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振传统的国风潮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作的大趋势。在“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号角中诞生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作品屡刷票房纪录,一曲《唐宫夜宴》更带无数观众梦回唐朝,德云社也让濒临过气的相声再现春光。取材传统,赋予新生的创作方式让久蒙积尘的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白蛇传·情》作为戏曲电影的新尝试,新技术与传统戏曲两大元素能否碰撞出照亮远方的星火?本期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带您一起来探讨。
烟波漫荡古城,墨画浸染诗意,一伞撑起霏雨,两袖舞为情意……这部宣称“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的《白蛇传·情》终极预告一经放出便冲了上B站等多平台热搜,引爆讨论热潮,“惊艳”“美爆了”溢美之词疯狂刷屏。不仅是预告,正片的口碑也不负众望。在上映之前,此片已接连获得了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类型之窗·最受欢迎影片奖、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与第二届海南岛电影节的最佳技术奖。截止5月29日《白蛇传·情》已经成为2021年豆瓣华语最高分的电影。只有1万多观众看过,就拿下8.2高分的《白蛇传·情》,与有百万评分还维持在8分的《你好,李焕英》相比,不免显得有些水分。但是上映了一周有余,热门电影三甲多次轮换,《白蛇传·情》依然挤在实时热门电影的前三名,也间接说明了口碑发酵,大众对其的认可。
从预热到上映,众多官媒也给予关注与肯定,《白蛇传·情》无疑是戏曲电影的一匹黑马,被赋予了开辟戏曲电影新道路的重大意义。这匹黑马是如何让濒临“断代”的传统戏曲重回大众视线的?
上映后,《白蛇传·情》保持着和终极预告一样的高水准,展现了中国古典景色之绝美。方与圆的建筑美学,在雨霁飘花与古藤青山的怀抱中把杭州古镇勾勒到极致。水波映轻舟,莲荷带珠笑,是相遇之初;红梅枝头,素衣执手,雕栏望远,是浓情厮守;飞崖大雪,墨染古寺,是天法威严。
有痴情画景,也有让观众肾上腺素激增的动作镜头。白素贞第一次救夫贡献了与鹤鹿二仙雪山斗剑的场景。身影飘逸,剑招凌厉,二仙幻化鹤鹿的镜头更显中式奇幻之感。白素贞第二次救夫身闯金山寺,轮番展现了法屏僧阵,舞袖棍影,水漫金山,立杖定水……紧密又毫不重复的动作戏与大场景接连而至,把古典打戏演绎到极致,原来不追求暴力美学的戏曲武打也能让观众感到紧张刺激。
全片的台词都是“唱”出来的,戏曲演员功底浑厚,唱腔韵美悠长,喜怒哀乐尽在开口之间。这也展示了这是一部硬核的戏曲电影,角色的一颦一簇,举手投足与唱腔融为一体,给鲜阅戏曲电影的观众以全新观影体验。白蛇传至今已有多个版本,多数只写人妖之情,佛与白蛇两方绝对对立。这版却展现了有心者皆有情的新内涵。鹤鹿两仙放任白素贞把守护百年的仙草带走,小僧私放许仙去与白素贞团聚,连法海都网开情面,并不惩戒私放许仙的小僧,最终把一切交给上天来裁决。“人若无情不如妖,妖若有情妖亦人。”虽从许仙口中说出,却是所有人共同的醒悟。
同时这部作品所塑造的敢爱敢恨,不畏强权,积极争取的大女主形象也顺应了当今“女主热”的创作潮流。戏曲电影由于受到自身的限制出圈难,对普通观众来说,披着古风奇幻大女主戏的皮,保留着戏曲精粹之核的《白蛇传·情》惊艳出场,成为了入坑戏曲电影的首选。四大吸睛点足以让普通观众为之一动,预告一出便火上热搜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部极人视听之享的国风盛宴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背后蕴藏着创作者对待传统戏曲怎样的改编态度,它的前途是明是暗,能否扛起传统戏曲复兴的大旗?西湖畔的唱做念打,烟雨中的缘起情聚
描眉开脸便分善恶忠奸,一张空台尽抖戏魂精骨,省去繁景实物,升起又落下的幕布就是水榭歌台到千里沙场的转瞬飞渡。身处“空门”不掩心猿意马,唱腔与身段动作的相互配合,便能展现波涛汹涌、策马奔驰、身生彩翼以及风云变幻。几人一台就能成戏,靠的是神态,动作,戏腔的极致配合,简朴的戏台以无中生有的方式带给观众最全面的想象,唱做念打间观众早已入魂其中,越是抽象,越能舒展演员的戏骨,越能演出真意。当今社会抽象艺术沦为小众,受过快餐大片和高分剧情片洗礼的观众离传统戏曲日益渐远,看不懂动作,听不懂唱词,对故事情节更是一头雾水,抽象的动作表演与场景展示和年轻一代所追逐的真实的视效体验背道而驰。传统戏曲在“求真”的大趋势下面临“断代”的危险。这条求生的重任留给了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情》。这部粤剧以“情”为主线,分为“钟情——惊情——求情——伤情——续情”五场,对《白蛇传》进行了重新的解读,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凭该剧获得)、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曾小敏和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一经上演便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这部粤剧成功走出了广州,进行全国巡演,包括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西安人民剧院等,全场座无虚席。《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又自带奇幻色彩,大众以此故事入戏门槛低,不需要有过高的戏曲文化素养,通俗的故事让戏曲文化下移有了可能。电影化:以眼缘带动大众戏缘
单纯对舞台进行拍摄的“纪录片”模式只能满足老戏迷的需求,本质上还是对原作进行复制粘贴,而摆实景拍摄的方式可能与贯穿全场的戏曲表演“违和”,戏腔与艺术化的肢体动作会和真实的场景格格不入。写意的戏曲与写实的电影如何平衡是一大难点。为了达到能吸引圈外人的目的,张险峰导演决定“用西方的电影技术,来建立东方文化的美学体系”。△传统戏曲+蓝幕特效
影片特效部分由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深圳三地顶尖特效团队共同完成,600多幅分镜图把写意内敛的宋代绘画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古风奇幻之体验。眼到处皆是景,各异景映不同情,未见其人,便预其事,是中式古典风景的独有意象。这样达成了画景与戏曲表演的相互统一与映衬,令人耳目一新,不会因场景太过真实,表演太过艺术产生背离之感。
△设计原稿:金山寺
粤剧是少数以实用性武术入技的传统戏曲,其中便包含了少林武术。电影中动作戏上既有鹞子翻身等传统戏曲武打动作,优美而写意,又用快速切换镜头等方式加以剪辑,让打戏更加凌厉,充满力道。这是传统戏曲武打动作的创新式拍摄方法,打破大众认为戏曲武打只是“比划”的固有印象。同时水漫金山等高特效镜头也让舞袖显得更有张力,用现代技术把观众对戏曲场景的想象变为现实,是对戏曲留白的部分“补全”。
《白蛇传·情》以其“硬核”获得了爆棚的口碑,但真正亮相时却显得十分凄惨。在每日仅有1%左右排片的不利局面下,近十天才留下670万的票房,连同期上映的《速度与激情9》首日上亿的票房的零头都不到,是传统文化作品最怕遇见的尴尬局面——叫好不叫座。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虽然排片率过低几乎拖垮了这匹黑马,但与同期电影展现的口碑下跌,后劲不足相比,《白蛇传·情》的口碑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票房逆势上涨,猫眼不断调高对其的总票房预测,从百万涨至千万。虽然票房增长微弱,但足以说明口碑与市场的增长。《白蛇传·情》有其成功性,但因诸多因素离大爆始终差一口气儿,单纯以目前数量的观影群体口碑和票房总额来评价这部电影都有失偏颇,即使增加排片量也不一定意味着能够扩大观影群体。我国传统戏曲的电影制作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不论如何,《白蛇传·情》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展示了传统戏曲跨平台传播与新式制作的可能。尽管今日戏曲电影已经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但在中国电影史上,戏曲电影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电影史的见证。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一部戏曲电影,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电影《生死恨》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五六十年代是戏曲电影最繁荣的时代,产量与质量均达到顶峰。一方面,彼时观众对戏曲有很高的接受度,另一方面,戏曲电影作为国家的政治宣传途径,承载启发民众认知的社会使命,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崔嵬,岑范等为代表的各制片厂的导演投身戏曲电影创作,戏曲电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戏曲的式微和电影市场化的潮流,戏曲电影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不过近十年来,在国家的扶持下,戏曲电影的产量有所回升。2013年,国家启动了“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对戏曲文化事业的支持提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2015年下半年,上海启动了“上海戏曲3D电影工程”。2016年,一些戏曲大省也把拍摄戏曲电影列入了发展规划。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以滕俊杰作品为代表的一批3D京剧电影应运而生。2014年滕俊杰导演的《霸王别姬》作为中国首部全程3D实拍并采用杜比全景声技术的京剧电影,成为了第一部在美国杜比剧院首映的中国影片,也为我国首次摘得了“金卢米埃尔——年度最佳3D音乐故事片奖。3D京剧电影在国际上广泛受到肯定,可以说成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一张文化名片。
尽管在国际上广受赞誉,但是这些3D京剧电影在市场表现上却乏善可陈。纵观近几年的戏曲电影,票房超过百万的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电影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戏曲的范式,缺乏娱乐性,自然也就流失了绝大部分受众。而《白蛇传·情》没有走这条老路,它通过类型化的方式,定位于对戏曲并不了解的年轻观众,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受众群体。《白蛇传·情》是近年来戏曲电影的首次商业化尝试,不管成功与否,其意义都是开创性的。《白蛇传·情》:立新之举,颇受争议
对于《白蛇传·情》的大胆改编,尽管大部分观众对特效及画面持肯定的态度,但是评论中也不乏“影楼美学”的批判的声音。事实上,《白蛇传·情》的大胆改编激怒了小部分观众,尤其是深爱戏曲的粤剧票友,他们认为电影的改编很大程度上伤及了戏剧的精粹。戏曲的深层逻辑是假定性,正是在一桌二椅的简单布景中,才演化出丰富的程式化动作,传统戏曲中,站有站的程式,走有走的程式,骑马有骑马的程式,坐轿有坐轿的程式,人物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感情,也全提炼为一套完整的程式。而这些也正是戏曲的精粹所在。但是在《白蛇传·情》中,大量的身段被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在武戏上尤其明显。例如,在白素贞救夫片段,原粤剧中通过“水袖”和“踢枪”的程式化表演,展现白素贞与僧众的对抗,这是全剧最吃功夫也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但是在电影中,水袖得到了部分保留,踢枪则被全部删去。作为一部戏曲电影,《白蛇传·情》舍弃了大量的传统戏曲精髓,无怪乎票友视其为对传统戏曲的背叛。而为外行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戏曲神韵,实际上是古风,或者说是泛中国化的审美体验。而这正是电影用以吸引年轻观众的重要策略。古风的“古”是现代语境下所建构出来的“古”,古风背后所倚仗的话语体系则是现代性。以建筑为例,白素贞和许仙住所的庭院中铺满白色石子,散落在其中的植被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在古香古色的背后,呈现出浓烈的现代感。又如,影片中频繁到甚至显得堆叠的浓雾,竹林,荷花等,都是再经典不过的古风意象,这些意象的出现涵盖了绝大部分场景。在删掉了令观众昏昏欲睡的复杂身段和婉转唱腔后,古风意象轮番上阵,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的审美体验,因此不免被斥为“影楼风”。
《白蛇传·情》去戏曲精粹和打造古风的美学风格是两面一体的。在内行看来,这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背叛之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策略在票房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删去复杂是身段,电影的娱乐性大大提高,节奏上也接近了年轻人快节奏的观看习惯;通过打造古风的风格,电影则精确地定位于具有古风审美偏好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无疑比戏迷群体大得多。伴随着以故宫手办为代表的“国货回潮”,以及汉服等文化潮流,古风已经成了一种青年亚文化。通过主动地向古风的审美范式靠拢,导演虽然得罪了部分戏迷,但是毕竟赢得了更大的受众群体。总结
这种外行交口称赞,内行骂声连连的局面,反映了戏曲电影在当今时代的尴尬处境。在电影工业体系逐渐建成的今天,电影作为耗资巨大的工业产品,其商业属性是不容忽视的。而真正的戏迷群体由于过于小众,不足以支撑戏曲电影的工业化生产。因此,扩大受众,满足戏曲门外汉的审美需求,是戏曲电影工业化生产的必由之路。《白蛇传·情》虽然在艺术探索上呈现出舍本逐末的弊病,但是放之于产业维度,则有其一定的道理。虽未尽善尽美,但是通过古风元素扩大受众范围的思路,可以为今后戏曲电影的创作提供借鉴。[1]龚艳,郭晓清.2010年以来的戏曲电影概述[J].电影新作,2020(04):132-136.[1]类成云.产业化背景下戏曲电影发展困境及出路思考[J].电影新作,2016(06):84-87.您对《白蛇传·情》有何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新时代,汇集、融合行业内外精英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和理解,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相关机构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王艺璇、陈希卓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