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84期我来读文献 | 《构式语法研究》第二阶段线上论坛答疑活动干货汇总

iResearch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2024-09-09

第84期“我来读文献”活动第二阶段线上论坛于6月30日19:00举行。本期活动关注《构式语法研究》一书。

 

一不小心错过活动?想了解更多内容?小编将为您倾情分享本次线上论坛的干货,欢迎阅读学习!


(点击图片,了解图书详情)


答疑和领读专家

牛保义,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对比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主要学术成果有《相信和怀疑:附加疑问句的认知研究》、《认知语法基础》(译著)、“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李香玲,博士,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开封市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外语教学理论。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6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以及多项省级项目并获得相关奖项。


申少帅,201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认知语法、构式语法、英汉对比、汉语方言调查。最近几年主持省级项目两项,翻译著作一本,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思考题

1. 怎么理解Bergen & Chang等人的体验构式语法的“体验”?

李香玲老师:体验构式语法的体验性主要体现在意义体验性和语言理解体验性两个方面。(1)意义体验性。意义体验性主要是指一个语言表达式的形式表征和意义表征不是抽象的,是通过感觉和运动系统体验出来的。语言里一个概念的意义性,是指这个概念是可以想象的,可以在大脑里模拟的,可以实际做出来的。一个运动动词(如“踢”)语义的理解,除了理解其抽象意义外(accessing abstract structures),还应当包括理解使用某一身体部位实施的动作行为等心智模拟感觉到的信息(modal information)。(2)语言理解的“体验性”。体验构式语法认为,感觉运动系统在语言产出(production)和理解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对一个语言表达式的理解包括通过激活感觉、想象或实施描写的运动行为所牵涉到的神经结构的某一部分,在大脑里模拟或想象所描写的场景。一个构式理解过程中被激活或模拟的概念表征往往是一组体验图式,即根据经常发生的感觉和运动经验抽象出来的认知结构。


牛保义老师:人们语言理解的能力就在于以语言输入为基础激活内在的运动和感觉模拟系统。意义产生于心智模拟,是从感觉运动系统对相关事态的体验中浮现出来的。


2. 什么是流变构式语法的“流动”和“变化”?

李香玲老师:流变构式语法研究者将其理论模型称之为“流变的”(fluid),意即open-ended and able to cope with change。换句话说,这一构式语法是永远开放的语法模型,所有的语言范畴(句法范畴和语义范畴)都是开放的,意即像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些词汇范畴和像数、性这些句法特征(syntactic features)范畴都是开放的;像施事、受事这些语义角色范畴也是开放的。流变构式语法特别强调语法构式的“流动”和“变化”,即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流动着的一套不断变化着的语法构式规则。语言运用者可以利用这套规则对语法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映射做出合理诠释,实现成功交际。如果遇到新的语法构式,现有的规则可以进一步延伸(expand),对新的语法构式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特征做出描写和刻画,建构新的规则,创造出新的构式。语法规则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流动的、变化的。语法规则是在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3.什么是历时构式语法的“构式化”和“构式演变”?

李香玲老师:历时构式语法的“构式化”指一个“新形式–新意义”配对生成的新构式的发展或创生的过程(Traugott 2014:5;Traugott & Trousdale 2013:22)。构式化旨在说明一个新构式的“形式”和“意义”是如何约定俗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构式化有两种途径:一是从语言中衍生出新的语法形式;二是已有构式的重组,使该构式的意义变得更加不透明(Fried 2008,2012)。第一种实现形式是共时维度的构式化。语法中某些“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构成了新的规约化表达。这种形式的构式化是共时层面一种语言的创新活动。如现代英语way-construction形式上及物移动动词的扩展、非人称主语的加入、way成为致使构式的一部分以及方向短语的出现,意义上“致使–移动”义的获得,构成了规约化表达。第二种实现形式是历时维度的构式化。一个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在一定语境下发生一系列的、渐进的变化,导致新形式的产生,并且行使新的功能,编码新的意义。如英语a lot / lots of从量词到程度修饰语的演变,是比较典型的历时维度的构式化,因为在演变过程中它们的形式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


构式演变:构式化是构式形式和意义的渐进发展和重新分析,最终导致新的构式进入语言,此过程伴随着能产性、图式性和合成性的变化;而构式演变通常是构式的形式或意义单一方面的变化,没有新的构式进入语言。构式化往往是由构式演变触发的,但构式演变并不一定都会引起构式化。语法化、词汇化、去词汇化(delexicalization)、语用化(pragmaticalization)以及习语化(idiomatization)只有涉及“形式”和“意义”的共同演变,才是构式化。Traugott & Trousdale(2013:22,26)更加明确地指出:构式演变是“对现有构式内部某一个维度产生影响的变化,不涉及产生新的构式”。构式演变包括语义、语素音位及搭配限制的变化。比如,英语will的形态由will向’ll的演变,语义由意愿(intend)向“将来”的演变;英语way构式演变为包括伴有创造路径的行为动词,如whistle one’s way home等。构式化是“新形式–新意义对子(pairing)”的创造,它形成了新的类型节点,在言者语言共同体共享的语言网络里具有新句法或新形态及新编码意义。


4. Sag等人的基于语符的构式语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李香玲老师

1)构式和词的表义功能是相同的。和词一样,构式同时引发语义、语用和音位条件。正像Croft & Cruse(2004:247)所说的,构式和词库里的词项(lexical items)一样,都是句法、语义和音位信息结合的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2)语符原则(sign principle):每个语符必须得到词汇层面或构式层面的允准,其中:a. 当语符与词条一致时,它得到词汇层面的允准;b. 当语符是某构件(construct)的母语符时,它得到构式层面的允准(Sag 2012:105)。按照这一原则,一个短语结构的合语法性只能够根据(特征矩阵里)母语符的特征来决定,因为这些特征包括辨识母语符的子语符的所有信息。


3)词库提供了一个有关句法语义接口的模型。词类构式和联结构式都是对特征结构的限制(Michaelis 2013)。


4)句法组织规则(对局部树的描写)与解释和使用条件直接相关。句法组织规则是由局部树(local tree)上母语符和子语符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值表达的(Kay & Michaelis 2011;Sag 2012)。


 5)对构式的概括(generalizations about constructions)是通过类型的层级分类与(基于类型的)语法限制的继承关系之间的互动实现的(Sag 2010)。


5. 你对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李香玲老师: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以构建具有汉语特色的构式语法理论为目的。


1)要树立理论自信,增强理论创新意识,继承汉语构式研究的优秀成果,敢于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和思想。


2)要立足汉语,尊重汉语事实。借鉴国外构式语法理论,用朴素的眼光观察汉语语言现象,揭示具有两千年历史的汉语、汉语方言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蕴藏的规律和特征。


3)要以建立基于汉语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为终极目标。我们的研究不能拘泥于一种“XX观”或“XX说”,而是要构建一种植根于汉语本土文化的、能够体现汉语特质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


6. 你认为构式语法研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李香玲老师国内外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构式语言学理论建设,从复数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s)向单数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发展——集众构式语法理论之所长、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普适性的构式语法。按照Goldberg(2013:31)的说法,虽然公开讨论实质性的分歧是重要的,但抛弃给密切相关的框架贴上X、Y或Z语法标签以示区别的做法,对于该领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2)构式的共时研究向历时研究的拓展,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将会对夯实构式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做出贡献。


3)构式的质化研究向量化研究的拓展,定性与定量、思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着力构式的形式化(formalism)研究,进一步增强构式语法理论的科学性和简约性。


4)构式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的拓展,更加关注构式语法理论在语言习得、语言教学、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5)构式的跨语言研究。现行的构式语法理论大多是基于对英语等印欧语言的观察和分析、概括和抽象,基于构式的跨语言研究和语言对比研究将会对丰富构式语法理论、提高构式语法理论的普适性做出新的努力。


6)基于构式范式的跨学科研究,即构式语言学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融合,将会成为构式语法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读者提问

1. 构式语法理论相较所谓传统语法有何明显优势?尤其在教学阶段,它在英语教学方面具体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构式语法理论相较传统语法的优势,是一个复杂问题,要体现在应对具体问题的语境中。而且构式语法和传统语法也不是全然割裂的,其对构式的再重视,也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因此,脱离具体的应用语境,难以说清其相对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可以看一下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语法较少讨论语法结构是怎么来的,而构式语法则采用基于使用的视角,认为语法结构来自人类的经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认识。


接着,构式语法强调语言结构之间的图式性关系,通过对构式不同图式化程度的讨论,加深学习者对不同抽象程度构式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能更好理解语言结构之间的联系。


再次,构式语法强调构式的多义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不同结构中词汇语义关系的扩展,从而加强对词汇语义灵活性的理解。


牛保义老师:与传统语法相比,构式语法强调语法和语义的不可分离性;构式语法强调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结构形式不同,意义也会有差异;构式语法强调构式意义的非合成性以及意义的认知属性。


李香玲老师

1)构式的整体观

构式语法将形式和意义紧密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谈论语言,主张把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义、语用、功能等视作一个整体,更加符合语言事实和人们的心理,也符合语言习得过程。传统的生成语法实质上是一种原子观,割裂了形式和语言的紧密关系。


2)构式的层递性

构式分为具体构式和图式构式、原型构式和非原型构式、简单构式和复杂构式。构式语法强调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和概括出语法规则再回归具体的情境中,即具体构式—图式构式—具体构式。这一层递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亦适用于语言教学与学习。


3)构式的使用观

构式即对人类生活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化,形成一定的规则,所以是基于使用的,是学会而不是推导出来的。


2. 构式语法理论如何有效地应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又为何有效?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构式语法理论在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是由研究问题驱动的。经过对特定方面教学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特定问题,选用特定的理论,来解决问题。如果能切实解决问题,则说明这一理论适用这一问题。因此,有效性在于所用理论是否能成功应对研究目的和问题。


3. 在实际教学中,应依据构式语法理论中的哪些理论原理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以促进学生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构式语法是理论范式的概称,具体涉及了不同流派的各家内容,而且面对的现象涵盖了各个单位的语言现象。因此,对学生英语学习,可以按照学习的具体语言层面,寻找构式语法的理论支撑。例如,在写作教学,可能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对学生句子写作有比较明显的促进效用。而Langacker的图式化概念,则能让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语言结构的类–例关系和范畴化网络,对于词汇的组织和语言结构的组织都有帮助。


构式语法对写作和语法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而对阅读教学相对较少,可能和其应用的便利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构式语法对阅读教学还是有促进作用的。例如,阅读中的一个难点是词汇语义的灵活性,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具有语义表现出非常高的灵活性。而构式语法对于构式网络、以及构式多义性的讨论,恰恰能给词汇语义灵活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考虑设计相关的内容,在阅读中进行教学。


4. 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于外语初级水平的学员(如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否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一项研究的研究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问题决定的。而研究问题又是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的。


因此,构式语法理论对于外语初级水平的学员的教学价值,很大程度上由当前外语初级水平的学员的教学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例如,外语初级水平的学员可能对词汇组织句子方面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这样就可以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授构式语法关于基本句型的论元结构,让学习者联系如何按照固定的论元结构,将简单词汇组织成句子。同时,还可以让学习者明白不同的基本句型,根据论元结构的组织方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从而理解句型与句型之间的网络联系。


牛保义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从众多具体构式中总结出图式性构式,掌握了图式性构式后,可以用它造新的构式。


5. 构式语法可以用于词汇和语法教学吗?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相对于词汇教学,构式语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更为便利。当前的构式语法文献多是集中在大于词汇层面的构式研究,例如动补构式、双及物构式、there构式等。在语法教学的设计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结合这些已有研究的发现。


虽然研究相对较少,但是构式语法是可以用于词汇教学的。因为构式语法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具有全面性。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应用一些构式语法的理念。例如,可以引入图式性构式的概念去分析一些传统上讲的语法规则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举例来说,可以将复数规则看作是一个图式性的复数构式,而这个图式性的复数构式又是图式性的曲折变化构式的子构式。这样就能将传统上不同的语法规则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中,更加有系统观念。再比如对一些词组的教学,可以引入习语性构式的概念,区分不同的类型,以及背后联系的形式、语义和语用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整体观。


牛保义老师:国内有学者提出基于构式语法的“词块教学法”,请大家注意区别语法规则和图式性构式(schemantic construction)。


6. 构式理论应用于中职学生教学,是否有研究价值?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构式语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而且也是具有普适性的,可以面向的群体包括中职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等。重点是如何找到切入点,与理论进行结合。


首先要考虑的,可能就是根据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定位及需求,摸清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针对这些特定的需求,结合构式语法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中职学生可能在写作方面存在如何写出正确句子的问题。而构式语法的优势之一在于词汇和构式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构式之间的网络关系。那么就可以考虑在教学设计中,通俗易懂地融入论元结构的内容,向学生明晰论元结构和动词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


7. 具体应该从哪些维度开展构式语法教学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比如说外语阅读和写作,进行量化研究的话,应设置哪些具体指标。进行质性研究的话,何种方式更好开展?为期23个月的实验周期有说服性吗?

申少帅老师:您好,感谢您提的问题。


构式语法教学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应该以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为起点。而且研究问题的价值,取决于是否是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学习需求相结合,问题是否具体而且有操作性。例如,单纯针对“写作教学”可能会比“阅读和写作教学”更具体。然后针对“XXX方面的写作教学”就比“写作教学”更具体。如果具体举例的话,比如可以选择一个动补构式进行写作教学研究。看学生在研究周期内,通过构式语法视角进行的教学,是否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有切实提高。研究周期的话,23个月应该是没问题的。


进行量化研究,可能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班和控制班。然后设计试卷,评测学生水平。可以是是否合语法的判断,也可以是涉及动补结构的句子写作,或者是通过语义来联系相关内容图片等。其次进行对比教学,接着在中间进行一次期中测试,在结束时进行一次期末测试。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看教学前后以及教学班和控制班的成绩差异是否有显著性。


对于教学效用的研究,可能实证性的量化研究相对质性研究应用的要更多一些。


牛保义老师:通常情况下,被试不少于30个。试验周期长短与你试图解决的问题有关。

相关阅读

第84期我来读文献 | 《构式语法研究》第一阶段线上论坛答疑活动干货汇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