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预测: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特点、名单
第3794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进入“十四五”时期,新的发展格局为我国文化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技术赋能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技术创新在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将更加明显,全面赋能内容创作、产品创新、理念突破与治理升级。
那么什么是技术创新中心呢?
什么是技术创新中心
“认定和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是文旅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的部署规划。这次文旅部开展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是继2021年开展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之后的又一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近日文旅部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则(试行)》(下称《工作规则》),技术创新中心是文化和旅游领域技术创新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是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培育基地,定位于实现从科技到技术的转化,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事实上,这并不是国家部门首次提出建设技术创新中心。2017年,科技部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制定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文件指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阐释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概念,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针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方案》提出“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催生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形成若干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通过梳理现有相关理论和实践,文化产业评论(ID: whcypl)认为,可以将文化和旅游技术创新中心(下称文旅创新中心)的概念细化为:是集聚综合资源、立足前沿视野、创新能力突出、技术驱动效果明显的空间。由于其辐射、引领能力强,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策源地,也是未来建设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技术创新中心的前置动作。创新力、前瞻性、集聚力与辐射性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关键特征。
由点及面,文化与旅游技术创新中心的多样特征
第一,是创新力。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创新能力是文旅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工作规则》中明确将技术创新能力列为申报文旅创新中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将技术创新优势列为筛选的关键标准。换言之,创新力是文旅创新中心的立命之本,更是中心生命力的源头与根基,这要求文旅创新中心打破惯有思维和既定规律,通过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相关技术功能性、科学性的突破(提升“长板”技术、攻关“卡脖子”),实现在认知、体验、审美等方面对现有服务、产品等进行模式与内容的双重超越。
第二,是前瞻性。“根据文化和旅游行业需要,开展本领域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是文旅创新中心的首要职责。中心关注与行业实时动态紧密相关的问题,聚焦关键技术领域,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化需求,研究成果需要对现实问题或者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给出有洞察性的、及时的战略或应用指导,并对未来形势给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工作内容尤其强调敏锐性、突破性、差异性与指引性。
第三,是集聚力。与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似,文化和旅游部预支持的技术创新中心同样不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传统知识生产型机构,《通知》特别提出鼓励各类企业参与申报。《工作规则》中更特别提出,“鼓励以企业为核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申报,由依托单位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第一责任主体”,同时“原则上不支持单一类型单位进行联合申报”。这样着意促进多类型单位联合,极大提升了文旅创新中心的资源集聚能力,行业、专长各异的人才、机构以及关键资本由此联合在一起,由聚集到聚变,为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带来核爆能量。
第四,是辐射性。《工作规则》中多次强调科技成果转化。文旅创新中心的关键价值在于,以知识生产带来溢出效应,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的同时,提升中心技术成果本身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思维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未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乃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孵化基础。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曾盘点过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参考文章:文旅部37个重点实验室,究竟研究出了哪些重点成果?)与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参考文章:深度解析:全国19家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模式与特点)。
回顾前文,重点实验室以课题为主,强调对理论、专题的把控和对细节的深入发掘,研究议题在微观上或许与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一定距离,但对实践活动常常具有更为持久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又以技术应用为主,不具备研发能力。
因此,从作用上看,文旅创新中心联合了重点实验室和旅游技术示范园区的特征,在强调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强强联合的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在研究中打造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成果的“原产地”,在实践中进行现有成果的试验与“改良”,同步推进知识创造与技术“熟化”。
从现有基础这一层面出发,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大胆猜测,在列的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因其现有的发展成果和资源交叉经验,或可成为首批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的孵化地。
从重点实验室的地区分布上看,北京(12家)、上海(3家)、江苏省(3家)、浙江省(3家)是目前文化和旅游领域技术研发单位相对集聚的地图(旅游科技示范区的地区分布较为平均,在此不做特殊分析),而从关注领域上看,文物保护技术、沉浸式交互体验、大数据应用与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是重点发力领域。结合已公布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名单可见,综合类创新中心多以地区划分(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而领域类创新中心多以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影响产业安全、参与全球竞争的细分关键技术领域为主轴。
尽管分属不同部门,文旅创新中心的关键作用之一也是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技术创新中心提供发展基地。而基于未来发展增量和未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同时猜测,首批文旅创新中心的分布可能在注重高校、研究院所、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大协作、网络化管理的同时,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文化科技力量有活力、有条件的北京、江浙等地区,首先支持建立一批有协同创新力的文旅创新中心。
在主攻领域上,结合当下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实际需求,首批文旅创新中心或将聚焦文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元宇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大数据、文旅场景化应用等热门议题,通过创新力、技术力、金融力等多要素对接,推动各行业跨界融合,为我国文化建设营造技术原产地。
这次文化和旅游部开展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无疑为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带来了一阵新风。申报刚一开始,就引起了多方的热烈反响。目前离申报截止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在此为各申报单位摇旗呐喊。让我们拭目以待,一起来验证今天的猜想!
观众互动:在留言区留下你对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的想法吧!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首批入选的单位都可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