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产业评论原创 2018-05-27

文化产业评论:去年,雒部长在文化部主办的多项全国会议中进行了多次讲话,在人民日报中也刊发了多篇文章。现在文化产业评论按照推送的时间顺序,梳理雒部长2015年的精彩发言与文章,以供学习。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研究团队(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whcypl@126.com】


干货大盘点系列


2016新年,文化产业评论整理了去年优秀文章,提炼干货,再次分享给朋友们!敬请关注。


1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当前艺术创作面临六个方面问题


这篇文章推送于2015年4月28日(点击查看原文),是在文化部主办的2015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中,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梳理了当前艺术创作生产所面临的六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艺术创作重视不够。


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艺术创作生产缺乏政策、资金、场地支持。院团转企改制后,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给院团生存发展造成了困难。


二是人才不足成为艺术生产的短板。


一些艺术院团吸引力下降,加之多元文化冲击,舞台艺术的待遇差、成才周期长等因素,导致艺术人才大量流失,戏曲院校招生困难,青黄不接。有的院团急功近利,把创作部门当作包袱甩掉,大量舞台艺术编剧人才跳槽转行,直接导致优秀剧本匮乏,原创能力下降。


三是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艺术生产的规模和艺术作品的数量都呈井喷式发展,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前所未有,摆脱了短缺局面。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之作还不够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家大师还不够多。这与当前艺术创作中的浮躁心态不无关系。一些艺术工作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肯花时间深入生活,不下功夫精益求精,不用心思打磨作品,导致作品思想浅薄、质量平庸。


四是重形式轻内容。


有的艺术作品沉醉于形式技巧,内容空洞无物;有的追求奢华和大场面、大制作,打造所谓的视觉盛宴,但思想贫瘠、精神苍白;有的甚至消解崇高、扭曲价值。像这样片面追求形式至上、为形式而形式的艺术作品,即使有再华丽的场面、再新颖的设计、再娴熟的技巧,也只能像缺乏灵魂的躯壳、没有生命的假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五是重市场轻责任。


受市场利益驱动,有的艺术工作者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自我炒作、一味媚俗,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成为市场奴隶。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放弃了责任。


六是重评奖轻评论。


评奖过多过滥,奖项重复交叉,有的地方为获奖而创作,把评奖当作“指挥棒”。一些艺术评论沦为“人情评论”和“红包评论”,盲目套用西方文艺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弱化了褒贬甄别的功能,销蚀了战斗力和说服力。 


2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全国文化法治工作会议讲话(全文)


这篇文章推送于2015年5月19日(点击查看原文),在文化部于京召开的人国文化法治工作会议中(这是文化部自2006年以来又一次专门就所负责领域的法治工作召开的全国性会议),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代表党组讲了三点意见。


2.1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法治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


当前推进文化系统的法治建设,其有三点重要意义:第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有力保障;第三是提高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第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手段;第五是保障和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强大武器。


2.2 文化法治建设的成效与不足


我国文化法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分散到体系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梳理总结。


首先,雒部长从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文化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一,文化法律法规体初步建立,包含四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文化法律法规数量不断增多;二是文化法律法规的时效性、适用性进一步增强;三是地方配套性立法发展迅速;四是文化立法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立法技术有所提升。


  • 第二,法律法规的贯彻力度不断增强,包含三方面:一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逐步推进;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开展;三是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 第三,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包含三方面: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二是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法治宣传更加深入有效。


其次,雒部长总结了文化法治建设的3点经验:


第一,要紧紧围绕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第二,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以点带面。第三,要与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相协调。


最后,雒部长指出了文化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问题:第一,文化领域的立法数量总体偏少。第二,文化立法层次仍然较低。第三,文化建设各领域立法不平衡。第四,文化执法的保障仍然不够充分。第五,文化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第六,专业化的文化法治队伍尚不健全。


成因: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地讲,文化法治工作比较敏感复杂,文化立法周期长、环节多、涉及面广、协调工作量大。从主观上来讲,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推动文化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立法观念落后,提不出高质量的法律法规草案;三是法治队伍建设得不到足够重视;这些主观因素,归根结义,是领导干部还没有养成法治思维。


2.3 全面加强文化法治建设


未来五年,是我国文化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把握住机遇,找准着力点,大力推动文化法治建设。


文化法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原则:雒部长指出了文化法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


文化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第一,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必须把加快文化立法作为文化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第三,扎实推进法治宣传;第四,下大力气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第五,加强文化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


做好法治建设的具体要求: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要加强学习;第三,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典型示范。


3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本文推送于2015年7月9日(点击查看原文),本文是雒部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主要分析了:认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全面把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这两大方面。


首先是深刻认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全面把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四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发展;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五是促进文化与科技尝试整合发展。


4【权威解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辉煌


这篇文章推送于2015年10月10日(点击查看原文),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委在京举办“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三场报告,邀请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围绕“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就作报告。


问:“十二五”时期中央对文化建设有哪些重大部署,文化建设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不断巩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理论指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道路的动力,就是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条道路的目的,就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问: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以来文艺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讲话发表一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文艺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一是低俗媚俗文艺作品得到遏制;二是大批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其丰富性、深入性、持续性近年少有;三是天价片酬降温,文艺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和平衡;四是文艺工作者不仅注重艺术水准的提高,更关注自身高尚品德和健康情趣的养成,注重以严谨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五是文艺作品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开始得到扭转。秉持“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精品意识的文艺作品更多地受到关注和好评;六是大力改革文艺评奖制度。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了一批、精简压缩了一批,总体减少了60%以上。同时,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严肃评奖纪律,杜绝不正之风;七是大力扭转文艺评论风气,对各种不良艺术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让人民满意”越来越成为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八是国家对文艺创作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出台了更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更加有效的方针政策,采取了更有力的扶持措施。比如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并即将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总体来说,“十二五”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作力度明显加大,我国文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问:“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第一个成就,是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第二个成就,是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第三个成就,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大增强;第四个成就,是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进一步增强。


问: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做到三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首先把内容做优做好;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特别是要注重把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三是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充满活力。


问:“十二五”时期,我国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是理清家底;二是加快立法;三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四是千方百计让文物活起来;五是追讨流失海外的文物。


问:您觉得文化产业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文化产业以创新创意为核心,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回报高、吸纳就业广、易与新技术对接、易与相关产业融合等特点,因此被称为朝阳产业。


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创新型国家战略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解决现在文化产业规模小、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要打造文化航空母舰企业。二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结合,让文化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三是与“一带一路”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问:“十二五”期间,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一是对外文化工作影响覆盖全球;二是围绕“一带一路”大力开展对外文化工作;三是对外文化工作内涵不断丰富与深化;四是对外文化贸易体系逐步建立;五是对港澳台文化工作日益深化。


5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这篇文章推送于2015年11月26日(点击查看原文),这是人民日报发表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文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第一,繁荣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也是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灵魂所在。推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艺术只有贯注思想、蕴涵精神,具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真正的价值,才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少儿题材的创作生产,并加大推广力度。


第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资源。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振兴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


第三,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第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第五,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深化人文交流;加快发展文化贸易。


如需一次性了解以上文章的全部内容,请回复关键词“雒树刚”,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编辑:赵雅兰、韩东庆

文化产业评论分享文化产业见识专注文化+互联网+见识·态度·深度咨询·商学·资本
交流/合作请加微信号:7759813投稿:whcypl@126.com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