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补白”中国摄影史|“摄影180年在中国”大展


“摄影180年在中国”大展

8月19日-11月24日

银川当代美术馆

 


今年正值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一向敢为天下先的银川当代美术馆为此于8月19日隆重推出“摄影180年在中国”大展。大展将呈现500余件、数千张原版照片,解读摄影作为艺术形态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用影像艺术的语言,捕捉历史的瞬间,纪录历史的场景,塑造历史的记忆。美术馆总监、著名美术史学者吕澎指出,展览的目的就是“回顾文明史、图像史以及以摄影为表现方式的艺术史”。整个大展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展览总协调人李欣形容它是中国摄影史的一个不可多得的“补白”。


四大板块凸显三条线索


180年来,摄影术恰逢人类社会进入图像时代,大展身手茁壮成长,其突飞猛进的变化呈现多种因素齐头并进的态势。这次大展通过设置四大板块,凸显了影响摄影史走向的三条线索:


首先,摄影技术不断升级——从早期的感光材料的选择,到晚近数码化的颠覆性革新,摄影艺术史上的每一步都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密切相关;


佚名,着唐装的外国少女,银版摄影法,9.5×8cm,1840—1850 年代,吉宏业收藏


弥尔顿·米勒,看立体镜的中国人,蛋白照片,9×18cm,1861—1863 年,影易时代收藏


洛克与维特费尔德照相馆,郭嵩焘肖像,伍德伯里照相印版,11×9 cm,1879 年,影易时代收藏


其次,图像传播快速迭代——从早期的手工影集、画册,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的摄影附刊、摄影画报,再到新世纪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图片、录像乃至直播,摄影史就是一部图像传播史;


《北平光社年鉴》( 上、下集), 古籍善本, 27×20cm,1928—1929 年,雨人收藏


郭锡麒,《南京影集》,古籍善本25.5×18.5cm, 1933 年,牛婕收藏


赫伯特·C· 怀特,《燕京胜迹》, 古籍善本, 42×32cm,1927 年,影易时代收藏


第三,影像艺术推陈出新——从早期单纯的影像记录与复制,到二十世纪初的摄影艺术的自觉,再到新旧世纪交替时期当代影像艺术的图像再造,摄影的创作理念、方法与语言堪称沧桑巨变。


邢丹文,“都市演绎”系列 14 ,彩色合计冲印 /c-print,215×170cm,2006 年,“博而励画廊 & 丹文工作室”提供


董文胜,端木书台,收藏级艺术微喷,91.5×71cm,2010 年


借助四大板块,上述三条线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晚清摄影部分,主题是“原版的重拾”。感光材料、制作技术与作者身份的考证,成为这个板块的三大焦点,借此为观众指明了寻找原版照片的路径。出现在展览上几十位近年来被“重拾”的19世纪摄影家,将为早期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


费利斯·比托,被攻占后的塘沽炮台全景(2 张),蛋白照片,58×23cm,1860 年 8 月 10 日,影易时代收藏


托马斯·查尔德,北海白塔与团城,蛋白照片,20×26cm ,1876 年, Laura Huang 收藏


威廉·桑德斯,上海理发店,蛋白照片,20×26cm,1870 年代,Laura Huang收藏


民国摄影部分,策展人以“摄影艺术的摇篮”为主题,抓住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摄影史转型的枢纽——“美术摄影”的崛起。这种艺术自觉得益于当时摄影附刊、摄影画报的风行,令摄影的传播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策展人展示了摄影艺术在诞生,并由此指出了摄影与大众媒体、流行文化的密切关系。


郎静山,愿作鸳鸯不羡仙,银盐纸基,22.8×27.6cm,1920 年代,泰康保险集团收藏


金石声,剪影,银盐纸基,22.5×30cm1934 年,金华收藏


骆伯年,齿轮,银盐纸基,17.7×29.5cm,1930—1940 年代,金酉鸣收藏


新中国部分,策展人的主题是“从画意到新纪实”。尽管其中涉及“多种多样的非主流摄影形态”,但策展人以“50年代以来的纪实性摄影作品”为主体,再上下延伸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红色摄影”与“90年代出现的新纪实摄影作品”,为观众研究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摄影艺术抽出了一条“纪实性摄影”的线索。


侯波,开国大典,银盐纸基,105×146cm,1949年,影易时代收藏


翁乃强,知识青年到北大荒之一,艺术微喷,64×91cm,1968 年,影易时代收藏


张新民,深圳 8·10 股潮 ,银盐纸基,40.6×50.8cm,1992 年


吕楠,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银盐纸基,27.1×40.6cm,1999 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在“新世纪”部分,摄影艺术走向了纪实的另一面。也许是因为其既要面对数码技术的颠覆性挑战,又经历了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观念“大爆炸”,当代摄影正如策展人所指出的,终于“打破了图像的再现论,打破了图像的客观论”。其表现形式林林总总,策展人却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图像再生”。


蔡东东,给予,艺术微喷,134×186cm,2010 年


陈维,被包裹的雕像,收藏级喷墨打印,187.5×150cm,2015 年,私人藏家收藏


王庆松,跟我学,C-Print,95×215cm,2003 年


策展团队阵容强大


说到这四大板块,不能不说一说分别负责这四大板块的4位策展人:晚清部分的策展人是泰瑞·贝内特(Terry Bennett),是兼具摄影史学者、作家与收藏家三种身份的专家,著有《中国摄影史 1842-1879》;民国部分的策展人陈申是资深出版人、摄影史学者,著有《中国摄影艺术史》;纪实部分的策展人曾璜是摄影艺术与摄影收藏的双料专家,主编《典藏:中国摄影艺术 1850-2010》;王春辰则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著名评论家及策展人,著有《中国当代影像简史》。


更令人称奇的是,不仅这四大板块的策展人是各领风骚数的资深专家,而且整个展览的总策展人也是全球摄影圈知名的克里斯多夫·菲利普(Christopher Phillips)。他曾担任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的策展人。2004年他曾经策划了“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与录像”大展。那是中国当代影像艺术首次在国际摄影圈登堂入室,结果却出人意料地一炮而红。当年他的策展搭档是著名美术史学者、策展人巫鸿。15年后他们再度携手,巫鸿也是这个展览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并担纲展览同时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


一个展览,一件作品


据李欣透露,这次展览本身就是一个作品,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整体策划:


由500余件、数千幅原版照片,突出摄影收藏以原作(原版照片)作为收藏起点的理念;


由四大板块,让参展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收藏体系;


展览画册有详尽的图文,可以作为影像艺术收藏的指导手册;


展览期间,将在银川举办以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和挖掘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将在北京举办研讨会,主题是摄影艺术和摄影收藏在公共机构的作用;


展览后,参展作品将在北京、广州、巴黎等地举办国际巡展。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对开每周两期24个版全彩印刷全年100期共150元




给我好看

你就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