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严防境外疫情通过国际航线输入 北广深等地措施升级
3月12日,民航局在京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民航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并回答广大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飞标司司长朱涛对民航局严防境外疫情通过国际航线输入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体介绍。
视频:民航局飞标司司长朱涛介绍情况
朱涛表示,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境外疫情呈现加速扩散态势。严防境外输入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民航局与外交、海关、公安、卫健、移民等部门和北京市等有关地方协同配合,以北京首都机场等航空口岸为重点,高效推进入境疫情防控“数据共享、人员处置、防控合作”机制落地,强化国际航班管理,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网络,严防境外疫情通过国际航线输入。
一
区分航班风险等级
民航局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安全管控要求,先后下发三版疫情防控指南,将航班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指导运输航空公司、机场在加强通风、消毒、垃圾处理等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航班始发地疫情形势、客座率、航班运行特点等因素,制定分区分级疫情防控具体措施,做到精准防控、精细施策。
→对低风险航班,根据需要进行体温检测,采取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机舱设置应急隔离区等适当措施,保障国际国内人流、物流畅通;
→对中风险航班,在低风险级管控措施基础上,根据航班航程,在航行中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提升防控风险标准,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客座布局,减少人员流动;
→对高风险航班,尽可能减少机上服务流程,全面提升机组防护级别,对旅客进行分区管理,发现可疑旅客即安排其在隔离区就坐,并及时通知目的地机场。
二
加强协同配合,
筑牢首都机场口岸入境防线
北京作为重要的国际口岸,是防控疫情输入风险的重中之重。
按照工作部署,民航局参与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进一步关口前移、强化预警决策、做到精准防控。
保洁人员在T3-D航站楼进行全面消毒清理(马儒壮/摄)
三
加强国际合作,
分享我国民航防控经验和措施
针对韩国、日本和伊朗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态势,第一时间致函三国民航主管部门,将我国发布的航空公司和机场防疫指南提供其参考,分享中国民航有效防疫措施。
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全部执飞中国航线的外国航空公司以及港澳台地区航空公司发放指南,建议各外航公司、港澳台地区航空公司同我航空公司一道坚持同等标准,规范疫情期间的防护措施。
就在今天发布会同时,民航局正在组织在华运营的境外航空公司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向外航公司深入宣传介绍新发布的第三版《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指导各公司参照我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安全运营。
此外民航局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疫情防控期间航空业应对措施及改进”相关的工作文件,介绍中国民航疫情防控经验和《技术指南》文件在中国的实施情况,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推动各国采取同样水平的防控措施,共同努力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飞标司司长朱涛介绍情况(张哈斯巴根/摄)
朱涛表示,民航局将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航空运输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有效防控疫情跨境传播,畅通国际国内人流物流运输,为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形势的日益严峻
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纷纷升级举措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北京 入境人员全部执行14天隔离
目前,北京市按照“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要求,对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的防控工作进行了规范,通过严格进京管理协调机制与外省区市沟通,细化工作任务,突出责任交接,点对点、手递手,形成了闭环防控体系。
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D区开辟专门区域,作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航班停靠专区,对所有乘客完成卫生检疫、体温筛查、信息核录、进港中转等流程后,分类进行转送。
首都机场新近改造的大巴停车场(周蕴秋/摄)
具体要求
•自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继续执行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
•3月11日起,自非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也要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14天。
•短期入境进京且有商务等行程目的地的人员,需入住指定宾馆并进行核酸检测,未出检测结果前,不得离开宾馆。
•不在北京停留,经停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转机出境人员,应接受健康管理。
针对入境进京人员的疫情防控,北京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区)设立专门的集散点,由各省区市和北京市16区及开发区分别派驻工作组,做好24小时的分流转送工作。
目的地为外省区市的,由相关省区市具体负责转送和安全防护工作。
目的地为北京的,由属地各区具体负责转送和安全防护工作。有固定居所的,各区安排专车专人送至居住小区,严格执行14天的居家观察;无固定居所的,各区安排专车专人送至本区集中观察点;短期进京且有商务等行程目的地的,安排专车专人送至指定宾馆,并接受健康管理。对私家车来接且确定为居家观察的,各区负责登记接机人员和旅客详细信息、签订承诺书后,核实无误的允许返回居住小区。到达居住小区后,由街乡和社区在小区门口做好对接,出示居家观察告知书,签订居家观察承诺书,落实14天居家观察有关要求,做好日常服务保障。(《北京日报》)
广州白云机场 启用第二套重点国家
及地区航班服务保障方案
3月11日,广州白云机场正式启用第二套重点国家及地区航班保障方案。采取分区管控、分级管理、分类处置的办法,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自2月27日来,白云机场共保障重点国家及地区航班50班,旅客4796人次。目前最快保障记录为1小时42分钟完成114人的入境检查。
一
划定专属区域保障重点航班
利用“大数据”信息阻隔疫情
白云机场在第一版保障方案指定104停机位专区专检的基础上,在两座航站楼均设定了“路径最短”的廊桥机位和通道,专门用于涉及重点国家及地区航班的到港保障,严格防范交叉感染。
白云机场重新调整国际进港航班流程,关注重点国家及地区直飞广州航班,或有14天内重点国家及地区旅居史旅客较多的航班,在两座航站楼设立以T1的104停机位、T2的146停机位为核心的专属保障区域,以满足含窄体机型和大部分宽体机型的保障需求;同时安排“临时集中点”和“中转等待区”等分隔流程,严格做好分区隔离和疫情防控工作。
重点国家及地区航班进港以后,所有旅客第一时间在测温点测温,进行检疫排查和入境手续办理。白云机场设有“发热排查室”、“缓冲间”、“流行病学调查室”。发现异常旅客,将按照专门流程直接从机坪转运到指定医疗机构,避免与其他正常旅客发生接触。
白云机场提前做好重点航班信息“内部”推送、发布专单,信息共享。可实现“重点旅客动向把握”、“保障单位匹配足够力量”、“对接地方做好旅客妥善安排”。对于中转旅客,航空公司在航班起飞10分钟后报备重点旅客后续信息,由白云机场及时提供给目的地相关部门。
“白云机场作为重要港口,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针对重点国家及地区航班,与相关保障单位通力合作,二次调整优化了保障方案。目的是前移关口,保障防控面和防控力度,对输入性疫情风险防范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阻断传染途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邱嘉臣表示。
二
“红黄绿”三色分流不同旅客
有的放矢做好精准保障
除了第一时间“拦截”、避免航站楼内“混流”,第二套方案精细化了旅客分类服务保障。重点航班抵达后,检疫无异常的旅客,会在其护照上贴上“红黄绿”三色标签,各保障单位可以根据不同颜色提供不同类别的保障。
“红色”标签代表目的地为广东、转机时间超过12小时或乘坐其他地面交通工具(火车、客车)离粤的重点旅客;对于“红色”标签的旅客,白云机场配合边检设立了专用通道,并引导到指定的行李转盘提取行李,在到达出口更有专人识别,凭标签将旅客引导到临时集中点乘车,与广州市商务局对接,按照省市疫情防控要求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
“黄色”标签代表需在12小时内中转至其他城市的重点旅客;“黄色”标签旅客由于不出航站楼,白云机场也指定了相应的“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休息等待区,方便集中统一服务,引领旅客前往登机。
“绿色”标签代表14天内无重点国家旅行史、居住史的旅客。“绿色”标签旅客则跟随正常抵达流程自行离开。
白云机场改造了原来职工班车客运站,在T2综合交通中心“东客运站”设立了4500平方米“临时集中点”,作为“红色”标签旅客搭乘大巴的候车区。共有18个大巴车位,与正常大巴候车区域完全隔离,采取50%座位隔开坐、每辆车不超20人的方式,为目的地为广东、转机时间超过12小时或乘坐其他地面交通工具(火车、客车)离粤的重点旅客提供交通服务。
三
分区分级分类消杀
细化重点部位优先级防护
白云机场在重点航班保障流程上,采取分区管控、分级管理、分类处置等防疫消毒措施。
专属区域、机位的重点航班保障结束后,马上会安排人员对该区域从地板、座椅、扶手、电梯到行李推车等全方位进行消毒处理,做到“一个航班一消毒”。
重点航班托运行李纳入防控范围,飞机抵达后行李舱会进行消杀处理,30分钟后打开舱门开展行李装卸。分拣后,按照中转和非中转不同流程送到相应区域。重点航班指定固定的行李提取转盘,“一个航班保障后马上进行一次消杀处理”。
白云机场24小时开放新风系统,不断向专属区域吹送新鲜空气,同时关闭部分区域的“回风阀口”,避免空气传播;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站,对飞机客、货舱进行深度消杀,对重点航班废弃物实行专项处理,在航站楼设置废弃口罩等专用废弃箱,防止二次污染。
四
凌晨两点发布航班信息
多方联动严密“防控网”
近期,白云机场每日平均进出港航班已经恢复至500-600班。为了做好精准防控,运控中心每日凌晨两点发布境外航班信息,与海关、边检、公安、省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航空公司提前做好联防联控准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
深圳机场 重点航班 班班必检
深圳机场依托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海关、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通过大数据排查、航班登临检查等多项举措,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为深圳筑牢防疫“空中防线”。
“CZ3588航班将于22:23到达,停靠341机位,航班上有目标国家旅居史旅客需要排查。”“收到!”3月9日这天夜里,深圳机场急救中心当班医生郭稳接到通知后抓紧赶往现场,与公安、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一道,对由上海飞抵深圳的CZ3588航班进行登临检查。
深圳机场重点加大对有目标国家旅居史旅客的精准排查。像郭稳医生这样的航班登临检查,近期机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平均每天要进行40多次。
“近期,我们一方面是严格做好国际进港航班的查验,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对近期有过目标国家旅居史,并经国内其他城市入境后再转机至深圳的旅客及该航班,会进行重点排查。” 机场防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机场对经国内其他城市入境后转机抵达深圳的旅客,通过公安、边检、航空公司多部门等大数据对碰,以及旅客利用“i深圳”预先自主申报,共享信息,提前掌握旅客及航班信息,安排医务人员实现登临精准查验。
登临检查过程中,如果重点旅客体温检测和健康医学排查无异常,机场按流程与旅客居住地所在的政府部门做好对接,由其进行后续排查和居家隔离。如果重点旅客体温检测异常,机场按照发热旅客处置流程及时送医进行后续处置,并对与该旅客相邻的前后三排旅客进行全面检测排查和后续处置,对航班其他旅客做好信息登记。
深圳机场协同海关严格履行旅客健康申报,并提前通过系统数据对碰,对国际进港航班进行精准检疫。在国际入境大厅为重点航班设置了专用的入境专用通道和隔离区域,切断传播途径。(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石道雄、叶丹)
更多民航局新闻发布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图文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