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妈猫爸》到《小欢喜》,再到近期热播的《小舍得》,“鸡娃”“育儿内卷”“教育军备赛”等词频频出现在大众眼中。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鸡娃”,做升学和考试攻略,希望孩子能考高分、进名校,但大家似乎忘了教育的核心是“教育”。 恰逢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格致出版社携手致力于让大家通过PC的小窗口发现世界的大美好的联想锁屏,在科技创新的新地标联想未来中心举办了《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的读书沙龙,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博士深入分析了这些育儿焦虑到底从何而来,并分享了自己对“好的教育”的看法。
如果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变得更富裕了,在教育上的投入更多了,但是家长们的育儿焦虑也变得更为普遍和严重了。尤其是,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成为一种趋势。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家长们为什么会焦虑,以及他们到底在焦虑什么?家长们为什么会焦虑?《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给出了答案:影响父母育儿行为的关键因素有两种——孩子未来的收入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成功,以及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程度。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程度低、教育回报率低,那么父母往往会更宽容。而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程度高、教育回报率高,那么父母可能会更专断,并且更倾向于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如此一来,家长会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家长们焦虑的是什么?答案是:现实与未来的博弈。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现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还关心孩子的未来——希望孩子们有所成就。而且家长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子女可能落后于他人,因此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敦促他们脱颖而出,甚至将所有的竞争一步步前置,“把大学的竞争提前到中学,中学的竞争提前到小学”。
今天,出现了一种所谓的“标准的教养方式”:家长全面参与孩子的生活。他们集教师、心理专家、父母等职责于一身,不得不成为所谓的教育专家。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花更多的时间、财力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这种教养方式被称为“密集型教养方式”,“育儿内卷”也随之出现了,那么,这种过度竞争和育儿真的无法避免吗?答案并非如此。事实上,这种“育儿内卷”是一种现实的映射,我们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现在生活的经济社会环境,而并非我们小时候接触的育儿文化。而要缓解这种现象,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从社会层面来说,应该进一步消除社会不平等和居住隔离,构建更好的制度,使得儿童教育机会平等,缓和过度的教育竞争和焦虑。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联想作为一家致力于提供更优质教育产品的企业,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联想消费互联网服务业务高级总监陈学桂表示,联想软件商店将上线3000+“精选素养大师线上课程”,并且全部免费向用户开放。此次免费课程的推出是继2020年9月联想×学而思网校战略合作达成以来,联想针对K12人群的又一重要举措,将极大地满足K12人群随时随地享受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从教育系统层面来说,应当更多地发挥公立学校教育的作用。公立学校不应当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孩子在学校与同龄人交往,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他们的偏好和价值观。学校教育也可以发挥引导父母教育方式的作用。而作为孩子最亲密、最信任的人之一,家长可以试着摆脱焦虑,尽量保持理性客观的思考,这样也许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
在圆桌讨论环节,林小英博士与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张旭女士及《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一书的责编郑竹青女士一起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林小英博士认为“好的教育”的唯一原则应该是平衡,每一个人的平衡点又都不一样。要找寻这种平衡点是需要时间的,而往往能忍耐和等待孩子找到平衡点的家长并不是绝大多数。她建议家长可以慢慢地去寻找平衡点,去等待孩子成长,不要急于一时。张旭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心得。她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在不同的阶段应该对应不同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孩子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就鼓励孩子去做,家长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有需求时,会得到家长的回应。这样,当孩子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他们才会有勇气去坚持下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郑竹青女士谈及了做《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一书的缘起,一方面是因为当下育儿焦虑较为普遍,需要这么一本书去回应当下热点。另一方面,该书视角较为新颖,并不单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而是更多地从经济学家的思考出发,用更为宏观的视角和方法,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给出了一定的解答。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美] 马赛厄斯·德普克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 著在不平等的时代抚育子女。
从美国到中国,无论富裕抑或贫穷,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有所成就。然而,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却千差万别。美国和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权威、专断,“育儿战争”日益激烈;而北欧的父母相比之下更为宽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美国、英国、北欧到中国和日本,本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研究了经济激励和约束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的育儿习俗,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教养方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实现机会平等和教育公平,帮助孩子立足未来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马赛厄斯·德普克(Matthias Doepke),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顾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中心成员。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耶鲁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欧洲经济协会会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联合项目主任。荣获2009年度Yrjö Jahnsson奖(45岁以下最杰出的欧洲经济学家),论文《中国式增长》(与宋铮等合作)获201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大家期待已久的格致出版社读者群来啦!
扫上方二维码进群,一起交流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