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连仲:向医疗IT企业讲讲心里话,把“专业系统”做专做精

陈曦整理 HIT专家网官微 2024-01-09

编者按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主任读到华为公司发布的年度业绩:2021年全年营收6368亿元,同比下滑28%,而利润同比增长75.9%。他感慨:这真是“高山顶上一棵松”,无惧残酷的烈日严寒,更能抵挡无理的狂风乱吹,在逆境中依然挺拔健壮生长。“如果我们国家各行各业有千千万万个华为公司这样的企业该多好啊!”

由此出发,任连仲主任认为:HIT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医疗IT企业的效率与能力”这一问题非常关键。他有一些心里话想说给医疗IT企业听,HIT专家网将此整理为把“基础系统”做实做牢》《把“专业系统”做专做精》两篇文章。本文是第二篇。

在此,HIT专家网向所有业界读者发出征集。如果您对“如何提升医疗IT企业的效率与能力”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欢迎整理成文,投稿至gong_chen@HIT180.com;如果您了解身边的典型案例,欢迎推荐或自荐,我们将择优进行专题报道,报道线索请发至gong_chen@HIT180.com

点击查看任连仲主任更多文章

当前,我国医疗IT行业已经达到数百亿元规模,市场体量总体不大,市场集中度依然很分散。医疗IT企业担负着发展、创新、服务的重要使命,如何才能做大做强?我们认为,提倡适度分工,以己之长把产品做“专”做“精”是把企业做强之道。
找准各自“专”的方向
医疗IT企业可按两大不同类型,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
第一类是,医疗业务根底雄厚、实践经验较多的大企业。它们最好是进一步把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做牢靠、做扎实。这部分内容已经在上文《把“基础系统”做实做牢》中做了阐述。
第二类是,众多主要做医院信息系统中某一部分,如医技、治疗和服务某一领域“专项业务”信息管理的中小企业,它们更应该把某一类系统做精,精到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做到无可比拟。
本篇将针对后一类企业能不能以及如何把产品做“专”做“精”阐述观点。
这里所说的“专业系统”,是指医院信息系统中除了基础系统之外的各种专门系统。这一类专业系统很多,可大体分作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含预算管理);
(2)各种检查检验系统(含病理管理系统);
(3)药品和医用物资管理系统(也可纳入基础信息系统之中);
(4)各种专门治疗 (如放射治疗) 系统;
(5)手术室业务管理系统;
(6)健康检查类业务系统;
(7)教学科研类管理系统;
(8)区域医疗类管理系统;
(9)医疗咨询服务类系统;
(10)各种仿人的智能系统;等等。
至于那些在基础系统之上扩展延伸出来的,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阅片、远程信息查询、远程处方查询,以及可以算作基础系统外溢出来的功能等,都算不上专业系统。
对这些专业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除了把专业本身做细、做精、做出应有的效率和效益外,还必须做到与基础系统的深度融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医院大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追求做“专”会限制企业发展吗?
强调把专项业务做专,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个是,一味追求做“专”做“精”会不会限制企业发展?一个是,做“专”做“精”有没有天花板?
回答这两个问题,我想先从现实中一个案例说起:
业内有这样一家企业,仅凭“手术麻醉”一个专项业务系统硬是做到A股上市。他们是怎么做到呢?讲述这个案例,需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20年前,某跨国公司在为我国某医院引进一批手术室监测设备的同时,还引进了一套“手术麻醉系统”。这套系统架设到该院手术区之后,医护人员对它很有意见,认为“它的功能很多,可适合自己的很少”。供应商着急了,怎么办?就在此时,几个原本对手术室信息化有所准备的年轻同志,抓住了这个机会,深入该院的外科医护团队,仔细倾听他(她)的意见和诉求,共同探讨业务流程和使用要求,拟出需要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几个年轻人做出了一个原型系统,拿去征求意见,使用者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系统!”就这样,他们研发出来的第一个“手麻系统”在这个医院就稳稳地站住了脚。
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就此止步。随着逐步推广应用,他们在多家医院广泛征求医护人员意见,还专门请教手术麻醉业界权威,不断优化操作、优化功能、扩展监护设备接口。就这样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改进。在后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他们不仅战胜了一个个国内对手,还挤出了国外同类著名大企业,一直做到占据国内市场的大半江山。
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他们坚持把系统做精再做精。
十几年后的今天,这家企业还是以原来的创业者为主,再次投入人力,深挖用户需求,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又研发出新型的“数字化手术室”管理系统。据悉,这个新的系统还没有展开市场宣传,就已经有多家医院拿去试用,且广受使用者欢迎。我曾询问过这个新版“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的一位研发主力:“你们的新版本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他说:就要在研发基地(一所大型医院)与用户一起共谋。我又问他:“持续干了多久了?”他说:“连续九个月没回家了。”
说完这个故事,可以回答开头两个问题了:一是对“专”的追求,没有天花板;二是秉持把产品做“专”做“精”的精神,定能研制出受用户青睐的产品,定能把企业做强。
我们从这家企业的成长过程得到的启示是:要想做出“精品”,秘诀之一是与用户深交共谋。任何成熟产品的形成,都需经过不断磨合、不断优化、不断迭代升级,研制者必须有一个持续坚持的劲头。这种劲头也正是实现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所需要的劲头。
这样的案例,国内国外、各行各业都有,国外的成功案例比我们更多。例如,有的企业多年只做一种零件,由于做得精,全球都向他订货,甚至能“卡”你脖子。
对于医疗IT企业而言,任何一个系统的部件(专用系统),只要是用户需要的,好到什么程度、精到什么程度,很难说有天花板。能不能有这种持续坚持的劲头,这就看企业管理者和产品设计者们的追求了。
我一直坚信,我国工程师的绝大多数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己任的,为获得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的,问题在于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造创新环境,能够让这些青年同志的忠心报国志向得以充分发挥。
(上期回顾:《任连仲:向医疗IT企业讲讲心里话,把“基础系统”做牢做实》
近期热文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

寻求“商务合作”,长按二维码可快速与我们取得联系


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