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原本被抑制的出行需求逐渐释放。后疫情时代,如何最大潜力地挖掘航空旅游市场机会成为众多航空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近日,携程、去哪儿网等OTA分别出台了针对后疫情时代的复苏策略。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近日对外发布了携程未来一年发展新战略,特别提到要从内容、产品、供应链和质量四个方向深耕国内旅游市场,并强调要以深耕国内为基础,实现全球战略的布局。梁建章表示,携程新战略的源起,主要是因为看到了一个新趋势。受全球疫情影响,中国出境游用户正在回流国内市场,这就倒逼国内目的地住宿、景区、当地玩乐等产品进行升级,才能有效承载新增的中高端旅游度假消费需求,更有深度的玩法和产品亟待开发,更高效的供需对接亟待建立。而这正是他们深耕国内面临的新机遇。梁建章认为,目前OTA单纯的交易型平台就难以迅速捕捉到用户的新需求。而旅游相关的短视频、直播、笔记攻略等内容,则可以完成用户与新产品的连接。目前携程直播如火如荼。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携程开展直播带货以来,7个月时间,1.5亿观众围观“BOSS直播”,累计带货24亿元。10月28日携程借周年庆的契机,开展长达14小时的“巅峰热播日”,当日创造交易额3.8亿元,观众人数达1974.1万。这意味着“直播带货”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营销工具和销售渠道。此外,携程下一步还会着重挖掘诸如精品民宿、特色玩乐等小而美的新一代产品,并持续给予这类产品以专有的流量扶持。在供应链一端,携程则试图打通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覆盖产品、平台规则、排序、攻略、营销五个与供应商紧密相关的环节。不止携程,去哪儿网、飞猪等都纷纷对外表示要深耕国内旅游市场。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向好,OTA国内业务线实现了较快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深耕国内战略的正确。携程CEO孙洁透露,今年“十一”期间,携程创造了多项同比增长的业绩,国内酒店间夜量恢复超100%;机票预订同比恢复超100%,机票订单量环比9月增长超过100%。疫情之后,去哪儿网实现“U型”复苏。自6月份以来,机票、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的预定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机票预订量为去年的115%。技术出身的梁建章在提到新战略时,特别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他说,在携程平台进行迭代的过程中,用户与供应商的体验必须得到质量的保证,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技术的加持。携程集团副总裁、机票事业群COO谭煜东明确表示在未来机票事业拓展中,会进一步要加大技术投入。据了解,过去几年携程在服务自动化上技术的投入,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75%左右的服务请求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完成,无需人工介入。在用户退票、改签请求当中,70%左右可自动完成。“这些自动化的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减轻了客服压力。”谭煜东表示。疫情期间,去哪儿网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旅客安全出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初期,推出“民航铁路同乘查询系统”“出入境查询系统”“湖北籍旅客酒店预订系统”“酒店疫情雷达”,给用户出行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疫情进入稳定期后,去哪儿网免费开放大数据和技术资源,支持航空公司实现快速复苏,同时为机票代理商提供AI智能化数据工具、提升退改签效率。谭煜东表示,技术是复苏的基石,技术是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他举例道,正因为过去一年加大云技术投入,一年时间,他们把系统迁移到云上,实现了国际机票搜索全部搬到云上,优化了运营成本,“一旦疫情过去,全球旅游业恢复,我相信在技术上已经做好准备的我们,系统已经足够强壮,那时候能够比竞争对手实现更快发展”。疫情对很多OTA企业影响巨大,目前国际机票业务基本归零。谭煜东表示,携程将近40%以上的收入没有了,但危机意味着新机遇诞生。精耕细作、流量增值和新业务开拓成为携程在机票业务领域拓展的三个原则和导向。谭煜东表示,积极拓展辅营产品以及创新服务包产品;利用好机票产品流量并使之增值,做好机票+酒店的交叉销售;拓展公务机包机业务;将行业数据整合并做深度分析等,会成为他们下一步发展的新举措。记者发现,转型做数据研究咨询商成为OTA发展新风向标。“我们开发了一个称之为FlightAI的产品,可以把行业的相关数据整合起来,这样供应商能够分析市场需求,做数据管理,分析自身的竞争力等。”谭煜东表示。去哪儿网CEO陈刚也表示,下一步他们也会以数据为抓手,帮助商家找到不同需求的用户。去哪儿网会对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家进行支持,最重要的是把用户意见反馈给商家。早在去年,去哪儿网就面向民航客运市场开展了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在旅客搜索和订单的基础上,进行旅客流向和行为特征的分析。疫情期间则免费为航空公司提供数据咨询、客源分析等服务。今年3月,吉祥航空就已使用他们的航旅大数据,基于数据参考,其在上海—昆明、上海—成都航线配置了宽体客机,实现精准投放运力。航旅大数据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各条航线的旅客流向,对于中转联程产品的设计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此前携程就利用数据分析,与西安咸阳机场、郑州机场、呼和浩特机场合作,做好中转产品分析和设计,帮助这些机场巩固区域枢纽地位。(《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曾晓新)更多民航专业内容、权威资讯请关注《中国民航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