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偶像背后的薛定谔标准
第3165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伴随着或庆祝或不甘的声音,创造营在夏天来临前落下帷幕。90个少年的旅程还在继续,其中的11位成团选手则以INOT1男团的身份正式步入娱乐圈。在两个月的观察式养成综艺之后,他们被资本、市场、粉丝选择出来,也即将面临内娱“完美偶像”的考验,其中的不完美者,无疑将被淘汰出局。
作者 | 曹学燕(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王梦宇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6847字 | 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当公务员得政审合格,偶像怎么就不用?”在各类选秀节目助推下的偶像市场逐渐呈现饱和状态,大众对于偶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代偶像选秀《超级女声》靠嗓音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偶像得经得起360度的考察——个人品德、学历背景、家庭关系、情感生活等都是重要的指标,相比之下,成为偶像的基本条件“能唱会跳”反而成了次要因素。
拿最近创造营2021来讲,C位出道的刘宇“成团诗朗诵式发言”“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词条热度几乎压过了他的中国舞才艺。而同样是C位热门人选的周柯宇在早期曝光的宿舍吸烟事件和老赖爸爸周武军的双重负面新闻之下,最终低位出道(第10名)。获利的人有中国风标签加分,失利的人则是受个人品德和家庭因素影响。
在偶像选秀业中,与其说是选偶像,更像是选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每个粉丝都成了“望爱豆成龙”的追星鸡妈,一旦发现自己的偶像有一点不完美的瑕疵,要么拼命掩盖自欺欺人,要么迅速放弃,寻找下一个绩优股。
所谓的“完美偶像”似乎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唯一清楚的是,当偶像过气时,ta一定不够完美了。
Into1出道拿下20个大品牌的合约,迅速成为资本的宠儿。近五个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系列视频播放量超过2亿。热搜,热度指数都在昭示着这群新偶像的到来,今天人们沉迷于他们的完美,明天或许就会因他们的“塌房”而离去。
△into1下岛照
△创4选手合唱起风了
就像是李海鹏在《佛祖在一号线》中的一段话:“对英雄的消费,只有两回让人们真正爽到不行:第一回是树立英雄,第二回则是干掉英雄。”
对偶像的消费亦是如此,成于完美,毁于不完美——中国偶像已经在不断饱和的过程中,越来越应验传播理论家利奥·洛文塔尔(Leo Lowenthal)分析20世纪40年间流行杂志传记主体后得出的结论:“仅仅在二十年前,娱乐界人士在传记作品中的角色还是微不足道的,而现在,从数量上看,他们是最大的群体”。
△维基百科统计:新浪微博粉丝数排名前十均为明星
从影响来看,他们的力量也不小。澎湃美数课数据也显示,2020年搜索量最高的两条热搜是“罗志祥周扬青分手”和“罗志祥回应”,都有超过2700万的搜索量,比第三名“特朗普夫妇确诊新冠”还要高出700万,更不用说其他疫情相关的重要话题也在偶像人设崩塌、塌房事件面前落了下风。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逐渐理解日本、韩国的“卑微”偶像文化——现役偶像谁没有向粉丝鞠躬、道歉过?韩国偶像车银优因脸上长痘哭着道歉,反省自己没有做好自我管理;日本偶像若被发现恋情,在社交平台上晒剃头照向粉丝道歉成为了一种规矩……
△脸蛋天才车银优道歉
中国的偶像也开始加入道歉大队,事情无论大小,必须道歉来维持自己的“完美形象”。在新浪微博上搜索道歉关键词,相关话题下有不少偶像的身影,道歉的理由也千千万万——政治相关:“日本福岛核废水”不当发言;商业相关:明星名下产业出现安全事故;社会相关:驾车等红灯时玩手机等。
日韩偶像道歉,在于违法了身材管理、生活管理、感情管理等专业操守条例;中国偶像道歉更多的是一切与个人相关的“坏事情”。两者总会在道歉信中加一句辜负了粉丝的期待,这种期待对于偶像来说更倾向于“完美的标准”。在中国的背景下,这条完美的标准会衡量偶像相关的所有事、所有人,让偶像防不胜防,如履薄冰。
不得不说,偶像的门槛越来越高了,既然享受着高收入、高回报,那似乎承担着常人不能承受之重也理所当然。“要配得上粉丝的爱”的诉求合理化背后,实际上是消费型偶像不可避免的枷锁。在洛文塔尔的定义中,消费偶像是随着大众媒介发展而被塑造出的偶像,如影星、体育明星、歌星等,他们的根基本就在于大众的追捧和喜爱;与之相对的是像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等具备改造社会能力的生产偶像。
在中国,偶像发展并不是个新鲜事。
在国家早期发展阶段,提高生产力是刻在国家和人民心里的目标,相对应的榜样(即偶像)也多从人民中来,并为人民和社会带来实在的好处,或者是在某些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人才。那更像是一个真正的草根偶像,平民英雄时代。凭着高尚品德留名的有乐于助人的雷锋,以拼劲动人的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专业领域中也是人才辈出,两弹元勋系列人物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至今仍然是美谈。
这些偶像有时也会受到“粉丝”的舆论捆绑,比如电影《芳华》中的好人刘峰先进的一生最终因为时代不容的爱情而从顶峰跌下。但是大多数时间,生产型偶像本身的生产力既不可替代,又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哪一点都有各自的硬指标,不需要所谓的“完美”标准。
在基础产业发展走上正轨之后,生产型偶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第三产业的兴起和传媒技术的革新助推了消费型偶像的出现。消费型偶像,一方面能够刺激消费带动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偶像自身甚至也成为一种消费品。
港台明星掀起了第一波中国偶像潮,中国风背景的武侠剧和紧张刺激的现实警匪题材捧出了第一批偶像。女明星有朱茵眨眼,林青霞喝酒,王祖贤穿衣,张敏回头四大巅峰之作,男明星最帅的一面也往往留在了武侠剧中。
视觉层面上对于偶像的高要求成为核心,美丽的皮相以及与角色相符的神韵气质透过电视荧幕无限缩短与观众的距离,也自带美人的疏离感,至今仍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亚洲偶像鼻祖自然少不了先行的日韩地区,90年代的日本巨星木村拓哉更是在广告行业破壁代言女性产品——口红。他所代言的「佳丽宝KANEBO」口红,两个月内销量达到300万支,打破了日本口红的销售记录,已经隐隐显出粉丝经济的苗头。
当然,此类以形象出众的偶像们在年老之后,也会归于沉寂。其重要的消费属性——颜值的保质期有限,因此导致了“王祖贤弯腰驼背吃火锅“等言论出现。靠出众形象火爆一时,也难逃”不许人间见白头“的诅咒。
在各类社交平台兴起的时代,技术给了每个人话筒,也增加了每个人成名的机会。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提出15分钟理论——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在短视频等新曝光媒介及选秀节目新模式的推动作用下,人们不光更轻易地消费偶像,甚至可以如自己所愿制造偶像。
一方面,消费型偶像爆发式增长,量大且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另一方面,粉丝选择自己偶像的空间也变大,主动性更是增强,总而言之,消费偶像已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报告网《2021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显示, 00后的偶像更加多样,偶像团体已成为是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社会科学院包蕾萍老师研究发现,青年崇拜的偶像排名前五位的领域分别为 :政治领袖(34.9%)、歌星(16.8%)、影视明星(15.1%)、商业人物(9.7%)、体育明星(6.6%)。且由于偶像数量多、时效性短,具体到某位个体身上,比例很低。
△图源:2021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发展规模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由此可见在“买方市场”的这一届粉丝容易“变心”,一丁点不完美都会让他们对捧在手上的偶像弃之如敝履。
同时,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再次凸显出了生产型偶像的力量,医药领域的专家、医生、护士等在那个时期起着安定人心,力挽狂澜的作用。但即使担得起伟大二字的他们,也时常被拉入消费型偶像的行列用完美来严格要求。
成为偶像,就必须完美,可完美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
从创造营2021的学员口中,其实已经可以获得一些完美标准的启发。比如被粉丝称为“内娱第一守房人”的伯远出道后上的第一个热搜就是“伯远要单身8年了”,因为该学员为了通过选秀节目实现舞台梦想6年都没有谈恋爱,成团后限定活动时间2年更得与恋爱无缘;而另一名泰国学员高卿尘在摄像头面前的“我想要旅游”被舍友误听成“我想要女友”,舍友直接大惊失色,连连提醒……不和异性近距离接触、谈话,是第一守则。
对于吃着男友女友人设福利的偶像,单身的要求只是基础,粉丝的潜台词就是——恋爱即失业。但是,内娱偶像标准的内卷化也令人望而生畏。
首先才华必须得横溢,不会跳舞游泳射箭的演员不是好偶像,偶像不光要在舞台上发光发热,也要在尽可能多的领域蟾宫折桂。偶像能不能跨界,能不能跨更多的界成了一个隐形标准。很多偶像不满足于舞台的几分钟,雄心勃勃进军演艺圈,电竞圈,体育圈……表现出一副不光单项强,还要全面发展的状态。
去年的演技类综艺《演员请就位2》男团爱豆陈宥维就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演技质疑,今年的创造营中也可以看到有剧集待播的选手周柯宇。偶像抢起了演员饭碗,一次抢不好可以继续尝试,一次抢得好便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类型的综艺出现,观众们可以看到偶像们在短跑、游泳、射箭等领域尽显体育精神,也可以看到偶像和电竞、歌手、作曲等专业领域的选手一争高下。
新浪“跨界也很出彩的爱豆”“跨界爱豆有多猛”词条下可以看到不少粉丝的拼命安利,“全能爱豆”则更是不少偶像的金字招牌。粉丝们颇有几分“鸡妈“风范,现在刮起的妈妈粉潮流也可以从粉丝对偶像的完美标准上得出原因。
在硬件条件包装完毕后,偶像们的个人道德、家庭关系等也成了软实力的考察标准。只是偶像道德的边界被无限延展。在粉丝眼里,小到排队让行,大到爱国发声都是考量偶像合格的标准。以日本偶像为例,其流行的三大自我修养包括讲礼貌;正能量;传递快乐三部分。
除了和传统社会道德吻合的要求,一些粉丝和偶像共同约定的规则令人唏嘘:要有过人的自制力来进行身材管理,无任何不良嗜好(喝酒、吸烟;玩游戏除外)……一丝疏忽,全盘皆输。
但偶像管得了自己的未来行为,却不能回到过去重新书写自己的完美简历,更不可能管理好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借助网络记录下的一切,粉丝对自己的偶像开始了扒“底裤”行为(了解偶像爆火前的资料),既为了解偶像,也为排查潜在的黑点。《山河令》爆火的两位男演员龚俊张哲瀚两人的早期资料被曝光出来,由粉丝来细细品鉴;《创造营2021》堪称民选顶流的利路修利老师也差点在粉丝扒底裤的过程中翻车。
同时偶像的家人也成为重要的关照对象,2020年翻车的不少明星自己没做妖,但碍不住老赖家人的出现,一瞬间变成了人见人骂的老赖之子,成了人们恨屋及乌的对象。多位偶像在爆出父母限制消费等新闻后,完美光环也黯淡下来。
对于偶像的标准,虽没有专业层面上的指标、维度,但粉丝和偶像业自主建立起了一套贯穿偶像一生、包含偶像相关的所有人或事的行为规范,与其说是让偶像敬业,不如说是让偶像满足粉丝心目中的完美标杆。可问题还在于,粉丝的完美标杆根本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一种玄学。
能力不行颜值来凑,颜值不行人品提高,甚至不完美本身也成了一种独树一帜的完美,这也是为什么不爱唱跳,只想下班的创造营中2021学员利路修为何能频上热搜?逆反心理还是厌世气质,他的粉丝也给不出标准答案,但不妨碍利路修的谢幕舞台被称一句“完美”。
△唱跳一般只想下班的利路修
与TFBOYS歌词“努力做个完美小孩,满足所有人的期待。”相应的却是粉丝变幻莫测的完美标准,对那些能力明显有待提高的偶像,粉丝们愿意只看颜值,夸一句美丽废物;对那些已有一定成绩的偶像,粉丝们则继续推进,向着全方位完美迈进;黑点不大,粉饰太平继续洗脑一句完美;黑点过大,直接放弃奔赴下一个偶像。
在偶像标准的上限、下限被无限拉长的时候,完美的标准也变得薛定谔起来——粉丝说好就是真的好。
回归偶像最早的概念,其实“偶像”(idol)的意思本身就不是指人,而是指代雕塑、图形等无生命的崇拜标志。被赋予偶像之名的少年少女们似乎只有摒弃人性的七情六欲等部分,才能具备完美的品格。但众口难调,人非圣人,完美偶像的结局很难不是打脸收场,毕竟粉丝在追捧偶像的时候,常常忘记他们有血有肉的人,彻底把他们视为一类消费品;偶像们也应该思考,比起所谓的完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究竟在哪里?
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