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4期“我来读文献-读书活动”干货分享(二)
►出版时间:2012年► 作者:John Bichnener► 出版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该书各章的框架源自学术论文写作领域顶级专家的理论,比如John M. Swales和Ken Hyland。但本书作者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一篇学位论文为例,逐项对应,将实际写作结果与理论框架匹配,并配有逐段和逐句分析。 以功能为核心展开介绍,兼顾语言特征。该书各章以学位论文各部分的功能为纲展开介绍,使读者能够即刻明白论文中的各部分实现了哪些功能。此外,每章还列出了相应部分的语言使用注意事项,比如时态、语态、人称、句式、用词等等。这些对初学者十分有益。 附有常见问题及拓展阅读书单,便于读者自学。该书各章最后附有相应部分的常见问题及作者的建议性回答。
在阅读过程中,我建议大家主要看实例,并且与每章最开始的写作语步功能列表相比对。这样做,能够最快且最大限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我还建议大家仔细阅读每章中的语言特征小节,并摘抄、整理常用句型和词语,以备后用。
最后,我建议大家边阅读边修改自己的学术论文。这种“做中学”的方法是最为有效和快捷的。
祝大家阅读愉快!
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应涵盖总体的概况,应先说明研究问题、研究工具、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手段和分析手段;第一部分提及研究问题,即论文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学位论文中研究问题不会太多,一般二三个,最多三四个;第二部分,阐明研究工具,比如问卷、访谈、实验、语料库等等;第三部分,研究对象,描述选取了哪些被试,被试是如何选取的,选取标准,被试的大致状况;第四部分,数据收集或者研究过程;最后一部分,说明数据分析方法,量化研究用了何种统计手段,质性研究使用了何种分析手段。
以上几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位论文中以上每个部分都要说明两个方面,首先说明how,即如何做的问题,其次说明why,即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期刊论文不需说明why,只需说how的问题,并且说明how也是很概括的,因为篇幅限制,此处不宜占用过多文字空间。
按照 APA 格式要求,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要分开。但是在实际论文写作中,国内有着不同的要求,若要进行国际论文投稿,要按照国外期刊要求进行写作。 结果的呈现主要通过图表和数字进行,进行统计检验之后,尤其是量化研究当中,使用具有浓缩信息的图表来呈现研究结果比用文字来呈现要好得多。因此建议,使用符合 APA 格式规范的图例(figures)或者表格(tables)来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条需要把握的原则是,通常表格中呈现的信息,除非是需要再提及的十分重要的数字,否则在文字中不再赘述。通常情况是,在表格须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前提下,读者直接读表获得信息。
第一本书是 Adrian Wallwork 教授专门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学者所写的学术英语词汇练习册,其中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等,其中动词部分包括汇报动词如何使用;第二本书是最近出的语法方面的练习册,也可供参考。
信度,是可信度或一致性。接着以上面例子为例,假设拿很多酒来测,有红酒,白酒和啤酒,都是酒,这样保证了效度,但是酒和酒之间又不完全一致,用这些酒来测这群人的喝酒的能力,可信度就不高,因为酒与酒之间缺乏内部的一致性。如果把所有的酒都换成一样的酒,要么都是红酒,要么都是白酒,要么都是啤酒,再来测这群人喝酒的能力,因为酒与酒之间没有差异,内部一致性很高,这种情况下,信度就很高。
在语言学习中,比如测量学生的时态使用能力,若使用词汇试题来测量,显然效度很低,因为测量工具与目的并不吻合。若使用综合语法卷测量学生语法能力,即试卷中什么类型的题都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名词单复数转换变化等),那么测量学生的语法能力,可信度如何呢?我个人认为,可信度是比较低的,因为语法项目差异性比较大,若都是考查时态的题目,那么测量的信度就很高。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