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包罗:HIS创新路 飞鸿踏雪泥
2015年11月,在北京CBD中心地带的一个五星级宾馆的会议厅,会场布置典雅、简洁、温馨。我坐在第一排,听一位年长的美籍华人陈博士的演讲。讲者曾是资深的美国纽约HIT建设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的演讲中文夹着英文,介绍和剖析美国HIT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听的人不多,近百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精英,许多人对陈博士演讲的理念其实并不陌生,心中盘算的是如何面对面地吸取经验以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演讲后提什么问题才能切中要害、为我所用。
我作为主持者,把握着会议的节奏,按部就班,不急不缓。面对近年来已经司空见惯的场景,不禁浮想联翩,心绪难平。
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在北京协和医院老楼的阶梯教室,HP公司技术高管唐博士所作的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报告,毫无疑问是当时美国HIT前沿的绝佳技术秀。虽然会议向全北京的各大医院发了邀请,但在座观众绝大部分是会议主办方用来“充数”的临床医生和护士,来参加的真正专业对口的信息技术工作者寥寥不及十人。唐博士演示的多媒体图形化医生工作站界面,就好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对我们还正在用DOS加微机开发工资管理系统的人来说,为我们带来那场纯英文演讲的唐博士简直就是天外来客。
十年后,还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讲堂,一位执全球IT牛耳的大公司的销售,大讲“我们给你们带来的不仅是世界一流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且带来了世界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言语之自信,态度之傲慢,似乎一举拿下中国内地的医院信息系统市场不过是探囊取物。作为一名“土鳖”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研发人员,心中能不“上火”吗?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谁都知道今日中国内地HIT发展之势,如燎原之火,与三十年前,已然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矣!那么,事物发展变化的拐点自何日始?这不值得我们探究、不值得我们回忆、不值得我们纪念吗?
读了任连仲先生主编的这本《“军字一号”点滴回望》文集,我恍然大悟,这就是在那个拐点时刻发生的鲜活的故事啊!
1997年-1998年,先后诞生了北京众邦慧智公司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统筹指挥、以301医院为主研发的“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一个似雄鸡报晓,一个似震耳春雷,预告了中国内地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最主要阵地——医院信息化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近二十年过去了,客观地回顾一下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完全有理由信心满满地高声呼喊:我们成功了!
第一,随着解放军的“军字一号”系统在全军、在地方,众邦公司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在全国三级医院的推广,一大批后续医院信息化公司与产品紧紧跟上,二十年来,一个新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几乎全部依靠我们国家自己的科学技术人员设计、开发、推广、维护的医院信息系统,在国内生根、开花,基本上满足了全国两万多所医院的信息化需求。支持了几次三番的复杂医改变革,支持了医院管理的日趋科学化,成功应对了医院飞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重担。可以说,我国有自主产权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变成了我国所有医院须臾不可离开的核心业务支撑系统。
第二,医院数据处理量、数据处理的及时性要求,数据完整的一致性要求,业务流程的复杂和多变,数据对象的多样性,病人隐私保护,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决定了医院信息系统被称为世界上现存的最为复杂的一类信息系统。与我国的银行业务系统、航空售票系统、企业ERP的起步阶段都是引进国外的软件相比,在我国HIT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始终没有给国外公司和软件直接进入我国HIS市场留下宽裕的市场空间。我们靠的不是政府的准入限制,而是我国技术人员的知识、智力、学习能力和努力刻苦。他们打造的市场和技术壁垒使得国外优秀系统望而却步,难以逾越。仅此一点,就为国家省下来多少投资?
第三,我们做到了国内HIS的普及与推广,满足了医院管理与临床业务的基本需求,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总体上讲始终没有超过医院总收入的1%,而国外的这个比例往往是2%-3%。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考虑到中国医院的规模、海量诊疗业务量的负担和有限的IT专职人员,系统能够保证医院7天24小时的连续顺利运转,这是何等的低投入和高产出,这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分析“军字一号”成功的因素,总体在于一个“势”字。这当中,又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其一,天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局面下,国民经济飞速增长,海外资本蜂拥而至。同时,IT技术飞速进展,硬件价格越来越低,软件开发工具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为HIS的自主开发和推广到医院提供了可能,打好了基础。此机遇乃天时也,可遇而不可求。
其二,地利。中国有县级医院一万九千家,三甲医院近千家,正在面对管理科学化、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和控制医疗成本的严峻挑战。信息化助推医院管理进步是一个日趋强烈的刚性要求。2009年新医改之后,卫生行业大面积普及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上还有第二个可以与其比肩的地方吗?
其三,人和。“军字一号”这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艳丽奇葩生长于解放军的沃土不是偶然的。解放军强大的领导力、资源统一调配、医院管理模式与组织体系的相对整齐划一、令行禁止,这都是保证这一系统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在如此之大的范围,完成规划、设计、研发、推广的环境条件和保障。《“军字一号”点滴回望》中“军字一号紧急进驻小汤山医院”一文,即可以看出这一“人和”优势的极致表现。
领导的视野和能力决定信息化的成败。以傅征将军为代表的总后卫生部的坚强领导是“军字一号”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傅征将军不仅是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的信息化领导者,而且堪称是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旗手。他审时度势,安排启动了“军字一号”项目;大胆拍板,实现了引进外资,解决了研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坚决实施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既定方针,选择精干有实战经验的301团队作开发主力,继而抽调全军的力量全力推广;尊重和鼓励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推广的关键时刻运用行政管理开路,统一思想,攻克难关。《“军字一号”点滴回望》中的下面一段傅征将军的讲话,可见其雷厉风行的领导作风之一斑:“你们必须舍得丢掉那些盆盆罐罐,不要贪图那点蝇头小利!要从全局出发,立即把全部力量集中到这项大的任务中来,必须全力以赴!”
领导的科学决断,离不开强大的执行力。“军字一号”项目成功的另一个核心因素还是“人”,不仅是人的才干,更有团队的团结和精神。正如《编者的话》里所总结的:“几乎同样资历的人,由于其追求目标不一样,精神状态不一样,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不一样,其潜能发挥的程度会大不一样,其工作效率会有着几倍乃至十倍的差别。”本书中所记载的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包子筵”、“西山十日封闭会议”、“精品意识”、“系统设计,一诺千金”、“不因事‘小’而不为”、“小汤山的奋战”……无论是争论还是共识,是开会还是编程,是研发还是推广,是攻坚克难还是完成琐碎的日常事务,件件都反映出了这是一支既讲技术,更讲精神的队伍,是团结、进取、吃苦、负责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攻关,“每一个骨干成员的气势都像压不住的喷泉一样持续地喷发着,整个团队就像一盆火”,有这样的一支队伍,才会有“军字一号”项目的辉煌与成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决策和执行体系下,“军字一号”所选择的正确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使得它很长时期引领了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跨越式发展。
把发达国家的先进IT技术应用于中国,让它适应于中国的环境,满足中国的需求,为此所做的每件事、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国内没有人尝试过、实践过的,这不就是创新吗?!“军字一号”探索、实践并且在大量的医院实施获得巨大成功,这足以证明其技术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扼要地把“军字一号”的技术路线与创新归纳一下,包括:将中国的医院信息系统的体系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的架构之上;自顶而下地基于商业化数据库(Oracle)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开放全部数据结构设计,用于本地化和客户化改造;充分保证文档安全的电子病历编辑器的设计与应用;在军地大小规模完全不同的医院快速部署和实现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的模式等。后续还有大量的HIS公司沿着“军字一号”开辟的道路获得了成功。
我们曾一度把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比喻成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布满沼泽与陷阱。有人故意开玩笑把医院信息系统的缩写“HIS”念成“害死”。因为它吞啮了大量的投资,浇灭了无数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打破了多少IT才俊们的五彩梦。然而,“军字一号”的开发者,像一群垦荒牛,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只管耕耘,不顾个人得失。他们成功了,他们是佼佼者,他们是昂首冲天的一群鸿雁。一批“军字一号”锻造出来的骨干和精英,正在冲进布满彩霞的天空,飞向更远大的目标。
《“军字一号”点滴回望》正是他们艰苦创业日子的一个缩影。他们在那些艰苦年月的所作所为,留下的痕迹,就像大雁在泥雪地里留下的爪痕,不仅坚定、清晰,而且指向丰沃坚实的土地。我们知道,流逝的岁月终将会冲淡它们。因此,我们要记录下来这点点滴滴,为了创业的勇士,为了同行,也为了后来者。
我们就用苏东坡的诗句作为这篇序的结尾: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016.02 于成都
微信:HIT180com
投稿: public@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