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 | 网络志:质化研究资料收集新方法(下)(文/郑新民 徐斌)

期刊好文
邀您共读

网络志:质化研究资料收集新方法(下)

上海外国语大学 郑新民 徐斌

摘要:作为一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质化资料收集的新方法,网络志已被西方学界广泛地接受并使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但国内学界,尤其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对此方法还较为陌生。本文描述其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流程和规范,接着以海外基于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实际研究案例对该方法展开具体分析,最后探讨了在使用网络志方法进行在线资料收集时所应遵守的相关伦理问题,旨在为我国学者开展网络化外语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资料收集方法。


关键词:质性研究;网络志;外语教学

本文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KX161027)和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3.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与讨论

以下我们选取了三篇国外以网络志为资料收集方法的实证研究案例作为分析的样本,进一步展现网络志在研究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三项研究的发表时间跨越了15年,从中可以看出网络志收集方法逐步丰富的过程。

 

3.1 案例抽样与分析依据

 

我们在Web of Science,ProQuest,ScienceDirect,Jstor,John Wiley,Taylor and Francis等六个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国际社科数据库中分别以“netnography”为关键词分次进行检索,并将学科领域限定为与“语言教学、二/外语学习、语言教师专业发展”。在排除营销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后,共得到12篇主题内容较为契合的论文。随后我们反复比对12篇文献,重点剖析这些研究在资料收集与分析流程上与网络志方法的相近程度,最终筛选出三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抽取其中的“研究方法”或“资料收集过程”等章节,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以句为单元分别进行标注、编码和主题分类。在此过程中,为提高信度,我们还邀请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同行进行交流,尤其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直到取得较为统一的意见为止。

3.2 样本案例的基本内容

在第一个案例中,Lam(2000)研究了作为ESL学习者香港移民Almon如何通过在个人主页上撰写文章和与同龄人在线交流逐步提高读写能力的,并借此重新建构其原本被边缘化的移民身份;案例二Dovchin(2015)研究了40名蒙古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的跨语言使用行为和语言多样性现象;案例三Kulavuz-Onal(2013)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探究了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在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中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学习资源、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过程。

3.3 样本案例的进场与资料收集流程

 

“进场-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是网络志方法资料收集流程中的三步曲,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案例在进场过程与资料收集流程方面基本遵循了网络志方法的要求,但具体操作步骤略有不同,详见表2。

由表2可见,三个案例采用了不同的进场方式和不同的资料收集流程。在Lam(2000)的案例中,研究者对Almon 使用电子化文本拓展读写能力以及重建个人社会身份的过程十分感兴趣,进而决定选Almon为研究对象,在取得他的知情同意后,研究者从Almon的个人主页与聊天记录中收集了大量文本档案资料。除了在线收集资料外,研究者还与Almon进行了多次线下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Kulavuz-Onal(2013)的研究者本人是英语教师,在参加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Webeads in Action组织的线下成员交流活动后,注册成为该网络社区的成员。通过各种线上互动以及线下的学术交流,研究者与社区成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得到社区成员同意后,研究者进入网络社区进行资料收集。Kulavuz-Onal(2013)在收集过程中采用的是全程在线的“参与观察”方式,档案资料、生成资料都是通过在线方式收集,最后研究者还撰写了大量的观察-反思日志。

 

网络环境下青年人的跨语言以及语言多样性现象是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Dovchin(2015)以社交媒体Facebook为研究场所,选定40名蒙古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同意后,收集了他们在Facebook上的在线交流文本作为档案资料。由于该课题仅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因此进场过程相对直接,采用的是“自然、无打扰”(Dovchin,2015:445)的方式。

3.4 样本案例的资料分析流程对比

 

由于发表时间和研究主题的差异,三项课题研究的资料分析过程不尽相同(详见表3)。

Lam(2000)详细说明了以互动分析(Goffman,1981)和批评话语分析(Fairclough,1993)作为文本分析的理据与框架。出于课题对于文本分析的需要,在对所收集的档案资料分类后,Dovchin(2015)使用“跨文本分析框架”(Pennycook,2006)进行文本分析。案例中只有Kulavuz-Onal(2013)完整地介绍了课题资料收集的具体流程,与前文中图2的步骤基本一致。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资料分析框架”和“资料分析流程”的关系。以网络志方法为例,资料分析流程是指对已采集到的原始资料按照资料性质进行主题归类,然后对资料进行编码、加注、校验,最后为生成理论做准备这一资料处理过程。资料收集完成后,研究者可以使用特定文本分析方法,如“话语分析”等继续挖掘资料的语义功能与深层内涵。

 

网络志在资料分析环节的具体做法基本沿用了传统民族志方法对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传统民族志(Brewer,2000;Huberman & Miles,1998)认为,资料是“引用自然语言,如深度访谈中的长篇对话、日记或其他个人记录、观察-反思日志或者是对话的转写等”(Brewer,2000: 104),资料分析的关键流程为“整理-分类-对比”(Brewer,2000:108)。网络志将资料分析过程解读为“将从网络中下载的文字或图形、屏幕截图以及在线访谈转写稿、观察-反思日志等应用于论文或报告之中”,核心流程为“编码-归类-注释-提炼”(Kozinets,2010:118),虽在分析过程中较为细致,有更多的校验环节,但究其本质,与传统民族志的做法并无实际差别。因此学者在分析资料时可参考前文图2的流程进行。

3.5 网络化外语教学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混合模式

 

以上实证案例显示,研究者不仅可以采用网络志进行在线资料收集,还可以使用传统的民族志“田野作业”的核心方法,如深度访谈等,在线下完成资料收集,资料收集环节呈现出一种线上、线下交互并行的混合模式(图3)。

从研究设计的整体来看,网络化外语教学研究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资料收集环节会在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中同时进行,研究者应以研究问题为起点,沿着“线上-线下-线上”或者“线下-线上-线下”的路径,在现实与网络两个空间中动态穿梭,在分析环节也需往复于研究场所,不断对比、校验资料以保证分析结果的信度。使用网络志,在线资料收集有节约成本、时效性强、数据丰富、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和便于追踪等优点,借助网络研究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与资料,跨越地域空间限制与研究对象进行交流,这是传统方法无法想象和企及的。但是,在线资料收集的方式并不完美,因为研究者并未能亲身经历研究对象的真实生活环境,对在线资料的理解和阐释及网络化交流是否失真等都要面对更多的学术伦理质疑,因此需要在线下配合传统民族志方法,在资料之间提供互补与印证。学者在进行网络化外语教学研究时,在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建议采用线上、线下循环互动的混合方法。

4. 相关研究伦理要求

网络志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并不仅仅是将研究的场所挪移到网络环境下那么简单,使用网络志进行在线资料收集时,依然需遵守相关研究伦理,如Carter(2005)提出的伦理框架。①知情同意:研究人员须充分说明课题的背景、目的、过程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等内容,并请对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说明时应注意表达意图的方式,尽量避免因研究对象过度解读知情同意书的严肃性而婉拒合作。②非中伤原则:由于研究人员无法预知研究课题对研究对象产生何种潜在影响,因此应秉持友好、包容、尊重的理念,尽可能客观地进行多维度深描,将课题对研究对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③匿名保护:研究对象的网络和真实身份都应予以匿名处理,在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相关人群以及他们所处的场所名称应使用恰当的方式隐去或替换。此外,研究人员最好在进场的初期,采用恰当的方式,真诚而全面地向对方告知自己的研究身份和意图。④数据保密:研究人员从研究对象的虚拟空间所收集的文本资料,通过在线访谈形成的生成资料是属于私人性质的,应予以严格保密,只有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才可以公开用于研究。同时,研究人员应将已取得的电子化资料妥善存储,做好加密工作以避免信息泄露。

5. 结语

网络志是传统民族志方法为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研究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质化资料收集方法。网络志方法虽已经被西方学界接受并广泛用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质性研究中,但仍处在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过程中。较之其他同质理论,网络志的定义、资料收集流程、资料分析流程都较为明晰、完善、规范,结合现有研究的范例来看,较为适合我国学者,尤其是进行网络化外语教学研究的学者。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化外语教学研究的多样性,本文相关分析与讨论必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以抛砖引玉,期待国内学者对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进行应用语言学研究,尤其是资料收集方法与手段问题方面提出更多真知灼见。


往期回顾

期刊好文 | 网络志:质化研究资料收集新方法(上)(文/郑新民 徐斌)

本文选自《外语电化教学》第170期(2016年8月)“网络志:质化研究资料收集新方法”(3-8, 14)。原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并登陆中国知网(CNKI)查看。

【声明】感谢《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