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金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突围与破局

陈金雄 HIT专家网官微 2024-01-09

编者按

2022年8月13日,在第一届中国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论坛上,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内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围绕互联网医疗主题发表演讲。

陈金雄认为: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完成互联网医疗的突围与破局,是当今医院数字化建设最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为演讲内容整理。

点击查看陈金雄全部文章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6月的数据显示,具备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院共计1600家左右,实际绝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都在依托互联网开展各种服务。而据《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状态。现实中,能把一个小小的核酸检测业务做到位的医院都屈指可数。反思其中原因,主要是长期做医院信息化的人多为to B思维、功能思维,缺乏to C思维、用户思维。

不是互联网不好,而是没把互联网用好。当前互联网医院尚未实现有效持续运营的主要原因是:

1.认识不到位:简单理解挂缴查与电子处方,将线下业务的简单互联网化,缺乏战略高度认知;

2.系统不到位:用了互联网技术,但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医患门户和良好体验;

3.运营不到位: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拿牌照,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能力与运营机制。

站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该如何来理解互联网医疗?

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

现在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部门都在谈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股浪潮。

医疗机构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首先是患者需求升级,老百姓已经习惯在线办理业务;其次是新兴技术变革,从国家政策来看,从2018年开始大力推动“互联网+”;最后是由于疫情、DRG/DIP改革等医疗环境的变化,也在驱动医疗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主要转什么?

医院的三重职能分别为连接医患、业务系统和责任主体。

1.连接方式变化

医院跟患者的连接方式从线下门诊大厅转到线上。门诊诊疗以初诊为主;初诊前的轻问诊和复诊以线上为主;住院诊疗以危重症为主;病情稳定以居家和随访治疗为主。有了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医疗数字化及跨院区医疗业务协同加持,过去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新的数字化条件下未必需要住院或者到大医院看诊。医患的连接方式将会发生改变,不要把互联网医疗仅仅理解为一张电子处方。

2.协同方式改变

医疗业务协同是医院和诊所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医院提供挂号、收费、药品、治疗、检查检验等医疗业务协同服务,诊所只是“医生+药铺”。传统的协同多发生在医疗机构内部,跨院区的较少。借助互联网,远程医疗和MDT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其次要有生态概念(如图2所示)。生态的护城河很深,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态。

图2

3.业务模式变化

互联网会带来业务模式的变化。包括健康诊疗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院内院外一体化、机器医生一体化等。医疗会逐步实现在线化、数据化、智能化。

(1)在线化: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线下业务的互联网化,而是医疗实现在线化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全新的业务模式与医疗生态。如图3所示。

图3

(2)数据化: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数据来源于业务,又要反哺和支撑业务。包括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

在业务数据化中,真正好的数据应具备如下特点:全要素、全过程、全关联、一致性、实时性、可追溯、结构化、标准化、语义化。

在数据业务化中,数据需要和具体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同时实现可视化。以会诊场景为例,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专家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诊断,需要把围绕病情最关键的信息,以临床驾驶舱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让专家过去要花长时间才能判断患者病情,变成只需通过2-3个页面就能做出诊断。好的数据能力还能通过数据找到背后规律,然后赋能业务。

(3)智能化:自2016年以来,医学人工智能尽管历经曲折,目前处于小低潮,但发展趋势毋庸置疑,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典型案例分享

山东某地一家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邀请我担任总设计师,完成医院数字化转型升级任务。

作为介于县级医院的百姓门户优势和省级医院的专家、设备资源优势之间的“腰部医院”,应该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借助2018年银行投放的经费,医院听从了建议,放弃购买自助机,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打造区域专科的移动互联网医疗门户,在医院发展和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案例中,有以下几点经验感受值得分享。

1.体验提升尤为关键

体验提升的背后是业务场景的设计。医院存在很多业务场景,每个场景中的患者需求不同,需要把场景二维码与该场景中患者的需求相结合,实现精准触达。如图4所示。

图4

同时需要把场景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例如完成预约来复诊的患者和初次就诊的患者需求不同,应提供不同的服务。其次要有完整的业务概念。例如查报告之后可以画曲线图做疗效评估,一切应紧紧围绕就诊目标。

2.打造患者医院就诊门户

通过两个关键动作,该医院实现了数据爆发性增长:(1)利用护士、导诊员全面推广二维码;(2)普及场景二维码。前者代表注册,后者代表服务。根据数据可以做用户画像、患者标签、精准定位患者。

3.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生门户

线下带动线上,高频带动低频,聚合低频变高频。互联网医疗不是简单地把PC端功能压缩变成手机端功能,而是需要把医生关注的线下业务搬到线上,从而可替代医生工作站80%-90%的功能。

4.全程患者管理

逐步实现全程患者管理,将分段式管理转为“诊中在线化”管理。真正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概念”,从患者找服务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

在这个案例中,医院通过数字化转型,效率、效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以核酸系统上线前后对比(如图5所示),医院检测效率提高将近6倍,证明好的流程优化可以为医院带来巨大的价值。

图5
作者简介
陈金雄现任高博医疗集团首席信息顾问、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委和福建省医疗卫生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等职。
曾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1999-2016),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6-2019),高级工程师,兼任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主任(2001-2019)、福州大学兼职教授(2012-2017)。
长期从事医疗信息化相关工作,对医院信息系统、互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医院数字化转型以及新型医疗生态构建有深入研究,作为主编出版了《迈向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基因空间》3本专著。
近期热文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

寻求“商务合作”,长按二维码可快速与我们取得联系


投稿:gong_chen@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HIT专家网和原作者所有。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文章内容进行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