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WiNEX来说,山医大二院这个早期案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验证系统设计思路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对于系统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在实践中进行及时修正与调优,并找到更符合实际的应用思路。
山医大二院全面切换门诊医生站一年多:WiNEX“战力”初现
2020年4月18日,卫宁健康正式发布其新版本产品WiNEX。这套基于中台和数字化转型理念设计的系统,对于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热点趋势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卷,因而备受业界瞩目。
而早在2019年12月,山医大二院就坚定选择还在原型研发阶段中的WiNEX,并结合医院实际于2020年先行上线门诊医生站。那么,一年多时间过去,系统部署过程和实际运行情况如何?系统设计思路特别是中台架构,是否得到实际的有效验证?
冯文莉主任对“自定义医嘱模板”功能特别满意,只要按照疾病种类匹配对应的常规检验、常用药品等,即可生成一个“医嘱组合项”,在问诊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对应组合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就能完成医嘱开立与病历书写工作,“差不多可以替代原本80%以上的录入工作。”
另外,界面“灵活”,是王永红主任对新门诊医生站的总体评价。一方面,系统提供的自定义电子病历模板操作灵活,通过拖拽的方式就可以定义和修改;另一方面,作为在产科与妇科同时出诊的医生,“产科模式”与“常规模式”可一键切换,极大地满足了自身工作角色的需要。“我的收藏”与“我的常用项”也是他非常喜欢的功能。前者是医生自行收藏的常用项目、药品等,方便查找;后者则是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智能算法,在医生开立医嘱时自动推荐该医生经常使用的医嘱内容,以频率高低自动排序,减少重复人工查找。
“医疗信息化要考虑全面与个性的问题,要兼顾不同科室、不同层级医生的需求,也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门诊医生站中内置了大量的基于临床规则知识库的提示,作为资深专家的姜鸿南坦言:“与我专业相关的不太关注,如有其他诊断会进行参考,以免漏诊。但系统所提供的这些功能对于低年资医生,应该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WiNEX前期的产品规划中,我们就提出要实现柔性切换。”卫宁健康新产品研发部总经理王琪全程参与了山医大二院门诊医生站项目的实施上线。据王琪介绍,所谓“柔性切换”,就是不搞新老系统的“一刀切”,一方面表现为无需统一上线,某些模块可先行局部替换,另一方面表现为支持新老系统的并存,为用户提供平滑、稳定的过渡体验。
山医大二院门诊医生站的上线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2019年12月,WiNEX开始与山医大二院原有HIS的外围系统进行对接。其中,产品理念的对接是最重要的。比如,原HIS的挂号模式是基于科室的,WiNEX则是将科室、医生、诊疗组等打包成服务,作为资源向患者提供。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逻辑梳理,快速完成配置,以实现业务连贯性的一脉相承。
2020年元旦期间,经山医大二院信息处验证,从挂号、分诊、叫号,到医嘱开立、病历书写,再到缴费、取药等环节,WiNEX已跑通门诊主要流程。也就是说,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与原有HIS的全部打通。
刘鸿齐处长提出,先选一个科室作为试点。那么,是选择医生普遍较为年轻、对新技术上手较快的科室,还是选择类似骨科这样底蕴深厚的优势专科呢?王建霞副处长的建议是后者。因为一旦新系统在优势科室落地,将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应。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受到一些影响。直到2020年3月,王琪带领实施团队正式驻场。受疫情影响,驻场实施人员数量有限。不过,由于WiNEX采取中心端交付模式,60%-70%的前期工作通过中心端即可完成,只有30%-40%的工作需要现场完成。而且,在云研发、云运维的模式助力下,许多研发工作可以远程完成。王琪认为,疫情影响下,技术中台优势反倒更加突显,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过程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用户培训。为此,山医大二院信息处与卫宁健康组成了10人的现场指导与培训小组。先是对骨科出诊医生进行了统一培训,这一工作就像“发令枪”,向医生明示系统切换正式启动,随后实施人员每天深入诊室,在医生出诊时站在医生身后“贴身服务”,一方面督促医生尽量使用新系统,及时指导系统操作,另一方面收集医生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意见反馈,同步反馈给实施团队进行优化。
经过3周的诊间培训,WiNEX在骨科“一战成名”,全科近百名出诊医生全部上手,就连科室一位80多岁的老专家,不用助理,也可熟练操作。骨科的成功示范为后续其他科室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用户接受度高。
随后,系统开始推广到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乳腺外科、心胸外科等科室。到2020年4月中旬,山医大二院完成了WiNEX门诊医生站在全部核心科室的推广;5月,原HIS系统的门诊医生站正式下线,WiNEX门诊医生站实现全院无感切换。
王琪介绍,目前,WiNEX采用按周迭代、远程更新的模式,对于山医大二院的某些个性化需求则采取“小包制”的更新方式快速响应,系统运维工作也基本由信息处人员承担。
王琪感受最深的是,与其他项目相比,山医大二院WiNEX门诊医生站项目的最大不同之处是,用户需求主要来自政策、标准的驱动,而非门诊业务本身。“这说明我们的前期产品设计工作还是比较扎实、细致的,能够满足基本的门诊业务需求。”
在此不妨回顾:引入中台思想、采取“1+1+N+X”的体系架构,这是WiNEX的核心设计思路。其中,第一个“1”是指统一的数据架构,构成数据中台的基础;第二个“1”是指统一的技术架构,即基于微服务的技术中台;“N”代表丰富多样的业务服务,即业务中台;“X”则代表灵活的个性化应用。
医嘱检索热频排序、个人常用医嘱收藏等获得医生“点赞”的多个功能,正是WiNEX数据中台对医疗业务的反哺与赋能效果。“医嘱检索热频排序”,其实质是一个高频医嘱字典的热频排序应用,与科室、病种、患者、医生甚至季节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在WiNEX自带的知识引擎与智能算法支撑下,数据“活”了起来,可以为每一位门诊医生提供千人千面的精准推荐;“个人常用医嘱收藏”则是免去了前期大量医嘱模板制作过程,改为在日常工作中,只要在常用医嘱的旁边,点击代表收藏功能的五角星符号,医生就能将其收藏变成个人常用医嘱模板,或者把开立好的医嘱拖拽到“诊疗路径”中,方便下次引用。
对接入的第三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数据中台完成路径匹配与映射,则可在患者360视图中进行集中展示,方便医生快速查询患者的全部诊疗信息。当然,这其中更少不了数据中台前期大量的数据治理、标准化工作。
而在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的支持下,使得“敏捷开发”成为现实,各类需求得以快速实现。刘鸿齐处长介绍了一个案例,在上线过程中,医院提出在新系统中也要实现“日间手术”模块,但WiNEX此前并没有这一功能的开发经验。此时WiNEX基于DDD领域驱动设计模型的业务中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将医疗核心业务分为9个领域,把服务分解到对应的业务领域实现抽取复用。同时,WiNEX引入互联网行业技术架构特点,实现前后端分离,研发团队只需搭建框架,再从不同域中抽取服务进行组装即可。“以前遇到这类需求时,从提出到实现要3个月,稳定期还要两个月。但这次只用了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刘鸿齐介绍。
“WiNEX的中台架构,也能帮助医院信息部门快速落地需求。”王建霞介绍了山医大二院信息处在超声检查分单、合单中的一个小改进。为了符合医保要求,业务部门要求不同部位、同一类型的检查应开具单独的检查单,但若要求门诊医生分别开单,则明显存在时间浪费与效率损失。在WiNEX的后台,可清晰看到不同业务领域的分割情况,信息处只要设定好分单、合单规则与计费策略,门诊医生即可同时开具多个部位的超声检查,系统则按规则自动分单打印、统计,同时满足效率提升与管理合规的需求。
对于WiNEX来说,山医大二院这个早期案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验证系统设计思路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对于系统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在实践中进行及时修正与调优,并找到更符合实际的应用思路。
比如“诊疗路径”,就是WiNEX在山医大二院“孵化”出来的重要新功能。按照原有设计思路,业务中台的“知识域”用来承载医学知识,为系统各项智能化应用提供支持,设想中的典型场景是:根据患者预问诊或医生选择的症状,系统推荐可能诊断,并引导下一步选择完成哪些检查、检验、治疗等,从而帮助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王琪坦言,上线过程中发现,这个功能对资深专家处理常见病而言,反倒显得“多余”。实施团队根据用户反馈与建议,在卫宁健康医学部的帮助下将这个功能调整为“诊疗路径”,就是把对于常见病的常用检查、处置、病历预置成标准,目的是在医生快速地做出诊断后,列出诊断常用的检查、检验、药品和病历模板。
“诊疗路径有点像临床路径,但它没有时间的计划概念,只针对本次问诊可以开出的检查、检验、药品,以及需要避免的内容。”王琪认为,“诊疗路径”的实质是“知识域”在另一个维度的价值转换,也即不再执着于“帮医生做诊断”,而是转为“方便医生医嘱录入”。
“诊疗路径”的引入,对WiNEX在山医大二院以及其他医院的快速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前,新项目的落地难免涉及大量医嘱模板、病历模板的制作工作,但在诊疗路径模式中,可以将过往收集的诊疗路径预制到新项目中,医生可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这也是许多医生对WiNEX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医嘱开立非常方便。
“总体满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鸿齐处长表示,山医大二院期待在WiNEX门诊医生站的基础上,继续补齐住院CIS、HIS等系统,实现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相关工作正在启动。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