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西川专栏】做好数据治理与数据思维人才培养

郑西川 HIT专家网news 2022-07-03

导读

数据资产价值创造,是医院全体成员的事情。


在经历临床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等多轮信息建设后,数据治理与人才培养将是医院信息化的重点

传统医院积弊已久,资源错配,诊疗混乱,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人可罗雀。除去制度的藩篱,还有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医院信息化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医院信息管理如何利用医院现有数据资产,最大程度满足各方的诉求?

数据治理是对医疗数据资产的治理,核心是对医院数据资产所有相关方利益的协调与规范。随着医院临床数据中心应用日益深入,数据治理已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的重点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数据资源资产化管理、数据确权与合规使用、数据价值创造与数据思维人才培养。 

医疗数据资源如何资产化

数据就是医疗过程中病人的电子化记录,临床数据不等于数据资产,资产需要能够给医院带来预期收益。只有满足一系列条件的医院数据资源,才可能成为数据资产。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临床过程记录电子化。

虽然现在医院已采用电子病历,但是仍存在许多纸质申请、报告、病人知情同意等签字纸质记录,这里面蕴藏了无比珍贵的临床数据。不把这些记录电子化,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数据,支撑不了科学研究,支撑不了规模化应用,产生不了可预期的经济价值。

第二,数据实现集成整合。

统一的数据集成模型,是数据资产化的优质条件。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每次不同的业务需求,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数据提取、整合、清理需求。这些需求常常需要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接口,在不同的数据库上直接操作。这需要高昂的成本,以及不平凡的数据库操作技能,而这些技能往往是医院信息中心不具备的。最后只能请生产系统开发商去完成,医院在信息技术上容易受制于人

过高的数据提取整理成本,会抵消数据资源原本应该产生的经济收益,成为数据资源资产化的巨大障碍。而要消除该障碍,统一规范的临床数据中心不可或缺。这也是我多次强调“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自己掌控的临床数据中心”的最大理由。

第三,数据质量保证体系。

数据分析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垃圾进去,垃圾出来。”如果数据本身质量很差,如同垃圾一样,而且还被用来做模型输入,那么无论模型有多高大上,最后出来的结果仍然是垃圾,没有任何价值。

数据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虚假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实的数据,常常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如果没有强力的制度保障,没有任何人愿意主动贡献自己的真实数据,因此,强有力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

2)完整性,该收集整齐的数据要尽量收集整齐。数据对被记录对象的所有相关指标的完整程度越高,相关模型的预测精度就会越好,数据资源就越有价值。相反,过多的缺失数据会极大地伤害相关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而限制数据的应用能力。

3)精准性,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数据的逻辑合理;第二层含义是数据的细致程度,同样的数据、不同的采集方式、不同的存储方式带来的数据细致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三层含义是数据的精确程度。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显然数据精度越高,对于业务的支撑能力越强。

数据确权与合规使用是医院数据利用的前提

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所谓隐私保护,就是对隐私数据的保护。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在数据产权层面,确立相关个人作为隐私数据的合法的唯一拥有者,比如: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哪些属于病人的?哪些属于医院的?如何利用?这需要法律层面对医院临床数据产权予以确定。

如果暂时做不到数据确权,那么至少要做到,对医院数据实际控制者和使用者通过制度对利用数据行为严加管束,做到合法合规。

数据价值创造与数据思维人才培养是保障

数据资产价值创造,是医院全体成员的事情。需要各个岗位的员工、管理者都深谙发挥数据价值之道,并在各自的业务实践中,自觉寻找可以彰显数据价值的业务机会。为此,需要以回归分析思想作为核心的数据思维能力。一方面,需要对现有人员的数据思维能力做全面的培养提升;另一方面,要在各个核心骨干的业务部门设立专门的岗位。该岗位人员应该承担连接临床业务与数据中心的桥梁作用。

数据治理应该关注的不是太过具体的业务问题,因为业务形态千变万化,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不可能通过一成不变的规章制度去治理。作为医疗信息纲领性的制度设计,应该关注数据思维人才团队的建立与培养,这才是价值创造的沃土。只要精通数据思维的人才沃土在,就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培养具备数据思维能力的人才,并为此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这是在新的一年有志于做好数据利用这篇文章的医院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简介】

郑西川,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CHIMA)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医药信息分会常委;《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①基于PACS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共享;②HL7/XML电子转诊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③ 区域临床信息共享及协同医疗信息技术研究;④数字化医院的相关标准及实现技术。

近年来,先后承担上海市“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经济信息委信息化专项基金以及院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


 近期热门文章: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扫码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 tan_xiao@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