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专家网官微

其他

医疗数据资产专栏 | 多学科视角下医疗数据资产化的可行性及难点探讨

导读从法律、会计、资产估值三个学科,探讨医疗数据资产化的现实问题和解决思路。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纳为生产要素之一,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共同作为市场配置要件,创造市场经济价值。在不同的行业或领域场景中,数据也通过不同应用方式予以呈现、整合,体现“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可见,数据要素的能量释放,需要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进行融合交叉。本期“医疗数据资产专栏”将从法律、会计、资产估值三个学科,以不同视角对医疗数据资产化的现状、可行性和难点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探讨医疗数据资产化的现实问题和解决思路。法律视角:我国数据产权基础制度(一)“数据三权分置产权制度”奠定了我国数据产权基础制度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下称“数据二十条”)提出:根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特征,分别界定数据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各参与方享有的合法权利,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推进非公共数据按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新模式,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至此,我国数据产权基础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如图1所示),行业争议多年的“数据所有权”制度尘埃落定。图1以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替代”数据所有权制度,不仅使数据主体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更利于数据要素流通。(二)“数据三权分置产权制度”的基本内涵(1)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持有权的概念强调对合法“持有”这一状态的事实性认定,组织对自己所控制的数据有权使用、存储及维护,而不依赖所有权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基础制度若干观点》,数据持有权的权能至少包括两类:一是对数据自主管理的权利,即持有者在法律或合同允许范围内可自主决策数据的使用目的、应用场景等,有权防止侵犯持有者合法权利的行为;二是对数据处理授权同意的权利,即同意他人获取或转移其所产生数据的权利。这与“数据二十条”中强调的“合理保护数据处理者对依法依规持有的数据进行自主管控的权益”是相呼应的。一般在组织合法收集数据存储时的场景下,组织通过物理手段对数据的自主管控从而形成该项权利。该项权利的存在,意味着权利主体有权合法合规地决定数据的使用方式,且未经权利主体同意,不得获取和使用管控下的数据。(2)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加工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排列、加密、标注、聚合、分析、统计等一系列处理活动。数据加工使用权的权利主体为数据处理者,旨在保护数据采集、加工等数据处理者的劳动成果,承认和保护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获得的数据相关权利。在“数据二十条”中,提出对数据加工使用权的保护,即在保护公共利益、数据安全、数据来源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承认和保护“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获取的数据加工使用权,尊重数据采集、加工等数据处理者的劳动和其他要素贡献,充分保障数据处理者使用数据和获得收益的权利”。(3)数据产品经营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主要是指运营商对其开发的数据产品进行运营、支配、交易、收益的权利。数据加工使用权强调的是对数据利用的权利,数据产品经营权强调的是对数据利用后开发形成产品并对数据产品进行经营的权利。在“数据二十条”中,提出对数据产品经营权的保护,即“保护经加工、分析等形成数据或数据衍生产品的经营权,依法依规规范数据处理者许可他人使用数据或数据衍生产品的权利,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复用”。(三)“三权分置”如何分别配置三种数据权利?组织对形成的数据资产分别享有什么样的数据产权?如何享有“数据三权”?这些数据产权之间是何种关系?这些问题同样萦绕在医疗数据要素资产化路径探索的过程中。从法律视角解读,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者之间并非层层递进,也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同一数据资产/产品中,可能仅包含了一项数据权利,也可能同时存在三种权利。到底享有何种权利,取决于对数据的利用形态。比如:组织合法收集的数据,但是并未进行其他的利用,仅仅只采用技术手段“控制”数据的情形下,数据主体可能拥有数据资源持有权;组织将数据合法收集后并用于分析加工时,所产生的数据权利可能为数据加工使用权;组织将分析加工后的数据形成数据产品时,所享有的数据可能是数据产品经营权。因此,对三种权利的享有判断,并不仅仅是依赖现有法规,更多的是从事实判断。换言之,当数据主体完成相应的行为后,该项权利自动获得保护,类似于著作权发表的形式。这也意味着,数据资产的实践探索会对现有法规的不断完善,带来更多的启发和促进。财务视角:数据资产定义以及如何入表随着“数据二十条”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的重磅发布,数据要素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远超传统生产要素的重要资产,定价后计入企业财务报表,开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道路。“数字中国”的顶层设计框架,目的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为了数据要素的最终流转铺平道路,数据要素市场迎来新机遇。在财务视角下,从国家层面来看,数据资产的会计核算研究已提上日程。《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前瞻性研究,主动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影响,积极谋划会计准则未来发展方向。”从地方层面来看,已有省市积极开展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的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数据要素会计核算制度。2022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拟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从经济学和会计学视角,资产是指会计主体(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由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或产生服务潜力的经济资源。有研究将数据资产定义为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以电子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从经济学和会计学视角看,数据资源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数据资源能够给会计主体带来利益。对于数字经济企业而言,通常是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加工、分析,并提供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来获得经营收益的。事实上,在经济业务活动中,这些会计主体可通过生产、采集、加工、购买等方式拥有并控制数据资源,并且可以通过出让数据、加工数据或提供数据服务来获取利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够给会计主体带来利益,无用的数据就不会给会计主体带来利益。其次,数据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无论是无形资产还是有形资产,可计量是资产化的必需,只有可计量才有可能进入会计报表,资产化才能实现。因此,数据资源/资产的计量和估值,是数据资产化路径上的重要一环。从会计学角度来看,现行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难以有效满足数据资产化的实际需求。会计计量方面的数据资产概念不清晰,导致一部分数据资产实际上未能够实现有效确认与计量,组织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巨大分歧;针对数据资产的会计计量,一部分组织已经确认的数据资产,只能以专利的形式记录在无形资产条目,未实现数据要素与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有效区分。有学者认为,数字资产与传统资产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资产的所有权及所有权交换的形式。传统资产的所有权及其交换一般记录在由主体或中介机构维护的中心化账本中,而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及其交换一般记录在去中心化的数字化分布式账本中。数字资产可以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包括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金融平台,也可以通过点对点技术进行交易。资产估值视角:数据资产估值方法和基础目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格局逐渐明晰,形成了包含数据交易主体、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的市场格局。随着数据交易中心不断创新,数据交易服务框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趋向多元化、综合化,提供数据清洗、数据加工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服务的数据资源综合服务商将不断涌现。数据资产化可分为四个环节,分别为数据基础能力、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产管理。现代企业大多停留在前两个环节,处于数据资产的形成阶段,数据资产化与管理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虽然行业规模正在快速发展,但数据资产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数据资产的交易平台也有待发展,行业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有助于促进商业模式的完善、交易平台的发展与行业的监督,也有助于组织数据资产管理的发展。根据《资产评估专家指引第9号——数据资产评估》(中评协〔2019〕40号),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1.传统评估方法(1)成本法,也即根据形成数据资产的成本进行评估。尽管无形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先天具有弱对应性且其成本具有不完整性,但一些数据资产应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存在一定合理性。(2)收益法,也即通过预计数据资产带来的收益估计其价值。这种方法在实际中比较容易操作。该方法是目前对数据资产评估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虽然目前使用数据资产直接取得收益的情况比较少,但根据数据交易中心提供的交易数据,还是能够对部分企业数据资产的收益进行了解。(3)市场法,也即根据相同或者相似的数据资产的近期或者往期成交价格,通过对比分析,评估数据资产价值。根据数据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可以利用市场法对不同属性的数据资产的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调整,反映被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2.衍生评估方法(1)博弈法。是指数据交易双方根据各自不同的信息进行博弈交易的过程,最终使数据买方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风险。(2)实物期权法。在金融学中,实物期权是企业管理者在对其持有实物资产做出决策时所需要的柔性投资管理战略。对于数据资产而言,实物期权法就是将数据资产看作是实物期权。(3)层次分析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数据资产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基于成本和应用的数据资产评估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详细的数据资产估值。(4)人工智能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对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数据资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无形资产,具有容量大、多样、复杂等特点,因此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具有复杂性。同时,由于数据资产评估中存在成本难以衡量、使用年限难以确定、价值密度与质量难以确定等问题,利用传统方法对数据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具有难度,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的评估方法和估值模型都未能实现对数据资产价值的精准评估,因此未来该领域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当前,数字经济大潮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加速引领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度变革,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为强力“引擎”的增长新周期。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在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顺应和融入数字化发展趋势,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突破原有业务模式发展的桎梏,赋能医疗机构管理流程优化,推动产业生态融合发展。任何的创新探索都不会一帆风顺,医疗数据资产化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数据权属分类和确权方法有待进一步明确,“数权体系”尚未形成;配套相关法律体系仍有待完善,关键法律法规存在缺位;缺少通用、精准、可落地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理论与实践需要进一步深化融合等。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财务、法律、医疗、数据管理各专业人才交互融合,才能进一步深入探索并落地实践,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参考文献1.刘刚、孙毅,房地产基础数据要素资产化的理论基础、演进规律与价值实现,武汉金融,第2022年第5期;2.杭州国际数字交易联盟《数据资产价值实现研究报告》(2023);3.王汉生.2019.数据资产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06):113.4.叶雅珍、刘国华、朱扬勇.2020.数据资产化框架初探.大数据,6(03):3-12.5.张利国、裘莹,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经济日报,2021.6.于艳芳、陈泓亚,信息服务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中国资产评估,(2022)10-0072-09.7.王蕾,数据资产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综述与展望,中国资产评估,(2022)05-0004-07.8.陈徽因、李永刚,数据资产价值的发展与特征,中国会计报,2022.作者团队本期主笔:李丹、陈双、高雪飞撰写团队:伍睿、林盛佳李丹,高级会计师、高级管理会计师,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管理副处长。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学位实践指导教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数字政府专家资源池专家,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结合自身管理会计专业、医保管理工作经历,与信息技术融合,主管建设项目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8项,作为主要编写人参编团体标准5项,主持(参研)省级及国家课题5项,参编著作2本(其中:担任副主编出版《医院经济管理系统理论指引与实务指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23年5月9日
其他

统筹使用卡内资金,德州市建设电子健康卡统一支付平台

导读卡内资金可在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结算范围覆盖市、县、乡三级。电子健康卡融合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能够有效解决患者“一院一卡、重复办卡、互不通用”的难题。在满足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等需求的基础上,德州市打造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体系,建设电子健康卡统一支付平台,推动电子健康卡在就医过程中的全流程使用,满足居民看病就医移动支付(包括自助充值、退款、诊间支付等)和卡内资金统筹使用需求,卡内资金可在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使用,结算范围覆盖市、县、乡三级。截至目前,德州市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累计交易3.3亿元,订单量195万,统一支付平台运行平稳。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相关技术德州市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体系主要应用的技术有以下几种:1.三级账户管理技术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是一种依托于移动支付技术的综合结算体系,基础是搭建统一的账户管理体系。德州市采用市级平台总账户、医疗机构分账户、个人虚拟账户的三级账户管理体系,三级账户均开设在同一家银行,保障资金清算的高效和准确性,并能提供个人虚拟电子账户的充值、查询、扣款、退款、提现等业务操作。在余额查询时,用户通过手机出示电子健康卡,医疗机构或线上业务系统调用统一支付结算系统,获取账户余额。对于实时消费类业务,业务系统发起支付后,通过银行支付通道调起第三方支付,用户支付后实时回调院内系统,消费金额可实时查看,资金在T+1日自动提现到医院银行账户。对于延迟消费类业务,业务系统发起支付后不回调院内系统,资金进入统筹支付平台,T+1日资金从微信或者支付宝自动提现到德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的银行平台户。此平台户为受监管的资金账户,资金实际归属为用户(充值人),银行为用户计息。三级账户管理体系保障了资金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便于平台、医院、个人清算。2.数据加密技术电子健康卡涉及居民看病就医的资金安全。为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被拦截进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的可能,因此应对数据采用密码技术进行加密,保证资金交易数据即使被攻击方拦截也无法读取相关信息。在德州市电子健康卡统一支付平台的业务系统应用层,应用在平台注册后,二次申请接口权限,接口分配单独密钥,密钥由调用方从平台获取后单独保管。在接口交互过程中,在发送数据之前进行加密,接收方进行解密。在应用交互层,首先对数据进行加密、封装,然后采用密码技术按照约定规则生成数字签名,服务提供方对数字签名进行验证,防止数据篡改。签名算法采用不可逆的加密算法,攻击者无法从获取到的签名数据中得到有用信息,进而无法伪造签名。数据封装唯一标识和时间戳,保证即使数据被截取,也无法重复利用。同时系统会对唯一标识进行验证,采用分布式锁等技术手段保证并发的安全性,所有接口遵循幂等性原则。3.数据安全通道HTTP使用明文传输数据,且数据的完整性校验也存在漏洞,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HTTPS在HTTP的基础上通过传输加密和身份认证保证了数据的传输安全。德州市电子健康卡统一支付平台对外仅支持HTTPS方式的访问,强制要求交互数据加密,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在就医过程中的应用德州市采用的方式是统一公众号入口,平台市级总账户与公众号关联,保障居民看病就医充值电子健康卡内资金的唯一性、确定性和便于交易性,主要流程环节包括:(1)电子健康卡充值:当患者就诊时余额不足无法进行缴费,可以通过银行或者微信等支付方式进行在线充值,大大减轻医院缴费窗口的压力;(2)电子健康卡消费:医生开具取药单或者检查检验单后,可以直接扣除患者卡余额进行缴费,患者可直接前往药房取药或进行相关检查检验项目;(3)电子健康卡余额查询:患者可在个人中心查看账户余额,确定后续是充值还是退款;(4)电子健康卡线上退款:患者就诊后可在线退掉剩余金额,原路返回到充值的账户,方便快捷。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为医院方和患者方都带来了便利。对于医院而言,统一的结算路径能够保障资金清算的准确性,确保医院日对账、月对账的准确性。保障医院资金交易安全和对账便利是电子健康卡统一支付平台的重要任务,通过数据加密和清算技术,平台为每个医院提供独立的账户管理服务,医院账户与银行实时获取银行结算记录,并通过多类型筛选技术和报表统计技术,为医院提供可视化对账服务。异常订单发生时,通过关键索引技术提供可追溯服务,同时通过专门的加密通道和医院系统进行交互,交互过程中全程记录日志,对异常情况约定了重试处理机制,做到异常订单可管理、可统计、可追溯,提升医院统筹支付账户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在一定城域范围内,采用统一的电子健康卡结算路径,有助于形成本地域内居民看病就医结算习惯。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的优势在于资金的统一性,可大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无需在各个医院重复办卡、重复充值、重复退费,同时结合医保移动支付结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全面实现诊间实时结算,不用反复到窗口充值缴费,真正实现了患者在院内少跑腿,看病就医费用可诊间付、床旁付和实时付的目标。同时,充值到电子健康卡内的资金可以开展计息服务,使电子健康卡具备金融结算功能。德州市电子健康卡统筹支付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备市级推广的可复制性,不过需要各级医院对现有系统进行部分改造,以支持电子健康卡支付流程,需要一定投入;未来可以利用该账户管理体系和结算流程,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管理体系和资金统筹结算体系,使居民电子健康卡内资金可在全国各级医院统筹使用。作者简介王正福,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兼任德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办公室特聘专家、山东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测评专家。曾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德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发表过《网络化急救管理新模式在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的作用》等文章。王长栋,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众阳健康科技集团,任产品经理一职,发表专利《一种用来自定义调查问卷的规则匹配方法》,曾在CSDN等发表多篇文章。近期热文火热招生中:2023年医院CIO能力培训班(第三期)5月中下旬开班河北医大二院底涛:为医院开垦数据应用的沃土医疗设备网络安全,需要医工与信息部门“携起手来”
2023年5月8日
其他

河北医大二院底涛:为医院开垦数据应用的沃土

导读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需要有整体规划和长期建设的心理准备。“一家医院第一有价值的是人才,第二有价值的就是数据。过去,我们一直躺在数据这座金山上,却不知如何去挖掘。”回顾两年多来的工作,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河北医大二院)数据中心主任底涛将部门定位比作数据“垦荒”和“耕种”,不仅要将历史数据汇聚清洗好,还要改善数据质量,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应用,更要想法设法发动临床、管理及科研人员的数据利用积极性,共同播种,共同培育,共同收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数据中心主任
2023年5月5日
其他

InterSystems中国:风物长宜放眼量

导读InterSystems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规划是长期的。“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一头浓密的金发,不信?我有照片为证。”2023年4月20日,自疫情后首次返回中国的InterSystems亚太区总经理卢侠亮(Luciano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集成平台的接口方式,是标准化好还是定制好? | HIT培训问答

编者按加强系统性学习,培养新时代医院CIO。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单元课后均设置答疑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具有代表性;教员们耐心作答,充满启发性。通过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现将部分精彩问答整理为“HIT培训问答”系列,以飨读者。更完整的教学答疑视频可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视频号。问题26:集成平台的接口方式,是标准化好还是定制好?学员、浙江省台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曹坤:据我了解,集成平台一般有两种对接方式:一是按照规范,通过集成平台对接口进行标准化改造;二是保持原接口不变,仅通过集成平台进行中转。我们一方面想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一方面想做到整个消息的监控,哪种方式比较好呢?薛万国老师:这个问题涉及标准化和集成平台的关系。过去,医院每次接入系统都需要厂家开放接口、定制接口,所以要收接口费。有人误以为系统接入集成平台后,再接就不需要收接口费了。实际上,收不收接口费不取决于是否接入了集成平台,而在于厂商提供的系统接口是不是开放的,也即医院能否掌控接口。如果接口是开放的,那不论系统是否接入集成平台,医院都可以“甩开”厂商,自己做接入。至于普遍存在的“接入集成平台就不收接口费”的印象,是因为在接入集成平台时,厂商可能已把接口开放给医院了。假如医院能掌控集成平台,要求厂商系统必须接入且开放接口,那么其他系统再通过集成平台进行对接时,由于医院已经掌握了之前那个系统的接口,也就无需再付接口费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使接口开放了,医院也无法“甩开”厂商。比如,HIS之前通过集成平台对接了放射科的系统,也把发送给放射科的医嘱申请开放出去了,后新来了一家LIS厂商要和HIS系统对接,此时医院还是需要做接口改造。原因在于:过去HIS只与放射科连接了,放射科的申请、报告都有其特殊性,再对接LIS时还是需要定制,因为HIS系统可能并没有把LIS系统的医嘱发送到集成平台,也没有接收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报告和放射报告不一样,接口肯定也不一样。所以即使厂商原先开放了接口,但如果过去没有这一块的接口内容,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那就还要定制。所有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厂商是否开放了接口?这是根本。再回到您的问题,厂商对接集成平台到底是按标准化的方式好,还是定制的方式好?既然我们希望系统接口是开放的,那么当然是以标准化的方式开放为最好。假如系统接口的标准化做得很好,那不管是否接入集成平台,都方便我们再和其他第三方系统对接,而非受制于它,又回到定制的老路上来。还有一种情况,在集成平台实施过程中,有的医疗行业专用的集成平台已经内置了HL7等行业标准。此时如果HIS系统也提供HL7接口,标准接口对标准接口,集成平台就很好实施,做二次开发也非常简单。但如果HIS系统用的是集成平台“听不懂”的非标准语言,那么在实施中就要定制。总的来说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会不会受制于人,第二是实施的效率与简易性,如果对方遵循了相关标准,那就最好不过。学员、浙江省台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曹坤:现在很多厂商都不支持按照HL7标准来做。薛万国老师:这是行业生态问题。刘海一主任在课上也提到:国内对标准遵循的程度不够高。标准应用存在规模效益,如果就一家厂商支持,别家都不支持,他与别家系统集成时还得定制接口,那他遵循标准的工作也就白做了。只有大家都遵循标准,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让所有人都方便。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行业的标准化生态还没完全建起来。因此医院要做一个权衡,是要求厂商必须做完标准化之后再接入,还是可以接受定制?现实情况往往是医院觉得仅凭一己之力也无法改变整个生态,最终选择了更快的定制方式。要改变生态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政策支持,比如按标准实行产品准入制度。此外,国内厂商目前是竞争多、合作少。从国外情况来看,各家厂商在市场上是竞争关系,但在标准方面是合作关系,一起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共同受益。学员、浙江省台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曹坤:我发现医疗设备对标准的支持是很好的,很多设备都支持HL7接口。薛万国老师:医疗设备面临的情况比信息系统相对单一一些。它们往往属于末端,而信息系统属于中枢,处理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上述内容来源于第一期培训班第11单元“医学信息标准”课程答疑环节,HIT专家网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核确认)点击查看更多“HIT培训问答”扫码在线报名报名咨询:010-82373062/18811543423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医疗行业的低代码开发,要避免形成新的系统碎片化

导读从实践经历出发,谈谈低代码平台在HIT行业的落地思路、价值与风险。“低代码平台”是近期HIT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根据笔者在多个微信群的观察,很多群关于这个话题是“说说还可以,一深入讨论就吵架”。笔者近几年曾基于低代码平台主导了一些HIT项目的开发,在此想从实践经历出发,谈谈低代码平台在HIT行业的落地思路、价值与风险。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沟通与学习。低代码平台为何兴起?医疗服务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升级,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由单系统发展到多系统再到信息平台的发展阶段。医院业务经营日益复杂,内部各业务实体之间以及组织与患者之间的业务关联不断增强,业务数据交互日益频繁,数字化变革的进程越来越快,医院需要迅速且灵活地响应这些变化,以满足环境的可变要求。因此,医院业务系统需要能够承受环境负荷的压力,具备满足快速变化需求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应用开发方法,“低代码开发”正在受到HIT行业的关注。笔者曾基于低代码平台主导开发了一个健康管理应用,主要功能是健康管理与中医体质干预,业务规则基于表单信息采集和流程执行等,全部开发均以交付逻辑为基础,借助低代码开发工具,实现从项目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快速交付目标。健康管理应用上线后,在医院内部得到快速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基于这个项目的成功经验,后期笔者又借助低代码平台开发了一些相关应用。低代码开发的价值回顾上述项目的开发历程,如果采用传统的开发方法,对业务进行模型化,需要开发人员对业务需求有深刻理解、对行业领域相关知识有高度沉淀,并具备极高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抽象能力,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而低代码平台采用可视化开发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对业务人员编程语言掌握能力及开发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基于业务和开发逻辑分离的方式,降低了对开发人员业务理解能力的要求。因此,它能够兼顾技术和业务,快速对需求做出反馈,沟通成本低,聚焦业务场景,系统开发周期短,并为组织内部的系统构建带来以下价值:(1)隐私价值。低代码应用可以由没有深厚IT技术功底的业务人员开发,因此医院可以不将这些开发任务外包给第三方,而是交给内部人员完成,这增强了保密性。(2)快速开发。由于代码的主要部分已经开发好,用户无需手动编写代码,只需直观地配置应用或进行必要调整,就能开发出他们需要的应用。(3)降低成本。由于开发周期缩短,无论应用是由公司开发还是由医院开发,都会降低成本。(4)降低复杂性。应用不是从头开始构建的,其开发已经简化,所以开发人员能够更专注于自定义软件,以满足用户的要求。(5)系统易维护。软件维护至关重要,要求能快速更改软件,确保应用提供的服务与业务需求之间保持一致。由于低代码平台提供的代码很少,因此几乎没有代码需要维护。(6)贴近业务实际。低代码平台提供简单直观的界面作为应用部署的开发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应用的最终用户将成为其开发人员,因为他们更加了解业务需求。(7)最小化不稳定或不一致的需求。在当前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与需求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并对应用产生影响。在低代码开发中,由于业务人员也能参与开发,意味着可以先快速构建最小可行产品,来验证想法和客户要求,然后再将资源花费在客户可能不重视的特性和功能上。低代码开发的风险基于上述价值,低代码平台为医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助力,帮助实现应用交付的自动化和高速度,并提高更新效率。然而,我们也需要重视低代码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目前,行业对于低代码平台如何融入更广泛的产品组合,还未达成共识。综合来看,使用低代码平台未来需要面对几个主要风险因素包括:(1)可扩展性。低代码平台目前主要用于开发小型应用,尚未用于开发大型项目和任务关键型企业应用,可扩展性有待考察。(2)系统碎片化。根据不同低代码平台公司及其特定的编程模型,可以定义不同的低代码开发模式,从而导致不同公司提供的模型不一,针对的业务场景也各不相同,容易造成碎片化的开发模式和产品。(3)软件系统的功能扩展限制。在低代码模式下,医院业务人员会变成开发人员,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应用系统中充分运用他们的知识并扩展应用系统的功能或能力。但这种扩展性的能力要求,是目前大多数低代码平台很难具备的。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开发人员还需要同时精通软件系统的底层开发能力,这个难度显然很大。因此,在笔者负责的上述项目中,后期几乎都无法完成功能扩建。(4)数据层安全风险。目前一些低代码开发产品基于可视化的元素拖拽,但底层的数据库逻辑架构是如何设计的?这是一个黑盒,对开发人员是不开放的。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需要我们深度思考。(5)价值体现。有人认为,低代码应用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因为它会让部分医院觉得,数字化转型就是这样简单,哪些业务需要,就采用低代码应用“缝缝补补”即可,最终的结果是浅尝辄止,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停在半道,欠缺完备性、统一性以及系统性。如何正确认识低代码应用,还需要形成一定的行业共识。笔者认为:低代码平台是开发人员和组织的有效工具。医院应关注的场景包括:疫情期间的员工体温上报、医学观察中心管理等,常态化下患者随访、满意度调查等场景,这些轻量级应用与核心系统的紧密度不高,更适用于低代码开发;再根据场景寻找解决办法,理解问题的关键细节、上下文场景,选择合适的低代码平台,这样才能成为赋能医院的有效工具。近期热文火热招生中:2023年医院CIO能力培训班(第三期)5月中下旬开班洛阳市中心医院:麻醉药品专用病历备案登记系统应用陈金雄专栏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洛阳市中心医院:麻醉药品专用病历备案登记系统应用

导读简化长期使用麻醉药品患者的就诊环节,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及满意度。麻醉、精神药品管理一直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要求: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当留存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薄、身份证或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患者代办人员的身份证明文件。目前,大多数医院通过麻醉药品专用纸质病历进行管理,不仅占用空间,同时需要专职人员管理,且借阅非常不便。伴随医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著,已然无法满足医院管理需求。依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河南省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陈金雄专栏 | ChatGPT冲击下,未来医疗将会怎么样?

导读AI不会取代医生,但会AI的医生将会取代不会AI的医生。点击查看陈金雄全部文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最近十年基本每年都会遇到几个“热词”。但ChatGPT的横空出世,还是带给了我们很大的认知冲击。仅仅两个月,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GPT-4的发布更是引起轰动,对比3.5版本,4.0版本采用多模态,更加聪明。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体现某种智能行为)和“强人工智能”(需要弄清楚智能原理),还可以分为“专用人工智能”(程序A用来下棋,程序B用来驾驶等)和“通用人工智能”(既可以用来下棋,也可以驾驶)。此前的人工智能进展,主要表现在“专用弱人工智能”上,“通用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几乎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而ChatGPT的出现,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ChatGPT和GPT-4的成功出圈,意味着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新时代(以下简称GPT-AI),多模态AI通用化成为未来趋势。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ChatGPT的诞生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认为“这项技术将重塑几乎所有软件甚至是整个互联网”。“红衣教主”周鸿祎认为,ChatGPT实际上是一场工业革命级的巨大进步,阿里巴巴董事长张勇认为所有行业都值得用人工智能重做一遍。现在的大模型不仅仅只有ChatGPT和GPT-4,国内国际大型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大模型,比如谷歌的“PaLM”、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腾讯的“混元”以及华为的“盘古”等。GPT-AI到底对医疗、对医院会带来哪些影响?医生应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作为问世不久的新生事物,GPT-AI发展很快,在此我只能提供一点个人的思路和看法,仅供参考。GPT-AI在医疗行业的主要应用和挑战聚焦医疗领域,GPT-AI在如下几个方向的应用值得关注:首先是辅助临床决策,在报告解读、病历质控、辅助诊断、知识问答等方面帮助医生提高效率。资料显示:一项利用45个病例对ChatGPT诊断疾病的表现进行评估的研究结果发现,ChatGPT能对39个病例做出正确诊断(准确率达87%),远高于以前的症状检测工具。据微软研发和孵化中心副总Peter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医疗行业海量数据智能存储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导读以磁带库、光盘库为代表的冷存储是解决医疗数据长期管理的适宜技术。2023年4月22日,“医疗行业海量数据智能存储研讨会”在武汉市东湖宾馆举办,与会者重点听取了来自湖北省内外多位医疗信息化专家与高校科研人员的专题发言。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肖兴政表示,海量数据的存储既涉及IT,又涉及DT。这个主题的切口找得非常好。过去30年,医疗信息化主要是建设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借助IT应对院内“三长一短”;与此同时,各种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就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反哺临床、科研、管理。海量数据的智能存储,既涉及到如何管理、怎么用,又与隐私、安全紧密相关,还有数据资产化、如何交易等,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这是所有从业人员共同面临的课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大数据中心原主任薛万国分析了医疗数据的长期管理及其对冷存储的需求:典型三甲医院大约有98%以上的数据是影像数据。在政策法规、科研、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需求驱动下,医疗数据面临长期管理的一系列难题,而以磁带库、光盘库为代表的冷存储是解决医疗数据长期管理的适宜技术。其中,蓝光光盘库的最大优势在于适当的随机读取访问性能,更适合历史医疗数据的读取场景。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认为,目前院内医疗数据可以称得上“海量”的,主要还是PACS医学影像数据、病理数据等。他介绍,目前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PACS数据年新增120TB左右,并主要采用分布式存储方案来应对快速增长的存储容量需求,但预计这一方案也很快会遇到瓶颈。同时,PACS影像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可能没有做PACS影像数据的全量备份,二是由于PACS影像数据都是小文件,数据恢复非常困难。两位专家均着重指出蓝光存储在医疗海量冷数据备份场景的潜在需求,并建议针对医疗行业进行适应性设计。薛万国主任建议,如果直接在蓝光存储的基础上封装一层对DICOM协议的支持,将有利于在医疗影像归档中的采用。王奕主任则建议,研究磁光电混合存储,可以把分布式存储作为一个很好的对标,将小文件聚合优化,再写入光盘。此外,相较于分布式存储,蓝光存储需要把成本做到更低,才能更具竞争力。“热温冷数据需求各有不同,给了我们机会。”华中科技大学曹强教授介绍了由该校联合磐基(湖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承担的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磁光电融合的海量数据智能存储与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立项背景及最新进展。曹强教授表示,该项核心技术希望能够对海量业务数据自动分级管理,不再区分冷、温、热数据区,更好地支撑业务。同时,从源头原创新型光盘技术,初步做到每张盘片容量为1TB,未来每张盘片要做到10TB到100TB。磐基(湖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文珠穆介绍,国内网络安全发展趋势,正在从安全加固、内生安全,朝着原生安全演进。从数据安全角度,光存储结合国密算法加密,具备完整性、不可篡改性等天然物理介质优势。华中科技大学医学信息学研究所所长张晓祥表示,医疗数据大部分采用对象存储和文件存储方式,其中文件存储占据大多数。蓝光存储可以优先考虑近线和离线部分的数据存储需求,以及数据备份需求。另外,当前医疗机构开始普遍上云,建议蓝光存储技术提供商可以与电信运营商等第三方企业规划合作。在应用层面,封装DICOM服务器值得考量,但也要注意到许多PACS厂家都是压缩文件,需要有相应的算法才能还原到标准的影像数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应用层面对磁光电融合数据存储研究项目的关键技术进行支撑验证,并做了阶段性进展交流。该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辉表示,如何高效管理存储和应用数据,是摆在医院信息部门面前的现实需求,需要产、学、研、用各方交流探讨,共同求解。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研项目管理部、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以及湖北省多所医院信息部门主管参加研讨会。与会嘉宾现场合影近期热文火热招生中:2023年医院CIO能力培训班(第三期)5月中下旬开班王力华:医院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HIMSS23 | EHR供应商在HIMSS23上演示新的GPT功能云集成平台,支撑区域医疗信息化集约建设的“龙华模式”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寻求“商务合作”,长按二维码可快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投稿:gong_chen@HIT180.com商务合作:(010)82373062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HIT专家网和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王力华:医院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

导读数字化转型绝非技术的单一力量可以推动,必须辅以相应的管理手段。由于医疗业务的特殊性,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其特有的局限与难点。如果医院信息中心成为某个医疗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方,那么这一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是否会一马平川?在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PHITA)2022-23年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HIMSS23 | EHR供应商在HIMSS23上演示新的GPT功能

导读一批生成式AI在HIMSS23上与观众见面。图片源自网络Epic和eClinicalWorks在HIMSS23期间展示了即将推出的将GPT3与Microsoft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云集成平台,支撑区域医疗信息化集约建设的“龙华模式”

导读深圳市龙华区采取“全区一套集成平台、一套业务系统、一套数据库架构”的建设模式。2022年11月发布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中指出:以构建大平台、大系统、大目录为导向,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构建全民健康基础设施云,推动数字健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破除数据共享壁垒,畅通数据共享通道。“早在2017年龙华区成立之初,我们就开始探索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集约建设模式。”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信息中心规划建设部部长、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信息科总工程师陈广介绍,龙华区此前是深圳市宝安区下属的龙华新区管委会,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深圳市龙华区。龙华区成立后百业待举,龙华区卫生健康局成立专职专责的信息化和基建办公室,从各医疗机构抽调精兵强将。时任龙华区中心医院信息科主任的陈广就在那时被抽调至区卫生健康局,参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工作。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信息中心规划建设部部长、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信息科总工程师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HIMSS23 | Epic与微软合作生成式AI,以实现更好的EHR

OpenAI服务与Epic的EHR平台集成。微软和Epic正在联手利用生成人工智能的力量来提高电子健康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这一合作重点是将Microsoft
2023年4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HIMSS23 | HIMSS23开幕,ChatGPT引发医疗行业争议

导读人工智能模型在临床环境的普及,需要更高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当地时间4月18日,HIMSS23在芝加哥拉开帷幕。开幕式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现场聆听了开幕主题演讲。由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话题,在这一全球性医疗IT盛会同样备受关注。HIMSS首席执行官哈尔·沃尔夫(Hal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西安交大一附院左煌:DRG医保支付改革与临床应对

导读当前医院运营管理的底层逻辑,就是围绕DRG进行学科建设和专病建设。“2023年,我的工作计划有且只有一件事,就是持续推动部门(编者注:医疗信息管理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让前端数据更准确,让病历过程质控、结果质控与医保结算清单质控能够有机衔接,最终确保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DRG数据等各项数据的准确上报。”在2022CHINC“医院精细化管理与运营”分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疗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左煌从自身工作出发,分享了DRG医保支付改革与临床应对之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HIT培训讨论课 | 医院信息中心团队管理需因材施用

编者按2022年11月10日,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第二期开展了第一场学员讨论课,主题为“信息中心团队管理”。讨论课是培训班教学方式之一,每组发言由各组学员讨论、汇总、归纳形成。每组发言限时8-10分钟。其中,第七组“七度光芒队”的讨论主题为《医院信息中心团队管理》。现将该组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发言代表:大庆市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微结合议题,我们组对医院信息中心团队现状进行了分析。多数医院的信息中心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息中心人员构成复杂,专业背景不同;第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成员是从其他部门调岗至信息中心,缺少计算机专业基础;第三,人员追求不一,有钻研业务的,也有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第四,人员性格各异,有外向开朗的,也有不善沟通的;第五,少数成员习惯散漫,有典型的事业单位作风;第六,部分成员缺少主观能动性,问题来了,缺少快走两步、跑步前进解决问题的意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组经过讨论,总结出六点管理建议:第一,实行片区负责制。根据业务科室分区划片到个人,实行AB岗制度,确保信息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在信息系统上线的过程中,由于业务流程是线性的,需按照业务模块进行划分,例如临床科室模块、辅助科室模块、管理科室模块等,再分别设置组长、组员。第二,实行周质控会议制度。临床科室的周质控会议能够保障临床医疗业务的质量,避免医生出现低级错误、产生医疗纠纷;信息中心可以效仿临床科室,通过质控会议对固定检查工作一一确认,例如机房运行情况、网络安全情况、硬件发放与维修、软件维护及每个成员所负责片区情况等。在周质控会议上,可以要求全员使用PPT讲解。制作PPT的过程即思考工作的过程,把复杂的工作浓缩成几张表、几句话,再把浓缩的内容讲清楚,既能锻炼成员表达能力,也是对工作“回头看”及细致梳理的一个过程。另外,在周质控会议上,还可以进行知识分享。坚持做下去,长此以往,必有收获。第三,因材施用。擅长网络的成员负责网络及安全,擅长软件的成员负责软件开发与维护,擅长沟通的成员负责科室事务协调及招标,由其他科室转岗至信息中心的成员可以负责会议保障等工作。第四,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对于喜欢学习新知识的成员,可以向医院申请外出学习机会;对于有困难的成员,可以增强人文关怀与陪伴。醉能同其乐,醒能管理者,信息中心主任也!第五,强化团队凝结力。信息中心主任可以考虑发展团队成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周质控会议上适当增加“心灵鸡汤”;对团队成员一视同仁。第六,量化绩效。把信息中心的工作量化成分值,每个月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奖励,对最后一名进行通报批评,连续3次最后一名则调整岗位,以此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编者注:第七组“七度光芒队”成员包括大庆市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微(本次发言代表)、安顺市平坝区中医院信息科主任常文都、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黄少斌、烟台毓璜顶医院网络信息管理处管君、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方卫青、神木市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潇东)了解培训班更多招生详情,请阅读“招生简章”扫码在线报名报名咨询:010-82373062/18811543423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摸爬滚打”:郑州人民医院集成平台建设的五年历程

编者按从2018年开始,郑州人民医院开始探索医院集成平台建设。在5年时间里,伴随医院业务需求变化以及对集成平台理解的不断加深,医院信息部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平台建设走过了不同阶段,其价值已逐步体现。郑州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研发部主任兼数据中心主任张司露回顾了医院集成平台建设的历程与心得体会。作为“百年老院”的郑州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为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化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以黄河路院区为总部,形成一院多区多机构的发展格局,即文化路院区、郑东院区、南部院区、北院区四个分院区,及紫宸路社区服务中心、北林路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院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各有优势特色。同时,医院与惠济区人民医院等70余家医院紧密合作,建立了集团化发展的分级诊疗体系。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信息部门在集团整体战略指引下,逐渐深刻理解到集成平台在医疗集团复杂的系统交互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郑州人民医院近年来集成平台业务范围从一个院区试点推广到整个医疗集团,平台架构逐步由单机、主备的形态升级到现在的一体化集群架构的建设过程,分享从早期摸索、理解并初步建设到不断发展、重构新生,最后深度应用并发挥价值等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和建设经验。集成平台建设的四个阶段1.2018年:从摸索到有所理解医院正式启动集成平台建设是从2018年开始的,由于当时业务越来越多,原有点对点的对接方式每次调整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法满足医院业务扩展需求,因此想通过集成平台解决系统解耦和数据孤岛的问题。恰逢新院区(东院区)落成,经过一番评估,医院引入了多功能型集成平台(集ESB、IE、ETL多种数据集成技术为一体)。当时我们认为,上线了集成平台,就可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等于做好了互联互通。但随即就发现有一些功能(如基于集成平台的患者主数据、主索引等)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日常运维也过度依赖厂商。此时我们意识到,标准化接口的定义、业务字典的统一等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并不是买了集成平台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标准统一,医院自身也需要投入专业的人员,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加强应用。2.2020年:重构迎来新生伴随医院对平台功能的不断摸索使用,我们发现集成平台是进行医院信息化架构治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而之前我们低估了平台的能力和作用,因此开始重新审视、认知、学习和理解集成平台,将建设目标调整为解决标准化问题、满足测评需求。2020年,当时正值总部院区开始进行系统切换,医院信息团队既要稳定刚切换的总院系统,又要应对由于总院系统切换而引发的大量需求和产生的新问题。借助集成平台实现业务的标准化、统一化,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大部分需求和问题。在经过分析后,2020年5月,我们开始依照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等相关评价标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搭载在集成平台上的业务进行梳理和重定义,科学有序地进行规划和推进。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要求达成的效果,我们甄别分类,根据不同的集成场景特性采用集成平台合适的集成模式。比如:对于互联网查询、服务转发类使用ESB模式,而对于数据同步、索引通知等场景则采用IE模式,在性能和功能上实现“最优平衡”。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需求,信息团队自然而然地就会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也真正领会了互联互通以及数据标准化的内涵,收效巨大。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医院陆续通过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四甲、智慧服务三级评审,获评河南省“A级数字化医院”,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牌照,并且实现了分院区信息化的快速复制和推广,仅用三周时间就完成了南部院区系统的整体切换。3.2021年:通过平台驱动业务系统建设的规范化2021年下半年,随着医院对于集成平台的理解不断深入,我们开始通过集成平台,逐步解决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IT治理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实现了从过去“项目边建边改”到如今“项目标准化治理前置”的跃迁,并通过集成平台驱动业务发展。医院在启动新业务系统招标时,在明确系统功能需求的同时,会对接口、数据标准、接入规范等提出明确的规范性交付要求,在系统上线前彻底解决对接问题,不满足标准的不予上线。因此,当新的业务系统融入医院整体信息化生态时,以前项目建设时经常出现的对接质量不高和返工问题等,再也没有发生过。截至目前,医院集成平台已经稳定运行了1000多天,平台接入了97个接口服务项目、830个功能处理单元。在日消息量方面,接收量为70万条,发送量约为154万条。历史总接收量达到2亿多条,历史总发送消息量达到4亿多条。4.当前:迎战新需求,支持多院区、集团化协同随着医院在多院区、集团化、物联网、互联网医院等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集成平台已开始覆盖医共体、互联网医院等业务,接入更多系统,迈向多院区同质化管理的新阶段。因此对集成平台的性能、扩展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主备架构技术已无法适应多院区、集团化环境下的各类需求。集成平台基础不牢,就相当于只打了1米的地基,将永远无法建成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因此医院正在将集成平台升级为Odin全场景、一体化集群架构,夯实医院信息化建设地基,进一步发挥集成平台的功能价值。集成平台为医院带来的价值在过去5年建设历程中,我们对医院集成平台价值的感悟也在逐步加深。1.“信息连起来”:优化跨院医疗业务比如:借助集成平台核心中间件的功能,通过标准的HL7事件驱动模型,集成了放射、超声、内镜等医技检查服务,实现跨院区影像调阅、远程诊断协同,提升了医技服务效率。患者可以在互联网端同步查看检查报告和图像,并进行检查预约,极大便捷了患者就诊。2.“数据跑起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1)多卡合一,便捷缴费将患者零散的信息按照集成平台标准进行接入和集成,实现患者就医时的“多卡合一”:用社保卡、身份证代替就诊卡,实现挂号、充值、缴费、取药等就诊功能,同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自助机支付、云POS支付、诊间移动支付、线上支付,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电子凭证,动态管理通过集成平台建成电子化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出入凭证,陪护人员在院行为轨迹留痕可追溯,高效管理陪护人员,有效提升了病房出入人员的安全管理,在抗疫期间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3.“流程管起来”:实现精细化运营和高质量管理医疗业务流程实现“监”“管”“控”一体化、精细化运营,通过集成平台支撑医院综合运营监管系统(HOCC),已完成四类信息监管,包括:重点关注患者的追踪分析、区域医疗协作工作展示、运营收入及医保额度情况监控、院区门急诊人流量及候诊情况监控等,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平台建设中的一些分析和思考1.项目建设,标准先行在集成平台项目立项论证时,可由医院信息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学习并充分参考互联互通、智慧医院、网络安全等相关标准要求,引导业务部门更加全面地梳理项目建设需求,基于标准客观评估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硬件、网络、安全、系统对接等),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实施阶段,不再由厂商凭经验实施,改为由信息部门组织厂商技术人员对照标准,梳理基础数据、术语字典、模板制作和管理、系统功能、系统接入方式、数据交互规范、安全检测、硬件资源配置等重点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加强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做到“项目建设,标准先行”。2.通盘考虑,以评促建医院在集成平台建设的规划前期要尽可能通盘考虑,可参考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与智慧医院“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以系统的标准化治理为例,由于互联互通建设标准中的“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情况”,对数据集和共享文档提出明确要求,这是结构化电子病历应用的基础,也是数据质量的基础。具体落实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集标准化的改造(技术人员)、结构化病历模板的制作(业务管理部门)、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应用(临床科室)等。在此过程中,医院梳理清楚了各项标准之间的关系,不仅为各项测评准备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还能有效降低技术人员、业务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的返工几率,整体改造工作自然就能达到高效且节约成本的效果。3.及时总结,用好平台集成平台最终的使用方是医院,因此在项目准备前医院需要充分论证:在接口交互、信息化治理等方面,集成平台是否能真正帮助到医院。即使是在集成平台上线稳定运行后,也需要不断归纳总结和评估,从不同层次和维度对集成平台的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也即准确评价“上平台”的收益(如表1、表2所示)。表1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韩斌斌:医院信息化项目建设也需要MDT

导读知识共享越充分,项目成功的概率越高。“系统上线了,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常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是深刻理解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即利用信息技术重构工作系统。这要求项目主导者具备足够的业务素养和信息化素养,因此建议将多学科联合会诊的MDT模式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知识共享,精准发现问题,找到重构工作系统的最佳方案。”在2022CHINC《医院信息化部门的建设与管理》精品培训课上,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韩斌斌以《五大步骤四轮驱动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任连仲专栏 | 读医院CIO班讨论课成果有感

导读坚持走“院方主导+企业合作”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点击查看更多任连仲专栏文章HIT专家网连续登载了几篇“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讨论课的讨论结果文章,我看到的有《为什么选择在原有信息系统上建设互联网医院?》和《选择自建互联网医院的四点理由》两篇。粗读之后,我不由得冒出几点感想:首先是,对培训班学员们就“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的利弊分析和务实选择要给予点赞;接着是就此延伸出的有关医院“主导”作用之事再次阐述我的一些观点。赞什么?两组学员在培训班讨论课上选择了同样的主题:对互联网医院的两种建设模式——自我主导建设和完全由“第三方”主导建设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分析和比较。尽管讨论时间限定(限8分钟),不可能充分展开,但他们的观点都很明确,那就是坚持走“医院主导”之路。虽然他们的讨论仅就“互联网医院”建设这一个点提出,但其中包含的“理”,对整个信息化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的第一赞,赞学员们的勇气。在互联网医院服务市场已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在互联网医院建设平台已经相当普遍的情况下,他们竟然坚持“在原有基础上建设”,这需要勇气,需要能力的自信。主张者将负起更大责任,将承担着诸多风险。说得重一点,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自然就需要勇气。勇气从何而来,我想,这与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培训班教学不无关系。第二赞,赞厘清了“两种模式”的利弊。他们认识到,正如两篇文章阐述的,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建设”的最主要的“利”在于:能充分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一体化),这包括:已有信息资源的利用、整体的互联、数据的保存、医嘱的处理、费用的结算、药品的配发,以及更为良好的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整体化处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建成后的系统易掌控、易维护、可“自主”地持续迭代优化。当然,“弊”也是有的,费时费力、所耗经费可能略多,但如果算大账的话,他们所选模式的性价比将最高。第三赞,赞系统思维大大提升。他们认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属于系统应用的扩展。有了这一定性,随后的系统原有资源的运用、互联关系的确立、新功能的设定、生成数据的归属、操作界面的优化等,便自然地有了科学的规划。他们认识到,建设模式的选择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套系统工程方法的运用。这说明,学员们的系统化思维已经大大提升。第四赞,赞学员们的学习态度。他们坚持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建设,在自信的同时,也很注意学习并引用市场上“平台”的成熟可用之处。这种既自信又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学风值得点赞。不是一个组,而是几个组,围绕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问题,都选择了“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建设”。当然,我不认为这种选择,对所有情况都是最好的、最优的。在这里,学员们在做出这种选择时,对不同建设模式的利弊、对难点和风险进行了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理出解决问题办法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对待建设项目的这种态度、这种思路、这种做法,是开展任何项目建设都需要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IT人都应该效仿的。我相信,培训班学员养成的这种良好学风和从业精神,对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生态必将产生积极影响。一点议论我认为,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明显地形成了两种模式、两种道路:一种是,基本靠买,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基本是服务方主导,甚至是服务方说了算;另一种是,新建也好,改扩建也好,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坚持“院方主导+企业合作”。大量事实证明,两种模式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无须怀疑,两种模式建成的系统都能用,都能满足眼前的各项功能要求,乃至“国考”达标,但两种建设模式产生的总结果却有着巨大差别。第一种,由于对自家需求理解不深、信息化建设基本规律认知不透,对市场产品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于是导致了:购买产品时,产品和厂商的选择不一定符合自身要求;建设起来以后更是自己驾驭不了,逐渐演变成此前曾热议的“信息中心技术空心化”问题。第二种,与第一种相反,自己有主导之心,也有一定的主导之力,坚持需求分析和建设规划以我为主,建设过程与企业充分合作,结果是,不仅信息系统建设得科学合理,对建设起来的系统还能运筹帷幄。这样,不仅利在当下,后续的系统运用也会越来越好,系统的生存期也就自然会更长。如果把这种结果放在一个坐标系中来看,随着主导的深入,总的效果将会呈现指数趋势的增长。回顾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来强调这样的道理:着眼于长远发展,质量第一;让各方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各项事业就会更为蓬勃地发展。联系到医疗IT事业,如果能真正领会、贯彻这样的道理,整个产业的发展生态会更为改善。近期热文火热招生中:2023年医院CIO能力培训班(第三期)5月中下旬开班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福医大一附院多院区信息系统一体化更迭莫道北国春来晚:吉林省数字健康技术交流大会成功举办争鸣 | 从“智慧医院”三维度看“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寻求“商务合作”,长按二维码可快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投稿:gong_chen@HIT180.com商务合作:(010)82373062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HIT专家网和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福医大一附院多院区信息系统一体化更迭

导读先在新院区构建一套稳定、高效、开放的系统,再覆盖到老院区,以此实现多院区信息系统一体化融合的目标。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是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热点。截至2023年3月,全国已分四批次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医院实践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契机。在此过程中,我们踩了一些坑,也办成了一些事。”2023年2月下旬,赶赴深圳参加2022CHINC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福医大一附院)信息中心主任林志刚在第一时间接受了HIT专家网的采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莫道北国春来晚:吉林省数字健康技术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导读在区域IT基础设施的牵引赋能下,吉林省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呈现盎然生机。2023年4月7-8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健康协会、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吉林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协办,吉林省数字健康专家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吉林省科协科技论坛(智库论坛)暨全省数字健康技术交流大会在长春成功召开。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全省500多位数字健康与医疗信息化领域同仁齐聚北国春城,探讨新型信息技术叠加赋能医疗健康的成熟案例和可行性路径,助力“健康吉林”数字化转型。4月的长春,乍暖还寒,但会场始终气氛热烈、激情四溢。点击观看活动精彩瞬间坚持一体化建设,省统筹区域平台打通互联互通“快速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是吉林省“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首秀。在现场播放的平台介绍视频中,多家接入该平台的医疗机构医生表示,由于可以更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病史、跨地域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信息,极大地便利了患者跨机构就医,也提高了诊疗的安全性。与其他省份相比,2019年启动建设的吉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之快、成效之丰令人瞩目。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吉林省根据省域实际情况,没有选择省、市、县分别建设三级区域平台的建设模式,而是秉承低成本、高效能、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坚持走统筹集约、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建设统一的“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吉林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赵颖春介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免除各地自建平台的接入烦恼,节省重复建设费用,降低标准统一难度,更为后期的数据存储共享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吉林省“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完成两期项目建设:一期项目完成省级平台建设,对接14家省内头部医院和省卫生健康委多个业务系统;二期项目基于省级平台为9个地市建设市级平台,并持续扩大互联互通范围,对接51家公立医院。目前正在推动的三期项目,重点是实现全省二级以上、200余家公立医院的对接全覆盖;未来的四期项目则将为全省70个县区建设县级平台,帮助各个县区依托县级平台快速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互联网+等服务应用。“我们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按下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快进键。”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争鸣 | 从“智慧医院”三维度看“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

编者按2023年“两会”期间,针对一份“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代表提案,HIT专家网率先发表评论文章《两会观察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一放一扩”重构就医空间,联空网络打造更高效的就医供需模式 | 腾讯健康专栏

编者按腾讯健康正在全力构建数字健康的“两面四桥”,借助自身储备的技术能力、连接能力,致力成为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数字化助手”,实现“科技向善”的企业愿景。近年,腾讯健康加大产品开放,深度开放自研能力,并携手合作伙伴将这些能力集成到各个医疗应用场景中,形成“靠谱”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共生共赢。2022年底,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医疗专场”上,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带来案例分享与深度解析。由于医生培养周期长、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医疗资源不足是长期痛点,居民就医需求和接诊能力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2022年底,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医疗专场上,针对我国医疗体系供给失衡问题,上海联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空网络)创始人兼CEO况华分享了互联网医院全新模式:用技术“重构就医空间”。该方案通过释放物理就医空间和放大医疗服务能力“一放一扩”两条路径,为我国破解医疗供需匹配难题带来了“新思路”。释放物理就医空间:线下服务线上化,让线下医疗资源“空出来”释放物理就医空间,顾名思义是让就医人群不再局限于一个就诊空间。具体来看,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方式进行优化和重新整合。“希望通过释放物理就医空间,让就医空间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况华表示。况华介绍了联空网络在释放物理就医空间上的四个成功实践经验。第一个实践,是将线下就医流程充分转变为线上化和无人值守化,将窗口和设备空间释放出来。以联空网络与腾讯健康合作的门诊应用“智能分诊导诊”为例,况华介绍说:“智能分诊导诊是我们和腾讯进行的第一个合作。诊前,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应该到哪个科、看哪个专家,智能诊前分诊导诊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智能分诊导诊”是腾讯AI助医系列产品之一的“AI智能导诊”部分功能。该应用之所以可以实现帮助患者挂号和匹配医生,是因为AI对海量的医学文献、病历、问答等语料进行了深度学习,从而在系统中建立了诊疗知识库和智能推荐引擎,因此在患者输入症状描述后,其能智能分析病情缓急、医生擅长、医生级别等因素,精准推荐匹配医生,辅助患者解决挂号难题。此外,“AI智能导诊”还全方位覆盖了智能导诊服务场景,包括科普宣教、导医分诊、院内导航、院务咨询等,为患者做好就医指引,提升就医效率和服务体验,有助减轻医院分诊台压力。“我们和腾讯合作的智能分诊导诊,已在13家三甲医院成功落地。”况华表示,其中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等。第二个实践,是通过“云导诊”和数字孪生技术,让患者就医过程更加顺畅。云导诊最大的特点是,“将人找服务的方式,转变成服务找人的方式”。在云导诊的每个场景中,其都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就医步骤推送给患者,帮助患者厘清每一步需要做什么,下一步需要到哪里去、做什么、注意什么事项等,让患者能够平滑完成整个就医服务过程。此外,对于就医空间复杂的大型医院来说,“为了避免患者迷失在就医过程中,联空网络还通过数字孪生手段,构建了沉浸式的就医空间,基于实景空间与患者建立实际互动与联系。”况华表示。第三个实践是,通过云候诊,让患者的候诊体验接近于候机体验。在云候诊场景下,患者仅凭一部手机可以实现准确、方便的候诊信息获取和候诊排队体验,避免了线下无谓的排队消耗。第四个实践是,通过云陪诊和云探视打造全新的陪同就医场景,让就医更有温度。基于云陪诊体系,可以让子女远程介入患者整个就医过程;通过云探视,满足了更多人对新生儿、ICU病房等人群的探视需求,让患者家属在医学人文关怀中得到更多满足。放大医疗服务能力:O2O一体化,让医疗资源高效“用起来”放大医疗服务能力,顾名思义是让现有医疗资源发挥更大效能。对此,联空网络将医疗资源进行线上线下统筹管理,并进行了以下几个全新实践。第一个实践是,扩大线上就医的比例,减少患者诊间往返。通过扩大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范围,联空网络将服务范围从早期的复诊开药,扩大到预约开单、自助检查检验开单、手术、日间手术预约、复诊一日通等更多服务,以便让更多人群使用线上服务。例如,在取药环节,可通过配送到家、到院自提、配送到具体地址或药店,以及通过志愿者代配药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取药问题,从而扩大患者就医的线上比例。第二个实践是,精准优势匹配,让每一个医生资源都被高效使用。医生是医疗机构最重要的医疗资源,专家资源数量非常有限,而很多患者非专家号不挂,这种情况也让现实中许多有能力的医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联空网络与腾讯联手上线了基于AI的精准预约功能——“肿瘤专科精准预约”,提供了门诊、检查等多场景的智慧匹配方案,能帮助重症患者精准匹配到相关的疾病专家,提供就诊资源,节约就医时间,引导检查不全或病种不符的患者找到合适的医生和科室,减少资源错配。另外,还为急需接受评估检查的患者匹配精准预约绿通资源,争取治疗时间。目前,该应用已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线。况华表示:“在让患者每一个就医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我们也让每一个医疗资源都能够被及时发现,实现资源的高度精准匹配和最大化合理利用。”第三个实践是,利用远程医疗进行多学科会诊。为了更广泛地解决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联空网络通过互联网手段,将医生资源聚合在一起,帮助患者完成多学科联合会诊、多学科转诊协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原有的以一个医疗资源为中心的诊疗活动,变成一个团队、一个网络协同的方式,来完成整个就医资源的服务。”况华说。第四个实践是,通过院外管理,延伸服务半径。通过互联网手段,联空网络将整个服务网络向企业、社区、养老院和家庭进行延伸。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例,通常患者在一次住院的有效治疗后,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控制,但并不能得到治愈,还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有效治疗。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对患者康复非常必要。传统的随访是医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家访或其他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但这种随访形式不仅耗费了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很难覆盖患者需求。联空网络和腾讯合作推出“智能随访系统”,其不仅提供了患者管理、任务提醒、数据分析等诸多功能,还能进行手机、平板、PC多终端协同,让医生在不同工作场景下都能够“顺手使用”。目前,智能随访系统已在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四家三甲医院落地。通过“一扩一放”两条路径重构就医空间,联空网络不仅帮助线下医疗机构盘活医疗资源需求存量、建立更高效的就医供需匹配模式,也为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打造了成功样板。未来,腾讯、联空网络还将继续携手,为社会公众、医院、医生提供对应的工具支持,助力医院数字化转型。互动调查为了解医疗信息化用户和IT企业对于腾讯健康相关产品技术合作需求,HIT专家网携手腾讯健康发起本次微调查,欢迎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同道踊跃参与。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参与微调查往期回顾腾讯健康专栏
2023年4月7日
其他

浙大儿院李竞:信息中心可以主导医院科研项目

导读信息中心在医院科研领域的角色从支撑变为主导,由参与变为主持,关键在于部门的学科规划与医院发展相匹配。“信息中心能否主导医院科研项目?”在2022CHINC《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精品培训课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竞用所在部门的大量科研成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2023年4月6日
其他

薛万国:新一代HIS的架构发展

导读新一代HIS的架构体现出一体化和开放性兼备、智能化和扩展性并重的特点,同时也变得更为复杂。“IT架构,一方面影响系统功能实现,另一方面更影响系统的长远发展。因此,评判医院信息系统的IT架构好与不好,不能只观察当下的功能,更要看是否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在2022CHINC“医院信息化核心架构的发展趋势”分论坛上,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原主任薛万国分析了当前HIS系统架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一代HIS系统应该具备的特点。解放军总医院大数据研究中心原主任薛万国现阶段HIS架构的五种不足国内真正意义上的HIS系统兴起于199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HIS已由当时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蜕变为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与早期相比,现阶段医院对HIS系统的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HIS的业务流程由半手工半自动化演变为全过程数字化;早期HIS以事务处理为主,现在则希望实现更多的智能化操作;早期HIS以业务为中心,现在转为业务与数据并重;早期HIS是一体化封闭设计,现在HIS在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集成协同问题;早期HIS仅服务于单体医院,现在要扩展到多个院区。“HIS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把过去的衣服穿在身上已经捉襟见肘。”薛万国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在渐进式发展演变中,HIS系统在功能切分、数据结构、内部信息流、技术架构等方面已显现出诸多不适应。具体而言,存在以下五种问题。首先是系统碎片化。由于早期HIS功能不完善,医生工作站引入了大量第三方软件,如EMR、CDR、360视图、移动护士站、CDSS等,使得本应紧耦合的系统变成松耦合或外挂,既限制了系统功能发展,也影响了用户体验。主要体现在:界面融合差,医生使用时需要反复切换,影响使用体验;智能辅助应用难以做到实时响应;外挂系统只能间接访问电子病历数据,深度智能开发受限;每个系统都掌握着各自的数据,数据重复分散,不一致风险大。其次,系统功能抽象不足。一些应用系统各自独立开发,由于开发者早期对业务的认识不足,对应用系统的抽象不足,导致相似功能模块的复用度不高。这种低水平重复“造轮子”的操作,既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也增加了开发工作量。例如,住院医生站和门诊医生站许多功能相近,却无法复用。再次,缺乏完整的数据中心。早期HIS的数据架构以事务处理为中心,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整合。例如,在部分医院,患者的门诊医疗记录与住院医疗记录相互独立,甚至缺少主索引。另外,伴随着医院数据量的积累,为保持系统性能,历史数据需要卸出,由于缺乏数据长期管理机制,无法支撑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发展需求。第四,系统不开放。许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循相关标准,甚至没有开放的接口,是“哑巴系统”,“系统集成难”问题突出。另外,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业务协同约定,医院需要依照期望的流程逐个对系统进行定制。“集成平台的引入,给医院带来了过高期待,但实际上并未减少集成工作量。”第五,系统可扩展性不足。现阶段,应用规模扩大、多院区建设等需求期待HIS系统能够横向扩展,但在传统架构下,横向扩展存在困难。主要原因在于:负责事务处理的后端数据库服务器高度依赖数据库系统,传统关系数据库较难横向扩展。因此,数据库服务器往往会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新一代HIS架构:一体化和开放性兼备、智能化和扩展性并重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新一代HIS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薛万国逐一提出了解决思路。首先,打造一体化的HIS与电子病历系统。薛万国在参观2022CHINC展览时发现,很多传统的电子病历厂商推出了HIS产品,这也印证了二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HIS与电子病历系统合二为一后,应实现功能一体化,包括患者管理、医嘱处理、病历记录、护理文书等一体化,以及360视图应用、床旁移动工作站、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与医护工作站的一体化;同时实现数据一体化,二者共用一个数据库,形成全院医疗数据中心,以标准化接口收集外部数据,并对外提供服务。其次,建设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薛万国认为,医院要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数据模型,从“以就诊活动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数据存储能够包容各种结构类型的医疗数据。另外,需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历史数据管理机制,以解决医院长期的数据管理需求。再次,采用开放的系统架构。“集成平台无法完全解决集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不够开放。如果医院信息系统均采用标准化接口,那么无论是否使用集成平台都能很好地实现集成。”薛万国表示,将新一代HIS设计成开放系统,需要开放三件事:一是医疗事件要开放,对外围系统提供HIS业务事件通知;二是数据要开放,可以通过接口向其他系统传递数据;三是服务要开放,能够为外围系统提供基础和共享业务服务。另外,新一代HIS应预置智能化功能入口,具体方式包括:制定规则描述语言,支持智能规则的开放式定义;制定智能服务接口标准,支持扩充智能模块的嵌入。第四,引入数据中台。辅助诊断、医嘱审核、特征数据提取、风险预测等应用都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传统的业务数据库难以支撑日益广泛的智能化处理需求。这为数据中台的引入提供了应用场景。数据中台架构技术能够顺应智能化和数据深度处理的需求,将频繁访问的患者数据复制到数据中台服务器,减少对业务数据库的压力,如此一来,部署在数据中台上的AI功能就可以充分利用硬件的加速处理能力。“数据中台最大的功能在于提供智能化服务,如果抛开这一点,单独谈论数据中台,没有太大的价值。”第五,在支持多院区场景方面,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在每个院区建设不同系统,再在各系统上搭建一座“桥”,将所有系统连接起来;二是在统一架构下虚拟出多个院区的HIS,各院区间既有隔离业务,也有集中业务,既有统一逻辑,也有个性逻辑。为实现第二种方法,新一代HIS需采用可横向扩展的技术架构,例如按需分配的云计算架构。除此以外,新一代HIS还应支持跨平台部署:在终端层面,支持台式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类型终端;在中间层,支持Windows、Linux等不同操作系统;在数据库层面,适配Oracle、SQL
2023年4月4日
其他

东华医为方法论将带给医疗信息化哪些改变?

导读医为方法论=治理+产品解决方案+咨询。基于对医院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深刻认知和不断实践,历经多年积淀提炼的东华医为“方法论”终于浮出水面,成为3月31日在京举行的东华医为2023大健康IT高峰论坛(iMEDWAY
2023年4月3日
其他

“2022-2023年度吉林省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十佳典型案例评审”结果公示

导读案例覆盖临床科研、慢病管理、疫苗追溯、医保监管、互联网医院等领域。近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健康协会、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吉林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吉林省计算中心等单位承办的“2022-2023年度吉林省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经自愿申报、逐级筛选、专家评审、现场演示、质疑答辩,形成拟表彰的“2022-2023年度吉林省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十佳典型案例”,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本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动实施《“数字吉林”建设规划(2.0版)》,以技术应用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激发数字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评审结果请见下文。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评委会办公室反映。公示时间:2023年3月28日至4月3日通讯地址: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联系电话:0431—81620556电子邮件:huanglili1218@126.com邮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基于微服务架构及两地双活“二重奏”的HIS系统设计与实战

导读好的软件不局限于系统架构的先进性,但优秀的架构会使业务拓展更得心应手。笔者所在医院此前使用的HIS系统是2008-2020年期间逐步上线的。近年来,医院业务范围不断扩展,门诊、住院就诊人次急剧增加,系统压力也与日俱增,加之系统维护人员编写存储过程出现的脚本质量问题,使得医院核心数据库一度出现高频率死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后期维保合同无法签订,集成平台的消息分发组件出现单点故障后无人维护,消息发送频繁出现故障。种种问题叠加,老旧HIS系统无法满足临床业务需求,后续相关业务功能开发、相关评级工作无法开展,更换HIS系统势在必行。此时,互联网技术不断涌入传统医疗行业,为医院更换新一代HIS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Spring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关注2023IHE大会 | 如何统筹规划医疗设备网络安全?

导读2023IHE大会将于4月27-28日在重庆举办。伴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推进,医院对于医疗数据的需求愈加强烈,医疗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也愈加密集,使得医疗设备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为促进医疗设备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管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将于4月27-28日召开2023IHE大会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常委会,本届IHE大会以“统筹规划医疗设备网络安全”为主题,与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23年医学装备展览会同期举行。在此,诚邀对本次议题感兴趣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人员;医学装备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国内外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人员等同道,共同参会。【会议组织】指导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媒体支持单位:HIT专家网【会议时间】展会时间:2023年4月26-28日IHE大会时间:2023年4月27-28日【会议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渝北区悦来大道66号)【会议费用】参会人员免收注册费,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会议注册】2023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注册系统:http://meet.yxzb.org.cn/(注册分支机构请选择: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会议学分】会议参会代表发放国家级Ⅰ类学分6分【会议日程】4月27日晚上20:00-21:00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三届三次常委会4月28日上午“统筹规划医疗设备网络安全”专题研讨会08:30-08:50开场致辞08:50-09:15《医疗设备网络安全管理政策法规环境分析》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PHITA2022-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数据

导读围绕医疗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质量、数据应用、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高质量数据”已成共识。又是一年好春景,无边光景一时新。2023年3月25日,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PHITA)2022-23年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成功举办,近300名医院和企业会员参会。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会长沈韬主持会议开幕式。他表示,这既是疫后北京地区医疗信息化领域一场“久别重逢”的线下相聚,也将是一场“加倍精彩”的学术盛宴。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办公室调研员杨建朝、天津市卫生信息学会会长陈力、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慧恩分别对学术年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学术年会的上午、下午时段,分别由PHITA副会长王韬、邱明辉、衡反修、刘海一主持。多名演讲嘉宾围绕医疗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质量、数据应用、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高质量数据”已成共识。左起: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会长沈韬、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办公室调研员杨建朝、天津市卫生信息学会会长陈力、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慧恩把握数据安全与数据应用的“一体两面”“当前,信息系统建设时安全措施的‘三同步’原则(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已深入人心,但是,安全不是建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数据不出院、不共享当然最安全,但这失去了信息化的意义。”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曾红涛在《医疗机构网络安全管理与数据的合规性使用》主题演讲中表示,安全与应用永远是一体化的,无法脱离应用空谈安全。特别是医疗数据安全与业务紧密相关,不是堆砌安全设备、设置规章制度就能解决问题,必须与医院的应用、服务紧密结合。医院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须同步考虑安全隐患,并给予相应管理、技术上的保障。在数据安全的问题上,医院信息部门要当好“守门员”,发挥牵头作用,但不能包办,也无法包办。结合新近出台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曾红涛为医院信息部门“支招”:主动沟通、主动服务、主动协调、主动补位、主动宣传。比如,《办法》“鼓励三级医院探索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医院信息部门可据此与医院领导主动沟通,积极申请资源;针对医疗设备网络安全的“黑箱”问题,信息部门要主动协调、主动补位,至少要将相关的安全规范传达到设备部门;强烈建议医院落实“弱口令专项检查”,与考核、通报挂钩,并借助网络安全宣传周、“重保”前期等最佳宣传时期,在医院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关于电子病历跨院共享的话题,我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不同场合做过多次介绍。在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思考与感悟也在逐步深入。”北京市电子病历共享工程项目从2015年开始启动,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上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因多种原因在共享调阅方面尚未达到预期目标。回顾项目进程,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琚文胜从患者、医生、医院、政府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医疗行业电子病历共享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剖析了行业普遍存在三个认知误区,也即:“将理想与愿景当成现实应用的需求”,“系统建好了就自然会用起来”,以及“医生对多数就诊患者都有电子病历共享需求”。为进一步推进电子病历的跨院共享,琚文胜认为,从策略上来说,首先要重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现有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总结经验教训;其次要围绕推进电子病历共享进行更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包括共享内容、医生与医院职责、患者权利、操作流程、隐私保护等;同时要用好“信息公开”这一现代政府的治理工具,并引入“专业评价”。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推进30家医院的电子病历共享工程项目,以激活已建设的平台为主,挖掘平台潜力,积累推进电子病历共享的政策、机制、经验、标准等,实现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也将调查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病历共享路径,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电子病历共享需求。左起: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曾红涛、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琚文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高质量数据”“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一位专家到医院讲课时提到,数字化驱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是: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管理,高质量管理需要高质量数据。这对我们触动很大,直接推动了思维模式的转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在《医院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分享中谈道:医院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IT变革,最核心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需要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重新定义。在组织变革方面,从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来看,以IT部门为主导的趋势减弱,更多机构将采用成立专门部门、委员会的方式推动数字化转型。近期,北京友谊医院将“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委员会”调整为“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委员会(数字化转型委员会)”,并对委员会主要职责进行了相应增设。“这对信息部门带来的直接改变是,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是按需求往前推动,今后将拥有一定的主导职责。当然,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她同时认为,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将有助于解决转型中的很多问题,并以北京友谊医院死亡证明书办理业务的数字化变革为例,生动阐述了如何在需求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同时辅以有效的考核、激励等组织变革,实现某一具体业务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技术应用的多重创新。“如果将面向临床的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分为‘有没有’‘用没用’‘好不好’三个阶段,行业现在整体处于‘用没用’的阶段。”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吴及通过分析当前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三类证的医学人工智能产品情况,发现存在较高的聚集度,主要集中在基于CT影像的肺结节AI、借助眼底相机判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I等,这是由于这类产品能获得的公开数据最多,最具备研发与应用基础。因此,吴及认为,医学人工智能继续发展要克服的瓶颈问题是“临床诊疗的数字化转型”,临床诊疗要从当前以记录、采集、控制、回溯为特点的信息化建设阶段,转向以建议、交互、反馈、精准为特点的数字化建设阶段。当前医院业务还处于信息化流程而非数字化流程中,医学人工智能产品想要真正嵌入医疗流程并有效协同,还面临许多障碍与困难,对以电子病历为代表的医疗数据的治理与控制不足就是问题之一。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应用案例落地,但临床诊疗的数字化转型还将面临一个漫长过程,“但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病历及医疗数据作为支撑。其中,病案首页数据作为高度浓缩的精华信息,质量问题尤为关键。结合2021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情况,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王怡细致分析了病案首页数据的报送情况、上传达标情况与主要质量问题,并给出建议:首先要紧跟国家新的质量要求,注意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使用的相关手术目录的动态调整;其次要高度重视病历书写,规范填写首页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数据,落实数据质量的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要求;第三要高度重视病历内涵质量,注重首页信息的准确性、首页与病历记录的一致性,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闭环管理;第四要提高主要诊断编码的正确率、完整准确填写其他诊断、规范填报手术操作;同时还要建立数据上传核查机制等。“只有临床写得准、病案编得对、财务算得准、信息传得全,才能确保首页数据质量的持续提升。”王怡认为,这要求医院必须高度重视病案科的学科能力和人员队伍建设,建立病历内涵和首页数据长效管理机制。左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力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吴及、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王怡青年论坛:涌动创新活力自成立来,PHITA始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在当天下午举办的青年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青年HIT工程师们,通过一场短小精悍的“闪秀”,分享了鸿蒙版移动药师工作站研发、项目管理系统应用、智能化随访应用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多位嘉宾与青年工程师们还展开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此外,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孙国强介绍了与医疗信息化质量控制相关的经验,北京嘉楠神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枫分享了与AIGC和ChatGPT等智能应用交互的亲身体验,北京儿童医院信息中心运维技术主管邓卓介绍了“构建企业无线网络培训”H3CNE系列课程内容与预报名流程。青年论坛参会者合影本次学术年会得到一批企业的大力支持。上海联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况华、北京恒生芸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国晨、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夏麟烨、北京斗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售前经理曹阳、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信创服务部总经理谭志坚、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渠道总监甘延霖,分别以《数智,重构就医空间》、《互联网医疗应用的发展与现状》、《医院超融合基础架构转型实践》、《基于情报的可托管式漏洞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神州数码助力医疗信创行稳致远》和《以操作系统为例看当前国际形势下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新动向》为主题发表了演讲。PHITA秘书长孙国强主持了年会期间召开的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沈韬会长代表理事会向会员代表做2021-2022年度协会工作报告,李晶晶副秘书长做财务工作汇报,何雨生监事长做监事会工作报告,流动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刘海一通报了流动党支部的工作情况。会员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票通过了《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章程》(修订草案),并增补了陈智、胡红濮等8名理事以及卫宁健康和百度健康2名企业理事。在随后召开的理事会上,理事们再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批准增补胡红濮、刘春玲、田宗梅、徐新为常务理事,并批准了向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推荐杜元太等34名北京地区委员及常务委员候选人的名单。(文中各位演讲者分享的信息,根据现场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确认)近期热文HIT培训讨论课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HIT培训讨论课 | 互联网医院建设需要量力而行

编者按2022年12月17日,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第一期开展了第三场学员讨论课,主题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讨论课是培训班教学方式之一,每组发言由各组学员讨论、汇总、归纳形成。每组发言限时8-10分钟。其中,第六组“六韬三略队”的讨论主题为《互联网医院建设》。现将该组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发言代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工程部部长刘永伟互联网医院建设有两种方式,一是引入新的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平台,一是在医院原有信息系统上扩展,你更愿意选择哪一种?针对这一议题,我们组每位组员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们首先对两种建设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平台,优点是产品成熟,医院可按需选择模块、功能,项目实施周期短、落地快,项目责任主体可由医院信息部门和平台承建商共同承担;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费用高,后续维保投入、接口投入、需求变化投入多,另外还需要协调HIS、LIS等系统做接口,进行集成。在医院原有信息系统上扩建互联网医院,优点是医院可按需建设、自主集成,资金投入相对较低;缺点是平台需要全新开发,项目周期长,研发风险高,项目责任主体需要由医院信息中心单独承担。究竟选择那种建设模式,我们认为需要重点考量三点因素:一是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对互联网医院的定位、目标、需求;二是医院原有系统的情况,业务架构、系统架构、数据架构、安全架构及数据标准化程度等能否支撑扩建需求,否则只能选择引入第三方平台的建设方式;三是资源投入情况,信息部门需要根据医院可投入的人力、物力,量力而行。结合我自身的建设经验进行案例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级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辽宁省三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对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需求是实现线上问诊功能,并满足“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目标。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情况能够同时满足两种建设方式,但信息科人力略显不足。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医院信息工程部在原有系统上扩建了互联网挂号、缴费、查询等基础功能,如需进一步建设,就变得十分吃力。确定建设方式后,医院需要做好建设方案,确保与发展战略吻合,与信息化规划一致;在设计互联网医院整体框架时,信息部门需要注重质量监管,明确建设内容,理清需要对接的系统以及需要交换哪些数据;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跟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和安全保障,并在关键节点通报建设成果。互联网医院建成后,如何做好运营是医院面临的下一难题。我们小组总结了以下运营问题:(1)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线上价格一刀切。以挂号费为例,辽宁省规定的线上挂号费为9.8元;部分地区的医保线上支付还没有完全实现。(2)部分互联网医院“建而不用”,医生积极性不高是重要原因。由此引申出绩效激励机制的问题,医院应如何调动医生线上诊疗的积极性?(3)现在全国都在建设互联网医院,如何才能做出差异化?互联网诊疗的发展是否会形成新的虹吸效应,从而对分级诊疗产生影响?不同级别、类型的医院,应如何找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定位?特别是区域内医联体牵头医院,应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4)对于护理上门服务等业务,医护人员的交通费及上门服务费不在现有医院收费体系之内,医院如何通过与第三方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我们认为,当互联网医院进入成熟的运营阶段后,医院需要建立单独的管理体系负责运营互联网医院,比如智慧医院管理办公室或互联网医院管理办公室等。(编者注:第六组“六韬三略队”成员包括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工程部部长刘永伟(本次发言代表)、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韩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信息科副主任尹小青、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信息科主任李伟、湖州市中心医院信息数据中心软件开发工程师蔡冬)了解培训班更多招生详情,请阅读“招生简章”扫码在线报名报名咨询:010-82373062/18811543423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破解医院闭环管理信息化的三大难点

导读闭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使得闭环系统不仅能够体现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也体现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借助信息化实现闭环管理,已成医院信息化建设到一定阶段后的必做任务,多类医院信息化测评的高级别要求中都提到了闭环管理。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台州医院,长期持续进行医院闭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应功能,目前院内已实现了30余个闭环,包括276个闭环节点,覆盖90%以上的院内业务。浙江省台州医院信息中心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数据驱动下,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怎么建?

导读以数据为中心,既注重借鉴最佳实践,又重视引入方法论指导,努力实现“一个整体过程,一套完整数据”,以最大化“唤醒”数据能力。数据驱动新的医疗应用场景不断落地。如何通过顶层设计,提升医院数据中心的承载能力、算力和容灾能力,进而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重点、难点问题。近日,HIT专家网联合戴尔科技集团等单位主办的“数字健康进程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20多位医疗信息化专家与会探讨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方向与实践。数据中心建设应避免“碎片化”面对多样化的数据处理需求,医院数据中心建设应避免“碎片化”。数据中心建设正在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池化的基础上,向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和智能运维等方向迈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要推进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医疗业务协同一体化、惠民医疗服务一站式、精准决策支持一门户、信息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分析利用一平台、数据资源汇聚一个库,强化对医院精细化运行管理和全视角决策评价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因此,当前医院数据中心的建设重点是,充分考虑业务系统对有效性、可用性、可扩展能力、安全可控、业务连续等方面的要求,以软件定义的理念,将基础设施由基础资源组成资源池,进而形成基础设施服务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李永在认为,回望过去,医院信息化建设普遍经历了两个阶段:在以HIS系统为中心的第一阶段,系统外挂不断增加,系统数据实时性无法保障,数据融合应用受到阻碍;在以集成平台为核心的第二阶段,数据交换规范性有所提升,但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尚未彻底实现。面向未来,齐鲁医院将“整合建设医院数字中台,统一数据标准,构建智慧医疗支撑环境”作为智慧医院建设目标之一。如何进行IT资源池化,进而实现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戴尔科技集团售前方案架构师王昊宇介绍,戴尔科技集团推出“新一代医疗数据中心方案”的整体架构,并聚焦云平台、HPC(高性能计算,High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CDSS建设,如何把医院自己的知识打造成可用的知识体系?| HIT培训问答

编者按加强系统性学习,培养新时代医院CIO。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单元课后均设置答疑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具有代表性;教员们耐心作答,充满启发性。通过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现将部分精彩问答整理为“HIT培训问答”系列,以飨读者。更完整的教学答疑视频可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视频号。问题25:CDSS建设,如何把医院自己的知识打造成可用的知识体系?学员、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工程部部长刘永伟:CDSS知识库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现有的文献库,包括诊疗指南;第二是医院自有的知识体系;第三种是通过厂商拿到的其他医院的知识体系。我们的困惑是,从别的医院拿知识体系越来越难,因为对数据的保护都比较严了,所以想通过自己医院积累的知识,比如电子病历、医生诊断或用药情况,提取出将来能使用的知识体系,注入CDSS知识库。但在执行过程中又遇到不少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数据质量不高;第二个问题如何归纳成可用的知识,成为临床医生能够形成共识的知识体系?毕竟临床医生的诊疗方式本身就存在差异,往往难以形成共识。我们现在的思路是从数据角度入手,不考虑主观上的不同认识,但是这种方法也遇到很多困难。李姣老师:这些问题一看就是做过一遍CDSS的人才能提出的。按我们的经验,如果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首先要拿出一套高质量的病历数据。我们与很多三甲医院合作过,有的都是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了,但也并非所有临床科室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不经过清洗的情况下,直接用于机器学习并提取出有用的知识。因此,一定要做病历质控,处理缺失数据,做好标准化,严格筛选出有用的、高质量的病历数据供机器学习。如果我们拿到了高质量的数据,并学到了一些有自己医院特色的诊疗方式,且对患者预后都有比较好的结果时,那么就能够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此后,我们可以把研究转化为高质量论文。广州妇儿中心2019年在Nature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刚给某民营医疗集团的信息系统做了一次“微创手术” | 王健谈咨

导读结合医院信息化现状,打造以运营为主线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点击查看更多【王健谈咨】专栏文章医院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是否为集团各成员机构统一引入一套信息系统,就能实现同质化管理?是否必须上线集成平台、CDR、ODR?医疗集团如何能够实现跨地域的信息赋能?本文将以案例分享的方式,介绍国内某民营专科医疗集团同质化运营管理需求的场景化构建与系统建设思路,抛砖引玉。集团信息系统现状与问题该医疗集团旗下共有5家医院,分布在全国3个省份、5个地市,均为二级专科医院。集团的医院信息系统部分目前已经完成同质化改造(下一篇专栏文章将介绍医院信息系统同质化改造过程)。其中,HIS、电子病历、检验、影像、OA、HR等系统均采用统一品牌进行建设,财务系统尚未完全建设。集团管理者委托笔者进行走访调研,找出现有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能满足同质化管理需求的症结所在。经过走访调研,笔者认为该医疗集团的信息化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系统虽源于同一品牌,但由于集团横跨3个省份、5个地市,不同医院的系统由不同实施团队交付,系统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异。(2)集团端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字典,未建立统一的指标库体系。(3)系统实施不深入,以专科为维度,未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缺少事中管理与监管。(4)业务系统未与财务系统打通,未能形成业财一体化的统一管理模式。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集团旗下5家医院在专科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难以实现运营指标的准确收集与分析。集团采用运营指标定期上报方式进行管理,由于未能建立集团层面的统计指标,各医院的统计口径不一,导致上报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医院运营情况,各医院汇总数据不具备横向比较价值。例如,各医院确认收入的方式不同,A医院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B医院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各医院在制作报表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对系统、数据的理解不同,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差。2.各医院缺乏较好的管理抓手对人力成本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估与控制。由于地域原因,各医院医疗专家团队的引进年薪存在较大差异,医院迫切需要针对专家团队的人力成本及其他可控成本,为其制定较为合理的临床指标与收入指标,以确保该团队能够实现收入正增长。3.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面临困难。专科医院的病种较为单一,集团层面已形成较好的治疗路径与护理常规,集团的医疗事业部门也已出台临床指引,以确保治疗的合理性。但由于缺少事中监管,执行效果欠佳,部分医院的依从性不强,有些团队不按照相关临床指引进行操作,因此在同病种诊治过程中,各医疗团队间的差异较大。信息化“微创手术”方案:以运营为主线进行改造走访结束后,笔者与集团相关管理部门逐一沟通,收集需求,并结合医院信息化现状,提出以运营为主线的业财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建设方案以局部改造为主,不更换目前已经上线的任何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建设集团统一的字典标准库,建设以专科为维度的指标管理体系,建设以本量利(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为基础的医疗团队全成本考核体系。主要实施内容包括:首先,构建以集团为维度的标准化字典体系。因信息系统已运行多年,因此统一旗下所有医院字典的可能性较小;采用建立集团维度的标准化字典库、各医院字典与标准化库进行对照的方式更为适宜。主要涉及的字典有:药品、检查、检验、耗材、诊疗操作、手术、护理费、床位费等。在系统构建方面,一方面开发集团端字典维护功能,主要包括:集团端可新增、停用字典;可向医院下发最新字典,查看各医院是否存在未对照的字典;可通过报表方式获取各医院新增字典的情况,能够检查是否对照合理。另一方面,医院端的字典维护界面强制要求字典必须与集团端进行对照,否则不能启用。通过较为简单的字典程序改造及字典对照工作,解决了困扰集团多年的基础数据问题。其次,建立集团端数据中间库。由于该医疗集团的患者主要以门诊为主,少量住院为辅,因此如果仅以满足运营需求为目的,构建CDR(业务级数据中心)、ODR(面向数据分析的二次利用)的话,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比较适应的建设方式是因地制宜,在集团端搭建数据中间库,中间库与旗下医院的主表结构一致,每天各医院将相关增量数据打上医院标签后,上传到集团中间库(通过单独开发的程序完成);集团端每天定时从中间库抽取数据到正式库,正式库主要支撑管理部门查看各种指标运行情况。再次,建立业财融合接口,确立统一的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将医院运营数据抽取到集团端后,按财务要求,将凭证等数据形成视图,供财务系统调用。在医嘱实现标准化对照的前提下,集团就能够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解决各家医院上报指标“各说各话”的历史问题。通过业财融合与建立统一指标体系,让运营数据更精准,分析维度与颗粒度更精细,为医院运营提供了有利抓手。最后,建立标准化医疗团队的成本考核单元。因地域不同,各医院医疗专家的薪资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医院的人力成本过高;在同一类疾病的诊治上,不同医疗团队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为了标准化临床治疗路径,同时合理控制医疗团队的人力成本,集团采用“本量利”动态事中跟踪方式,保障临床过程的标准化。具体做法为:以最小医疗团队为小组,确立成本核算单元,在财务系统中将工资、奖金及必要的固定分摊作为成本,以年的形式平均到各月,以月成本为基础,在系统中计算每月保本工作量及最优指标参数(保本工作量主要包括门诊患者人数、住院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重点病种患者人数等;最优指标参数主要包括药占比、耗材占比、检查占比、操作占比、临床出径率等)。在系统运行过程中,HIS系统可实时提示医疗团队目前运行情况,是否已达到医院的运营目标,促进团队带头人合理调配资源。在标准化治疗方面,集团采用临床路径方式进行监管,并纳入指标考核体系。该集团已完成上述改造措施,建设投资约为120万元(含新采购的财务系统一套)。投入资金不太多,改造过程的“动静”也不大,可谓“微创手术”。截至目前,改造后的信息系统已运行近半年时间,医院运营管理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集团管理部门能够全面掌握各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并按月向董事会提供医院财务、质量安全等运行情况。较此前的各医院手工报表上报方式,不但提高了效率,更提高了准确度。作者简介王健,张家口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曾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信息管理处工作。现主要从事医院信息规划设计、医院信息化方向管理咨询、医院信息化产品设计咨询、非公医院信息能力提升落地辅导、上市医疗机构信息审计等相关工作。在科研方面,主要就模式识别、推荐攻击检测、知识图谱等相关领域开展课题研究。近期热文十年,洞见未来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争鸣 | 孙建平:电子病历信息共享能否另辟蹊径?

编者按2023年“两会”期间,针对一份“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代表提案,HIT专家网率先发表评论文章《两会观察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争鸣 | 琚文胜:“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的再讨论

编者按2023年“两会”期间,针对一份“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代表提案,HIT专家网率先发表评论文章《两会观察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争鸣 | 朱月兰:对“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提案的分析及建议

编者按2023年“两会”期间,针对一份“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代表提案,HIT专家网率先发表评论文章《两会观察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十年,洞见未来 | 医疗信息化的过去、现在、未来

导读凝望、回味医疗信息化过去十年的主要变迁,把握当下,拥抱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唯有明来路,方能知去处。小心求证,不负洞见。在此,谨将HIT专家网自2022年12月初推出的《十年,洞见未来》系列报道的主要观察发现以及读者品评反馈,汇聚于此,作为该系列报道的小结。我们试图通过这组报道,一起凝望、回味医疗信息化过去十年的主要变迁,把握当下,拥抱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由于目力、笔力所限,这组报道仅选择了我们认为最为热门的几个领域,一定还不足以反映医疗信息化的全貌。【内容摘要】《十年,洞见未来》系列报道的逻辑主线是:近年来医院信息化的巨大变迁,都发端于2009年的新医改方案。在形成“四位一体”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征途上,医改进行到哪里,医疗信息化就建设到哪里。信息化,特别是驾驭信息化的观念和能力,成为支持新医改不断深入的“粮草”。当下,医改渐入深水区,对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协作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性、长期性的医改举措推进,正与数字化改革水乳交融(点击阅读:《十年,洞见未来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十年,洞见未来 | 顶天立地:医疗数据掘金必由之路

编者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2年,是HIT专家网成立10周年,恰逢我国发展历史进程中极不平凡的10年,医疗信息化建设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此,HIT专家网推出“十年,洞见未来”专题策划,希望通过对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回顾总结,为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当下,提供借鉴与参考。由于写作团队认知水平和能力所限,文章如有不当之处,恳请业界批评指正。十余年前,“大数据”概念初兴。医疗行业从辨析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等特征开始,发现自己正在迎来“大数据”时代。一批嗅觉敏锐的医疗信息化从业者率先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将其视为一座座有待开采的“金矿”。今时今日,医疗大数据不时遭到勒索病毒的威胁。然而,数据生产者、数据拥有者、数据使用者们真的从“金矿”中挖出“金子”了么?医疗数据掘金之路走向何方?医院数据利用意识觉醒2012年10月16日,参加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的代表们欣喜地发现,会议资料中有一本畅销书《大数据》(涂子沛著)。书中写道,“除了上帝,人人都需要用数据来说话。”2012年11月2日,由HIT专家网举办的首届南湖HIT论坛暨“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华东站)”于嘉兴举办,围绕大数据概念及医疗行业的数据利用话题展开了专题研讨。“要撞一撞医院的数据围墙!”时任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倪荣预见,“大数据管理和创新,将是浙江卫生改革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种种挑战和变革。”2015年1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报告里正式提出精准医学,由此掀起全球精准医学的热潮。精准医学的核心,就是将组学大数据运用到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当中。依托生物样本库、基因测序等医学数据开展真实世界的研究,蔚然成风。肿瘤学被认为是精准医学影响最大的疾病领域。2017年,国内首家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解放军总医院正式成立,时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万国当时就预见到,从医院角度来看,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分为四个方面:临床诊疗、医学研究、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基础性应用。同时,医疗大数据应用涉及三方面要素:好的思路、好的数据支持,以及好的技术手段。精准医学热潮,使得医学研究成为国内研究型医院开展数据利用的切入点。临床数据中心(CDR)、科研大数据平台提上建设日程。医院信息部门随之意识到,医院内部存在的数量众多的信息系统,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业务数据生产系统,另一类是数据分析利用加工系统。国内多家研究型医院率先着手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建成并应用临床数据中心,并从组织架构层面做出调整,为医院利用数据奠定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多所医疗机构也开始在信息部门之外,专门组建医疗大数据或医学人工智能部门。201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正式更名为“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2019年5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发布了《医疗机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如今,医院的数据利用意识全面觉醒,但是数据质量的问题也暴露无余。特别是,由于顶层设计缺失,以及缺乏相应的数据使用激励机制,“数到用时方恨糙”的问题普遍存在,亟待全行业有效破解。医疗大数据产业勃兴过去十年间,医疗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丰富了数据应用产品及其场景。2013年后,创业者们闻风而动。医渡云、柯林布瑞、医利捷、惠每科技、森亿智能等一批与医疗大数据应用相关的企业纷纷成立,为行业带来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以提升数据质量为目标的数据治理理念。在相关评级标准触动下,临床辅助决策产品发展迅速。2015年前后,市面上还很难找到与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产品相关的HIT企业。这些新生代医疗大数据企业从纯知识库做起,逐步向诊疗建议、诊疗质控迈进,形成了各自日益成熟的CDSS产品体系。如今,CDSS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场景愈加丰富,技术愈加成熟,产品形态愈加多样,相关厂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智能防治”等方面,CDSS能够帮助医院降低患者VTE发生率,已展现出显著成效。一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队”的提法令人兴奋不已。这就是2017年前后,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和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发展集团公司纷纷宣布筹建,承担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区域中心、应用发展中心和产业园建设任务。来自电子、电信、金融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加入医疗大数据赛道。与此同时,传统信息化厂商也不甘落后,主动转换角色,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纷纷布局大数据。2020年,嘉和美康成立海森健康,旨在有效带动医学研究成果的产出与转化,为多中心医学研究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大数据理念的兴起,也深刻影响着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产品的设计理念。以卫宁健康WiNEX产品为代表,引入“数据中台”成为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产品的“标配”,旨在加强核心系统对数据利用和智能化的实现能力。正如薛万国主任所预言,近年来,伴随着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生态的变化,医院对数据利用的需求热点,由临床科研延伸至医院运营数据分析。望海康信等HIT企业顺势推出运营数据中心(ODR)等产品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十年间,经历勒索病毒等各类挑战的洗礼,医疗行业数据安全的理念也逐步得以提升,这也给了深信服、美创科技、安恒信息等数据安全企业挺进医疗行业的良机。医疗数据的赛道越来越“拥挤”,标志着医疗信息化行业已经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医疗大数据利用“听哨”而行医疗大数据业态的迅猛发展,始终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指引。早在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推动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保护等法规制度,明确了健康信息和医疗大数据发展的基本思路。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要求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2017年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布的《“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于2017年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用共享的良好格局。2017年,北京开始推动“30家医院电子病历共享工程”。同时,各医疗机构开始尝试推出“云病历”或云医疗等App,逐渐主动放开数据共享。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从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三个方面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加以规范。特别是要求实行“统一分级授权、分类应用管理、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单位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中的职能定位,为业界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可操作性。继2017年《网络安全法》发布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2年相继发布,同样对医疗行业数据应用提出严格要求。在政策法规“哨声”的指引下,医疗行业数据利用正逐渐走向规范化的发展轨道。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系统性布局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加速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医疗行业拥抱数据要素市场的积极性再次得以提升。既要顶天又要立地如果说,意识觉醒、探索创新,是过去十年医疗数据掘金之路的显著特征,那么,未来要全面释放医疗大数据价值,最为突出的问题恐怕有如下四个方面:首先,如何才能让医疗大数据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现阶段对于大部分医院而言,大数据平台及应用仍然是“奢侈品”。对于中小型医院而言,如何提升数据利用能力,如何在科研之外,让数据更好地反哺医院日常业务,提升运营管理绩效,将是数据利用的主战场。其次,如何围绕大数据应用激发更多好问题、真需求?有价值的医疗大数据应用应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选择临床实践的难点或存在困惑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人工不易察觉或不易掌握的规律。医疗大数据应用研发,迫切需要临床业务领域提出“好问题”。此外,数据利用遍布医院医疗业务的每个角落,但是,各类CDSS等AI工具,也应该进一步回归医院的真实需求,避免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工程。再次,数据质量提升是重中之重,数据治理与业务治理应并驾齐驱。医院数据治理必须要从数据采集的源头做起,否则已经缺漏的数据将无法挽回。同时,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必须与临床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研发出有“生命力”的数据应用。第四,重视数据人才队伍培育。医院亟需增加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及解决临床、管理、科研问题的能力,需要建设一个多学科团队,大幅扩充数据分析服务人员。大数据应用为医院信息部门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上述问题或建议,无一不掣肘医疗大数据价值的释放。既要顶天,也要立地,这将是医疗大数据掘金的必由之路。回首过去十年,从医疗行业到国家层面,大数据发展一日千里。新近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对于医疗健康大数据发展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事实上,已经有多个省份卫生信息中心进行了重组或改革,抽调力量到各省大数据部门。从观念、组织、产业到应用,大数据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奇观,医疗行业概莫能外。(本文在成稿过程中得到多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在此一并致谢!)系列文章十年,洞见未来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HIT培训讨论课 | 选择自建互联网医院的四个理由

编者按2022年12月17日,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第一期开展了第三场学员讨论课,主题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讨论课是培训班教学方式之一,每组发言由各组学员讨论、汇总、归纳形成。每组发言限时8-10分钟。其中,第九组“艳阳天队”的讨论主题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现将该组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发言代表:上海市肺科医院信息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嘉旖建设互联网医院,究竟是选择引入第三方平台,还是在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上扩展?我们小组依次从模式选择、理由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首先是模式选择。我们一致认为,应该依托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自建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等相关应用,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目标。为什么不选择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某些组员的经历,可见一斑:某市统一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平台,不允许医院自建,由于第三方平台功能单一,无法与医院信息系统打通,且缺少医保支持,运营困难,所获效益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导致医生积极性不高。有的第三方平台重建设、轻运维,而互联网医院后期运维工作又比较多,二者相互矛盾,难以调和。其次是选择自建互联网医院的理由。第一是易用性,医院自建的互联网医院更加贴合本院医生的使用习惯,尤其是在处方开立等重要环节,能减少很多差错的发生,也更容易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操作,便于实现线上线下数据的共同访问。第二是配合度,依托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扩展建设互联网医院,厂商配合度更高。第三是扩展性,如果采用全部建设完成再投入使用的方式,医院信息中心的建设压力较大,更成熟的建设模式是:结合实际情况先上线基础功能,待基础完善后不断迭代更新,这一点自建模式更有优势。第四是后期维护难度,自建系统的后期维护不受制于人,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最后是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一是政策问题,例如互联网医院是否能使用医保或接诊跨院复诊患者等,需要谨守当地的政策法规。第二,互联网医院的工作牵扯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包括药房、门诊、医生排班等,仅凭信息科无法解决。对此,应该由医务部门组织协调成立院级领导小组,或者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医院办公室。第三是技术架构问题,选择私有云或公有云的建设成本不一致,医院要量力而为。第四是安全保障问题,医院在建设初期就要围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把所有的安全问题考虑到位。第五是资金保障问题,医院应该列出分步实施计划,根据计划持续地进行资金投入。我们认为,建设互联网医院的目标是将患者从线下导流到线上,把互联网医院变成一个新的诊疗入口,给医院带来新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医院信息人应该秉承严谨踏实、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力争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和高效的技术支持。(编者注:第九组“艳阳天队”成员包括上海市肺科医院信息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嘉旖(本次发言代表)、中山市人民医院信息科副科长苏韶生、北京老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颖、北京地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晓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锐、白城中心医院信息科主任张洪彪)了解培训班更多招生详情,请阅读“招生简章”扫码在线报名报名咨询:010-82373062/18811543423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任连仲专栏 | 研制基础系统示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导读创建“医疗行业基础系统实验室”,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示范。点击查看更多【任连仲专栏】文章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以下简称基础系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完成哪些功能?对整个大系统的建设以及基础系统之上各种应用扩展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有着何种决定性影响?这些问题,在过往的讨论中,几位专家已经说得很清楚,比如:薛万国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能够做到相对稳定》论文和《从顶层看医院信息系统架构》培训课件,以及张少典的《医院数据治理》培训课件等。这里不再重复。虽然“强基础”之声的发出,已不下五年之久,但我觉得业内对其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有必要就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再做一番阐述,并提出以“建立示范系统”为手段,来推动它的发展。医院基础信息系统举足轻重先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基础系统的重要性:(1)九成以上的用户终端链接到这里;(2)九成以上的用户操作发生在这里;(3)医疗费用的收结及其管理在这里;(4)患者的一切流转都发生在这里;(5)“精细化”可达何种程度决定于这里;(6)“医疗大数据”质量的高低决定于这里;(7)医疗业务的创新发展之地在这里;(8)各种扩展应用之根都在这里。类似要点还可以列举很多,就其重要性来说已经足矣。要论在整个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其他部分均无法与之相比。再从系统设计人员的能力检验和历练来看:(1)这里是系统的架构设计、信息模型设计、业务流程设计、集成策略和集成手段设计的最主要试验地;(2)这里是“用户体验”设计的主要实验田;(3)这里是展示智慧和智能的主战场;(4)这里是信息系统根本指标——效率、质量、性价比、满意度和愉悦感的最主要监测地;(5)这里也是“国考”的主要考场。一句话,在基础系统的设计研发中投入力量和资金,最值。可参考的优秀基础系统的案例,国外有,国内也有。研制示范性基础系统的迫切性仅就现实问题的解决看其研制的迫切性:(1)数据利用中问题的解决。由于基础数据不完整、不规范,导致“医疗大数据”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数据价值,已是普遍问题。再整治,额外消耗成本、原有数据受损不说,最后结果仍然好比“食材不佳,再高水平厨师也做不出高质量菜肴”一样。高质量数据依赖于优质基础系统。(2)满足“国考”要求。众多医院为了“国考”达标而不得不采用修修补补的办法,而这种凑合将使得整个信息系统越来越成为“不像系统”的系统。这种做法不能再持续下去。(3)各种应用扩展。系统的一切应用扩展都是在基础系统之上展开的。在一个基础不良的系统上继续搞扩展应用,费时费力不说,系统的表现将越来越不符合系统科学的要求,也将变得越来越不好驾驭、不好管理。(4)支撑医疗管理和业务创新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指出,医疗业务要在多个领域创新发展,而这些创新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基础系统支撑。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凡基础不良且很难补救的系统,以优质的基础系统取而代之,是必由之路,且宜早不宜迟。什么人能干这件事?研制基础系统典范,不干便罢,干,则必须干好、干成,做成真正的示范,否则造成的伤害会更大。什么人能胜任这一工作?我认为,其核心人员,至少其带头人,最好同时具备这四项条件:(1)具有丰富的医院信息系统设计经验;(2)具有丰富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经验;(3)具有相当好的系统工程素养,具有很强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4)熟悉各种技术,包括已经涌现的新技术。庆幸的是,在我国,在我们行业,这样的骨干人员已有一批。问题在于是否有人组织,让他们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采用什么途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建“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实验室”应是最好办法。我坚信,建立示范性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是一个好途径,是推动我国医疗IT健康有序发展的好办法。至于采取何种模式?如何进行商业化?我不是行家,不敢妄出主意,不过也可以说说遐想:可以由有实力的企业独家运作,也可以几家联合,甚至可以由一个第三方办成一个“展示基地”,为各家提供展示平台。此外,还有两点设想可供参考:一是,示范系统可以是多样的。医院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使命存在差异,对基础系统的需求该是有差别的。二是,实验室应是开放的。允许多个厂商作品进入,供用户选择;对使用者也要开放,可就此体验用户的口碑。我这也是胡乱瞎想,只供试水者参考。这个想法可能过于理想,但我认为这是一条该走之路,是一条利国利民之路,也是聚集业内优势力量的一个办法。衷心希望哪家企业勇挑重担,能够把这件事干起来、干成功。近期热文李巍专栏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李巍专栏 | 打通采血流程堵点:采血叫号应用的建设实践

导读目前采血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十分钟,免除了大排长龙的麻烦。点击查看“李巍专栏”更多文章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使得医院的检验项目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医院患者越来越多,采血等检验项目的排队问题应运而生。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满意的采血服务,成为医院检验科和信息科急需解决的问题。智慧医院的三大核心任务是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要求:“门诊诊室、检查室有电子排队叫号设施”,“挂号、收费、药房等服务部门的公共信息有电子化展示,并能够与所在部门业务系统联动,如就诊到检……抽血到检、检查到检等”。因此,采血叫号服务属于智慧服务的范畴,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采血流程现状与改进方法采血流程是常见的医疗流程堵点,也是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最不满意的环节之一。在传统采血流程中,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点:(1)患者排队时间长。在常规采血流程(如图1所示)中,患者需要排两次队,第一次是排队打印采血条码,第二次是排队等待采血,而且中途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需要重新排队,比如第一次排队时未能缴费,需要缴费后重新排队。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难得到好的就诊体验。图1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争鸣 | 如何看待“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

编者按根据2023年“两会”期间的代表提案“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HIT专家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两会观察
2023年3月12日
其他

2023年医院CIO能力培训班(第三期)启动招生

导读在系统性学习基础上强化实用性,持续提升学员“获得感”。面对管理变革时代的医院数字化转型,如何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使之全面融入医院业务和管理创新、支撑医院发展战略;面对需求持续扩展、技术不断更新、功能构成日益复杂的医院信息系统,如何科学认识和合理规划系统的整体架构、保持系统长期稳定发展,减少和避免推倒重来;面对医院固有流程模式与部门信息化冲动并存的内部环境,如何构建有效的IT治理体系、提升信息部门主导力、科学统筹信息化发展;面对严重依赖外部供应商服务与医院自身IT人才环境的内外失衡,如何打造一支稳定高效、与时俱进、富有活力的技术团队。这些问题是今天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们经常面临的困惑。信息化是医院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信息中心主任是医院信息化承上启下的核心,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谋划者、实施者,是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骨干先锋。一直以来,医院信息中心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个人在实践和零散的交流中各自生长、摸索前行,整个HIT行业缺乏像医疗系列人员那样的系统化在职教育,更缺乏针对信息中心的任职培训。这一现状与医院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对信息化骨干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为改变这一现状,在业界专家指导和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支持下,HIT专家网发起举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致力打造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黄埔军校”,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开阔视野、顺应时代潮流,兼具信息技术驾驭能力、敏感于医院业务需求、精通团队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培训班自2022年6月正式开办以来,在全体教员、参训学员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培训服务经验。一、教学目标培训班定位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任职能力培训。培训班将从信息中心主任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入手,解析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课程体系围绕医院信息中心组织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医院IT治理体系、医院信息化新技术等主题而设置,以全面提升信息中心主任的能力为目标。培训班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重在帮助学员掌握系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具体实践。结合各课程主题特点,既讲授案例与经验,也讲授实践背后的“道”与“理”。以理论夯实基础,以案例追求生动,以互动增强效果。二、招生对象全国各级各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副主任、骨干工程师等。同时,顺应业界需求,开放部分名额给医疗信息化企业从业人员报名旁听学习。三、教学方式考虑到学员分布于全国、采用业余时间学习等实际,培训班将采取“线上分时段授课为主、线下教学交流为辅”“专家授课为主、学员分组交流为辅”等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一旦条件允许,培训班将根据学员实际择机组织线下集中授课及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四、教学内容培训班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由薛万国主任牵头设计,并经授课专家团队讨论确定。2023年版课程设置,经培训班教学质控小组专家集体反复讨论,在2022年版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优化,强调案例教学,在保持系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操性和技能性,以求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持续提高学员“获得感”。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课程设置(2023年版)(以实际课程表为准)五、师资力量指导专家:任连仲授课专家:由薛万国、陈金雄、刘海一等一批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科学理论方法、更有育人情怀的知名专家组成讲师团(具体授课专家名单请以最终公布为准)。六、教学管理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培训班设立教学质量工作小组,对所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予以全程指导和把控。培训合格者将授予培训班结业证书,对优秀学员给予奖励。结业式将以线下方式择机举办。七、开班计划鉴于培训班自开办以来,业界报名情况十分踊跃,为保证授课质量,拟分期教学。按照报名先后顺序,每期50-60人。第一期已于2022年12月结课,第二期将于2023年3月结课。2023年全年计划招收两期(即第三期、第四期),第三期计划2023年5月中下旬开班,第四期计划8月中旬开班。每期每月授课两次,拟每两周集中授课半天(周末进行),培训周期为6个月。八、报名信息扫码在线报名:报名咨询:010-82373062/18811543423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 两会观察

导读电子病历和电子病历系统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2023年“两会”期间,又有来自医疗行业的委员呼吁:“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并主张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经验,以政府为主导,在国家层面成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机构。这一提议似曾相识。2022年2月,就有一则题为《国家卫健委:正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的报道引发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关注。该报道实则是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复2021年“两会”提案《关于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的建议》的“误读”,误将“统一的电子病历信息标准体系”解读为“统一的电子病历”,导致以讹传讹。对此,HIT专家网曾专门撰文《对“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电子病历”的两点看法》,并邀请行业专家倪荣探讨建设国家统一的全民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的难点和要点。相关内容不在此赘述。今年的这个呼吁则更进一步,明确建议“建设全国统一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让人不禁感叹:电子病历这么专业的术语,真成了社会热门话题,每年都要来上一波热议。但是,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内行人都明白,电子病历和电子病历系统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对此有清晰定义,援引如下:“电子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字、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电子病历系统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支持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和在线帮助,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上述定义出发,就不难理解,电子病历信息的形式、来源都非常多样,因此相应的系统也非常多样,这也是为什么电子病历系统有着强烈的“专科化”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还会随着临床专科的发展而发展。同样,这也就决定了,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家医疗信息化企业能够开发穷尽所有需求的电子病历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电子病历系统,无论是从现实的供给侧产业竞争格局,还是从医疗业务需求侧的专科化发展来看,都不大有可行性。回到这位委员的提案,他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认为“各自为战的电子病历系统导致数据资源分散,互通共享和开发利用难度大”,在至少三个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一是严重制约多中心临床研究等科研协作,二是不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医院进行诊疗行为监管、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三是不利于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不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难看出,提案中的真实需求,更多是医疗数据的共享、互认、利用问题,但误把“数据共享”等同于“建设统一的系统”。当下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程度不足,表面上看是各家医院使用了不同的电子病历系统,但剖析深层次原因,一在数据标准,二在数据质量。举个简单的例子,即使使用同一品牌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之间,甚至同一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情况也并不乐观。这显然不是统一系统就能解决的问题。医疗数据的共享、互认、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与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信息标准和数据质量的管理力度有关。例如,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工程”,就是持续推进下属及相关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和互认,即便这些机构并不是采用同一套HIS、电子病历系统,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成效。类似的区域卫生数据共享和利用样板,还有厦门市、宁波市鄞州区等。在美工作的华人医生沈社华博士写过一篇《从爸爸住院经历看美国医院的信息化》,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这篇文章提到了美国四所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如何为患者与医生提供便利的。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琚文胜读后感到:医院之间能够共享交换,同时向患者开放这么多、这么细的病历资料,甚至包括20多年前的信息,一定是以良好的数据质量为基础的。而数据质量的好坏,一方面是系统的数据架构、用户体验的设计较为关键,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临床业务流程的规范性程度。如果医生不积极参与数据的生成过程,仅仅依靠信息系统提供各种数据采集功能,也是无法保证数据质量的,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而当下困扰我国医疗行业数据共享交换、应用受阻的重要原因,是行业整体尚未迈过“能认能用”“敢认敢用”的门槛。回到文章开头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的提案回复:“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国内建立一套病历电子档案数据存储库,实现资源共享”,这是迈过“能认能用”门槛的第一个台阶;其次,还需要医疗机构在数据治理这种“地基工程”上持续发力,确保供需双方都对数据质量拥有信心,解决“敢认敢用”的问题。这才是满足这位委员真实需求的解决之道。所谓“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的主张,且不论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从完善标准、数据质量等底层逻辑出发,则无论在多大范围内,仅浮于面上“统一”的系统都是既不治标、也不治本。近期热文医疗数据资产专栏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医疗数据资产专栏 | 数据交易所为数据资产流通搭建平台

导语推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与发展,实现数据资产交易流动价值。【国内数据交易体系建设进展迅速】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前提是价值计量与交易流转,而数据价值计量涉及的估值方法以及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很大程度上依赖成熟、活跃的数据交易场所。换言之,数据交易场所是数据资产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专栏首篇文章中,我们梳理分享了现有关于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基于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各省市结合自身当地实情和特点,也相继制定发布数字经济条例和管理办法,推动数据交易全链条产业建设。其中,在中央的多个政策文件中,均提出了要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易场所共同发展,可见,数据交易场所的建设已成为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国内数据交易体系建设进展迅速。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1。因此,各地数据交易所、大数据交易中心机构的设立,将从数据治理、确权、定价、交割等数据资产交易阶段提供服务,增加数据供给、需求侧活力,极大推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与发展,实现数据资产交易流动价值。数据交易所,可以说是数据转化成数据资产、数据资产价值体现的重要平台。2021年4月、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数据交易所。如图1所示,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已成立数据交易机构48家,有8家在建或筹备中,譬如广东省数据交易中心、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2。主要集聚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其中华东地区的数据交易市场进度较快,共组建数据交易平台14家。图1
2023年3月9日
其他

为什么选择在原有信息系统上建设互联网医院? | HIT培训讨论课

编者按2022年12月17日,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第一期开展了第三场学员讨论课,主题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讨论课是培训班教学方式之一,每组发言由各组学员讨论、汇总、归纳形成。每组发言限时8-10分钟。其中,第七组“HIT007队”的讨论主题为《互联网医院模式的探讨》。现将该组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发言代表: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网络中心负责人
2023年3月8日
其他

腾讯健康专栏 | 打造基层医疗数字化“南山样板”

编者按腾讯健康正在全力构建数字健康的“两面四桥”,借助自身储备的技术能力、连接能力,致力成为医疗行业信息化的“数字化助手”,实现“科技向善”的企业愿景。近年,腾讯健康加大产品开放,深度开放自研能力,并携手合作伙伴将这些能力集成到各个医疗应用场景中,形成“靠谱”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共生共赢。2022年底,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医疗专场”上,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带来案例分享与深度解析。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人群不断增长,以及大众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的背景下,民众对医疗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当前基层医疗的诊疗水平、设备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而大型医院长期存在患者过多、超负荷运转的情况,间接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凸显。为解决上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我国正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22年底,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医疗专场上,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带来案例分享与深度解析。其中,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副总院长张飞分享了南山区医疗集团如何通过升级信息化系统,打造区域影像云平台等数字平台,创新智慧服务模式,以及搭建标准化规范体系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医疗数智化升级,有效提升了区内基层社康中心的卫生服务水平,为深圳乃至全国基层医疗数字化建设打造了“南山样板”。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副总院长
2023年3月7日
其他

任连仲专栏 | 知难而进,医疗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须抓三件事

导读培养人才,制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创建符合目标要求的示范系统。点击查看更多【任连仲专栏】文章高质量发展,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公立医院开展工作的刚性要求。过去二三十年,我们基本处在追赶别人的状态,重在求“有”、求“快”,求“精”、求“质”往往位居其次。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高质量发展,也应该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做难而正确的事回顾过去,医疗信息化行业重“量”轻“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忽视了系统工程的理念。一些工程项目只考虑眼前需求,缺乏对需求的深层次分析,不清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是,忽略了规律性、方法论的总结。不少医院信息部门、企业,虽然做了很多信息化项目,却没有总结出其中隐含的规律,没有形成可以传承的方法论。三是,行业人才成长生态不健康。短期行为、浮躁心态,导致大量“短命系统”的出现,阻碍了知识的积累,最终妨碍了人才的成长。要认识到,提质比增量要难。难在何处?随便列举几项:创新比追赶要难,引领更难;知整体比知局部要难;知理、知道比知技术要难;加强基础比扩增量要难;开创引领比模仿跟随要难。要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就需要鼓起更大勇气,知难而进。抓好三件大事医疗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要研究的事情很多,例如:新的需求研究、新的技术架构研究、新的应用架构研究等。我想提醒的是:我们是搞应用研究的,任何时候都要把“应用创新”放在首位,其次是数据质量和运用研究;而技术手段研究是为实现前两项研究服务的,切不可次序倒置。这些研究,我已不是内行,但还想就关乎全局的、关乎发展根基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我以为,这三件大事很重要:第一件,培养人才。要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造就一批懂业务、懂技术、善沟通、懂管理,堪当大任的领军人才,这是医疗信息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第二件,制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一个阶段须有一个阶段的引领指标,实属必然。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除了遵从共性的指标,还必须有代表时代要求的、引领行业发展的具体的指标体系。第三件,创建符合目标要求的示范系统。考虑当前行业发展实际,急需创建基础系统的典范系统,以便从根本上引领医院信息系统健康有序发展。这三件大事,想办好哪一件都不容易,都需要足够的勇气、毅力和责任心。做出时代性的贡献我完全可以相信,这一代人一定能为医疗信息化的高质高效发展做出时代性的贡献。第一件,人才培养。值得称赞的是,HIT专家网已经聚集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根底深厚且热心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教员,把这件事干起来了。他们针对行业急需,先办起了“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第一期即将结业、第二期正在进行中。这一举措,很受欢迎,效果良好。现在,他们又在听取各方意见,总结第一期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授方法,以求更高的教学效率和更好的教学结果。一批新的将帅人才的涌现,指日可期。这一良好开端,接下来还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组织方设法将这一伟业持续下去,且越办越好;二是,需要各级医院领导给予支持。据悉,报名参训者多是自费,这说明,信息中心骨干已经认识到“能力提升”的必要,接下来,还需医院从领导层面给予鼓励和支持。第二件,制定新的引领指标。在解决从无到有之后,新指标引领的重点应该是发展质量。新指标的制定,比起以往的难度要高得多,不仅需要动员行业权威专家、联合相应企业,更需要行业主管支持。研制新的引领性指标体系,需持这样的心态:一是,必须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反映使用者的真正诉求和系统管理者的诉求。二是,要相信广大医疗IT工作者们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指标”是引领,是指向,也应该是引发创造创新的引擎,是给出阶段目标和总目标,给出应该达到的效果和结果,至于采取怎样的措施达到这样的目标,要给IT工作者留出足够的创造空间,不宜采取简单的画地为牢的办法。三是,重在“实”和“理”。真正的美,往往存在于里,而非存在于表面。四是,动态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第三件,创建基础系统的典范。须看到,现存很多问题都源自基础系统不良,必须下狠心研制出令人信服的基础信息系统(也称为核心系统)作为典范,以引领医院信息化健康有序建设。做好这件事,既是牵住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回应众多用户的期盼。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举措是组建一个“基础系统实验室”(编者注:建好基础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在“任连仲专栏”的下一篇文章中进行阐述)。这件事组织起来很复杂,谁来牵头?经费如何筹集?采用怎样的运作模式?成果如何应用推广?这些问题需要有人研究。但我认为,此种举措绝对需要,最为现实的途径是,让相关领域有实力的企业来牵头。实验室最好是开放的,可广泛吸引使用者前来体验;系统的模式可以是多样的,以测试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和喜好;也可以考虑办成一个“展示室”。还是这句话,干好这几件事,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决心、勇气、毅力和责任心。近期热文琚文胜专栏
2023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