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祥忠:媒介与社会同构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必须着力解决的三大问题
编者按:高速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加速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时代正在到来。在此背景下,传统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理论范式、知识能力结构和责任体系亟需更新和再造,如何创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在《现代传播》2021年第1期发表专题论文,认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要着力解决三大问题:信息传播理论范式的系统构建,以技术为支撑实现从新闻传播理论到信息传播理论的范式转型;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全面提升,包括深刻认知民族文化和世界格局、系统学习域外知识和他者经验、全面提升共情能力和沟通水平;社会责任体系的系统再造,即应对全球传播伦理危机而需要传承的专业精神,需要提升的数字素养和需要坚守的家国情怀。同时,当下正在力推的新文科建设将有助于指导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走向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适应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时代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全新需求。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9ZD12)的重要研究成果,该论文的发表对于培养适应智能媒体时代需要、更好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核心提示
内容摘要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加速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背景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理论范式、知识能力结构和责任体系短板突出,亟需更新和再造,如何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成为重大时代课题。媒介与社会同构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需要着力解决三大问题:信息传播理论的范式构建,以技术为支撑实现从新闻传播理论到信息传播理论的范式转型;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全面提升,包括深刻认知民族文化和世界格局、系统学习域外知识和他者经验、全面提升共情能力和沟通水平;社会责任体系的系统再造,即应对全球传播伦理危机而需要传承的专业精神,需要提升的数据素养和需要坚守的家国情怀。当下正在力推的新文科建设将有助于指导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走向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适应媒介与社会同构时代对国际传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新文科;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跨文化传播;社会责任
END
本文刊发于《现代传播》2021年第1期,
第1页-6页
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
主编:隋 岩
副主编:张国涛、潘可武
编辑部主任:刘 俊
责任编辑:张国涛、潘可武、刘 俊、杨旭东
特约编辑:张毓强
美术设计:卜希霆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27号楼2层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9586
邮发代号:2-753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
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RCCSE权威核心(A+级)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声明:
(1)本刊一律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
(2)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
journalcuc@163.com,本刊未委托任何网站和机构代理投稿事宜。
订阅《现代传播》
请保存此二维码,在公号之外识别;
或用其他手机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