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庆沙尘暴的小村庄
.
和上个月的北京人不一样,偏僻小村六里庄的人民遭遇几十年一见的沙尘暴时,纷纷上街欣赏“大好风光”。
小朋友们开展打土仗、堆土人、滚土球的活动,战况激烈,据悉共有13名小朋友被活埋。
镇上的风俗业龙头“桃花庄”近年营业额下滑,借此看到了新的转机。风俗业从业者们决定靠沙吃沙,将桃花庄改造成沙漠主题旅游景点。
这是另一时空里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野史记载中这里的人民永远生龙活虎,那种脱离了高级趣味的坦荡态度让当代人感到陌生又熟悉。
4月19日在这里和七夕一样隆重。当地诗人用诗记录了这一天的风俗:“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 可惜后世人误读其中真义。
村民们从未放弃过对更饱满的生活的探索。虽然前人的智慧告诉他们“酒后行房,颠倒五脏”,仍然有村民执着地求教名医孙思邈:酒后就要行房怎么办?名医答:不用怕,酒后行房颠倒五脏,您再行一次,它不就颠倒回来了么?
小村子为保护少年儿童,集中烧毁了大批春宫图集和房中术等书籍,引来围观村民扼腕叹息。有小朋友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爸爸叮嘱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他爸爸看过这些书。并且他爸爸还说告诉他,书里很多房中术都是骗人的,并不实用,烧得好!
但凡有点常识都看得出这些纯属虚构,六里庄其实是东东枪早期播客作品《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里的虚拟宇宙。我实测了一圈,从编辑部到公路同事都知道东东枪,知道他的书《六里庄遗事》和他的话剧《六里庄艳俗生活》,却没一个人知道这个产自互联网上个时代的电台。
在播客风口已经快过了的当下,很难想象那时做个播客有多难:2006年几乎没有支持自制音频、视频内容分享传播的网站,六间房、优酷、土豆刚刚起步,一些音乐分享网站只支持歌曲上传,非歌曲类内容会被删掉。23岁的东东枪用业余时间录音、剪辑后,只能把链接传上网,供粉丝下载到他们的移动端收听设备:魅族或诺基亚手机。
更别提那会儿没有微博、微信,不存在什么一键分享。
这样的条件中竟然诞生了一个传播学上的例外:《六里庄》粉丝人数每天能上涨三到五万。现在在微博上搜六里庄,你就能进入一个集体回忆的虫洞:那些年春运返乡的途中、考研临近却听不进去《美国之声》的焦虑夜晚,茫茫戈壁上的自驾游路上,不同的人听的都是一样的声音。
《六里庄》只做了十六期就停播了,那个年代的互联网有许多类似的短命的遗憾。但即使十五年过去,它仍无形中辐射着今天,影响着当代的表达。你嘴边儿上的恶俗歌曲可能都是出于这里,比如“小螺号瞎他妈吹,海鸥听了瞎他妈飞”。
再比如上个月黄沙漫天那几日,我的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六里庄》中的歌曲《我爱沙尘暴》:“深深呼吸沙土的味道,呼吸困难的感觉真的很奇妙”。我这才翻开了这段互联网尘封的记忆。
有趣的是,现在在网易云上有关沙尘暴的这一期下还有网友留言:“当年还有沙尘暴,如今三北防护林修好了,没有风了,只有雾霾。”
这篇推送并非我听完了之后的安利,如果你听了十六期节目也没有觉得多好笑也不要来打我,毕竟连当年笑到停不下来的粉丝也有人反映:现在再听,笑不太出来了。
大笑属于特定的年龄。人被捶打到一定年纪后,听出一个梗他再没法击节叫好,而是会略带疲倦地会心一笑:我懂。
这大概就是成熟。
当年,有一句话,王三姐曾对沈三变说过很多次。那句话是——“你能不能成熟一点?”沈三变总是笑笑,不回答。那是他们还在一起的时候。王三姐最后一次对沈三变说这句话的时候,沈三变回答了她,他说“我能成熟。但你会后悔的。”又过了很多年,三姐才知道沈三变说的是对的。
-------《六里庄人民广播电台》
对成熟庆幸又惋惜之余,我们还能对十五年前的互联网缅怀一番。那时简陋到闭塞的传播渠道里栖居了许多生猛泼皮,好比十八岁的男孩在小树林里用一件羽绒服裹着自己和姑娘,人老后脸皮不厚点都不好意思回忆,再好比一些陕北老汉喝多了才有胆子唱的一首信天游:
图片来源:知乎@二月初五
于是我更能理解最近频频见到的喝大了就脱裤子的行为。就算穿上衣服,我们心里还是那个想脱光了迎着沙尘暴奔跑的赤子。
撰文:小饼干
编辑:小饼干
视觉:晚牙
上期阅读
全国最废的说唱比赛,
一场完全抛弃技术的家庭伦理盛宴
猜你喜欢
2020幸好有这部动画片
我能相信我们的世界还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