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名医生被约谈!把医生当“贼”防是在打谁的脸?
导读
约谈,“天眼”紧盯,这说明什么?
来源:医脉通 作者: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卫春
近日,接连读到如下消息,作为医生着实让我震动,内心悲凉,无法释然。
2018年5月16日《无锡日报》3版头条,黑体大标题:“社保中心点名约谈43名医生”,肩题“市区百余家医保定点医院存在滥用辅助药营养药问题”。
据报纸内容报道称,无锡市社保中心通报了无锡市29种重点监控的营养性辅助性药品今年1-2月的使用情况,除一家市级三甲医院外,市区其他100多家医保定点医院均存在滥用辅助性营养性药品的问题。“仅两个月内,奥拉西坦这种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辅助药,全市医保住院病人就花费了近485万元,比以往半年花的都多。”因开出的营养药辅助药不仅价格高、用量大,还在处方中唱起了“主角”,43名医生被市社保中心点名约谈。
早在一年前,无锡市人社局就牵手市卫计委,根据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数据和医保监控数据,遴选制定了医疗机构29种辅助性、营养性药品重点监控“清单”,并纳入了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并作为医改重点任务之一。“监管辅助药营养药,给医生带上了‘紧箍咒’。”
而今,“紧箍咒”不仅收效式微,仅两个月内,辅助性药品奥拉西坦就花费了近485万元,比以往半年花的都多,怎不令社保中心抓狂和气恼。点名约谈是以观后效,否则当然是将依规对其进行诚信计分、违规扣款,甚至暂停其医保处方权,限制其相关药品的使用量。
此前,对辅助用药的控制,安徽省、天津市、福建省等17个省市以新版医保目录的形式,提高辅助用药自付比例,也即降低报销比例为抓手。其效果可想而知。
2018年5月11日《海峡导报》以封面新闻的形式报道,厦门的300家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目前已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全天候开启“天眼”,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实现了就医购药全流程管控。标题用的是虎视眈眈的“‘天眼’紧盯300家医疗机构”。
监控什么?记录就医取药全过程。目的是什么?有效规范医疗行为,形成良好的购药就医环境,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打击虚假医疗和骗保等行为。目标是什么?未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店都将安装高清摄像头。
据介绍,厦门的定点医药机构按照“能够完整记录参保人就医取药全过程”的标准,在其收费处、药房、诊室(涉及个人隐私的治疗场所除外)及过道等地方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定点医疗机构有多个独立经营场所的,每个场所均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挂号收费自助机要求具备高清摄像的功能,且同步接入医保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时间上全天候、空间上全方位、过程上全流程监管。
该系统将对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如门诊就诊人次、门诊就诊费用、实时提醒医院遵从率、药品使用监控、交易金额、医师签到人数等项目,形成重点人群就医轨迹分析、异常医疗费用分析等,发现医保违规违法线索,加强后续风险管控。
通过系统发现医疗机构医保违规违法案件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综合媒体报道,派电子“警察”入驻医院,盯医生处方,厦门医保不是第一家。早在2015年4月国家人社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56号),要求到201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开展智能监控工作。随后,云南、浙江、福建、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市开展了此项工作。医院进入全面“监控时代”。
约谈,“天眼”紧盯,这说明什么?
说明医生处处被动,处处不让有关部门省心;说明医生的行为不能让人放心,是他们眼中“看病贵”、挖医保墙角的祸首或推手;说明他们已经把医生(当然“天眼”也在盯着医保病人)当“贼”防,按“过街老鼠”打。医生和医疗行业本应是最讲诚信的,也是最自律和最受尊重的职业!而今被当“贼”防,按“过街老鼠”打,这到底是在打谁的脸?
打医生的脸
作为医生,古今中外任何时候都是“你若生死相托,我必一心赴救”“为病家谋利益”“为病家谋幸福”“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可什么时候我们的医生就被“阿堵物”迷住了眼睛。被当“贼”防,成了“过街老鼠”了。这固然有外界这样那样的诱惑,这样那样的不公正看待在里面,但不能说没有我们医生内心的迷失,事实上,而今不是少数的医生离一个纯粹的医生越来越远,越来越没有“仁”味,已经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医商”,见钱眼开,发出的都是“铜臭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商人就不一样了,可以“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现实的无奈可能会束缚医生的手脚,影响医生的选择,但不忘初心,“不逾矩”,做好自己,自律和洁身自好,作为医生,还是需要坚守的。打脸有损医生形象,但打脸如果能打出医生的反思和改变,说不定可以重树医生的美好形象,倒也不全是坏事。
打医院的脸
医院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场所,是“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的“人民医院”。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人民币医院”呢?需要别人盯着,敲着打着!
医院为什么要与医保捉迷藏,医院里的医生为什么钻在钱眼里,医保和病人不是维持医院生存的重要命脉吗?不是应该相互依存、相依为命,和睦相处?为什么要不择手段甚至巧取豪夺呢?
医院和医生的回答是为了生存。不这样医院和医生怎么活?!生存就只有这样一条路吗?就没有其他路可走吗?你尝试过了吗?钱是个好东西,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为了钱,医院和医生就可以不惜飞蛾扑火了?
医院的生存需要钱,没有钱将一事无成,什么时候医院和医生可以不为钱而奔忙了,人民医院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医院,而远离“人民币医院”。这需要全国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智慧和努力,对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对内科学管理,开源节流,对外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医院发展。仅仅依靠医院自身的能力和自己的“小聪明”,是不能解决生存“大问题”的,只能找来更多打脸。
打有关部门的脸
安装“天眼”的目的是有效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打击虚假医疗和骗保等行为。一句话就是:减轻病人的负担。可安装“天眼”费用不菲,运行需要人力物力,同样需要费用,这增加的成本谁来买单?医院、医生、有关部门?医院、医生为了生存自身难保,有关部门的钱从哪里来?最后还不是病人买单。一件看起来彻彻底底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到头来,可能(未必)医保基金安全了,但病人的负担就一定减轻了吗,会不会又增加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无招胜有招”,是深入骨髓的“自律”。天眼的出现,可以说是管理上无奈中的有为,是“他律”的极端表达。“天眼”的天罗地网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产物,是应对式强人管制,可能有暂时的效果,长远难免形同虚设,劳民伤财;难免会有越来越多的“聪明”之鱼漏网,或者可能出现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的鱼死网破结局。
如果医院和医生如此追逐金钱动力的深层次的原因得不到解决,任其“天眼”还是“火眼金睛”都将是徒劳的。
打政策的脸
医院和医生如此追逐金钱动力的深层次的原因自然是缺钱(想钱想疯了),要生存,要过好一点的日子。
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如何保障,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只有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切实到位,才能让医院和医生不用再为钱发愁,才能实现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这样的改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到来呢?让医改的步伐来得更快些吧!
精彩回顾