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 网络语言治理
——南京邮电大学 袁周敏
《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的内涵、特征与原则》
王玲,南京大学语言学博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导,教育部语信司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城市语言调查和语言规划研究。
一、从网络语言管理转换至
网络语言治理
从语言管理到语言治理,不是简单的文字替换,而是顺应当前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语言治理规划观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更凸显的“问题导向”意识和“动态发展”的意识。在权力主体关系方面,语言治理和语言管理虽然都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方式,但语言治理中的多元主体,是平等伙伴合作关系,构建的是一个“服务型”权力主体。在沟通方式方面,语言治理和语言管理都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沟通方式,但语言治理在面对差异和分歧时,会以是否符合多数主体的利益为原则来寻求解决策略和方案。此外,语言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和满足网络空间的多元化需求,确保网络空间语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的规划特征
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秉持将“语言生活”作为对象与客体的治理规划观,是治理理论和理念在网络空间语言生活领域的投射与实践。“语言生活”是由李宇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逐渐发展而来的新概念。它具体指的是运用、学习和研究语言文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术的各种活动。网络空间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可以从运用、学习和研究三维度分为语言文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术三个方面,三维度与三方面纵横构成了语言生活的九个范畴。这是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对语言治理对象理解上的最大差异。西方学者理解的语言治理过程本质上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治理,而不是关于语言本身的治理。
三、网络空间语言治理要坚持
“立足事实,以人为本”的原则
网络空间语言治理坚持“立足事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从问题维度、理论维度和治理维度三个方面展开治理。问题维度的事实数据,将规划方式从硬性规定为主导转向以事实数据为主导。理论维度有助于分辨哪些问题属于治理的对象,避免不分轻重全部囊括进来的武断做法。治理维度,强调具体化,强调一事一议,确保对策的执行力度。这三个维度紧密相连,互相补充。问题维度获取的真实语料,在经过理论维度的提炼之后,规律和总体特征才能凸显,从而为治理维度提供依据。当治理维度确定对策之后,仍要返回到问题维度,接受检验和反馈。这个循环互动是以网络多元主体的真实需求为基础,从而保证治理的有效性。网络空间语言治理检验过的对策方法,若效果突出,可为国家层面网络空间治理层面提供参考。
摘自:王玲、陈新仁,2022,网络空间语言治理的内涵、特征与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6-7。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网络空间
言语研究》
杨丽,哲学博士(泰国苏南拉里理工大学 英语语言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兴趣:语用学、话语分析和二语习得。
2015年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体”,从全人类长远福祉出发提出了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王志刚 & 陈丽娜 202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2021年9月7日新华网“习近平谈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日益频繁的网络交往活动中,一方面,语言是网络空间文化形态的主要载体,推动了网络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但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交往的语言缺乏规范,甚至充斥着污言秽语。因此,为了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言语治理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哈贝马斯区分语言和言语,指出语言为表达形式建构起来的规范系统,而言语则是语言的使用行为本身。按此标准,网络空间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是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变体,体现为可能具有与现实常用语言不同的词汇(包括有含义的符号)、语法、语用、修辞的语言形式,也包括在网络环境中产生,具有语言文字交际功能的符号、动图和图文语篇的规范系统,与此相对的网络空间言语则是网络交往者在网络空间真正涉及到语言的使用行为本身(姚志华 2019)。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网络空间的言语为研究对象,尝试从社会理论的视角考察网络空间言语问题,分析网络空间言语问题治理。
研究发现,网络空间言语问题可以分为背离现行语言规范、违反常识、违背道德和有违心声四类。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部分网络交往者客观世界认知存在局限性、网络社会语言规范性不强、网络社会交往行为规范不够完善和部分网络交往主体有违交往真诚性原则。基于上述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网络空间言语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为切入点,从交往行为合理化角度提出以下治理网络空间言语问题的相关途径:(1)网络交往者以理解的方式影响客观世界,确保话语的真实性(李宇明 2004);(2)网络交往者以规范的方式影响社会世界,确保话语的正确性(杨勇 & 张泉 2015);(3)网络交往者以对话的方式影响主观世界,确保话语的真诚性。
总而言之,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满足网络空间语言交往的四个有效性要求,即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首先,通过建设网络语言资源库等教育引领方式来增强网络交往主体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其次,建立政府、行业、社会三方合作的多元综合治理机制以规范网络交往主体交往的方式。最后,在平等、互惠的氛围中,取得双方互信,进行对话,以影响交往主体的主观世界。这些措施将有效地规范网络空间的语言,使我们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更加规范。
摘自:杨丽、毛德松,2022,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网络空间言语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7—77。
《生态语言学视阈下的网络空间语言规划与治理》
洪洁,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汉日对比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日语学习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相关阅读
热点聚焦 | 虚拟教研室建设理论与实践——POA云教研共同体研究
热点聚焦 | 跨艺术诗学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