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法院遇上“黑科技”,会发生什么?

2018-03-13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从前,打官司意味着“跑腿”

“诉累”是不少群众的直接感受,

法院人的“诉累”也同样不轻。

1

公开资料显示,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近两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超过3100万件,当场立案率超过95%。

⭕ “有诉不理、拖延立案”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案多人少”矛盾凸显,对深圳而言尤为如此。

2

1月18日,深圳中院院长万国营向深圳市两会报告工作。

去年深圳法院收结案数量全省第一,全年受理各类案件448842件,同比多收10.8万件,上升31.7%;办结376913件,同比多结9.9万件,上升35.8%,占全省21.5%;法官人均结案408件,同比多结125件,收、结案总量和法官人均结案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市中院受理案件54212件,办结43957件,均位居全国中级法院第一。

这意味着:

一名法官日均要结案1件还多! 

“诉累”倒逼法院思考:

如何借助技术手段

提升法官办案质效?

   法院 + 黑科技 =? 

盘点深圳法院“黑科技”

近年来,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深圳法院取得了不小进展。智慧法院在深圳已展露雏形。


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

简介

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是对鹰眼查控网和执行速控、极光集约“一网两平台”的深度融合和优化升级。

鹰眼查控网

特点

全国首个涉案财产网络查控的司法协同平台

简介

通过与包括公安、工商、地税等几十家单位联网联动,可以对多达28项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控,涵盖了银行存款、工商登记、车辆、房产、股票、理财产品等多种财产形式。

案例

从发现被执行人西宁市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持有市值达9000余万元巨额股票到成功控制,深圳中院的执行法官在电脑前仅用了8个小时。

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

特点

主攻法官“诉累”,以“法官需求”主导确定开发需求,着重解决一线办案人员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痛点。

简介

电子卷宗的运行模式,在当事人提交材料时,会生成一个身份“ID”,通过扫描将转换成PDF文件,自动进入电子卷宗系统,法官可以在该系统实现主要审判执行业务全网完成。该系统还可以实现“一键送达”功能,庭审笔录等材料也会进入电子卷宗系统,从而实现“程序性文书100%生成。

巨鲸智平台

特点

金融类案全流程在线办理

简介

2017年,福田法院在深圳中院的领导下,开发建设了“巨鲸智平台”,在全国率先初步实现了金融类案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流程在线办理。目前,该平台主要适用金融案件中信用卡纠纷类,未来也将逐步把金融类案件、其他类案纳入平台办理。

法智云端

特点

全国首个行政诉讼网络服务平台

简介

“法智云端”依托政府专网,打通了人民法院与各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案件数据链接,促进行政案件材料跨部门流转,通过该平台,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实现网上立案、接收电子法律文书、查询案件流程信息,法官和法官助理可以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

公号上线法律服务机器人

特点

 首创微信人脸识别

简介

2017年9月,由深圳中院联合技术公司开发的深圳法院微信送达平台,率先在盐田法院上线运行。用户关注“深圳法院诉讼服务”微信服务号,进入身份识别系统,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后,会进入人脸识别系统,完成脸部识别认证后,即可通过平台收取立案、分案、开庭等案件流程节点信息,还可以接收立案受理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

线上法律机器人“小法”

特点

全天候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服务

简介

“小法”通过语音和文字等方式交流,可回答的法律专业问题多达5万个,还具备一定的“诉讼引导员”功能,能帮助当事人熟悉立案流程,也能引用法条、分析案情并作出逻辑的推理判断。同时,“小法”还内设“费用计算器”等功能,还可以对诉讼费用、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等常见费用和赔偿金额进行估算,作为参考。

其他


宝安区人民法院推出的“24小时自助法院”,以及深圳市中院的全国首个破产信息公开平台,都是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诉讼质效的举措。

这些“黑科技”

让人民法院实现审判质效的提升

一个属于人民法院的智能化时代

正在到来!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徐全盛  肖   波

编辑:利玥漾

审核:陈虹伶

校对:李    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