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歌!为啥冬至是“大吉之日”?
朝迎旭日升,夜看月亮明。关注微信日知新(ID:rzx365),体惊喜情,精经常事,养平常心,做寻常人。合作:18911155596(手机、微信、QQ号)
神州日知 小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古至今,民间均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人们对冬至尤其重视,把它看得和“岁首”一样重要。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大雪后十五日为冬至,此时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生发,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则正好相反。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
冬至,不但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又被称为“亚岁”,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意思是仅亚于过年。
因此,冬至可谓是众多节气中最为丰富多彩的一个。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会吃汤圆、吃南瓜。
吃饺子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 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
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中国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八度左右。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中国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零度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八度左右。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祭天”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一仪式演变成了一种习俗。
冬至日祭祀祖先,家庭聚餐,分享以糯米做的汤圆,或者包制馄饨。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
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
冬至养生要做到“冬保三暖”,所谓三暖是指头暖、背暖、脚暖。
冬至进补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民俗之一,易经中说“冬至阳生”,即是说阴极生阳,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前“三九”。
冬至进补是中国由来已久的民俗之一,易经中说“冬至阳生”,即是说阴极生阳,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是冬至后的前“三九”。
冬至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由于天气寒冷,人体自然有惰性不愿意运动,加上摄取的热量会比平日里高,久之容易长胖。
因此,建议冬至时节要适量运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热身运动可以选择快走、关节操、慢跑等。
推荐阅读
目前14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