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文/文秋芳、常小玲)
提要: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为背景,总结和梳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救国济民”“立国安民”“富国兴民”“强国裕民”等目标而开展的外语教育,包括主要历史事件、重点举措、成果与经验等,阐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外语教育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所作的贡献,并提出对我国外语教育未来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民族复兴
接上篇
1.4 第四时期(2012年11月至今):“强国裕民”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不仅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而且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胡锦涛 2012)。
与此同时,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是此次世界大变局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一方面,自认为世界霸主的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中国围追堵截,企图扼杀中国的和平崛起。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令不少发展中国家羡慕,特别是2020年中国共产党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表现出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令世界惊叹。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左凤荣 2020)。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也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全国外语界积极行动,按照党中央部署,大力开展多语种多层次外语教育,努力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能力,助力中国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王定华、曾天山 2019)。
1.4.1 搭建沟通桥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后简称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提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其中民心相通是其他联通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语言进行沟通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触及各民族的“心灵”,化解各民族的“误解”或“偏见”。许多学者撰文呼吁,“一带一路”的互联互动必须通过“语言”铺路(文秋芳 2016)。
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超过40种非通用语。截至2013年,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了其中的20种(文秋芳 2015),非通用语言人才缺口非常突出。为应对这一困境,2015年7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对加快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急需的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等各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作出部署,将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曾天山、王定华 2018)。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高〔2015〕10号),其指导思想是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非通用语种人才,为更好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众多高校决策者积极响应号召,思考如何把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机遇。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根据教育部要求已开设101个外语语种,覆盖所有与我国建交国家的主要官方语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 2021)。再如,北京大学从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一带一路”课程项目(马海燕 2015),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也纷纷采取措施,增加非通用语种,积极创新课程体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刘曙雄 2016)。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由教育部牵头制订,并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46号)。“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是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多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自此,非通用语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1.4.2 培养国际化人才,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2016年和2019年,中国相继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第二大会费国。我国是常任理事国,又是会费捐赠大国,然而我国在联合国任职,特别是担任高级职务的人数很少,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匹配。据2015年《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报道,中国在联合国系统任职的总人数为450人,仅占联合国人员总数的1.09%。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采取系列措施,积极补短板。2016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作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大力培养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等对外战略急需的懂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9月17日,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加强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会议”,推进“实施面向非外语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第二、第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一大批‘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协作)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会上宣布21所高校被批准为试点院校,周期5年,其主要任务是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专门人才开展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要以本为本,建设一流本科,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和一流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等(吴岩 2019)。3月29 日,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召开“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大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专门人才会议”。参会单位从原来21 所试点高校扩大到60所,重点讨论如何加速有效推进“一精多会、一专多能”“专业+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2021年3月20日,吴岩司长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以“抓好教学‘新基建’,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为题作主旨报告,指出要提高外语人才质量,必须抓好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和提高教学的技术应用水平。他强调,高等外语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人才培养,对建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对打好高质量本科教育攻坚战,责任大、影响大、意义大、作用大(吴岩 2021)。
各高校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精神,纷纷根据各自特点,开展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例如2017年4月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前期成功实验七年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国内首家国际组织学院(研究生)。同时,还成立了北外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北外国际组织学院对接。北外学院提前在全国招收外国语学校的保送生,奉行“一流生源,一流培养”的宗旨,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根本任务,探索全员参与的“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事实上,首批获准参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试点的21所高校均“各显神通”,为培养国际化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积极探索新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
1.4.3 研制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4)。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教育部2014年启动了各学段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或指南的修订,旨在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细化为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培养目标,“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1)中小学外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发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完成的两项任务与课标修订和研制有关。第一,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第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4年底,教育部启动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王蔷 2018)。具体到外语,本次修订工作涉及2010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同时新研制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课标,六种外语课标整体结构完全相同。经过三年集体努力,2018年正式颁布了2017年版新课标。王蔷(2018)解析了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六大变化。笔者认为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将立德树人放在外语教育首位,并将课程目标具化为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对每个核心素养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育人价值进行了清晰界定。
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工作也已于2019年1月全面启动,按计划2021年内可正式颁布。
2)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新标准的颁发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简称《中职英语课标》)于2017年启动修订工作,2020年3月30日公开发布新版本;《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简称《高职英语课标》)于2019年9月启动研制工作,2021年4月9日正式发布。
与高中外语课标相同,《中职英语课标》和《高职英语课标》都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将学科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抓手和课程目标。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都包含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为文化载体、语言为思维工具,以及学习语言的方法。但《中职英语课标》和《高职英语课标》在语言交际功能上突出了职业英语教育特色,强调英语在职场中的应用。关于其他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中职英语课标》与《高职英语课标》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3)《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与发布。
2013年8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2017)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研制工作(王守仁、王海啸 2019)。2019 年3月,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顺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新一届教指委对《指南》进行修订,形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简称《指南(2020版)》),修订工作于2020年7月完成。
何莲珍(2020)指出,本次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课程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要求“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第二,依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重新表述了教学要求。例如,对基础目标教学要求的总体描述增加了对思辨能力与语用的要求:“对不同场合中一般性话题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明晰事实、观点与细节,领悟他人的意图和态度,进而进行综合与合乎逻辑的判断,表达基本达意。”第三,对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写提出指导性意见。特别强调教材编写须符合国家对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育人性等方面的要求。《指南(2020版)》还要求各高校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规划教材,重视网络、数字资源的开发。第四,提倡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指南(2020版)》大力提倡教师开发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多样化精品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现代化学习环境。第五,对教师素养提升提出具体要求。《指南(2020版)》将教师素养分为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并要求各高校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师的研修体系,对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有规划、有措施。
4)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国标》和《教学指南》的制定与颁发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制定完善的标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前提,执行标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保证。正如吴岩(2018)所说:“政府以标准来管理、高校以标准来办学、社会以标准来监督,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建设、加强监管。”
2013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2017年)成立后,随即启动研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简称《国标》);为落实《国标》精神,2018年又启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简称《教学指南》)的论证和编写工作(蒋洪新 2019)。前后花费5年时间,经过数轮调研、讨论和咨询,多次文本修改和打磨,最后经教育部高教司审定,《国标》于2018年1月正式颁布。这是我国外语教育史上首个由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标准。2018年11月新一届外指委成立,亟须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各分指委需对外语类各专业基于《国标》精神撰写的《教学指南》草稿进行审定。经过一年努力,各分指委顺利完成《教学指南》定稿工作,2020年春由外指委正式推出(孙有中 2020)。
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国标》的人才培养目标呈现多样性,培养规格呈现共性和差异性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呈现创新性。就培养目标而言,各校可根据各自办学条件和优势决定人才培养以学术型人才为主,还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复合型人才为主,还是以专业型人才为主;以区域性人才为主,还是以全国性人才为主;以本土化人才为主,还是以国际化人才为主。就培养规格而言,有专业共性要求,也给校本特色的彰显留下了足够空间。就培养方案而言,要求各校进行探索创新,特别是如何使“立德树人”落地;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如何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如何因材施教,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如何开展国际交流等(孙有中 2019)。
2.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经验总结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语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全面总结和发扬,使外语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未来发展。
2.1 服务民族复兴大业,体现外语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性
一百年来,外语教育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带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导向。从国家层面来看,外语教育始终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与祖国求发展同进,与人民谋幸福同行。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变更。共产党成立初期,目标是提升赴俄学习马列主义青年的俄语水平;抗日战争时期,目标是培养战地外语人才;解放战争后期,目标是培养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翻译干部;新中国成立初期,目标是培养捍卫国家主权、服务外交工作的各语种人才;改革开放时期,目标是培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目标是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治理的复语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2.2 洞察国内外形势变化,加强外语教育政策的战略性
有关外语语种布局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语种布局基本上是需要什么教什么。例如从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俄语教学、抗日战争时期的日语和俄语教学、解放战争时期的俄语和英语教学,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俄语和东欧国家语言教学,再到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国家语言教学,都处于“积极应对”阶段。自1964年11月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起,我国外语教育逐步迈入“主动应变”阶段。党中央不单考虑当下问题,更是从战略角度未雨绸缪,作长远布局和规划。自此,无论是大中小学的外语教学大纲,还是外语教育标准的制定,都有组织、有计划,深思远虑,谋划未来,使外语教育发展更具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
2.3 探索先进教学方法,增强外语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是根据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不断探索求变、发展创新的历程。从早期成立学社和讲习班,到建设专门的外国语学校,从设置外语专业和加强外语学科,到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外语教育发展始终本着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中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国家人才需要。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在党中央的重视和指导下,中小学外语教育、职业院校外语教育和高等学校外语教育都经历多轮改革,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逐渐形成有机融合、协调一致的课程教学体系,外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外语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变革,外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不断变化,学校与教师适应新发展形势、探索新改革路径、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2.4 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用外语讲述中国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前80余年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赶超西方,努力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国家。自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我国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限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还要向世界介绍中国。学术界将我国前一阶段的价值取向称为建设“本土型”国家,将后一阶段称为建设“国际型”国家(李宇明 2010;沈骑 2019)。之前是实现“洋为中用”,现在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党中央提出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习近平 2016)。根据这一精神,我国目前各学段的外语教学大纲中都把用外语讲述中国文化作为明确的教学要求。
3.
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外语教育者是前沿阵地的斗争者、国家经济的建设者、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努力,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本文主要聚焦外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实践探索与历史贡献,但受篇幅所限,难以涵盖全面。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回顾与总结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既是对外语教育百年成就与经验的梳理,也是对外语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启迪,希望以此激励和推动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创新探索,为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二语习得、教师发展和国家语言能力等。
常小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外语教学、二语写作。
本文发表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第7—19页。由于篇幅所限,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省略。
相关阅读: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
1)在期刊网页(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本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WYQY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