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畅销书首次中译:当《傲慢与偏见》遇上博弈论

沉迷阅读的 格致出版社 2021-06-18


简·奥斯丁

文坛史上最闪耀的星星之一


2017年9月14日,简·奥斯丁逝世200年的纪念日,印有她头像的新版英镑10元货币正式上市流通。



在此之前10英镑钞票上印的是达尔文的头像,简·奥斯丁成为了英国女王之外,第二位登上英镑的平民女性。她是英国国宝级女作家,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


在19世纪初叶,奥斯丁小说的出现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就连当时还是摄政王的乔治四世都痴迷于她的作品。


奥斯丁一生只活了 42 岁,却写成了 6 部小说(还有一些未完稿):《理智与情感》(1811 出版)《傲慢与偏见》(1813 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 出版)《爱玛》(1815 出版)《诺桑觉寺》(1818 出版)《劝导》(1818 出版)。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两百年来,简·奥斯丁的小说经久不衰,间接促成了众多周边以及影视作品。它们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作者灵动智趣的写作风格,还依赖于奥斯丁对人性敏锐的观察。她赋予笔下每个人物真实鲜明的性格,这些人物必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作出一系列富有逻辑的选择,使得作品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刻画极富真实性,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


两百多年过去,即使人类社会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变化,但人性依旧如此,小说里的故事历久弥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崔硕庸(Michael   Chwe)在看完由简·奥斯丁小说《艾玛》改编的电影Clueless(独领风骚)后,产生了继续探寻奥斯丁作品的冲动:简·奥斯丁小说中体现的策略性思考(strategic thinking)和他的研究领域——博弈论——息息相关。



博弈论

现代数学的新分支


很多人结识博弈论可能都是通过电影《美丽心灵》。该片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影片因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而名声大噪。



实际上,近代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Zermelo),波莱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三位“大牛”,他们将博弈论从最早的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1944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今天,博弈论可谓无处不在:人们怎样合作,上下级如何协商,国与国之间为何打仗,人类为何会加入社会运动,公司之间如何竞争?都是博弈论研究的范围。根据定义,博弈论研究决策者们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他们如何通过预期另一方的策略,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将收益最大化。博弈论预测人类的行为,也考察人类的实际行为,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因此,博弈论从根本上就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常常被运用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正如理想国文学奖得主黄昱宁在《简·奥斯丁的谋略》推荐序中说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是小说家最关心问题之一,也恰恰是现代博弈论所研究的问题。



加州大学博弈论专家崔硕庸教授花了六年研读简奥斯丁的所有作品,并创作了一部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讨论与反响的《简·奥斯丁的谋略》(英文名《Jane   Austen, Game Theorist》2013,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在书中他甚至大胆宣称:简·奥斯丁才是博弈论的先驱者。在她创作的六部小说中,各种“博弈”无处不在。

Jane Austen, Game Theorist 插图——用博弈论来探讨书中人物的选择


关于选择:“在我看来,怎么做会使我幸福,我就怎么做,你管不着,与我无关的人都管不着”——伊丽莎白坚定捍卫婚姻的自我选择权,代表了奥斯丁女主的一贯态度。


关于偏好:“女人拒绝男人的求婚,男人总觉得不可思议。男人总以为女人不管遇到什么人求婚,都应该欣然答应”——借爱玛之口,奥斯丁强调女人也有自己的喜好。



关于策略思维:“我了解你的脾气,因此相信:假如你真对我深恶痛绝,而且毫无挽回的余地,那你一定会直言不讳地向凯瑟琳夫人如实供认。”——从伊丽莎白的态度,达西先生敏锐地揣测出了她的心意。


崔硕庸教授将奥斯丁小说中的上百个情节化作博弈论案例,读者在读这部作品时,即是对小说的一次温习(没有读过原著也毫不影响),也是对博弈论的“从入门到精通”。


小说的粉丝们会惊讶:原来简·奥斯丁还能这样读!


博弈论的爱好者也会感叹:学博弈论可以如此轻松愉快!


该书的英文原版上市后得到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力荐:



成为抢手的畅销作品:


网友们甚至纷纷上传自己读这本书时的“摆拍”:



2020年5月,《简·奥斯丁的谋略》中文版终于由格致出版社引进出版。我们邀请到理想国文学奖得主,同时也是简·奥斯丁的“发烧友”黄昱宁老师,以及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李井奎教授分别为本书写了推荐序。


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了解到:


奥斯丁眼中的完美伴侣

奥斯丁认为,两个人携手成为策略伙伴,共同操控第三人,是友谊和婚姻最可靠的基础。她笔下的每一对情侣都是因为共同操控或观察第三人(比如某一方那位即将出丑的母亲),而走到了一起。向你的伙伴解释自己的动机与选择,一起进行策略性的复盘,这在奥斯丁看来是最高程度的亲密。


弱者面对强者的生存之道
在奥斯丁的时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奥斯丁其实是主流社会的局外人。奥斯丁小说中的博弈智慧,可以帮助女性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是弱者的武器。这本书指出,一个人人具有特定身份的社会,是由强者主导构建的,而弱者则可以通过拒绝这些既定的角色,来获得击败强者的机会。权力需要被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权力也将不复存在。如果有人试图用权力吓唬你,你就应该向他提出质疑,让他承担举证的责任。

强者的陷阱
本书最深刻的洞察之一,是指出了强者在博弈中经常会犯下的一个错误。不必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是在社会地位上比对方更优越的标志。因此,强者在与弱者相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一种“无知”的状态,而这一点将会导致强者无法意识到弱者对自己的操纵。奥斯丁对无知的解释同样可以适用于解释现实世界的情境,比如美国在越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美国不去试图理解他国的想法,以为仅仅通过夸耀武力就可以让对方屈服。
 
取悦环境,还是取悦自己?
按照奥斯丁的说法,女人无需太过在意别人是否会认为她是个自私的人,女人应该为自己而选择。范妮拒绝亨利·克劳福德的求婚时,人们用他们所能想到的每一个社会因素向她施压(要感恩、履行责任、以后会后悔、不要自私等)。面对外界以各种社会因素为借口施加的重重压力,范妮依然保持着英勇的决心。社会规范或许只是特权阶级的一种矫揉造作,甚至是迫使他人就范的武器。

什么样的人不擅长“策略思维”?
在奥斯丁的笔下,不擅长策略思维的人,往往具有这样几种性格特征:过分执着于数字;过分执着于视觉细节;过分执着于字面意义。这几类人过于关注形式上的东西,而忽视了对真实博弈情境的把握。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我们每个人都应引以为戒。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由简·奥斯丁演绎的情商课,由一流的博弈论专家写就。它将教会你博弈论的基本知识,帮助你在未来的选择中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抉择,助你赢下恋爱与人生的棋局



《简·奥斯丁的谋略》

[美] 崔硕庸 著

游嘉 王苇霖 译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05月

👆点击封面 即可购买



往期导览



记得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