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系统性学习,培养新时代医院CIO。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单元课后均设置答疑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具有代表性;教员们耐心作答,充满启发性。通过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现将部分精彩问答整理为“HIT培训问答”系列,以飨读者。更完整的教学答疑视频可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视频号。
加强系统性学习,培养新时代医院CIO。由HIT专家网主办的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能力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单元课后均设置答疑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具有代表性;教员们耐心作答,充满启发性。通过教学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现将部分精彩问答整理为“HIT培训问答”系列,以飨读者。更完整的教学答疑视频可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视频号。
问题25:CDSS建设,如何把医院自己的知识打造成可用的知识体系?
学员、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工程部部长刘永伟:CDSS知识库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现有的文献库,包括诊疗指南;第二是医院自有的知识体系;第三种是通过厂商拿到的其他医院的知识体系。我们的困惑是,从别的医院拿知识体系越来越难,因为对数据的保护都比较严了,所以想通过自己医院积累的知识,比如电子病历、医生诊断或用药情况,提取出将来能使用的知识体系,注入CDSS知识库。但在执行过程中又遇到不少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数据质量不高;第二个问题如何归纳成可用的知识,成为临床医生能够形成共识的知识体系?毕竟临床医生的诊疗方式本身就存在差异,往往难以形成共识。我们现在的思路是从数据角度入手,不考虑主观上的不同认识,但是这种方法也遇到很多困难。
李姣老师:这些问题一看就是做过一遍CDSS的人才能提出的。按我们的经验,如果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首先要拿出一套高质量的病历数据。我们与很多三甲医院合作过,有的都是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了,但也并非所有临床科室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不经过清洗的情况下,直接用于机器学习并提取出有用的知识。因此,一定要做病历质控,处理缺失数据,做好标准化,严格筛选出有用的、高质量的病历数据供机器学习。如果我们拿到了高质量的数据,并学到了一些有自己医院特色的诊疗方式,且对患者预后都有比较好的结果时,那么就能够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此后,我们可以把研究转化为高质量论文。广州妇儿中心2019年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用自己家的病历数据训练出来的一个儿科常见病的分类器,用的就是数据驱动方式。这一下就激发了医院后续很多AI和CDSS的应用实践,都是基于院内数据学习,得到了医院和区域的认可。
论文发表得到认可后,还可以考虑成立某个专病的committee(专家共识)。在CDSS建设过程中,建议要以临床为主,尽管我们用的是机器学习的方法,不能包含所有专家意见,但至少应该从某个专家共识程度比较高的大科来推进。例如我们和一所医院合作时,最开始做的是急性卒中决策,能快速进行疾病分型和治疗方案推荐,后来再做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分型以及相关的预后预测。个人建议医院在建设CDSS时,先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可以从疾病诊断或分型入手,找到共识度比较高的科室,进行单点突破;要避免选择那些“派别”比较多的科室,很难搞定。
吕旭东老师:我也强调一下,信息科在这件事上千万不要包揽,因为这件事绝对是临床主导的。李教授说得对,在实际操作上,哪怕是院领导希望信息部门做一个平台,建设知识库,把所有专科的医疗水平都提升起来,那也得找一个特别愿意做的临床科室,做出样板来了才能推广。
如果临床不愿主导,那信息科能做什么呢?可以把现有的数据质量处理得好一点、多找一些工具等。但临床问题肯定还是要由临床来提出。不同专科提的问题,怎么去解决、需要的决策支持都不一样,只有临床专家才有发言权,必须他们有主动积极性才行。我们先把平台建好,找几个专科做出亮点,那后面的很多事就好办多了。
学员、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工程部部长刘永伟:我现在最大的困惑是,平台搭建起来以后,大家没很上心地用,好多知识库都是厂家直接提供的标准版。可CDSS绝对不是一个厂家给个产品的事情,重点在于后续如何把自己的知识变成知识库、变成体系传承下去。CDSS不能买来就在那扔着,不能为了评级而去买产品,应该怎么把这个产品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吕旭东老师:我能理解,之前我们也与临床科室不太积极的医院合作过。
建议可以从医保DRG/DIP入手。我们原来与一家医院合作时,他们就觉得规则引擎可以用在这些地方。医保规则与医院管理相关,规则数量多,很细致又经常变动。确定下规则后,可以用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医生工作站上,直接提醒医生医保有欠费之类的情况,这就找到了应用点:一方面对上有交代,另一方面其他科室也能看到益处。药剂科也值得考虑。现在很多药物,除了合理用药的一些判断外,还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可以尝试做药剂师系统,做质量评估。
先找哪个科室作为切入点,这确实是信息科要去仔细琢磨的。临床医生太忙了,如果没有科研需求,很难有积极性。切入点找对了,先取得第一个成效,再顺势推广,会容易很多。
寻求“商务合作”,长按二维码可快速与我们取得联系
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HIT专家网和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