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医疗热浪中,基层医疗机构何去何从?

龚晨 HIT专家网官微 2022-11-03

导读

从各地实践看,基层医疗拥抱互联网可以有多种模式、多条实现路径,前提还是要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奋发有为,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互联网医疗助推“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这一战略思想的落地。

疫情催生的这波互联网医疗热浪,来势很猛。
公立医院、三甲医院争相开放互联网大门,“学科强则流量强”的固有优势在互联网上被持续放大。相比大型医院在互联网医疗之路上的高歌猛进,数量高达95万家的基层医疗机构一时俨然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从2009年开始,“强基层”、“稳基层”一直是新医改的战略重点。那么,互联网医疗热浪中,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才能“强起来”?它们将如何逐浪,才能不被互联网医疗热潮抛弃与吞噬?这是眼下摆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主管部门面前的必答题。
互联网医疗,不能将基层医疗机构排除在外
疫情来袭,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承担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慢性病、常见病的复诊,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如何继续来保障?如果在更加便利的互联网条件下,选择在线上大医院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基层医疗机构的“空心化”趋势是否将进一步加剧?
前不久,一份某省拟定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网上流传并引起争议,原因是在其限定的互联网医院涉及的实体医院等级与类别中,社区医院被明确排除在外。
其实,不允许社区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并不意味着不能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但结合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其他规定,不难发现其隐含的立场: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力资源、医疗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不适合或没有能力承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工作。
不可否认,无论是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还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着缺人手、缺资金、缺药品、缺能力的窘境,肩负的任务却“一个都不能少”:除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职业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在国家大力推行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更是被摆在了核心关键的位置上。
依据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重点在于“强基层”,需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不过,《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总诊疗人次占比不增反降,从56.4%下降为52%,入院人数占比从19.2%下降为16.1%,卫生人员数量占比也从33.7%下降为32.2%。这说明,即使在“国家有要求、居民有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基层医疗机构也未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这一不容乐观的基层医疗发展态势下,互联网医疗热浪来了,基层医疗机构又将何去何从?
基层医疗底子较好地区:互联网医疗是挑战更是机遇
“与其说互联网医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是挑战,我更倾向于认为,互联网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原副主任孙卫判断。
厦门市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是全国重要的标杆地区之一。2012年,厦门市从慢病管理切入分级诊疗,不管是 “院办院管”、“三师共管”(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的制度创新,还是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能化个人健康档案等信息化基础建设与惠民应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基层接得住、医院放得下、百姓乐意去。
孙卫用一组数据介绍厦门在分级诊疗方面的切实成效:与2012年相比,2018年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量占比从近90%下降为45%,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占比则从10%大幅上升至55%。
这组数据背后,是厦门市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举措给老百姓带来的“多快好省”:多,即社区医院的药品多,药品目录与三级医院保持一致;快,居民在社区医院看病不用等候,需转诊时可走绿色通道;好,家庭医生、三师共管模式将健康服务延伸到居民“身边”;省,社区医院最长可开出42天长处方,相比三级医院“急3慢7”,仅挂号诊察费就能帮患者每年节约800多元。

厦门市一所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用手机管理慢病人群

“基层医疗机构是国家医疗服务网络的‘网底’。如果‘网底’的线是断的,这张网就是不结实的。”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基层卫生信息化专委会原主任委员陆国咪,长期在宁波市鄞州区从事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对基层工作深有感悟。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既是医疗人员又是公卫人员,为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鄞州区从顶层设计着手,打造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医卫一体、上下联动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
2010年,鄞州区建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使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公卫机构之间真正做到互联互通,实现上下左右间的医医协同、医卫协同、医管协同、医患协同,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流程得到优化,为老百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2014年,基于该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实时连接,将原来手工填报需要4小时,缩短至目前最快只需两分钟,这一成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有力地承担起“守门人”的重任。
陆国咪认为,用信息技术与数据将网底“补”牢,基层医疗机构才能真正强起来,不仅能守好公共卫生的第一道防线,也完全有可能在对重大疾病和突发性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后,通过分级诊疗系统进行转诊。
纵观厦门市和宁波市鄞州区,这些地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底子较好,从体制机制、管理模式、服务流程到信息化建设,都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持续投入。在这样一些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拥抱互联网医疗,只需稍加改造和引导,即可水到渠成。
基层医疗拥抱互联网可以有多种模式、多条路径
从各地实践看,基层医疗拥抱互联网可以有多种模式、多条实现路径,前提还是要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奋发有为,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互联网医疗助推“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这一战略思想的落地。
1.构建多方共赢的业务机制
互联网医疗的实质,是对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医疗流程的重新优化、对医疗生态的重新构建。在分级诊疗的利益格局中,不仅包括医疗机构、患者、医保,还包括诸多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第三方。陆国咪对此深有感触:“如果不去掌握、平衡各方需求和利益诉求,仅以政治任务做简单化地工作布置和检查考核,必将以失败告终。”
2.夯实区域信息化基础,合理选择互联网医疗建设方式
2019年发布的《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应部署在县级或以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从各地实践来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是实现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正如厦门、宁波鄞州等地,只有基础打牢、数据跑通,基层医疗机构才能搭上与区域共发展的快车。
2020年初,上海静安区基于“健康静安”平台,统筹推动社区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其特点是统一平台、统一入口、统一支付、统一配送、统一安全标准与统一质控。利用“区域统建”的方式,上海静安区设定的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一个都不能少”。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首家上线运行的社区互联网医院
卓健科技副总裁翟雪连介绍,平台化、集约化、云化的建设模式已成首选。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卓健科技正在帮助当地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平台,依托共享接口和协同服务,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帮助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院(所)的医疗服务能力。
3.重视发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作用
对于大量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而言,互联网医疗更需要政府因地制宜予以统筹引导。
“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是医改中的‘硬骨头’。如何将更多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层?传统方式不好解决,我们就尝试利用互联网方式。”在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飞看来,“银川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手段打造基本医疗的试验田,第三方平台依托于公立医院,使互联网医疗成为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其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本质,就是打造了一个网上的基层医疗体系。”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认为,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承担了健康知识科普、疾病筛查与转诊(主要通过在线义诊等方式实现)、常见病与慢性病复诊三大职能,这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不谋而合。特别是疾病筛查与转诊功能的体现,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留在了互联网,同时为上级医院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患者”,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分级诊疗“筛选器”的作用。
4.为基层医疗上网找帮手、送工具
智能硬件的日渐普及,为基层医疗机构与慢病患者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患者通过智能健康设备(如血糖仪、血压计)采集数据后,自动实时上传,便于家庭医生进行监测管理与及时干预,同时促使患者主动改变生活方式,提升依从性。在杭州,卓健科技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未来健康屋”,帮助居民和医生监测自身的健康状况,提供更准确的个性化医疗服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医疗服务的变化,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可及性与获得感。

未来健康屋将健康服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
2019年,众阳健康开发的全科医生诊疗机器应用于济南市平阴县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誉为“智慧型赤脚医生”。厦门市建设的“儿科智能分诊系统”,通过对80万份儿科门急诊病历进行深度学习,构建辅助诊断、用药等智能模型,能对儿科常见200多种疾病进行预测,为社区医生提供病历书写、诊断、检查检验以及用药参考,提升社区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全科医生诊疗机器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辅助医生工作
“强基层”是落实新医改举措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层互联网医疗同样没有捷径可走,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近期热文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