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断再版的经典之作:阿罗和他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始终学术的 格致出版社 2021-06-18
编按 | 人们对“经典”的定义总是十分严格,在学术领域更是如此。1951年初版的却是当之无愧公认的经典。作者肯尼思·J.阿罗开创了社会选择学派——这个与今天人们经济、政治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三版)中文版2020年5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在这一版中,阿罗的学生,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S.马斯金作了推荐序。他对阿罗的学术成就进行了精要的概括,也与读者分享了阿罗生前在哈佛工作时的趣事,让人们有机会从更多角度了解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期待这部经典著作能继续为新一代从事相关研究的人们,带来收获与启迪。


肯尼思·J.阿罗


第三版

序言

无论在经济学中,还是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科学领域里,肯尼思·阿罗都是绝世之才。耶鲁大学出版社让我来为他的这部开宗创派的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作序,奉此邀请,我深感荣幸已极。肯(肯尼思·J.阿罗的简称)恰好也是我的授业恩师,他既是我的导师,又是我的偶像——所以,这次作序的邀请,于我而言,不但带来极大的个人愉悦,而且激起了我对往昔的一段怀念。

我第一次见到阿罗是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我在哈佛读本科。我就读数学专业,但不知为何漫步到了他讲授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生课堂。这门课汇聚了他那时正在思考的前沿问题——例如,机制设计、逆向选择、组织中的交流——显得极其吸引人。尽管阿罗对组织理论颇有兴趣,但我得说,他组织起课程来并不太严密。他的讲座听上去有即兴发挥之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显然是在到教室的路上才决定要讲些什么(有时甚至到那时还没决定呢)。在一次非同寻常的情况下,他预先准备了讲座——这是为了讲授一个(那时还尚未发表的)高度技术性的结果,称为吉巴德-萨特斯韦特定理(Gibbard-Satterthwaite theorem)——但那次他竟忘了带讲稿。他临场发挥,在课上为我们即兴做了一个新的、详细的定理证明。

哈佛校园

这门课程之所以如此扣人心弦,全在于阿罗的那种在极短时间内讲授大量内容的能力。这也部分是因为他的语速异乎寻常的快。但即使阿罗的语速疾如连珠弹发,也跟不上他闪电般的思维速度。所以,他讲授常有省略——他会略去句子的结尾,这样就可以更快速地展示下一个思想。听讲者必须时时留心,方能补足那些省去的词句。

阿罗的另一让学生们震惊之处,是他知识的渊博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他在讲授那些技术性的要点时,时而恰到好处地引述一段迈蒙尼德的著作,时而又忽然拈出一个来自热力学的类比。显然,阿罗在任何一个主题上的知识,都比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丰富。曾有这样的轶事,一群年轻的哈佛教员在一起谋划,如何才能在知识上胜过那位饱学渊博的资深同事。他们竭尽全力找到了他们能想到的最冷门的话题:灰鲸的繁殖习性。在约定的那个日子,他们聚在咖啡间里,等待着阿罗的到来。随即,他们开始谈论起一位名叫特纳的海洋生物学家的繁复理论,解释灰鲸如何年复一年地游到同一繁殖地点。阿罗沉默了——他们总算等到了这一天!带着胜利的喜悦,他们接着大谈特谈起特纳的理论,而阿罗显得越来越困惑。最后,阿罗忍无可忍地说:“但是我认为,特纳的理论已经被斯宾塞驳倒了,他证明特纳推测的洄游机制不可能成立!”

青年阿罗

从1951年初版以来,《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开启了现代社会选择理论,该理论是关于社会如何根据社会成员的个体偏好,在众多选项中进行选择的学问。在阿罗之前,已经有零星的文献讨论这个主题,(至少)可以上溯到18世纪晚期的让-查理斯·博达(Jean Charles Borda)和孔多塞侯爵(Marquis de Condorcet)。但是,这些早期的文章缺乏阿罗的的方法所具有的普适性和解释力。故而,直到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问世,才使得这个领域开始飞跃性地进展。到了此书第二版出版的1963年,这一飞跃已经开始,数百篇文章是建立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的。最近在“谷歌学术”上的搜索显示,本书的引用率超过一万次。

让我试着解释为什么这本小册子竟然这样有影响力——它同时激起了政治科学家、社会学家、律师、哲学家以及经济学家的兴趣。首先,阿罗对于社会选择问题的抽象构建使得其结论的应用范围极广。他首先讨论了一个社会和一组社会备选项(即社会必须从中做出选择的各种不同的可能选项),随着情境的不同,这样的设置几乎可以讨论任何事情。例如,一个小镇考虑是否在本镇的河流上架设一座桥,在此情境中,“社会”就是这个小镇的公民,而社会备选项集合则包括两个选项:“修桥”和“不修桥”。在纯粹的分配情境下,比如在一群孩子中间分配一罐牛奶和一盘饼干,此时孩子们就是社会,而社会备选项集合包括各种不同的分配牛奶和饼干的方案。再如,某委员会想选出一位主席,在此情境中,社会就是这个委员会,而社会备选项就是所有竞选主席的候选人。

阿罗对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 SWF )的定义也是非常一般化的。社会福利函数指的是在社会备选项集合上、基于个体成员的偏好而决定社会偏好的任何规则。更准确地说,由于个体偏好可能不会被预先知晓,故而SWF是一个函数:它必须基于个体可能拥有的每一组不同的偏好结构,亦即在每个可能出现的社会偏好组合(profile)的基础上,确定社会偏好。

最为有名的社会福利函数或许是多数规则(majority rule)。孔多塞本人在选举时特别予以支持。在多数规则之下,假如对于给定的偏好组合而言,有更多的个体喜欢a胜于b,那么社会也会喜欢a胜于b

阿罗的小册子取得重大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那强大有力而又出人意料的“不可能定理”,这构成了此书的一个核心发现。阿罗发现,并不存在任何社会福利函数,同时满足一些自然而然、看上去毫不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不限定域条件(unrestricted domain,U):SWF必须在任何逻辑上可能的偏好组合上决定社会偏好,不应当对人们可能具有的偏好施加限制。

帕累托性质(Pareto property,P):如果所有的个人都认为备选项a胜于b,则社会也必定认为a胜于b

无关备选项的独立性(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IIA):如果有两个偏好组合,在这两个偏好组合里,所有人对于ab的优劣排序都是相同的,那么,在这两个组合上,社会对于ab的排序也应当相同。换言之,在ab之间的社会偏好只取决于这两个备选项上的个体偏好——而与任何第三个备选项的偏好无关。

非独裁性(nondictatorship,ND):没有任何社会成员可以为所欲为。这里“为所欲为”的意思是:在任何偏好组合上,社会偏好总是和某个社会成员的偏好相一致。

传递性(transtivity,T):对于任何偏好组合,如果社会偏好a胜于bb胜于c,则社会偏好a胜于c

不可能定理表明:假如社会备选项集合的备选项数量不少于三个,那么,不存在SWF可以同时满足U、P、IIA、ND和T。

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多数规则不构成这个定理的反例?正如孔多塞指出的,多数规则违反了传递性。假设存在三个备选项abc,考虑一个偏好组合,其中35%的人认为a胜于bb胜于c;33%的人认为b胜于cc胜于a;32%的人认为c胜于aa胜于b。此时,有67%的人认为a胜于b,所以,社会应当认为a胜于b。同样地,社会应当认为b胜于c(因为68%的人认为b胜于c),但社会也同时认为c胜于a(因为65%的人认为c胜于a),故而,T被违反了。

多数追随着《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的思路而展开研究的文献,试图通过放松一个或多个阿罗给出的条件来避免不可能定理的结果。ND条件已经十分温和,以至于放松它看上去是毫无意义的。对于P条件,似乎也可以做如是说[但罗伯特·威尔森(Robert Wilson)在这个方向上作了有趣的工作]。与此形成对照的是,T条件被某些人[特别地,可参看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的著作]看做是一个太强的要求。然而,放松T条件并不会让我们远远地甩开不可能性的结果。 

但是,对U条件的放松——这意味着对个体偏好的范围作出若干限制——被证明是成果斐然的。甚至早在阿罗之前,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ke)就在一些应用性的讨论中证明,对于偏好的一种自然的限制,就可以保证多数规则满足T条件(换言之,它排除了我刚才举出的那个违反T条件的例子)。在后续的工作中,阿马蒂亚·森刻画了所有可能的“使多数规则满足传递性”的偏好限制的特征,同时,伊胡德·卡莱(Ehud Kalai)和埃坦·穆勒(Eitan Muller) 和我 各自独立地刻画出了所有可能的偏好限制,在这些偏好限制下,存在着满足阿罗的其他条件的SWF。在近期的工作中,帕夏·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和我证明,少数服从多数是有道理的——多数规则在更广泛的偏好域上满足阿罗的各项条件(甚至满足更强的条件),这一点胜过了其他所有的社会福利函数。 

阿罗列举的诸条件中争议最大的一条是IIA,对它的放松带来了最为庞大繁复的文献。如前所述,IIA排除了人际间的比较:设想一个两人社会,在两个偏好组合里,个体1均偏好a胜于b,个体2均偏好b胜于a,那么,IIA就要求在这两个偏好组合上对于ab的社会偏好要一模一样——尽管有这样的可能,在一个偏好组合上,个体1强烈地认为a胜于b,而个体2仅仅认为b稍好于a;在另一个偏好组合上,他们的偏好强烈程度恰好相反。故而,在涉及人际间比较的大量文献中,IIA被弱化,以使得不同个体偏好强度之间的差异可以被反映在SWF之中(尽管在实际的选举之中纳入这种对偏好强度差异的考虑,则会困难重重)。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文献,对于IIA进行了其他重要的放松,比较突出的是马克·福勒拜(Marc Fleurbaey)和弗朗西斯·马尼凯(François Maniquet)的研究,以及米歇尔·巴林斯基(Michel Balinski)和里达·乐拉基(Rida Laraki)的研究。

最后我需要解释一下,IIA条件还隐伏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所影响的另一个巨大领域之中——这一条件与机制设计理论的浩如烟海的文献紧密相关。为了克服社会选择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困难,机制设计理论应运而生。这一困难即是:个体的偏好——SWF的输入部分——可能并不为公众所知。如果有可能设计出一个机制(mechanism)——个体遵循的程序或博弈——引导人们选择SWF所要求的最佳备选项(尽管缺乏公共知识),那么,这个SWF就是可执行的(implementable)。阿罗的小册子是机制设计理论的一部至关重要的奠基之作,因为它展示出:和IIA密切相关的那些条件,构成了SWF可执行与否的关键。

要粗略地评估一本书的重要性,可以看其他著作对这本书的引用率。但更好的衡量方式是它的寿命——它在多长的时段内启发了新的工作。以这个标准而论,《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的成功超乎想象: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已经过了六十甲子,而仍源源不断地催生出原创性的研究。我推测,到此书百年诞辰之际,这一趋势也会恒久不变,亘古常新。

埃里克· S.马斯金
(Eric S. Maskin)

*埃里克· S.马斯金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现代经济学最为基础的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与信息理论以及机制设计,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世界各地的一流经济学精英。埃里克·马斯金博士以其深邃的理论贡献,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经济学高级研究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被誉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 当代经济学译库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三版)

[美] 肯尼斯·J. 阿罗 著  
丁建峰 译
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
👆点击封面 即可购买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作
2007年诺奖得主埃里克•S.马斯金作序推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社会成员不但有千姿百态的口味和偏好,更有纷纭万变的信念和价值观。如何凝心聚力,集结种种不同的意见而形成理性的社会决策,是社会选择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代人类面临的艰难挑战。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是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精妙而深刻地探讨了多元价值下社会选择的困难之处及其解决之道,是一部直面人类社会根本问题的不朽经典。


名家推荐


一本书开创出一个研究领域,这在任何学科里都是稀见罕遇的事,但这本书做到了。 

——弗兰克·哈恩 (Frank Hahn),剑桥大学


阿罗就福利经济学相关议题给出了极富洞察力的评论,直至今天,它们依然饶有新意,切中肯綮,就像当年刚刚发表时一样。

——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 C. North),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一部无与伦比的经典小书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选择和投票理论的兴趣。半个世纪之后,这本书依然充满了深刻的见解。它的中心思想“阿罗不可能定理”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唐纳德·G.萨里(Donald G. Saari),《决策与选举:解释意外之事》作者


肯尼思·阿罗可以加入凯恩斯、罗尔斯和冯·诺伊曼的行列,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他们开创并形塑了哲学与社会科学。“阿罗不可能定理”改变了公共-社会选择理论的整体格局,带来了需要被支持或被反驳的长期挑战。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作者简介


肯尼思·J.阿罗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荣休教授,1972年因在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阿罗在微观经济学、社会选择等方面卓有成就,被认为是战后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除了在一般均衡领域的成就之外,阿罗还在风险决策、组织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政治民主理论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


目录



主编的话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致谢

1 引论

1.1  社会选择诸类型

1.2  对此分析的若干限制

2    偏好与选择的性质

2.1  效用的可度量性和人际间效用的可比性

2.2  偏好与选择的符号表示

2.3   社会状态的排序

2.4   关于偏好和选择的余论

3   社会福利函数

3.1   社会选择问题的形式表述

3.2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正向联系

3.3   无关备选项的独立性

3.4   公民主权条件

3.5   非独裁条件

3.6   效用和

4  补偿原则

4.1   补偿的支付

4.2   补偿的可能性

5   社会福利函数的一般可能性定理

5.1   备选项的数目

5.2   两个人和三个备选项的情形

5.3   一般可能性定理的证明

5.4   对一般可能性定理的阐释

6   个人主义的假设

6.1   对此假设的说明

6.2   个人主义假设下的可能性定理

6.3   拟序和与之相容的弱序

6.4   一个例子

6.5   单一商品的世界

6.6   博弈论中的群体选择

6.7   结合个人主义的分配伦理学

7   作为社会福利判断之基础的相似性

7.1   完全的一致同意

7.2   单峰偏好的情形

7.3   理想主义的立场和共识概念

7.4   知识与社会备选项的含义

7.5   部分的一致同意

7.6   关于决策过程的价值观

8   社会选择理论劄记(1963)

8.1   历史回顾

8.2   诸条件的形式表述,以及一种新证明方法的演示

8.3   什么是社会选择问题?

8.4   无关备选项的独立性以及人际间比较的强度

8.5   集体理性

译名对照表




往期导览



分享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