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解读+全文下载)
第3790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游戏产业报告
在本次大会上,张毅君结合报告表示2022年我国游戏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可作如下概括:
一、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多项市场指标明显下滑,产业处于承压蓄力阶段;二、行业健康规范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更为深入,防沉迷工作成效显现;三、游戏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直面国际同行激烈竞争;四、游戏技术继续创新发展,其外溢效应利好数实融合;五、游戏产品注重中华文化内涵,凸显创新创造活力;六、“游戏+”模式多向辐射,跨域跨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七、全行业齐心协力共抗疫情,着眼社会效益,勇担社会责任。
注:由于本报告中部分数据呈现结果需四舍五入,因此会引起以占比类为主的部分相关图表数据加总不等于100%,误差在正负2%内均属正常
2022年收入:达2658.84亿元,
同比减少306.29亿元,下降10.33%
伽马数据(微信公众号:游戏产业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658.84亿元,同比减少306.29亿元,下降10.33%。
△中国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到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影响,宏观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用户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减弱。二是行业对市场发展预期不够乐观,信心不足,头部企业立项谨慎、中小企业难获投资,游戏新品上线数量少。三是受国内疫情影响,游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受限。如经营成本大幅提高、项目储备不足、现金流出现缺口、团队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等。
移动游戏收入达1930.58亿元
占比近十年首次降低
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930.58亿元,比2021年减少324.80亿元,同比下降14.40%;自2014年以来,7年间增长到8倍的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出现了首次下降。除了疫情影响和用户规模下降外,游戏新品上线少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注:仅显示近九年数据,下同
2022年,我国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占游戏市场总体规模的比例为72.61%,近十年以来首次降低。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注:仅显示近五年数据
游戏用户达6.64亿,移动游戏6.54亿
近十年首次下滑
2022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4亿人,同比下降0.33%。继去年用户规模增长放缓后,今年用户规模也出现了近十年以来首次下降。下降的因素,则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缺乏新产品等原因,导致用户流失,我国的游戏用户规模正式进入了存量市场时代。
△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约达6.54亿人,同比下降0.23%。移动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停滞。
△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海外收入173.46亿美元
也是近十年首次下滑
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0%。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收入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国内市场收入降幅。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自主研发游戏国内收入下降13.07%
2022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223.77亿元,同比下降了13.07%。在今年缺少爆款新品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游戏的实际销售收入主要由一些长线运营的头部产品带动;而上线时间较长、处于稳定期的游戏产品,其收入通常会有所下降。这也是自主研发游戏总体市场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但自主研发游戏是中国游戏市场的营收主体。
△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策略类、角色扮演类、射击类占比
合计63.87%
2022年,在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前100的游戏中,策略类游戏占比38.76%,角色扮演类游戏占比12.76%,射击类游戏占比12.35%。这三类游戏合计占比达到63.87%。从近三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来看,策略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和射击游戏仍是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出海营收的主要类型。
△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前100类型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美、日、韩占比达56.40%
其他地区具备增长潜力
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地区分布中,美国市场占比为32.31%,日本市场占比为17.12%,韩国市场占比为6.97%,这三个国家依然是中国游戏企业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合计占比达56.40%。此外,德国、英国、法国三国的市场占比合计也有9.18%。
近三年来,自主研发游戏在美日韩欧之外地区的收入占比不断增加。中东和非洲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移动游戏市场分别增长11.1%、6.9%和5.1%。出海企业或将加大对海外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
△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重点地区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同时,报告还围绕玩法、题材、IP等重要维度对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展开了数据分析。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以角色扮演类游戏,卡牌类游戏和策略类游戏为主,占比分别为24%,12%和11%。近三年来,角色扮演类始终是头部移动游戏产品中数量最多的游戏类型;但上述三类游戏的总体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头部移动游戏逐渐变得更为多样化。
△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类型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角色扮演类游戏总收入最高,占比为18.17%;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次之,占比为15.31%;射击类游戏位居第三,占比为14.94%,三者占总收入的48.42%。
△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类型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从IP不同来源来看,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原创IP,占比为53%。近三年,头部移动游戏中源于原创IP的游戏数量逐年增多。另外有23%、7%和6%移动游戏的IP分别源自客户端游戏、小说和主机/单机游戏。
△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IP来源类型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原创IP的游戏收入最高,占比为45.39%;此后依次是由客户端游戏、主机/单机游戏和小说改编而来的移动游戏,收入占比分别为37.32%、7.65%和3.71%。头部移动游戏产品IP类型的收入分布与数量分布相近。
△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IP来源类型收入分布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数量占比最高的三种题材类型分别是玄幻/魔幻题材、弱题材和历史题材,占比分别是25%、18%和13%。流水收入最高的三种题材类型分别是玄幻/魔幻题材、现代题材和文化融合题材,占比分别为22.26%、18.09%和13.82%。近三年来,玄幻/魔幻题材类游戏在数量和流水收入占比中均位列第一。
△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题材类型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题材类型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客户端游戏市场收入为613.73亿元
同比增长4.38%
2022年,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613.73亿元,同比增长4.38%。收入位居前十的客户端游戏的收入总和,占比48.16%。近三年,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在行业整体不景气背景下尤为亮眼。其原因或是在缺少爆款新品的情况下,客户端游戏核心用户玩家的游玩习惯、付费习惯和付费率相对稳定;而疫情居家带来更多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时间,因此客户端游戏市场比移动游戏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
△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主机游戏市场收入为23.53亿元
同比下降8.80%
2022年,中国主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3.53亿元,同比下降8.80%。主要原因是新游戏上线数量和整体表现弱于去年。
△中国主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收入为1178.02亿元
同比下降15.96%
2022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178.02亿元,同比减少223.79亿元,同比下降15.96%。除了与整体游戏市场低迷相似原因外,今年电竞游戏缺乏爆款新品,也有所影响。
△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收入为242.01亿元
同比下降14.86%
2022年,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42.01亿元,同比下降14.86%。下降主要原因是缺乏现象级新品游戏,目前头部二次元移动游戏大多处于运营稳定期而非收入较高的爆发期。
△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游戏工委、伽马数据(CNG)
2022年,中国休闲移动游戏收入为344.38亿元,同比下降0.62%。其中内购产生的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95.77亿元,包含在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中。广告变现收入为248.61亿元,是用户间接付费,因此不计入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数据中。
除数据外,报告也对游戏产业的更多发展方向做了重点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展望新的一年,由于游戏行业长管长严已是常态,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征更加突出,需要各方认清形势,认真布局各自中长期发展路径。
对此,报告从行业发展趋势角度做出以下提示:一是强化导向管理和内容建设,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二是在产品数量与品质抉择上,须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助力产业生态走向完善;三是海外业务拓展势将成为更多企业的战略选择,中国游戏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朗;四是“游戏+”模式将以更为丰富的功能价值,推动游戏技术的跨界融合;五是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潜心打造内容精品,游戏的文化载体定位将得以更加清晰的确立。
主办单位: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
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
战略合作:
伽马数据
北京中娱智库咨询有限公司
主编:张毅君
副主编:敖然 唐贾军
编委:何威 司若李玥 郑南 王旭 黄兆晨 夏梦洁 杜娜 崔雨 吕惠波
许凡可 黄玉萌 余睿超 刘思伟 沈嘉 徐滔 高大为 刘瑾 张婧 曹颖
田小军 胡璇 刘正 杨璠 张遥力 滕华 高东旭 于津涛 陈立 乔婷婷
张晓明 陈银莉 王准
官方网站:游戏产业网www.cgigc.com.cn
公众号: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
特别鸣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民网朝夕光年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完美世界
(排名不分先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游戏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游戏行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游戏行业将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追求高质量发展,切实配合、深入践行国家文化战略,并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2022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美元,用户规模约为32亿人。我国游戏市场规模为2658.84亿元,用户规模约为6.64亿人。我国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玩家数量、约七分之一的市场规模,在全球游戏行业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022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游戏市场普遍下行。国内新冠疫情影响也造成我国游戏行业投融资受阻、企业生产研发受限、用户消费意愿和能力下降,进而抑制了产业增长势头。在种种压力下,我国游戏行业积极应对,努力寻找和创造发展机遇,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我国游戏行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价值导向正确,重视游戏的文化属性,努力创作优质内容,推动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他律走向自律,在依法依规落实主管部门要求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应用多种前沿技术手段预防未成年人过度游戏、过度消费,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持续向好、取得实效。游戏行业还主动通过游戏外的各种方式,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信息素养、改善亲子关系、消除公众对游戏的偏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游戏企业也在持续积极投身公益、助力抗疫。
游戏技术竞争力量逐步发挥。数字游戏对高精度、高性能、高体验的内在追求是助推前沿技术研发、引领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新兴技术落地应用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园地。游戏工委委托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及头部游戏企业,研判和发掘游戏技术能力与价值,并率先发布相关研究报告,引发社会关注。当前用于游戏研发和运营的各种技术,在助力5G、芯片、人工智能、AR/VR等前沿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已被跨行业应用于智慧城市、文旅文保、医疗健康、工业生产等各个方面,关联日常生活,帮助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实融合。
游戏文化传播功能日渐凸显。游戏企业自发在游戏产品研发与运营中持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国产游戏进行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得到广大玩家的良好反馈,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国内抗疫攻坚克难,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游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我国游戏行业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坚持遵循价值导向正确、文化内涵丰富的创作理念,持续向高质量、精品化方向发展。多家游戏企业以产品出海、投资出海、文化出海等路径,持续参与海外竞争。
序言
第一章 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发展概述
一、积极承担未成年人保护责任,防沉迷工作取得实效
二、国内游戏市场收入下降、规模缩减,行业处于承压蓄力阶段
三、游戏企业积极出海,直面全球激烈竞争,海外收入微降
四、游戏技术创新发展,跨领域助力数实融合
五、游戏传播中华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六、创新驱动“游戏+”蓬勃发展,游戏产业生态边界多元延展
七、游戏行业共抗疫情,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第二章 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游戏市场状况
二、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状况
三、中国游戏细分市场状况
四、中国游戏分品类市场状况
第三章 结语
一、积极承担未成年人保护责任,防沉迷工作取得实效
2022年,游戏行业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自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印发以来,在游戏主管部门、游戏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批准运营的游戏已实现100%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额度等大幅减少;近七成家长对防沉迷新规较为了解,其中八成以上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超过85%的家长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监护下进行适度游戏;7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游戏行为不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2022年9月,我国各地区共推出七十余条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政策。除了强调落实游戏防沉迷体系的基本要求,多地政策还对用户信息保护、产品内容审核、功能性游戏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过程中,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用户行为分析等多个环节涉及到用户个人信息采集,各地政策对此的关注,指明了游戏企业
后续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的同时,要特别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
我国执法机构依法依规严查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案件,惩处未经审批违规发行、不遵守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引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网络游戏产品及提供者,依法查处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服务的商家、平台,规范网络视听平台直播管理等,净化游戏行业从业环境。
游戏行业积极履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社会责任。各游戏企业遵守《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游戏产品已全面接入实名认证平台,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已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积极应用《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提供游戏行为指引;积极探索人脸识别,并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监控并及时处理未成年人账号风险,大幅减少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登录、充值等情况。今年,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游戏内容、冒用家长身份而产生的纠纷同比大幅减少。头部游戏企业在多款产品中推出家长监护/服务平台,便于家长监管和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引导。
游戏行业主动探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多种方法。如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功能游戏,引导玩家自主学习、发挥创意、掌握知识、养成习惯、健康社交;与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合作,在游戏外开展游戏化教育活动、举办培训讲座,培养未成年人的游戏素养、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为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捐款捐物、培训教师、提供教育资源、设立图书室、搭建智能教室和运动场、研发游戏化团体活动和运动等,惠及数十万未成年人。
游戏行业将会继续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一起,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国内游戏市场收入下降、规模缩减,行业处于承压
蓄力阶段2022年全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游戏产业遇到多重困难,从生产、消费和投融资等各方面承压明显。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和用户规模、自主研发游戏销售收入、移动游戏销售收入等同比均有下降,整体规模缩减。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658.84亿元,同比减少306.29亿元,下降10.33%。而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销收入为2223.77亿元,同比下降了13.07%。
我国游戏产业由于受到新冠疫情以及缺乏新产品等因素的影响,游戏玩家人数由6.66亿的峰值回落至2022年底的6.64亿。因此,坚持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深耕细分化、差异化赛道,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中国游戏行业突破困境、健康发展的战略手段。
在市场收入下降、规模缩减、风险增大、进入存量竞争的前提下,游戏企业可能更趋向于对核心项目投入主要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而不是尝试、探索新品类和新领域;也可能趋向于长期更新和运营已上线且被用户认可的游戏产品,并且更为谨慎地立项和研发新品。长远看来,这两方面趋势都可能会影响市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进而影响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在疫情影响下,多家游戏企业为降低成本被迫降薪裁员、减少或停止招聘。游戏行业从业人员与待就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状态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目前,我国游戏行业正处于承压蓄力阶段。“风物长宜放眼量”,当下形势虽然严峻复杂,但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产业更长远的态势,我国游戏产业精品化、高质量健康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首先,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转变,我国将致力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游戏产业从行业资源到用户消费意愿与能力,都有望迎来触底后的反弹。其次,游戏产品的研发与运营过程是长期的,我国部分游戏企业经历了前些年飞速发展的积累后,在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有所储备,已具备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短期的市场震荡可能挤出资本泡沫、淘汰弱势企业、提升竞争难度,也促使游戏企业调整策略、修炼内功、应对挑战,为行业未来的回暖增长积蓄能量。最后,游戏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的一部分,随着全社会游戏素养的提升、游戏玩家的成长、新兴科技的持续助力、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入,游戏行业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三、游戏企业积极出海,直面全球激烈竞争,海外收入微降
近年来,我国游戏行业持续探索出海赛道,寻找海外市场增量,或将国内发行的游戏做本土化改编之后进入海外市场,或直接面向海外市场开发新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连续三年超过每年千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但疫情影响下全球游戏市场的下行、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以及海外竞争明显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为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0%;相对同期国内市场收入变化而言,降幅较小。
2022年,国际局势越发动荡复杂,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主要经济体政策趋于收紧,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我国游戏产业出海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近年来,海外各国各地区愈加重视游戏产业在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作用,美国、欧盟、沙特推行扶持当地游戏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海外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着重布局游戏及其周边产业链,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我国游戏出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买量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降低,在全球移动游戏市场扩张初期积累的优势受到极大冲击。
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规模也受到了国内市场缩减的影响而缩小。国内业务是大多数游戏企业海外业务的基础,国内营收下降影响了企业对海外市场的资金投入,国内新产品推出乏力或将影响海外产品创新。而且许多企业出海工作以国内人才为主力,受疫情影响,海内外工作团队线下交流受限,出海工作效率降低。
游戏行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出海形势,直面激烈竞争,深耕本土精细化运作。众多企业在兼顾国内市场的同时拓展全球布局。其中部分企业在游戏发行、渠道分发等环节,与海外发行商、渠道商合作,提高宣发效率;部分企业通过设立、收购海外工作室等方式发展研运一体化的业务模式。然而,由于海外游戏分销渠道依托于几大海外互联网巨头,游戏产品的审核、宣发受国外平台的制约较大。另外,我国游戏行业出海格局逐渐固化,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突围难度加剧,具有出海意愿的中小企业普遍选择与国内已具备海外市场基础的大企业合作,所以探索更为灵活的出海方式是游戏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游戏行业主动寻找海外市场新增量,探索游戏开发新品类、发行新区域。今年超休闲游戏将休闲与重度玩法相结合已成为海外市场的流行趋势。中东、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人口基数较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智能手机等游戏终端正从中低端机型向高端机型普及发展,营收潜力较大,是游戏海外市场增长的新区域。
四、游戏技术创新发展,跨领域助力数实融合
游戏具有多学科交叉、多媒介形态融合的特征,游戏产业是科技产业生态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前沿科技产业彼此驱动、共生发展。在包括游戏研发、运营、用户分析等多个环节中,应用到大量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芯片、服务器、通信网络、交互设备等硬件技术,游戏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美术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软件技术,以及云服务、动作捕捉、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综合技术。
近年来,游戏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游戏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趋势逐渐形成,游戏技术或成大国竞争的前沿阵地。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到索尼、微软、任天堂、电子艺界、英伟达等海外知名游戏相关企业,均加大了对游戏技术层面的投入,我国头部游戏企业也对此有所重视。游戏技术提升一方面可以满足游戏行业精品化、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在游戏行业的应用与实践,能产生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发挥更广泛的影响。
游戏产业技术成果在其他多个产业领域得到了深度应用。比如基于游戏建模与映射技术形成真实城市建筑、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等对应的数字资产;动作捕捉、图形渲染等技术促进数字虚拟人设计与应用;游戏引擎、云计算等技术助力数字工厂建设,推动传统工业产业信息化转型,探索远程控制、模拟仿真等数字化工业新功能;以人工智能配合游戏引擎模拟驾驶场景,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游戏技术助力智慧城市、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数实融合、不断创新。
游戏技术研发和应用,能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储备相关技术能力。游戏技术的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提质升级、数实融合的内生动力。
五、游戏传播中华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国产自主研发游戏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过去十年内获得主管部门审批的游戏产品中,由我国自主研发且迄今仍较为活跃的游戏约有四成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2022年,游戏行业更加重视游戏产品的文化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容创作核心,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
多家游戏企业与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和地方旅游局等开展深入合作,通过游戏角色、皮肤道具、剧情叙事、动画与音乐内容等多种方式普及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风土人情、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游戏中的运营活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引导玩家深入了解传统习俗与节日;通过在游戏外举办游戏音乐会、戏剧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以“国风”“国潮”“国乐”等方式将传统艺术与流行文化结合,以游戏影响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形成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在丰富玩家体验感的同时更好的传播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游戏行业一方面积极获取来自其他文创领域的知名IP授权,围绕其展开游戏设计开发;另一方面更重视原创IP的创作,注重游戏原生IP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并基于原创IP研发和衍生多元的内容和体验,如网络文学、影视、动漫、音乐、戏剧、实景演出、文旅项目或主题公园等。
国产自主研发游戏积极出海的过程中,不少出海游戏内容传播了中国文化,让大量海外玩家产生兴趣甚至共鸣,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同时立足中国文化、注重情感体验的国产自制研发游戏也为各国玩家提供了交流互动的空间,达到有效地增进各国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六、创新驱动“游戏+”蓬勃发展,游戏产业生态边界多元延展
游戏产业不断拓展与各类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玩法、内容、技术等方面的积累,赋能多个领域,向外拓展产业生态。
例如“游戏+科普”,主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功能游戏设计,面向青少年普及航空航天、动物植物等知识,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对科学的热情;面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常用软件使用方法,帮助消除“数字鸿沟”;面向大众开展安全宣传,普法反诈,提高公民网络安全意识等。
游戏行业还探索了“游戏+党史”,普及党的奋斗历史,讲述不同时期典型故事,弘扬建党精神。“游戏+医疗”,与专业医疗机构展开合作,以游戏的沉浸体验方式,向孤独症群体提供有效的辅助训练,以改善其境遇;又或者用于儿童斜弱视康复训练的功能游戏已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且有一定疗效。“游戏+体育”,培养玩家对特定体育运动的兴趣、普及知识,并帮助爱好者模拟体育竞技战术等。游戏企业积极与高校及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验证已有功能游戏的效果、探索研发新的实践案例,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推动游戏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当然,目前我国的功能游戏多为公益性产品,其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推动功能游戏更为健康快速地发展。
七、游戏行业共抗疫情,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2022年,游戏企业积极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政策,配合政府防疫举措,探索混合式办公模式,努力保障了生产工作有序进行。
游戏企业以党建引领抗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或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疫苗普及等工作。或协助社区,做好物资采购、陪护老人等后勤工作,并通过捐资捐物、提供数字技术支持等方式支援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游戏行业积极发掘红色资源,主动探索、创作具有可玩性的主旋律游戏,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游戏企业持续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除了捐款捐物外,尝试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公益方式。例如,与地方政府或公益组织对接,推进教育教学、体育健身、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为乡村和偏远地区青少年营造智能化学习、运动环境,培训教师;与地方文旅相结合,以游戏影响力贡献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帮助推行公共服务适老化设计;设计研发功能游戏,服务于科普宣传、医疗康复等。
一、中国游戏市场状况
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游戏市场发展受阻,销售收入和用户规模同比均有下降。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有所减少,但客户端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仍保持增长。中国游戏市场格局有结构性变化的趋势,就产品而言,休闲游戏的数量比重上升;就商业模式而言,中重度游戏仍为收入主流,但兼具内购与广告模式的休闲游戏的重要性在提升;从平台来看,游戏多端并发成为趋势,客户端游戏成为唯一收入增长类型。寻求细分市场领域突破、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坚持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思路,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增量来源。
(一)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658.84亿元,同比减少306.29亿元,下降10.33%。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到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影响,宏观经济仍处于恢复阶段,用户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减弱。二是行业对市场发展预期不够乐观,信心不足,头部企业立项谨慎、中小企业难获投资,游戏新品上线数量少。三是受国内疫情影响,游戏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受限。如经营成本大幅提高、项目储备不足、现金流出现缺口、团队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等。
(二)中国游戏用户规模
2022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为6.64亿人,同比下降0.33%。继去年用户规模增长放缓后,今年用户规模也出现了近十年以来首次下降。下降的因素,则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缺乏新产品等原因,导致用户流失,我国的游戏用户规模正式进入了存量市场时代。
(三)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223.77亿元,同比下降了13.07%。在今年缺少爆款新品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游戏的实际销售收入主要由一些长线运营的头部产品带动;而上线时间较长、处于稳定期的游戏产品,其收入通常会有所下降。这也是自主研发游戏总体市场收入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但自主研发游戏是中国游戏市场的营收主体。
二、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状况
因为我国越来越多游戏企业将出海作为重点发展战略,呈现出开展海外业务的游戏企业数量增多、出海游戏产品增多、出海区域不断拓展的趋势。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0%。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收入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国内市场收入降幅。然而,游戏出海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汇率波动带来负面影响;海外当地贸易保护与政策限制增强;海外市场运营成本持续增加;全球游戏市场增长放缓;各国更重视本土游戏行业发展,多家头部游戏企业对移动游戏的投入增加等。
(一)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70%,连续四年超过百亿美元的规模。相对同期国内市场收入变化而言,降幅较小。下降原因包括:疫情影响下全球主要游戏市场普遍低迷、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以及海外竞争明显加剧。
(二)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前100类型收入占比
2022年,在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前100的游戏中,策略类游戏占比38.76%,角色扮演类游戏占比12.76%,射击类游戏占比12.35%。这三类游戏合计占比达到63.87%。从近三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来看,策略类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和射击游戏仍是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出海营收的主要类型。
(三)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重点地区收入占比
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地区分布中,美国市场占比为32.31%,日本市场占比为17.12%,韩国市场占比为6.97%,这三个国家依然是中国游戏企业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合计占比达56.4%。此外,德国、英国、法国三国的市场占比合计也有9.18%。
近三年来,自主研发游戏在美日韩欧之外地区的收入占比不断增加。中东和非洲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移动游戏市场分别预计增长11.1%、6.9%和5.1%。出海企业或将加大对海外新兴市场的拓展力度。
三、中国游戏细分市场状况
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出现了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了我国游戏市场规模发展。移动游戏仍占市场主导地位,但占比有所下降。客户端游戏实际销售收入持续升高,占比增加。网页游戏、主机游戏市场收入下降。
(一)中国游戏产业细分市场收入占比
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中,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2.61%。这个比重低于2021年移动游戏所占比重(76.06%),也低于2022年上半年相应比重(74.75%)。移动游戏在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中仍是主力,但占比在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游戏市场用户规模、总体收入和各平台上游戏收入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销收入连续三年增长,尤其在今年实现了4.38%的逆势增长。今年客户端游戏市场占比23.08%,也高于去年的19.83%。
(二)中国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及用户规模
1.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930.58亿元,比2021年减少324.8亿元,同比下降14.40%;自2014年以来,7年间增长到8倍的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出现了首次下降。除了疫情影响和用户规模下降外,游戏新品上线少也是重要原因。
2022年,我国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占游戏市场总体规模的比例为72.61%,近五年以来首次降低。
2.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
2022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约达6.54亿人,同比下降0.23%。移动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停滞。
3.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类型数量占比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以角色扮演类游戏,卡牌类游戏和策略类游戏为主,占比分别为24%,12%和11%。近三年来,角色扮演类始终是头部移动游戏产品中数量最多的游戏类型;但上述三类游戏的总体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国头部移动游戏逐渐变得更为多样化。
4.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类型收入占比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角色扮演类游戏总收入最高,占比为18.17%;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次之,占比为15.31%;射击类游戏位居第三,占比为14.94%,三者占总收入的48.42%。角色扮演类游戏是移动游戏市场占据份额最大的游戏类型,在头部游戏产品中其数量和收入均占优势,盈利能力较强。相比在收入头部游戏中数量更占优势的策略类游戏与卡牌类游戏,面向细分领域核心玩家的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与射击游戏,盈利能力更强。
5.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IP来源类型数量占比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从IP不同来源来看,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原创IP,占比为53%。近三年,头部移动游戏中源于原创IP的游戏数量逐年增多。另外有23%、7%和6%移动游戏的IP分别源自客户端游戏、小说和主机/单机游戏。
6.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IP来源类型收入分布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原创IP的游戏收入最高,占比为45.39%;此后依次是由客户端游戏、主机/单机游戏和小说改编而来的移动游戏,收入占比分别为37.32%、7.65%和3.71%。头部移动游戏产品IP类型的收入分布与数量分布相近。
7.收入排名前100移动游戏产品题材类型数量和收入占比
2022年,在收入排名前100的移动游戏产品中,数量占比最高的三种题材类型分别是玄幻/魔幻题材、弱题材和历史题材,占比分别是25%、18%和13%。流水收入最高的三种题材类型分别是玄幻/魔幻题材、现代题材和文化融合题材,占比分别为22.26%、18.09%和13.82%。近三年来,玄幻/魔幻题材类游戏在数量和流水收入占比中均位列第一。
(三)中国客户端游戏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613.73亿元,同比增长4.38%。收入位居前十的客户端游戏的收入总和,占比48.16%。近三年,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在行业整体不景气背景下尤为亮眼。其原因或是在缺少爆款新品的情况下,客户端游戏核心用户玩家的游玩习惯、付费习惯和付费率相对稳定;而疫情居家带来更多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时间。因此客户端游戏市场比移动游戏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但从更长时间来分析,自2014年以来,客户端游戏市场收入始终在600亿元上下波动,幅度最大约50亿元。因此客户端游戏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还需要有更多有力的优秀产品和更为精彩的用户体验来拓展。
(四)中国网页游戏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52.80亿元,同比下降12.44%。中国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连续七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国内市场进一步萎缩。
(五)中国主机游戏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主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3.53亿元,同比下降8.80%。主要原因是新游戏上线数量和整体表现弱于去年。
四、中国游戏分品类市场状况
(一)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178.02亿元,同比减少223.79亿元,同比下降15.96%。除了与整体游戏市场低迷相似原因外,今年电竞游戏缺乏爆款新品,也有所影响。
(二)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
2022年,中国二次元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42.01亿元,同比下降14.86%。下降主要原因是缺乏现象级新品游戏,目前头部二次元移动游戏大多处于运营稳定期而非收入较高的爆发期。
(三)中国休闲移动游戏收入
2022年,中国休闲移动游戏收入为344.38亿元,同比下降0.62%。其中内购产生的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95.77亿元,包含在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中。广告变现收入为248.61亿元,是用户间接付费,因此不计入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数据中。
广告变现收入一直是休闲移动游戏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去年相比,今年我国休闲移动游戏广告变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降低,这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国内疫情影响了休闲移动游戏的发行量和下载量,二是游戏内广告数量不断增多、内容趋向同质化、质量有限等降低了广告转化效果。头部休闲移动游戏呈现出长线运营、精品化发展的趋势。社交属性或可进一步提升休闲移动游戏的用户规模和运营潜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同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游戏产业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文化、科技、人文各领域持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游戏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前景看,已经展现出以下五方面新趋势:
一是推动健康发展会进一步成为首要目标。近年来,游戏行业深入贯彻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加强内容导向管理,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游戏行业管理长管长严背景下,未来行业会进一步筑牢防沉迷阵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研发出更多导向正确、基调健康的作品,推动产业实现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发展。
二是游戏产业生态会进一步走向完善。游戏行业用户红利逐渐消退,整体增速放缓,未来游戏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坚持质与量并齐,以质的提升为优先,产品策划、项目立项、投融资活动等都会以稳为主。随着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和发展思路的不断优化,游戏产业生态将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是游戏产业会进一步迈向全球化发展。2022年,国内游戏市场指标下滑明显,相较而言出海市场营收仅下降3.7%,抗压性较好。大量中小企业积极谋求出海发展,国产自研游戏随着品质的提升也越来越被海外用户所接受。未来预计游戏企业会继续深耕出海赛道,通过发展精细化运营和一体化模式,在欧美、亚洲成熟市场巩固优势,向中东、非洲和拉美等人口红利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投入资源,抢占先机。
四是游戏的跨界融合效应会进一步增强。在头部肩部游戏企业纷纷布局功能游戏,游戏对医疗、文旅、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辐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游戏产品的娱乐属性将被淡化,反之其社会功能属性将被放大,游戏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和反哺作用提升,公众对游戏行业的负面观感会逐步加以扭转。游戏衍生业态及围绕游戏IP改编的影视、动漫、网络文学等文化产品也将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精神需求。
五是游戏文化载体的定位会进一步明确。数据显示,十年间维持长线运营的游戏产品中,有超过四成突出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含有中华文化元素的游戏产品更容易受到市场和用户的肯定,也具有相对更持久的生命周期。可以预见,游戏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口味,进一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素材,在产品中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丰富中华文化基因的数字化表达,从而客观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话题互动 您对中国游戏产业未来发展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推荐收听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