的《中国好声音》舞台上,选手们大多“将唱歌当做梦想,但是家里穷,上不起学......来这里只为实现曾经的梦想”,然而观众却发现有人私下却是富二代,而这也被网友吐槽为“卖惨大赛”。


△选秀综艺节目人设代表

△《中国好声音》中“出身卑微”的邹宏宇实际上家境殷实

 

三是商业广告中的明星人设强化。


明星人设作为一种商品,也是娱乐资本获取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资本公司在寻找产品代言人时一般都会根据品牌和产品的形象筛选出符合自身定位的明星,还会在广告中强化明星的这一人设形象。如刘涛在《欢乐颂》中成功塑造了“女强人”安迪后,便开始代言兰蔻化妆品、萧邦珠宝和保时捷汽车等品牌。

 

明星: 自我呈现的戏剧人设建构


明星会在台上台下主动建构自己的人设。


一是构建与自身特质一致的人设。


明星会将自身一些独特特质进行营销,从而成为自己的人设。如“谋女郎”倪妮根据自身高贵冷艳的气质而塑造了“女神”人设,因而通常营销的都是她令人惊艳的红毯、无可挑剔的街拍、令人称赞的衣品、好看的笑颜等,因此她也是一位凭借美貌常驻微博热搜的人物。

 


二是构建与自身特质相异的反差人设。


有的明星为了凸显自身的“接地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会“凹”一些与本身特质相反的人设,如“女汉子”“吃货”。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迪丽热巴的“吃货”人设。因为迪丽热巴长相美艳,有一种带有攻击性的美,易招观众妒忌,迪丽热巴及其经纪公司便营造出“吃货”人设,意在表达如此美艳的女星也和普通人一样,有想吃美食的欲望,由此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吸引更多粉丝。


 

三是明星会将影视剧中塑造的成功的人设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一些明星会因为影视剧中的某一角色人设而被广为流传,如在《好先生》中扮演闺女的关晓彤也在剧外强化了自己“民国闺女”这一人设;在《伪装者》《琅珊榜》《我的前半生》大剧中扮演精英、老干部的靳东也曾公开表示希望“我一直希望在我的生活当中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或者自居的。”


 

公众:角色期待下的人设催产


公众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观众和粉丝,他们在明星人设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是明星人设生产的加速剂。

 

普通观众在影视节目、综艺节目中了解到明星的某一方面特性,进而形成刻板印象(固化形象)如果这一形象是正面的,且广为流传的,那么资方和明星就会放大这一特效,从而成为明星的人设标签。

 

而粉丝则是明星人设建设更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粉丝经济时代背景下,明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粉丝也逐渐成为参与娱乐造星过程的第三种权力,明星人设建立会充分考虑粉丝的需求,粉丝的喜好也是文化工业流水线上明星人设生产的重要依据。

 镣铐:明星人设的维持


明星前后台自我呈现的一致性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


在前台,表演者可以戴上“面具”公开制造各种假象和他需要的印象,而在后台,表演者则可以卸下“面具”,放松和休息。

 

然而在当今时代,前台与后台的边界不断弱化,后台空间被不断挤压,表演者的前台不再只是舞台上的呈现,明星在日常生活、网络平台等后台的行为也被迫遵循前台规则的束缚,明星在后台的行为也不断被曝光在大众眼中,而真正属于明星的后台则少之又少。同时,人们对明星的要求也更高,即要求他在前台所呈现的“人设”要与其后台表现出的“人设”具有一致性,否则就是人设崩塌的表现。

 

传媒对明星人设的推力与阻力


传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让明星更好地建构自身人设,促进明星人设的传播,明星也能借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流量;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一旦明星“人设”崩塌,传媒又会成为无形的推手,会将明星此前公开说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如“证据”般地再次呈现在公众眼中,明星就这样被“公开处刑”,毫无余地。比如薛之谦,他曾红于微博,但也为微博所伤。


 

因此,使用网络平台需谨慎。明星要在网络社区的日常呈现中谨言慎行,积极维护自己的人物形象。


粉丝对明星人设的维护与抵抗


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对文本(明星)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的迷。——约翰·费斯克

 

明星是粉丝精神寄托的诗意想象的理想化身,他们会以情感为联结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明星人设的维护,因为他们认同自己偶像演绎出来的形象,认为这就是真实的、美好的TA,这样的TA值得全世界最好的,因此他们会以控评、做数据等情感劳动和氪金等消费行为来拥护明星人设,向资本和其他公众展示其商业价值,为明星职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然而,随着粉丝话语权利不断扩大,他们也想仅凭一己之力帮助明星摆脱与其自身不相符的人设“镣铐”,撕掉他们的“假面具”,希望他们能做一个真实快乐的自我。因此他们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与自己偶像相关的一些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呈现的是与其现有人设不相符合的,他们便会认为自己偶像受限于资本所打造的“人设”的束缚,因而粉丝们会采取一些抵抗性行为,比如全员换头像、去明星工作室或资本公司下面留言等。


放飞:明星人设的崩塌


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明星人设的崩塌,是多方共谋下“面具”的自我与真实自我对立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明星人设生产后,明星本人不具备与之相符的人设内容生产力或团队能力不到位而不足以满足其人设的维持;二是明星做出了与其人设完全相悖的行为,导致人设形象完全崩塌。

 

而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已成为文娱产业中常态化的存在(如图所示),可以看出,明星人设崩塌多是由于出轨等情感纠纷,违背道德伦理,而在塑造个性特征方面,“文化人”“文艺青年”等人设具有很高的门槛,因此也很容易翻车。在明星人设产业上,人设商品更新迭代率非常高,有人倒下就必然又有人重新立起来,而如今更有了一种“不立人设的人设”,强调将真实的自我自由的呈现在公众面前,但这其实也是资本权利规训下的新兴崛起的人设现象,即“真实”人设,它所谓的“真实”也只是希望粉丝看到的“真实”,殊不知这也只是资本的游戏。

 

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盘点


明星人设的崩塌也会导致“蝴蝶效应”(后续影响)

 

一是造成明星职业危机

 

明星人设一旦崩塌,所面临的便是失去观众信任、与合作商解约赔偿、遭娱乐圈封杀等,从而丧失职业发展资源和机会。在以上表格中,绝大部分都因人设的崩塌而遭遇事业滑铁卢,与娱乐圈绝缘。

 

二是造成粉丝认同危机

 

作为粉丝崇拜的对象,明星人设的崩塌,代表对其以往行为和价值的全盘否定,会导致粉丝对明星人设背后社会规范和伦理价值的质疑,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怀疑,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社会认同的危机,因为他们无法再从对偶像的依赖中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比如文章“好老公”人设崩塌后,两性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进而对“姐弟恋”提出了质疑,甚至是表达“难以再相信爱情”。

 


三是引起资本经济损失

 

明星人设崩塌更是会直接导致资本的经济损失。因为人设崩塌的明星小则短时间内不被公众认可,大则永远被封杀,而有该明星参与的影视、综艺节目和商业广告不得不立马进行换人,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采用打码、AI换脸的方式救场。比如吴秀波人设崩塌后,他的经济公司一天损失2亿多,主演的《情圣2》也被撤档,参演的2019年北京卫视春晚和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的镜头也不得不删除,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四是由人设崩塌造成的社会影响

 

明星人设也是一种社会角色,是社会建构物,其背后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和伦理价值观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明星人设的崩塌会间接导致其背后所代表的的社会价值伦理规范的失衡,从而引发社会失序危机,又因为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人设的崩塌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而其背后所涉及的社会秩序规范也会被人们广泛讨论,从而演变为一场社会事件,如翟天临学霸人设崩塌引起的学术不端、学术造假问题,至今仍影响着千万学子毕业前的情绪。


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明星人设塑造是造星文娱产业上重要的一环,特点鲜明的人设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明星人设的生产与维持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稍有不慎,便会面临人设崩塌的风险,从而导致一系列蝴蝶效应,危害自身不说,甚至会危害社会,人设不易维,塑造需谨慎。

 

参考资料:

1、《生产、维持和崩塌:明星人设的三重逻辑》

2、《明星人设的“三重门”——设立、维持与崩塌》

3、《新媒体环境下明星的生产与消费研究》

4、《传播学视域下的真人秀明星“人设”:动因、建构与维护》




 话题互动 
您对明星人设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推荐阅读 


 订阅关注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陈爽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