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不再雾里看花与国际工程的新思考

2017-05-08 Happy Guan BIM学习网

做这个题目,两个考虑:一是5月14-15一带一路国际会议在京城召开,几十个国家元首将出席,肯定会成为一时关注焦点;二是很多大学者大专家也写了很多分析文章,很高屋建瓴,但隐含很多认知前提,同时这些文章大多各执一点,综合起来依然一头雾水。


笔者本人本科学生物工程,辅修计算机应用,2002-2004在外经贸大学在职进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生课程,后在清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做了6年建设管理培训与咨询的工作,期间在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拿到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10年创业并专注于BIM、不动产运营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2014年参加同济EMBA开始系统梳理与学习企业战略与管理相关知识。专业背景是个大杂烩,也未深入参与太多专业项目,但还算具备一定的系统与建筑整体思维能力。个人局限性,此文难免错漏偏颇,敬请见谅!

 

1.一带一路战略的本质原因与背景

产能过剩与资本出路是两个表面原因,核心归结就是资本诉求。


改革开发事实一步一步走的资本路线,资本的核心诉求是实现自我增值,中国几十年在全球一只独秀的GDP增长速度,既是资本作用的结果同时吸引了更多资本的进入。


投资与资本回收之间存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差,短的如过桥资金、民间短期高利贷,长的如真PPP项目可能数十年才能收回收。我们都学过市场的手,供不应求则资本大量投入以追求超额利润,而资本大量投入形成产能后又供过于求,激烈竞争而无利可图,资本主义的周期论也是这个道理。


市场的缺陷依靠政府的调控来弥补,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一直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越发展经济体量越大,沉淀的资本和吸引的资本就越多,中国政府调控只能解决一国之内的问题,而无法调控全球,按全球需求投入的巨量资本形成产能之时,恰好全球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市场失灵现象以一个更高形态出现在当下的中国。


这几年大家经常听到的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拉动内需等,以及一带一路,本质都是要解决这个已经越来越清晰的市场失灵问题。


有观点认为中国在2013年实际进入明斯基时刻。资本进入增值循环,正常情况下企业收益在偿本付息后还有利润;第二阶段信贷扩张,企业激进投资扩大再生产,在产能未来完全转化为收益时,收益往往不够偿本付息,但足以付息而不至于出现资本挤兑破产;极端情况,资本到期而产能远未发挥价值等情况发生时,企业收益连利息都无法支付,企业为活命就职能不断拆借,并夸大资产延缓债务暴发,此时被忽悠进入资本大多用于支付利息。当社会企业普遍进入第三种状态时,就是所谓的明斯基时刻。


中国实际情况大体也是如此,2013年后实业都不挣钱,为活命大家都只好冲进“收益丰厚的房地产”,但房屋不动产卖出才可回收资本,当然在动态过程中不动产升值也是夸大资产的一个捷径,若房价能无限上涨,这个逻辑肯定也没问题,但最终的实际需求却是相对有限的。2015年底开始持续到2016年全年房价突然的爆发性上涨,实为化解债务危机的无奈之举,而2017年极致调控措施,目的是冻结交易从而冻结资产价格,防止发生资本快速流出与系统金融风险。

 

2.一带一路成功前提

资本的诉求必须通过利润或经济增长来满足,而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投资(等同于工业产品及相关需求)、消费内需和国际贸易。


投资原来主要包括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三方面,房地产投资增量现在不指望;基础设施投资最终服务于社会其他投资并对关联产业具带动效应,这一部分近几年增量很大,但治标不治本;产业投资方面社会产能过剩,整体看总量下降很快。


消费内需在短期不可能有太大增长,取决于人口基数、平均工资、可支配收入等多方面因素。


国际贸易方面,原来亚非等地生产原材料输入中国-中国生产产品-欧美消费的相对稳定的双循环结构现在失衡,原有双循环逻辑失效,国际贸易下滑严重。


一带一路可带动中国资本的投资和国际贸易,本质可统归于中国资本的诉求,其前提是投资和贸易目的国的经济增长,且该增长要足以覆盖中国资本的诉求,若还能有冗余,则足以支撑中国资本的持续滚动诉求。

 

3.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相同之处在于产能过剩与资本充裕:

二战期间,大量战争物资需求支撑美国国际贸易巨额顺差,并持续吸引和积累大量产业投资。二战结束后需求急剧下降,产能过剩,加上大量美国军人专业给就业市场的双重夹击,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问题。二战期间积累的巨量资本,其中大部分进入在循环成为过剩产能,马歇尔计划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马歇尔计划即美国欧洲战后重建援助计划,自1947年7月开始持续4年,投入130亿美元资金,其中赠款90%,贷款10%,130美元大部分(超过80%)通过货品、工业机械、原材料采购回流美国。欧洲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得到快速复兴,消费市场急速增长,进一步带动美国商品的出口,并支撑美国资本的进一步输出。

 

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全球美国一支独大且欧洲曾经富过

美国在二战后经济一支独秀,没有竞争。


美国在同期推行强硬的杜鲁门主义,干涉其它国家内政,以保护自有民主名义从政治上西欧纳入同一阵营,也确保不会受到潜在挑战者的干扰,确保资本诉求所需的稳定和一定控制力。


实际执行过程中,美国在被援助国实成立经济合作署,由美国有名望的商人担任负责人,负责监督资金使用效率并给出使用建议,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不同是欧洲国家原来很富裕,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很高,只是二战给打废了。就像有能力的人缺乏启动资金,美国注入启动资金后,迅速重建并激活巨量消费品需求市场。

 

4.坦赞铁路的失败

笔者2014年9月份去坦桑尼亚期间专门去其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参观了坦赞铁路的起点总站。坦赞铁路65年开始勘探,76年全部建成通车,前后千余年,耗费数十亿人名币,投入数万名中国工程人员,近百人牺牲于此。中国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援建的坦赞铁路工程品质没的话说,比现在大多的国内项目都要好很多,历经近40年风雨,其石棉瓦顶棚和水泥地面都依然完好,站内设施虽显功能老旧,但一点都不破败。

但这样一个高品质且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的呕心之作,给中国带来哪些持续的实际价值呢?政治方面的不说,经济方面可以说NO。

笔者参观之时,坦赞铁路每星期只开一班,时速仅30多公里,沿途站点很少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在坦桑尼亚的经济生活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是个包袱。


经济能否发展起来是坦桑尼亚自己国家的事情,原因和问题很多。但其经济一直没发展起来,对中国现实的持续利益是没有价值的,反而因为此,养成了他们隔几年过来伸手讨要些好处的坏毛病。


同期对比的是满地日本国内淘汰的废旧二手车,稍加改装后以某种援助形式输入坦桑尼亚,确实拉动和激活坦桑尼亚的旅游需求,有钱的车主的持续维护服务与后续升级采购更能给日本带去现实利益。更关键的是日本车在当地无孔不入无处不见,其产品口碑和国家形象更具体实在些。

 

4.国际工程现有逻辑与可能新思考

国际工程现有逻辑

现有中国国际工程大多在一些相对较穷国家,项目资金来源有其国内资金,相当部分为中国政策性支持贷款或援助资金,这些政策性资金的偿还的一个主要渠道是通过初级资源品。在世界以中国作为核心的双循环平稳运行时,该逻辑还勉强可站的住脚。


即使如此,因为中国施工企业产能超级大,各大央企国企在国内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超级强大的建筑服务产能,追逐业绩增量的强烈诉求从国内漫延到了国际市场,兄弟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可避免,既无利可图,也培养了刁主。


由于建筑服务的巨大产能,加上在国内建筑企业的粗放式野蛮发展,出去是的组合模式一般是资本+建筑服务能力+低端劳务输出(国外也有便宜人,但用不好和不好用),对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太大价值,大多管理现状就像是企业在国内多了几个项目而已,自己给自己挖了很多坑,既难真挣到钱,更难持续挣到钱,甚至赔大钱。


另外,穷国搞经济不行,但耍赖手段却很行。当没钱时,中国企业自己挖的坑就往往被利用起来了,原来吃饭送礼喝酒你好我好国内有效的那一套就没用了,比如搞一下非法劳工清查、国内反腐推翻项目合法性等之类的着就会被用出来,国内企业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吃,典型的是中海外的波兰项目的巨亏。


最后还有非常普遍的项目中介问题,大多数国内工程企业很难深入接触项目业主,客户基本被中介屏蔽了,中介剥掉一层厚皮,还非常不稳定,很难喂饱,中国工程企业在当地的持续市场拓展基本没有太好的办法,目前国内企业中做的最好的是华为,非常值得大家系统学习。

 

可能有哪些新思考

学习欧美日韩登国的国际工程模式及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是应有之意,中国工程企业也一直在努力,虽还有差异,但近几年始终在追赶。


上面分析了,当前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资本诉求问题,而满足资本诉求的唯一途径是持续的经济增量,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


2009年时候和内部同事以及一些搞国际工程的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项目管理本质是目标管理,先有目标后才有项目经理实施管理,因此前期大家想办法拿下合同, 拿下合同后就想办法进行成本控制。项目经理主要工作在后期,关注点也只会在项目本身。而项目经理大多是专业技术出生,虽然项目现场也会配备商务人员,但缺乏商人素养和对持续利益的谋划与推进能力,从企业内部职责角度来说也没有这个责任。


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商人,追逐持续利益而不断调查市场、培育孵化市场、创造市场并满足市场。


另一个思考是,很多中国人留学或移民美国,这些人了解中国,并在中国具有很好社会资源,而正是这些人在美国深入中国市场追逐高额资本收益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一带一路在中国的留学生也很多,怎么利用好这些人,价值重大。



精华原创:

BIM学习网原创精华合辑(2016.10-2017.3)

建筑业十三五规划中能看出哪些有价值的新东西

BIM执行计划(BEP):谋定后动,行且坚韧

项目级BIM应用标准的构建

一文看清楚万科的科技化之路

BIM工具不断进化:数据才是本质

一文了解BIM相关硬件技术原理与应用

一文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BIM方法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

以钢构加工为例透视BIM与装配式的关系

几本好书构建BIM持续发展框架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方法体系


点击原文链接,关注:

超越BIM工具逻辑迈向商业价值的所以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