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火星生活体验来了,火星1号基地再次点燃火星热潮
火星,与地球相距2亿公里的这位邻居,现在被地球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
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8:33左右,经历了数次推迟之后,马斯克麾下的SpaceX“星舰”——计划中移民火星的飞船,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发射场点火发射,万众瞩目的星舰起飞后按指定路线上飞行了不到4分钟,就失控并旋转下坠,最终解体爆炸,未能完成既定任务。
不过马斯克并不认为此次发射完全失败,他表示下次发射将很快到来,而他的火星梦想也没有任何动摇。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合肥启动,重头戏即是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4月28日,另外一个与火星密切相关的活动在河西走廊的火星1号基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专家、科研机构代表、专业科普工作者与相关产业代表,在充满科幻色彩的场景中共同开启了一场面向未来的“火星之旅”。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作为专业媒体应邀出席此次活动,现场见证了火星主题航天文旅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因为在2022年曾对航天文旅的典型代表火星1号基地做过详细介绍,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对这个项目并不陌生,然而当我们再次走进火星1号基地时还是感到眼前一亮,并且随着了解的加深,我们对项目的内涵与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多思考。
过去的一年间,火星1号基地在软硬件系统上都有了显著更新:作为一个平台IP,它的定位与内涵更加清晰明了,知识体系日趋完善;作为一个兼顾科普、旅游、研学等诸多功能的基地,它的设施更加完备,体验感大大提升;作为一个庞大的火星主题项目,它经过反复酝酿推出了纲领性文件《萤火计划》,为未来的火星共创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种升级迭代在游客层面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各种平台上的用户反馈都非常积极。
从文旅产业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这种升级迭代的背后不是大干快上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明确的逻辑。
火星1号基地与火星环境非常近似,这是项目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仅有天赋远远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而科普工作也同样重要,2022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强科普工作。
和大多数景区与游乐场所不同,火星1号基地旨在成为航天强国建设中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是航天强国梦想的展现,承担有重要的科研与科普价值。随着基地建设的加速,科研与科普的能力也同步增强,这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也是项目突出的加分项。
基地的首席航天文化顾问、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专家、原常务副主任冯春萍女士对如何推广航天文化有深入研究,她认为,随着大众对航天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普活动需要融合当下新技术、新形式,让科学“活起来”,从而激发新生代青少年的兴趣,并带动大众从观看科普到参与科普。火星1号基地很好地在实践中落实了这一点。
2022年7月,穷游网曾发布了《会玩的中国人:玩转航天旅游》报告,这份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报告对航天旅游消费者特点以及国内航天旅游目的地作了分析,认为火星1号基地最吸引人的几点是:与火星拥有同款地理风貌、能体验航天员生活、非常新奇的体验环境、严密而成体系的知识构成等。
在航天科研机构的指导下,火星1号基地经过近五年的持续建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沉浸式航天体验设施和科普、研学体系,构建了多元新业态火星生活场景,运营团队也日益成熟。可以说,如今火星1号基地作为一个研学基地、科普基地或旅游目的地,已具有完善的运营体系,是一个成熟的项目。
火星1号基地建成了包括乘员舱、总控舱、生物舱、气闸舱等在内的九大模拟舱,还有科技感十足的三大体验中心、四大主题内容以及30种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这里可以模拟体验航天员的真实训练日常及生存环境。
据悉,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基地还将不断同步升级科研、科普项目,通过专业性、体系化、趣味性的形式,为航天文旅创新发展提供开放型、自生长的火星场景新样板,让人们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航天的魅力,从吃穿住行等日常细节中感受未来的火星生活方式。
发展到今天,火星1号基地已经深度融入到了当地的文旅体系之中,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与政策支持。
火星1号基地已然成为金昌市对外进行城市形象宣传的一张新名片,也是甘肃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重点打造的航天文化重要载体,是“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站点。
△在席卷全国的文旅局长出圈活动中,金昌市文旅局长选择了火星1号基地为宣传点
这种意义上的升级迭代不易被游客察觉,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的文旅项目没有政策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火星1号基地在政策层面的升级显现出项目进入到一种良性发展态势之中,与大的发展环境融合互补也预示着未来会得到更多直接或间接的资源支持。
简而言之,火星1号基地未来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火星1号基地与萤火计划发起人白帆坚信,人类必将飞向更广袤的星际,火星是第一站,从在地球上建造模拟火星基地开始,经历火星模拟、深空运输、载人登火、无人基地、火星前哨、火星基地、生态圈1号、火星城市八大阶段后,建成一个自给自足、满足人类生活生产需求的火星家园,才是推进这个项目的终极目标与意义所在。
为了完成这个长期的、庞大的创新项目,必须要有一个纲领性文件做指引, “萤火计划”应运而生,在价值观层面为整个项目发展定下基调:立足当下的科技发展,遥望人类的星际未来。而白帆董事长所阐述的正是“萤火计划”的核心内涵。
作为落实“萤火计划”的重要举措,火星1号基地推出了2023未来火星生活“品牌共创计划”和“公益科普计划”,力图聚合科研、科普、产业等各方资源,重点打造“萤火实验室”,以“火星”作为链接未来的场景和平台,围绕科技力、公益力、美学力、产业力四大能力属性,赋能不同用户对象。
“萤火计划”是以火星做为锚点,站在未来,走向未来。它强调的是社会实验价值,希望以全民共创的形式探索火星场景,最终建成一个自给自足、满足人类幸福生活的火星家园。
火星1号基地在短短的几年发展时间里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模式可以推广,经验值得总结。
在采访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火星1号基地是个很好的项目,有很强吸引力,市场前景看好,但看起来并不适合落地到其他区域尤其是大城市以及东部地区,因为其他城市缺乏这样的自然禀赋,也没有这么巨大的物理空间。
白帆对此做了详细阐述。在他看来,火星1号基地作为一个平台IP,支撑其正常运行的其实是背后之“萤火计划”所创建的一套完备的知识与内容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天都在更新成长,并且这个体系是火星开放生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因此就具有无限的合作可能。事实上,每一家博物馆科技馆、每一个公园、每一个休闲消费空间,都可以成为火星项目的载体,在知识体系的支撑下,通过AI、AR、VR、XR、元宇宙等应用型技术手段,不同地区的用户都能获得同样极致的沉浸式体验。
外在形态虽然重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内在的核心支撑系统才是根基,才是持久强大的动力。
火星1号基地以及“萤火计划”与国家的“探火工程”深度配合,同频共振,具有高度的前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基于宏大的叙事推动这类庞大的项目,离开国家意志的支持,再强的个体也无能为力。这不是投机心态,也不是高度依赖政策,而是一种普遍规律,即便实力强劲的SpaceX,如果离开NASA的支持,马上会变得举步维艰甚至无法生存。
与国家的规划配合,并不意味着亦步亦趋、坐享其成,反而更需要开拓创新,发挥自己所能,彰显自身价值。就像火星1号基地这样,在当下种一颗火种,提前为未来做准备,通过模拟环境中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未来真实火星的探测、研究、登陆和定居提供宝贵经验,为国家“探火工程”贡献积极的社会力量。
毫无疑问,火星1号基地是个高起点、大体量的项目,据悉项目已累计投入了数亿元资金,这样的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压力,没有强大的信念、没有足够的情怀支撑,很难持续推进下去。同时,大项目也容易让人产生浮躁的心态,急于冒进,放松质量要求,形成长远发展隐患。
回顾文旅行业这些年的发展,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较小的项目上也有体现,例如一哄而上的民宿建设热潮中,太多投资者想的不是怎么做好服务增强用户体验,而是希望半年回本尽快挣大钱,最终被市场无情惩罚。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踏实赶路,这种作风值得文旅人牢记在心。
在2022年,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火星1号基地定位:“这是一个新型的文化、旅游、科技、数字化等深度融合平台,以内容为基础,由数据所驱动,在线下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提供丰富的体验形式,在线上则聚焦于火星IP,通过DaaS(数据即服务)形式为目标用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全场景、多元化的服务与产品体系。”
今天,火星1号基地项目完成了重要的升级,正在朝着线上共创、线下共建相融合的平台型社区目标不断演进。未来,科创与共创将在这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从创意内容到产品产业闭环式落地的“自给自足”火星生态圈,自下而上产出更多的内容、产品和场景。
而如果我们将视角拉远,就会发现一个更清晰的构架:火星1号基地自身已转化为“萤火计划”的一部分, 并以“萤火实验室”为平台和载体,面向大众,共创共建第一个实践和落地场景。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成熟落地,地理空间的限制可以忽略不计,项目的形态也会多种多样,火星主题公园、火星博物馆、火星教育基地、火星度假园区等应有尽有;所有的项目都在“萤火计划”的统筹之下,围绕着火星主题与火星IP,通过沉浸式文旅、主题度假休闲、科普式研学、应用型科研、未来型文创等多种运营方式,构建出一个有独特IP体系、有社交化流量运营、有混合式场景布局、且充满中国底色的火星生活体系。
我们可以再做一个简单的对比。“萤火计划”与马斯克的移民火星计划尽管都是火星主题,也都是充满情怀且极为庞大的项目,但区别也很明显:马斯克的计划更侧重于运输与建设,聚焦于如何在火星建设一座百万人口之城,关注技术远大于关注生活,至于火星生活会是什么样,马斯克并未具体描述,人们也无从参与到他的火星生活设计之中。而 “萤火计划”则更多地聚焦于未来的火星生活,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关注的重点是人如何更好地生活——不管是在地球还是火星亦或是其他星球,强调了人人参与和“共创”的理念,至于运输与建设则主要由国家“探火计划”负责,而“萤火计划”则是在公众影响力上发挥积极辅助作用。
五年后的火星1号基地与“萤火计划”会发展成为什么模样呢?因为在文旅领域并没有同类的发展模板可以比对,因此坦率地说,对这个问题我们没有准确答案。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认为,“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新时期的文旅行业需要更多元的业态和模式,也有足够的体量容纳更多的“新物种”。对火星1号基地与“萤火计划”这样尚处于“少年阶段”的项目,我们不妨少一分功利之心多一分战略定力,“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理应向每一位有情怀有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做事的文旅从业者献上真诚的掌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