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江“小巨人” | 伯豪生物:借助基因测序技术,探寻生命的奥秘

小羊 你好张江 2022-08-30


近日,随着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国已有近5000家中小企业上榜,其中超300家企业在A股上市。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在张江,也有这样一批企业入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他们极具创新活力,深耕各自领域,努力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最终实现创新升级。“你好张江”带您走近张江的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



🔗

专精特新





伯豪生物




我国生物芯片研究始于1997-1998年间。尽管起步较晚,但我国的生物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


从2000年开始,国家陆续投入大笔资金,建立了上海国家芯片工程中心、北京国家芯片工程中心等五个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为加强我国在这一新兴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功能基因组及生物芯片研究”重点专项,对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给予了重大支持。


其中,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01年成立于张江,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和运行的中心,致力于打造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生物芯片产业化基地。



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豪生物”)成立于2008年12月,是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组成部分,专注于提供领先的生物医药和疾病诊断创新技术、产品和优质服务。今年8月,伯豪生物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


从“国家队”孵化而来

伯豪生物总经理肖华胜


2001年,伯豪生物总经理肖华胜刚刚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受邀加盟筹建中的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任基因芯片技术负责人和中心副主任、执行主任等职。


2008年,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心自身的平台资源和技术资源,加快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将基因芯片技术平台、人员、管理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剥离”出来,成立了伯豪生物。


“这是国家给的任务,一定要做好。”肖华胜说。谈到公司的名称,肖华胜解释:“‘伯’,最早起源于4000年前,本意除了老大、第一之外,还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豪’在汉语中意为杰出才能。‘伯豪’二字,在英文里又和生物技术的英文缩写Bio谐音,一语双关。”



成立之初,伯豪生物就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路线——首先是建立平台,掌握技术,实现国际先进技术平台的本地化;其次是利用平台开展研究,最终逐步实现生物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


肖华胜将伯豪生物在2008-2012年这段时间称为公司的孵化阶段。概括地说,这个阶段,伯豪生物从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国家队伍中孵化出来后,肖华胜开始组建体系,完善基因检测平台,利用基因芯片提供服务,带领伯豪生物成为了业内最早一批主营芯片业务中的佼佼者。



📝


顺势而为,切入精准医疗赛道


2012-2015年,是公司的扩张阶段。2012年和2015年,伯豪生物分别完成新一轮融资,完成了从“技术服务”走向“技术服务 +产品”发展模式的布局。


肖华胜判断当时的市场风向,认为基因测序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等生物样本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也就是DNA测序,从而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例如癌症、白血病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以及个体的行为特征(例如运动天赋、酒量)等。公司通过第一轮融资完成了从研究基因芯片技术到研究二代基因测序的转换。


2015年,精准医疗概念在国内兴起。当年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靶必达是伯豪生物为了布局精准医疗研发的一款产品。它针对肿瘤靶向用药捕获一些位点,再对所捕获的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这个病人携带的肿瘤突变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去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伯豪生物已经开展了医疗市场第三方检测服务和建立了销售渠道,正在加快布局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成和销售,为疾病的预防、早期筛查和诊断检测提供服务和产品。



到了2019年,伯豪生物将重点放在了单细胞组学的研究上。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空间转录组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前沿技术,它在单细胞水平揭示细胞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状态以及空间位置,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伯豪生物建立了多样灵活的单细胞测序平台,为客户提供从样本保存、运输、单细胞(核)悬液制备,到单细胞分选、建库和数据分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伯豪生物已经开展了人、大鼠、小鼠、猴子、斑马鱼、猪等20多个物种、300多种组织类型、5000多例样本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和数据分析服务。另外,伯豪生物还在生物样本的保存和运输上实现了创新突破——



伯豪生物开发了配套自研试剂:伯优®单细胞测序组织保存液、伯优®细胞核分离试剂盒、伯优®组织样本悬液制备试剂盒。其中,伯优®单细胞测序组织保存液可以在72小时内保持细胞的高活性,使得样本有时间送达伯豪生物的实验室并进行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生物样本的保存和运输是整个医疗流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保证样本的活性能让我们的综合能力上一个台阶。”肖华胜说。



📝


与高校达成合作,积极布局产学研用一体化


伯豪生物成立以来,从生物芯片到新一代测序、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测序等精准医疗技术,公司发展不断紧跟时代潮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了配套产品,为国内外提供常规多组学和单细胞多组学的技术服务和支撑。


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测序、新一代测序、微阵列芯片、分子检测、生物样品以及生物信息分析等7个技术服务平台,为18家以上的跨国制药企业和超过3000家的国内科研机构、医院等提供基因表达谱、基因分型、比较基因组学、生物信息等技术服务,并多次被世界知名药企评为最佳服务供应商。



在公司内部加强技术平台研发的同时,伯豪生物也积极地展开外部合作。由于“国家队”的特殊背景,伯豪生物特别注重和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早在2013年,伯豪生物就已经成为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目前也在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产学研联动。


“我们掌握着目前很多大学、研究所还没有的新技术,而学生由于年轻的头脑,有很多创造性,我们提供机会,让高校的学生来伯豪学习,大家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激发出新的灵感。”肖华胜说。关于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他认为,相对于新技术的出现速度,学校教材更新的速度相对缓慢,学生进入公司实践,可以更快地掌握前沿新技术,也有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


在张江一路见证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壮大


翻看肖华胜的履历,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到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专业,从参与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筹备,真正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1999年进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开展基因组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从而正式进入基因组学领域,再到参与筹建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后来创立伯豪生物,可以说,他一路见证了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壮大。


在产业界浸润20余年,肖华胜坦言:“过去20年,我慢慢看着整个中国的生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如今可以跟国际水平相媲美,发展势头迅猛。” 



从1998年第一次来到张江,肖华胜在张江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他笑称:“自己是一名在张江呆了二十多年的‘老张江人’。”他说,最初来到张江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1999年上海提出“聚焦张江”战略,张江于是开启了之后十几年的迅猛发展阶段。


肖华胜是看着张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这里有着浓厚的感情。“张江的创新创业氛围和营商环境都特别好,行为处事特别规范,效率特别高。”肖华胜这样评价到。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肖华胜的带领下,伯豪生物将不断面向科技和医疗市场整合资源,加强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让人们借助基因测序等生物学技术,不断探寻关于生命科学的奥秘。


往期推荐

张江“小巨人”|立迪生物:深耕肿瘤治疗领域,抢跑“精准医疗”新赛道

2021-11-15

张江“小巨人” | 芯旺微电子:“缺芯”危机之下,助力车规芯片实现国产替代

2021-11-01

张江“小巨人”| 图丽信息:以“技术积累+工匠精神”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2021-10-25

张江“小巨人”|达观数据:NLP+RPA+OCR=?

2021-10-18

张江“小巨人” | 韦翰斯生物:单基因检测如何“鼎力相助”优生优育?

2021-09-27

张江“小巨人”| 奥浦迈生物:在百亿级赛道致力解决“卡脖子”难题

2021-09-13

张江“小巨人” | 云迹科技:用AI和数据赋能服务机器人“破圈”

2021-09-06

张江“小巨人” | 高仙机器人:“这一块地就是我的世界”

2021-08-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